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uPA、uPAR及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uPA、uPAR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uPA、uPAR和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50.00%和41.67%。uPA和uPAR的高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P<0.05);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膀胱癌中uPA和uP-AR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81,P<0.05)。结论uPA和uPAR的高表达可能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的指征之一,PTEN可能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不良的指标;uPA和uPAR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PTEN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4例癌旁组织、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A mRNA的水平及蛋白表达定位,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HPA mRNA检出阳性41例(60.3%),24例癌旁组织中阳性1例(4.2%),1 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全部阴性,分别与癌组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A mRNA的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分组中显著不同(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PA定位于细胞质及细胞核,阳性率为77.9%(53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与否分组中显著不同(P<0.01).结论:HP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浸润、侵袭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判断提供较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受体(uPA-R)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uPA及uPA-R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随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分期的增高和转移的出现,uPA和uPA-R表达明显增高(P值分别〈0.01,0.05,0.01)。结论 uPA及uPA-R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和转移能力增强有关,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1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78例膀胱癌标本来自2000年~2002年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膀胱移行上皮肿瘤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以及初发及复发患者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IGF-1R水平。结果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IGF-1R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IGF-1R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以及肿瘤复发呈正相关(P<0.05)。结论IGF-1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临床判断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相关的新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侧6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相互联系以及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63.2%(43/68),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血管浸润有关(P<0.05),而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10例正常膀胱黏膜COX-2表达均为阴性;COX-2表达阳性生存超过5年者(54.1%)明显低于COX-2表达阴性者(91.3%)(P<0.05)。结论COX-2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COX-2表达对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MP-2、MMP-9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MMP-2、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呈高表达,且随分期、分级的增高而增高(p<0.01).结论 MMP-2、MMP-9参与膀胱癌侵袭转移,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对其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hMLH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测定hMLH1在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MLH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低表达率(32.5%)明显高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低表达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MLH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有关(P<0.05).结论 hMLH1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有关,与肿瘤的高分期和高分级有关,hMLH1的低表达在浸润性及分化差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VEGF-C与VEGFR-3表达在癌细胞淋巴结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与免疫组化检查36例BTCC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C与VEGFR-3表达情况,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各项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VEGF-C、VEGFR-3在BTCC肿瘤细胞表达,在正常膀胱细胞未见表达。随着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VEGF-C、VEGFR-3表达明显增强;并且,VEGFR-3与VEGF-C的表达显著相关,继而,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浸润也明显增多。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C/VEGFR-3的表达促进肿瘤淋巴管浸润;阻断VEGF-C/VEGFR-3通路将抑制BTCC向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环氧化酶-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酶标记链霉素亲和生物素法 (LSAB)对 7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进行COX 2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 在膀胱癌中COX 2主要呈胞核表达 ,染色阳性率为 5 6.41% ;COX 2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分级、分期和预后呈高度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OX 2异常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和疾病进展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bFGF、MVD与其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并分析两者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L SAB)检测 6 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9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 b FGF表达 ,同时测定 MVD。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 MVD明显比正常膀胱组织高(P <0 .0 1) ,分化越差 MVD越高 ,而高分化膀胱癌的 MVD与正常膀胱组织 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有肌层浸润组 MVD明显高于无肌层浸润组 (P <0 .0 1) ;术后肿瘤复发组 MVD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1) ;5年死亡组 MVD显著高于 5年生存组 (P <0 .0 1)。 b FGF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或低表达 ,在膀胱癌组织中为强表达 (72 .8% ) ,并与 MVD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b FGF、MVD与膀胱癌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 ,膀胱移行细胞瘤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044v6和CD44v8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CD44v6和CD44v8蛋白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10例正常膀胱粘膜无表达,6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阳性表达23例(38.3%),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相关.CD44v8在10例正常膀胱粘膜无表达,6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阳性表达是29例(48.3%),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相关.