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缺乏体力活动每年可导致200多万人死亡[1].如果终生保持健康饮食、正常体重和适量体力活动,预计可预防1/3的肿瘤发生.但要激发一个人从缺乏运动到积极运动的转变,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人类行为变化存在着相当"复杂"的特性.本研究通过杭州市居民参与运动现状和影响居民参与运动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探讨推进居民参与运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和控制情况,分析其与体力活动(职业和运动)强度的关系.方法 按照随机化抽样原则,对上海市卢湾区3个社区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和糖尿病)的患病情况(疾病诊断以医保病历中的诊断记录为准)及其体力活动强度.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体格、血压测量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了解慢性病相关指标达标情况.分析慢性病的发生和控制与体力活动强度的关系.结果 共10 002名居民参与调查,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7.7%,其中近1年仍从事各种职业工作者(就职者)占15%;慢性病患者和非慢性病调查对象的平均体质量指数及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未达到控制目标.职业强度调查和分析显示:低体力强度职业者的慢性病患病率约为中等以上体力强度职业者的2.67倍;慢性病患者中,就职者的血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就职者(P<0.05或P<0.01).运动强度调查和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参与低强度运动为多,糖尿病患者参与中等强度运动的比例较高.结论 对社区居民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指标控制.参与低、中强度的运动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和控制情况,分析其与体力活动(职业和运动)强度的关系。方法按照随机化抽样原则,对上海市卢湾区3个社区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和糖尿病)的患病情况(疾病诊断以医保病历中的诊断记录为准)及其体力活动强度。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体格、血压测量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了解慢性病相关指标达标情况。分析慢性病的发生和控制与体力活动强度的关系。结果共10 002名居民参与调查,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7.7%,其中近1年仍从事各种职业工作者(就职者)占15%;慢性病患者和非慢性病调查对象的平均体质量指数及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未达到控制目标。职业强度调查和分析显示:低体力强度职业者的慢性病患病率约为中等以上体力强度职业者的2.67倍;慢性病患者中,就职者的血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就职者(P<0.05或P<0.01)。运动强度调查和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参与低强度运动为多,糖尿病患者参与中等强度运动的比例较高。结论对社区居民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指标控制...  相似文献   

4.
运动不足极大威胁着人类健康,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给人带来灾难。试验表明,动物如缺乏正常的高飞或跳跃,内脏器官发育不全,心壁和主动脉缺乏必要的坚固性,承受不了突然升高的血压。那么人类缺乏运动锻炼会是什么样呢?用俄罗斯医学家阿索夫的一句话:“假若我们稍想一下明天情况,随着全盘机械化自动化的实现,体力活动将化为乌有,那简直可怕,如果我们又缺乏运动锻炼,20年后一半人生病而另一半人照顾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幼师和家长对幼儿体力活动的认识程度,包括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选取2008~2010年成都不同区位5所幼儿园教师91名和家长480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经验证的体力活动知-信-行调查量表。结果大部分幼儿看护人对体力活动缺乏科学认识并缺少实践,25.8%幼师和42.1%家长认为运动多出汗好,30.8%幼师和17.7%家长听说过"体力活动金字塔",幼师比家长更了解预防幼儿运动伤害知识。每周坚持1~2次以上的幼师占67.9%,家长占36.7%,能常带孩子运动的家长占19.5%。运动方式上,幼师偏向于园内运动,家长偏向于与大自然接触和共同参与的运动。结论建议幼儿园建立规范运动指导标准,创造家庭运动氛围,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6.
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原因 缺乏运动:长时间的静坐(办公室工作、看电视、以车代步等),缺乏体力活动,每周运动〈3小时等,导致脂肪堆积、肥胖等。  相似文献   

