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或拇短展肌、大鱼际肌毁损,造成拇指对掌功能丧失,需要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2000年5月—2006年5月,我们将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或尺侧伸腕肌腱移位加掌长肌移植,将肌腱止点前  相似文献   

2.
腕部小横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及应用小横切口作腕管松解术,并分析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掌长肌腱尺侧,远侧腕横纹作2 cm长的横切口,显露腕横韧带近缘及指屈肌腱,切除水肿的屈肌腱滑膜,在直视下将腕横韧带部分切除。结果术后随访2周,32例的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 a随访,19例术前大鱼际肌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腕部小切口直视下行腕管松解术,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建立以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解剖模型,并观察到该肌腱移位后的走行和拇短展肌的走行基本一致,并有旋前功能。2004年2月-2005年1月,对6例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者,实施肌腱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拇指对掌功能满意。6例中优5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手术方式简单,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97年,利用拇短伸肌腱直接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临床应用1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8~45岁;左手7例,右手5例。均为腕部陈旧性切割伤及挤压伤导致正中神经损伤。1.2手术方法在拇指掌指关节背侧作一横形切口,显露拇短伸肌止点。在腕背桡侧切口中显露游离拇短伸肌腱,直至拇指基底桡背侧止点处。前臂远端“S”形切口切断掌长肌腱远端。通过腕掌侧皮下隧道,将己游离的拇短伸肌腱前移至掌侧。于腕部应用掌长肌腱远端重建滑车。此时肌腱的近、远端在大鱼际肌掌侧,成斜直形走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改良再植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8例(18指)拇指旋转撕脱离断患者进行术前再植成功率评估,术中采用示指尺侧指动脉、桡神经浅支移位修复神经血管,采用环指指浅屈肌腱和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修复屈、伸肌腱,并利用断指残留的拇短屈肌、拇短伸肌一期重建拇对掌功能.结果 术后16指完全存活,2指坏死.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年,再植拇指外观良好,拇对掌功能恢复,感觉恢复至S3~S3+.结论 拇指撕脱离断伤通过改良再植,尽可能降低肌腱、神经移位对正常指指功能的损害,并通过重建拇对掌功能让断指获得良好的功能,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小双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应用小双切口作腕管切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掌长肌腱尺侧,平行远侧腕横纹作1.5cm长的横切口,腕横纹以远2.5cm为中心沿鱼际肌纹作1cm长的纵切口,分别显露腕横韧带远近缘及指屈肌腱及正中神经,直视下将腕横韧带完全切开,正中神经外膜松解3例,鱼际肌支松解1例。结果 术后2周,15例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年随访,术前大鱼际肌萎缩5例,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全部病例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疼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小双切口行腕管松解术,可操作窄间大,并发症少,术后美观。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因右腕部锐器割伤就诊.急诊行清创探查术,术中探查见右腕部近端尺侧一长约5 cm横行伤口,尺侧腕屈肌腱于腕上3 cm处断裂,其深面尺神经完整、连续,尺神经内、外侧未见尺动脉血管束.向远、近端延长切口后,见有一动脉行于掌长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在腕上6cm处越过掌长肌浅面,掌长肌表面可见动脉压迹,行于尺侧腕屈肌桡侧,与尺神经伴行进入Guyon管,因此可确认该血管为变异尺动脉.该动脉较正常者为细,位置表浅.掌长肌、桡侧腕屈肌及指浅屈肌腹较低,腕横纹处尚有肌腹延续.观察健侧前臂可见同样走行的尺浅动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仲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 15例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合并尺神经损伤的5例中,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0%.结论 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15例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合并尺神经损伤的5例中,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0%。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8年1月~2002年9月行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16例,现将疗效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18~38岁,平均28.8岁。其中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13例,上干损伤3例。手术距受伤时间10个月~3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尺侧腕屈肌肌力均5级。2例术前曾行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术,1例术后行肩外展功能重建术。1.2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下,取仰卧位,前臂内侧直切口,掌横纹处切断尺侧腕屈肌腱,逆行游离远端2/3肌腱及肌腹;肘前横切口,经皮下隧道与前臂切口相通,将尺侧腕屈肌游离端抽出至…  相似文献   

