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2例(57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联合前房穿刺的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时,观察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视力低于0.1者17眼,0.1~0.3者20眼,大于0.3者20眼.眼压控制在10~21 mm Hg(1 mm Hg=0.133 kPa)者50眼,需要加用局部降眼压药才能控制眼压者7眼,手术成功率87.7%.结论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联合前房穿刺的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59例(63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增加预置前房穿刺、术中丝裂霉素C的应用及可拆除调节缝线.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较好,全组63眼中,眼压≤21 mm Hg 61眼,滴降眼压药后眼压≥21 mm Hg者2眼.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者61眼.前房形成快,术后1d轻度浅前房3眼,以复方托品卡胺滴眼后,恢复正常.未出现前房积血、滤过泡渗漏、低眼压或脉络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16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16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12月,12例(13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1mmHg=0.133kPa),其中1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1.25%。3眼出现低眼压(≤5mmHg)发生率18.75%。16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5眼为薄壁泡,发生率31.25%。结论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加前房穿刺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术后随访3月~1年,观察前房形成、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好,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16眼).一次性施行180°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视力均无明显改善,平均眼压自(57.48±10.00)mmHg降至(12.46±4.36)mmHg,控制在21mmHg以下者13眼(占80.12%),手术眼压控制较好。结论一次性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0眼)药物治疗24—48h后眼压控制不良,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放液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2-12月。术后1月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38眼(95.00%),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2眼(5.00%)。术后1月视力提高者21眼(52.50%),保持不变者15眼(37.50%),下降者4眼(10.00%),术中术后未发生脉络膜大出血、眼底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放液术是安全的,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病例府积极手术.可以擗龟视功能讲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无同定缝线进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青光眼43例(59眼),采用表麻下无固定缝线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第2天常规典必舒滴眼、阿托品散瞳,根据前房以及眼压情况选择合适时机拆除可调缝线。结果术后滤泡情况:根据Kronfeld的滤过泡分型术后随访1a,Ⅰ型滤泡6眼占10.20%,Ⅱ型滤泡共50眼占84.75%,Ⅲ型滤泡共3眼占5.08%,未见有Ⅳ型滤泡。术后前房情况:术后1周内出现浅前房者6眼,按照Spaeth的分类方法,5眼为Ⅰ级,1眼为Ⅱ级,未见Ⅲ级浅前房者,经过加压包扎,阿托品散瞳后,一般2~4d均形成前房。术后眼压情况:术后1周眼压在8~16mmHg者51眼占86.44%,16~21mmHg者8眼占13.56%。随访1a,眼压在8~16mmHg者43眼占72.88%,16~21mmHg者14眼占23.73%,高于21mmHg者有2眼占3.39%。结论表麻下无固定缝线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避免并发症及形成有效的功能性滤过泡。  相似文献   

8.
高眼压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行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33例(33只眼)应用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采取术中先缓慢降压的方法,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提高20只眼,占60.61%,视力不变8只眼,占24.24%;术后眼压控制≤21mmHg21只眼,占66.67%,局部用药可控制者9只眼,占27.27%.结论对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下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47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结果47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3~12个月,41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1mmHg=0.133kPa),其中5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7.2%。结论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陈宏民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413-1414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122例132眼,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随访1a。结果:术后早期出现出现浅前房7眼,浅前房发生率5.3%。术后1a眼压平均16.7mmHg,118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占89.4%,手术成功率98.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眼压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恶性青光眼的手术处理,应用前房注气技术联合可调整缝线,可解除睫状环阻滞,减少恶性青光眼的发生。

方法:高眼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初诊眼压大于60mmHg,经详细检查,符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适应证,药物降眼压,手术前眼压大于45mmHg。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中完成巩膜瓣缝线后,出现无前房高眼压(睫状环阻滞)状态,采取加缝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并行前房注射消毒空气形成前房。

