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PEG)法对24例慢性细菌前列腺炎、3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54例前列腺痛及13例正常人前列腺液中IgG、Ig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14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进行了前列腺液抗体包裹细菌(ACB)检查,发现慢性细菌性及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前列腺液中IgG、Ig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和前列腺痛组。前列腺痛组与正常人组无差别。ACB检查阳性组的IgG及IgA含量均明显高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组,提示这些检查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SrRNA基因检测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病原菌16SrRNA基因。结果 65例前列腺液中病原菌16SrRNA基因的检出率为38.5%,对已知细菌株检测都获得1032bp扩增产物,而与人基因组DNA、HBV-DNA和白色假丝丝酵母菌无交叉反应,PCR最低能检测1.5×104/L大肠埃希菌。结论 PCR方法能特异、敏感及快速地检测慢性前列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Ⅲ型前列腺炎(CPPS)的细菌学病因及16s rRNA基因检测对抗生素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12例CPPS患者(年龄20~48岁),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取得皮下组织及前列腺组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加替沙星片治疗4周后随访,根据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评定疗效.结果 18例病人因皮下组织中检测到细菌信号疑为污染而排除,94例完成研究.16S rRNA基因总阳性率63.8%(60/94),Ⅲ a型信号阳性率为68.3%(28/41),Ⅲb型60.3%(32/53).抗生素治疗后16S rRNA基因阳性组总有效率优于阴性组(55.0%比14.7%,P<0.001),在分组研究中,Ⅲa型和Ⅲb型阳性组有效率均优于阴性组(75%比23.1%,P<0.001;37.5%比9.5%,P<0.05).结论 部分CPPS与细菌感染有关,前列腺组织16SrRNA基因检测对抗生索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Meares检查法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eares检查法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价值。方法 对7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用Meares法行细菌定位,并于初段尿(VB1)前取尿道拭子Ⅰ、中段尿(VB2)后取尿道拭子Ⅱ行细菌培养。对其中40例行经会阴前列腺空刺取前列液培养细菌。结果 拭子Ⅰ、Ⅱ细菌的符合率96%,拭子Ⅱ、前列腺液细菌符合率88%。用Meares法不能避免细菌污染前列腺液,该法诊断价值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5.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Mg)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培养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87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Mg,并与正常对照组125例进行比较。结果:①在 987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Mg阳性302例(31.5%),其中153例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并发解脲支原体(Uu)最多见(128例);②125例正常人前列腺液标本中Mg阳性3例(2.53%), 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4.32,P <0.01)。结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Mg感染率高, Mg可能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的 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中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临床确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 ,应用PCR技术检测其中的支原体和衣原体 ;应用培养法检测其中的各种细菌 ;对培养出的CNS应用ATBStaph试条作进一步分离鉴定。结果 10 36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例中 ,病原体阳性 938例 ,其中存在细菌性病原体 70 2例 ,共分离出 772株细菌。CNS感染 (包括混合感染 )有 5 0 2例 ,共 5 43株CNS ,占总例数的 48.5 % ,占总检出细菌的 70 .3 %。排除与尿道拭子培养检出的具有同源性的CNS后 ,有CNS感染 (包括混合感染 )的例数仍占总例数的 2 9.3 %和总检出细菌的 43 .4% ;分离的CNS菌种以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型葡萄球菌为主 ,占 85 %以上。实验室将CNS判定至“种”的水平有助于判定是否为病原菌。另外 ,在判定CNS是否为病原菌时 ,还应同时考虑因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导致的机会感染  相似文献   

7.