11.
因桡神经不可逆损伤,造成伸腕、伸指、伸拇和拇指桡侧外展功能丧失,可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屈肌移位重建其功能。修复的方式较多,至今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是标准的、疗效最好的肌腱移位术,是1960年Boyes提出的肌腱移位组合方式:即用旋前圆肌移位修复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屈肌移位修复指总伸肌,掌长肌移位修复拇长伸肌的方式。1 适应证用正中神经、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屈肌移位,修复伸腕、伸指和伸拇功能,主要用于桡神经不可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128例拇外展功能受损患的病例统计,列出常用手术方法,并通过比较得出不同方法的使用频率及结果优劣。方法按动力、伤因、神经损伤部位、神经损伤数及有无肌腱移植,进行列表统计,以找出规律。并强调了转移肌腱的方向应与拇短展肌轴线方向一致。结果术后经长期随访,环指屈指浅肌、掌长肌、尺侧伸腕肌等应用最多,平均优良率为87.2%,小指外展肌、屈拇短肌等例数较少,但效果很好,值得推广。结论各种伤因所致正中神经损伤及大鱼际肌损伤,均可导致拇指外展功能障碍,只要腕关节及腕掌关节被动活动良好,有良好的动力来源,就应考虑肌腱移位手术,修复拇指外展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拇短伸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特点,寻找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4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建立拇短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模型.为8例拇指对掌功能障碍者,设计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为滑车,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结果拇短伸肌腱止点恒定,肌腹长度为[(85.67 ± 1.67) mm, ± s,下同],肌腱长(102.41 ± 1.65) mm.桡侧腕屈肌纤维鞘管长度为(13.76 ± 0.40) mm,宽度为(6.18 ± 0.16) mm,高度为(4.11 ± 0.18) mm.8例拇对掌功能重建者,按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制定的评定标准优4例,良2例,可2例.结论拇短伸肌腱位置恒定,长度、肌力足够,移位后其作用方向与拇短展肌作用方向一致.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作滑车,用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的疗效。方法对16例臂丛上中干损伤(单纯上干损伤7例,上、中干损伤9例),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其中3例于术后8~12个月因移位肌腱肌张力松弛,而再次行移位肌肌腱紧缩或止点重新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屈肘肌力恢复至4级12例,3级3例,2级1例。肘关节主动屈曲0°~130°,平均95°;主动伸直-30°~0°,平均-15°;9例在完成屈肘动作时前臂处于旋前位。结论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方法简单、效果满意,但术后仍存在移位肌腱肌张力松弛、前臂旋前位屈肘及肘关节伸直障碍等问题,需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采用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20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0~53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锐器伤24例,钝器伤9例,热压伤2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6例。患者均于伤后1~3 h行神经修复术,平均2 h。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为6~14个月,平均7.5个月。35例患者除2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拇外展功能不完全消失、无对掌功能外,其余拇外展及主动对掌功能完全消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腕关节屈伸、拇指末节背伸活动正常。20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正常拇外展及对掌功能。1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13例恢复正常对掌功能,2例对掌功能不全;拇外展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根据赵书强等拇指对掌功能评定标准,患者拇对掌功能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是一种操作简便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尺侧腕伸肌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掌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对20例因正中神经损伤导致拇指丧失对掌、外展功能的病例,行尺侧腕伸肌腱加掌长肌腱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掌功能,取得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4例因正中神经毁损无缝合条件行急症手术;8例正中神经缝合后形成神经瘤,瘢痕粘连,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外展功能丧失;6例断腕再植后拇指功能恢复较差;2例正中神经的腕横支和鱼际肌挫灭伤,外展肌腱毁损,急症重建。1.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后,患肢外展,掌背侧取“S”切口,分离出尺侧腕伸肌,从止点处切断,分离至尺骨茎突处,做皮下隧道,转向掌侧,斜向…  相似文献   

17.
前臂掌侧浅层肌有肱桡肌、旋前园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等。作为修复手部屈肌腱缺损,常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因此我们对这两条肌腱与前臂筋膜的血供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将前臂桡侧腕屈肌劈开转位重建伸拇、伸指功能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沿桡侧腕屈肌中央肌腱向近心端纵行剖开,形成尺侧部分和肱侧部分同时重建伸拇、伸指功能.术后按照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术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本组共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获随访12~36个月,疗效优者1例,良者2例,术后患者均未行肌腱松解,伸拇、伸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按照骨骼肌"亚部化"的原则,将桡侧腕屈肌劈开后转位,并同时重建两个功能的缺失,与传统的复杂重建术式相比,这一技术的多能性和简易性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重度虎口挛缩的改良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度虎口挛缩行虎口开大皮瓣修复术同时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12例病人分别用食指近节背侧皮瓣、鼻烟窝皮瓣、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同时用环指指屈浅肌腱、尺侧伸腕肌腱 拇短伸肌腱、尺侧伸腕肌腱 掌长肌腱,行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后配合训练。结果12例病人皮瓣全部成活,经6~15个月随访,拇指内收得到彻底或部分矫正,对掌和抓握力获得了很好的恢复。结论重度虎口挛缩在行虎口开大皮瓣修复同时一期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好,操作技术容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中神经损伤后动力性对掌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4年 6月~ 2 0 0 0年 10月 ,收治正中神经损伤对掌功能丧失 2 5例 ,4例采用骨性手术 ,2 1例采用肌腱移位方法重建对掌功能 ,术后对掌功能恢复。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7例 ,女 4例。年龄 14~ 4 8岁。左侧 6例 ,右侧 15例。损伤原因分别为切割伤 11例 ,牵拉伤 7例 ,压迫性损伤 3例。伤后就诊时间 4~ 18个月。其中正中神经全干麻痹6例 ,前臂锐器伤合并尺神经损伤 2例 ,臂丛神经牵拉伤合并桡神经麻痹 1例。患者拇指外展功能丧失 ,大鱼际肌萎缩 ,伴不同程度的前臂旋前、屈腕、屈拇、屈指功能障碍。2 手术方法行臂丛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