结果:术后随访6mo,30例均未出现恶性青光眼,前房深度稳定,25例眼压小于18mmHg,5例滤泡局限后眼压22~28mmHg。

结论: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手术中出现高眼压无前房(睫状环阻滞)状态的机会很高,本文通过集中归纳30例此类手术情况,认为手术中加缝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并采用前房注射消毒空气形成前房的方法可以缓解术中睫状环阻滞,避免此类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情况。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60例(60只眼)联合应用药物24~48h眼压控制不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择38例(38只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22例(22只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60只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8~15个月,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5.3%,明显低于对照组22.7%(P<0.05).术后随访8个月时,观察组34只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89.5%),对照组15只眼压控制在6-21mmHg(6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 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6.9%,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3.6%为多(x2=4.42 P<0.05).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青光眼眼压持续24~48h不降者,应及时复合式小粱切除术,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但必须掌握急症高眼压下的手术技巧才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我院眼科2007-01/2008-01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晶状体眼(198例)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3例,高眼压性浅前房1例,术后低眼压2例,术后眼压药物控制不良需二次手术1例。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手术,不需要特殊设备,不需要特殊技术,但是需要极其精细轻柔的操作,抗代谢药物恰到好处的应用,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与黄斑水肿、低眼压、浅前房、前房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分别为(14.22±2.16)mmHg、(16.53±2.16)mmHg,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分别为(17.89±2.65)mmHg、(19.85±2.35)mmHg,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均较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6.879、7.132、8.997;P=0.001、0.001、0.000)。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将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王丽丽  李达  杨阳  拓小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937-1939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3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A组:18例18眼患者经联合用药48~72 h后,眼压仍在35 mmHg以上,在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5例16眼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21 mmHg以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
  结果:患者34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6~18mo,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分别由术前0.02±0.01、0.04±0.02提高到0.2±0.06、0.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0眼眼压均控制在9~23mmHg,3眼联合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1眼滤过失败, A、B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本降至正常,分别为17.9±9.1、15.4±8.4mmHg,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果断考虑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防视功能进一步损害甚至丧失。只要术前全面考虑,术中精心操作,术后仔细护理,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复合式改良垂直小梁切除深层巩膜反转引流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祖福 《眼科新进展》2003,23(4):280-281
目的 探讨复合式改良垂直小梁切除深层巩膜反转引流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34眼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改良垂直小梁切除深层巩膜反转引流手术,术后随访降压效果及并发症3~16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为(27.7±8.3)mmHg(1kPa=7.5mmHg),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15.1±3.6)mmHg。无1例发生前房延缓形成。结论 复合式改良垂直小梁切除深层巩膜反转引流术可有效地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mo内发生高眼压(>21mmHg)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03/2013-03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1mo内高眼压的病例34例38眼,分析其原因,总结处理方法。

结果:导致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因素有:恶性青光眼8例9眼,巩膜瓣下血凝块及结缔组织阻塞13例15眼,术后前房积血5例5眼,巩膜瓣内切口被虹膜组织嵌顿3例3眼,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长4例5眼,原因不明1例1眼。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眼压均控制在21mmHg以下。

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是由多因素造成的,早期预防、及时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84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35例(41眼),单纯小梁切除术35例(43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其他手术操作步骤与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基本相同。比较分析2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等情况。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2眼(4.88%)在拆除可调节缝线后出现浅前房,单纯小梁切除术组有12眼(27.91%)发生浅前房,2组浅前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时眼压均控制在21mmHg(1kPa=7.5mmHg)以下;术后6个月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眼压<21mmHg共38眼(92.68%),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共29眼(67.44%),2组眼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时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6个月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37眼(90.24%)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单纯小梁切除术组30眼(69·77%),2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控制远期眼压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方面疗效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透明质酸钠在抗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杨君  张雪梅  刘勤 《眼科新进展》2006,26(5):367-368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注透明质酸钠,以降低术后眼压和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29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前房注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32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手术结束时前房未注透明质酸钠。结果观察组术后浅前房4眼,占12.50%;对照组术后浅前房16眼,占47.05%,2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术后眼压被控制正常范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前房注透明质酸钠,可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并且眼压控制效果与前房未注透明质酸钠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96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形成、视力改变、眼压、滤过泡及其它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及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结论复合小粱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较好,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