对临床确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应用PCR技术检测其中的支原体和衣原体;应用培养法检测其中的各种细菌;对培养出的CNS应用ATB Staph试条作进一步分离鉴定。结果1036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例中,病原体阳性938例,其中存在细胞性病原体702例,共分离出772株细菌。CNS感染(包括混合感染)有502例,共543株CNS,占总例数的48.5%,占总检出细菌的70.3%。排除与尿道拭子培养检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液需氧菌培养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列腺炎是中青年常见的疾病 ,在 2 0~ 5 0岁中青年中发病率高达 2 5 %。细菌性前列腺炎可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及不育症 ;开展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CBP)病原学研究 ,对治疗CBP有重要意义。本文对 10 0例 CBP患者的前列腺液 (EPS)标本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作一分析。1 材料与分析1.1 标本来源  10 0例患者年龄 2 0~ 6 5岁。其培养阳性菌株均来自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11月采集我院男科门诊和住院的 13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 EPS标本。1.2 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 ] 进行 ,微量生化…  相似文献   

9.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抗生素治疗后 ,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转为正常 ,卵磷脂小体回升 ,但部分患者仍存会阴、腹股沟、下腹部等胀痛不适 ,称之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后遗症状。前列腺痛临床症状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后遗症相似 ,我们于 1 998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对上述两类患者拟加味前列腺方进行治疗 ,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慢性细菌前列腺炎后遗症组 (组A) 62例 ,年龄 1 9~ 43岁 ,病程 9个月~ 3年。前列腺痛组 (组B) 30例 ,年龄 1 7~ 39岁 ,病程 1 .5~ 4年。1 .2  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利用不同方法对Ⅲ型前列腺炎(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纳米细菌的检测,了解纳米细菌(NB)在Ⅲ型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从临床78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和75例正常健康男性对照组的前列腺液中通过过滤方法分离纳米细菌,特殊培养基培养4 w后观察,分别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IFS法)和PCR进行检测。结果:Ⅲ型前列腺炎(CPPS)患者中,IIFS法鉴定纳米细菌阳性31例(39.7%),PCR法鉴定纳米细菌阳性37例(47.4%),对照组IIFS法及PCR鉴定纳米细菌均为5例(6.7%)。结论: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存在NB,并且有较高的阳性率,NB感染与CPPS发生可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内注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树明  孙志广 《河北医学》2000,6(5):408-410
目的:评价前列腺内注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BP)的效果。方法:对1994年以来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106例,分别以两种敏感抗生素进行前列腺内注射治疗,每周一次,共三交。结果:全组106例中共有效102例,其中完全治愈74例,治愈率69.8%(74/106),无效4例,两种抗生素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血肿。结论:依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认验选择抗生素,直接注药天南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前期口服给药的实验结果,分析在静脉、口服两种不同给药途径中,左氧氟沙星在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药动学的差异。方法将60只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4 mg/kg),分别于给药后1、3、7.5、15、30、60、120、240、480、720 min采集动物前列腺标本并制作成组织匀浆。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左氧氟沙星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其结果与前期口服给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静脉给药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β(2.1±0.7)h、tmax(0.6±0.2)h、Cmax(72.3±23.3)μg/g及AUC0-12(253.7±91.7)μg/(h.g)。与前期口服给药相比,t1/2β、tmax、Cmax及AUC0-12在两种不同给药途径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给药能够明显提高左氧氟沙星在前列腺炎组织中的药物分布浓度,而口服给药能够显著延长其在前列腺炎组织中的半衰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经不同方法治疗失败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行前列腺局部注射联合尿道药物灌注治疗.结果:92例患者治愈86例,显效6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前列腺局部注射和尿道药物灌注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波  关云哲  杨东彪  王振中  王俊 《吉林医学》2005,26(10):1028-1029
目的:总结和评价经尿道电气化切除术(TU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6.6±3.5)ml/s到术后(16.4±3.8)ml/s;国际症状评分由术前(27.2±3.1)分到术后(10.3±2.9)分;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6.1±2.9)分到术后(2.2±1.2)分。结论:TUVP治疗BPH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气化切割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64例BPH患者采用德国WOLF气化电切镜经尿道行气化切割术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min,无大出血,无电切综合征(TURS),术后随访2~12月,排尿功能恢复良好.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9分.最大尿流率15.4ml/s。结论:应用铲状电极气化切割前列腺组织,安全有效,迅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徐忠  孙孟仁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1):92-92,95
目的评价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应用铲状电极经尿道电汽化切除405例前列腺.结果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7.1±3.7)mL/s到术后(17.8±3.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8.5±3.5)分到术后(8.8±2.8)分;术后尿失禁1例,前尿道狭窄5例,无电切综合征.结论 TUVP治疗BPH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在经直肠B超引导定位下,经会阴部穿刺前列腺^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5例,其中3例合并骨转移。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平均植入^125I粒子40例,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住院时间6d。术后随访3-11个月,平均5个月,完全反应3例,部分反应1例,病情恶化1例。PSA无进展生存率为80%(4/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是一种安全、创伤小、并发症低且疗效肯定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参考。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80例非前列腺癌查体男性的血清tPSA,57例非急诊入院BPH患者以及23例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患者的血清tPSA值。结果:非急诊入院BPH患者血清tPSA(3.50±1.45)μg/L,BPH并发AUR患者血清tPSA(16.6±3.56)μg/L与非前列腺癌男性查体人群血清tPSA(1.15±0.95)μg/L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急诊入院BPH患者与BPH并发AUR患者血清tPSA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H,尤其BPH并发AUR患者血清tPSA显著升高,故对血清tPSA大于4.0μg/L而准备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应审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