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CD44v6和CD44v8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分级,分期的一个参考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可提高判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和10例非肿瘤正常膀胱组织(正常对照组)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结杲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和COX-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6%和81.0%,正常对照组中均未见表达;survivin表达强度与肿瘤分期及复发呈正相关关系(P〈O.05),而与肿瘤分级无关(P〉O.05);cox-2表达强度与肿瘤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肿瘤复发无关(P〉0.05);survivin和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s=0.327,P〈0.05)。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术时肿瘤的大小、数目及部位无关(P〉0.05)。结论Survivin和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普遍表达,且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浸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p53,CD34,E-钙粘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p5 3、CD3 4 、E 钙粘蛋白 (E 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判断膀胱癌预后的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8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p5 3、CD3 4 、E cadherin的表达情况。 结果  4 6例膀胱癌标本中p5 3、E 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 1.7%和 4 5 .6 %。p5 3异常表达在表浅型膀胱癌为 9.1% ,浸润型为 33.3%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病理Ⅰ~Ⅱ级异常表达 7.1% ,Ⅲ级 4 4 .4 %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复发组异常表达89 % ,未复发组 15 %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E 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在浅表型膀胱癌为77.3% ,浸润型为 33.3%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在Ⅰ、Ⅱ级膀胱癌为 71.4 % ,Ⅲ级为2 7.8%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别为 18.0 %和 6 1.0 %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CD3 4 在膀胱癌中的异常表达率为 4 1.3% ,在不同分期分级及复发与未复发组之间的表达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p5 3和E 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及复发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定肿瘤预后和复发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1,BRMSl)mRNA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照,用荧光RT—PCR方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未转移膀胱癌、转移膀胱癌三组标本组织中BRMSlmRNA的表达。结果:未转移膀胱癌和转移性膀胱癌BRMsl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转移膀胱细胞癌BRMSlmRNA水表达平显著低于未转移膀胱细胞癌(P〈0.01)。结论:BRMSl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BRMSlmRNA表达的下降可能促进了膀胱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D147在膀胱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通过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D14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检测45例膀胱癌组织和9例正常膀胱粘膜中MMP-2及CD147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 MMP-2和 CD147过度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8%和 73%,MMP-2以浸润前缘的间质细胞表达为主,CD147表达于癌细胞。两者的联合表达率为66.7%,r=0.605(P<0.01)。结论 MMP-2和CD147与膀胱癌的恶性表型密切相关,间质细胞来源的MMP-2可能在膀胱癌的浸润转移中起主要作用。CD147与MMP-2的产生呈正相关,是膀胱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胸腺素β4(Tβ4)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60例,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癌旁组织及其远端正常黏膜对照.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除标本中的Tβ4、整合素连接激酶(ILK)、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Tβ4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91.7%比15.0%,P<0.05),其在深层浸润组中的表达高于浅层浸润组(97.4%比81.00,P<0.05);ILK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80.0%比18.3%,P<0.05);β-catenin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76.7%比26.7%,P<0.05);E-cadherin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30.0%比90.0%,P<0.05);Tβ4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ILK、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胸腺索β4与膀胱移行上皮癌分化和转移有关,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浅表性和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上皮钙黏素基因启动子近侧-160位点C/A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 浅表性和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各33例17例.从血液中提取人基因组DNA,PCR扩增包含E-cad基因启动子近侧序列-160位点的DNA片段,长约190 bp.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phⅠ和AflⅢ将PCR产物消化过夜,行4%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酶切产物的电泳结果判断基因型.结果 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CC、CA、AA基因型分别有9、14和10例;浸润膀胱移行细胞癌的CC、CA、AA基因型分别有2、3和12例.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A等位基因频率0.79(27/7)高于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0.52(3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基因启动子近侧序列-160位点A等位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肿瘤微血管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对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表达,并计数肿瘤的微血管(MV)。结果发现,术后复发者MV数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1),浸润性癌的MV数明显高于浅表性癌(P<001),组织学Ⅲ级高于Ⅰ、Ⅱ级(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MV数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结果提示以MV为标记的肿瘤血管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肿瘤的增长和转移有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P33ING1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33ING1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P)方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P33^ING1b、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并与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33^ING1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4.06%,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33^ING1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3.33%。P33^ING1b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WHO肿瘤分级有相关性。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P33^ING1b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P33^ING1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下降,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33ING1b与p53基因具有协同作用,同时检测P33^ING1b与P53的表达水平,将有助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