7.
运动与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立 《医学综述》2004,10(5):285-287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及饮食模式的改变,运动不足已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由于缺乏运动导致200多万人死亡。1997年赫尔辛基第16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大会报告,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5位死亡主因.而糖尿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8.
上海40名大学生身体活动度量表的信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体力活动是包括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结肠肿瘤、乳腺肿瘤等多种非传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体力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包括运动时间、强度、频率等的影响。日常生活的多样性使传统的体力活动划分的原则受到挑战。体力活动问卷是测量人群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体力活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156名非脑血管疾病居民作为对照组,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体力活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与闲暇时间体力活动不活跃居民比较,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活跃居民的OR=0.042(95%CI:0.011~0.158),与交通行程体力活动不活跃居民比较,交通行程体力活动活跃居民的OR=0.181(95%CI:0.061~0.534).结论 在该调查人群中闲暇时间体力活动、交通行程体力活动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中学生体力活动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分别抽取一所中学,对两所中学初二的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部分学生参与加速度计佩戴调查。结果  中心城区学生(n=149)的超重、肥胖比例和家庭年收入水平高于郊区学生。郊区学生(n=139)每天骑自行车的时间比中心城区学生长,但是上课日每天步行和周末每天锻炼时间少于中心城区学生。除外交通安全情况,中心城区学生所感知的住所周边物质环境和家人对其运动支持的情况均好于郊区学生。中心城区和郊区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都与住所附近是否有多个供选择的路径及朋友的运动支持呈正相关;住所附近的体育运动场所可及性越好,郊区学生每天进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和上课日每天锻炼时间就越长;同时,住所附近每天都可以看到积极运动的邻居,郊区学生的上课日每天步行时间就越长。以上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中心城区学生感知的体力活动行为与各环境因素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朋友的运动支持和住所附近是否有多个供选择的路径对郊区和中心城区学生的体力活动都有影响作用,且对于郊区学生的体力活动还应关注体育运动场所的可及性;提示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中学生参与体力活动的重要性,且对郊区学生参与体力活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近三十年来,哮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与之对应,儿童和成人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体力活动的减少与哮喘的流行程度是一致的。另外,由于激烈运动易引起支气管痉挛,患者对运动产生恐惧感,导致他们逐渐形成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有较低的体力活动水平,在行为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心理上也较为矛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体力活动强度、活动时间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调查目标总体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于2002年开展,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查和膳食调查。50494人完成体力活动调查同时测定快速空腹血糖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依据Gang及美国CDC成人运动建议对体力活动分级并对活动时间分组。结果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影响后,体力活动分级高者和低者相比可减少60%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95%CI:0.362—0.443)。中等强度体力活动151—300min/周比90—150min/周者代谢综合征的危险轻微降低(OR=0.935,95%CI:0.685—1.277),活动超过300min/周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反而升高(OR=1.269,95%CI:0.923~1.745)。低强度体力活动301~420min/周比90~150min/周者能减少35%代谢综合征的发生(95%CI:0.451—0.933),超过420min/周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71,95%CI:0.643~1.181)。高强度体力活动150min以上/周比10~60min/周能减少25%代谢综合征发生(95%CI:0.603~0.951)。结论低强度体力活动每周运动时间达到301~420min,中等强度体力活动90~300min,高强度体力活动每周150min以上均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13.
高血胝患者需要进行体力活动,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持续时㈨和频次。运动的形式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体质和可获得的运动条件进行选择。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运动都要循序渐进,而且要注意运动过程中的身体感受,避免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孕期体力活动现状,探讨运动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对孕期体力活动的影响,为临床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孕期体力活动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蚌埠市两所医院49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孕妇体力活动问卷、孕妇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仅有25.2%(125/496)的孕妇达到孕期体力活动指南推荐的标准,孕妇运动自我效能与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17,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运动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关系(r=0.294,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6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水平及运动自我效能是孕期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越大达标率越低,受教育水平高和自我效能高者达标率高。结论:孕期体力活动水平表现不足,卫生保健者应制定和实施具体、个性化的孕期体力活动指导,以增强孕妇运动自我效能,提高孕妇体力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PD)患者体力活动普遍不足、身体功能较差。身体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是PD患者关心的健康问题,如何在PD患者中开展体力活动与运动干预并使身体功能保持良好状态一直缺少共识。2022年2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联合全球肾脏运动网(GREX)发布了全球首部PD患者的体力活动与运动指南。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国内外相关推荐意见,从临床角度对该指南中有关体力活动的时机与PD液留腹、核心力量训练、常见症状与不良事件、个性化运动等临床工作者及患者所关心的内容进行重点解读,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东 《大家健康》2008,(4):50-50
睡不着只是睡眠紊乱中的一种。更多的人遭受的是睡不好、睡不深、睡眠质量不高的困扰。专家说,睡眠问题之所以更多地发生在高强度脑力劳动者身上,就是因为体力付出太少的缘故。知识女性是思维发达、运动缺乏的一群。当体力上没有任何消耗和释放时,睡眠的种种问题更容易找上门来。专家建议,越是动脑的人越该说服自己积极动起来,身体也能找回点累的感觉,而不仅仅是大脑和颈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力活动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寻找有益于改善血脂紊乱的运动水平.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40~60岁的个体进入研究.体力活动的测量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将资料定性分成低、中、高3个等级.在空腹血样中检测血脂水平,并收集影响血脂的其他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讨体力活动与血脂的关系.结果 共5 664例(男性38.37%)个体进入研究.低、中、高体力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9.99%(566/5 664)、44.79%(2 537/5 664)和45.22%(2 561/5 664).与低体力活动相比,高体力活动可降低血脂紊乱的风险,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为0.83 (0.71,0.98).未发现中体力活动对血脂的影响.高体力活动主要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改变.结论 在中年人群中,与低体力活动相比,高体力活动可降低血脂紊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持续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约占每年总死亡人数的40.27%。已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精神心理问题可加重这些危险因素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焦虑抑郁与多种疾病都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更为密切[1,2]。  相似文献   

19.
城镇社区居民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城镇社区居民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况.方法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用填问卷式方法对云南省6个城镇的6个社区共625名城镇社区居民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况进行调查.结果(1)居民参与在地区、年龄、学历、婚姻上的存在差异(P〈0.05);(2)艾滋病相关知识全部答对率为33.4%:还有22.7%的人认为艾滋病能治愈,12.6%的人认为艾滋病并不威胁着每个家庭;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得分越高参与性越好(P〈0.05);(3)1.0%及0.5%的居民表示不喜欢和讨厌该社区,13.3%表示从未听说过社区举行过的活动,9.3%的居民则表示生活和工作遇到困难时在社区完全不能得到帮助.结论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仍缺乏;居民对所在社区缺乏信任感及归宿感.要加强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应根据各社区的不同情况制定与之相符的健康教育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三县(区)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我省进一步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奠定一定基础。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用相关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 本次所调查的居民精神健康状况普遍较好,且大多数人能采取一定措施适时地调节自身出现的不良情绪。文化程度、体力活动和体重为焦虑或抑郁产生的可能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和体力活动是影响焦虑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年龄和身体状况是影响抑郁产生的最主要因素。结论 若要更全面地掌握我省人群精神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精神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依据,还需要进行更深层面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