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忠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3):602-60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根据病人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临床特征、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危险分层)、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危险评分(TIMI危险评分)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ACS病人601例。收集所有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和介入治疗资料。根据性别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根据GRACE危险分层,将2组病人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将2组病人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所有病人计算血管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对出院后ACS组病人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平均12个月,通过设计调查表统计Maces事件的发生,根据Maces事件将2组病人分为Maces组和非Maces组。结果:601例病人中,女236例(39.3%),男365例(60.7%),年龄(64.8±10.3)岁。基线资料显示,女性病人年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男性病人(P<0.05~P<0.01);急性心肌梗死比例、早发冠心病比例、吸烟、血肌酐、尿酸均低于男...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NSTENI),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统称为急性冠脉 综合征(ACS)。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P) 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猝死(SD)之间的短暂的危 险阶段,对其预后的评价对临床医生救治病人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智力  魏春梅  李春华 《新疆医学》2012,42(10):111-112
急性冠脉综合症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破损或出血、痉挛导致血栓形成,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的急性病变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把ACS分类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AMI、SCD。在临床工作中为便于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现主要根据病史和心电图表现,将ACS分为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和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李建新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119-119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IGF)的浓度变化,以探讨PIGF水平在非ST段抬高ACS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0例,分为中危、高危两组(低危0例),其中高危组25例,中危组15例,对比分析非sT段抬高ACS不同危险分层PIGF的变化。结果:高危组PIGF浓度43.16±12.93ng/L,显著高于中危组的31.73±7.09ng/L(P〈0.05)。结论:PIGF可用于非ST段抬高ACS的危险分层,在非ST段抬高ACS临床治疗策略制定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了从不稳定性心绞痛(UA)到非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组连续的临床病症。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S(STE—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NSTEMI)。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发病急、变化快等特点,因此,ACS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等的发展,寻找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的生化标志物,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干预ACS,有效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目前ACS标志物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的ACS(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炎症和氧化应激是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模式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认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是同一严重的、需紧急处理的临床综合征,即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危险分层对该综合征的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低危病人可以避免住院和不必要的治疗从而极大节约医疗开支;高危病人则可及早进行介入治疗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可能发展成高危病人的中危患者应该密切监护并给予恰当治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门诊急诊的胸痛患者日渐增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ACS是指由于急性冠状动脉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以胸痛为主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心电图(ECG)的改变^[1]。ACS可分为症状不明显的隐性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2]等,由于病情发展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心律失常和猝死,因此,必须从临床胸痛患者中准确、快速识别出ACS患者^[3]。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急性严重狭窄或闭塞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及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多数发病急、病情重,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eoro-ary syndromes,AC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急性冠脉综合征系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ACS从概念、病理生理机制到治疗策略的逐渐更新和完善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世颖  周立宏  卢德强 《中外医疗》2011,30(35):163-16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9年中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通过加强急救措施,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密切配合医生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 38例患者中35例康复出院,死亡3例。结论护理人员必需掌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治规程,心电图的操作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使ACS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早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雪松  夏勇 《当代医学》2011,17(7):117-118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堵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脏病,因此又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在临床上分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一定运动量下诱发心绞痛;而ACS则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狭窄或闭塞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又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类。ACS的病理生理机制更复杂,主要是在有或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病变的基础上,由于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所致。临床上部分患者冠状动脉并无严重狭窄,发病前亦无明显症状,但也可以突发ACS,例如近一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无任何冠心病史而突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临床特征、危险分层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人404例,依据病史、生化检验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ACS组(n=316)和对照组(CON组,n=88)。并将ACS组病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261)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55)。依据TIMI危险分层将ACS组病人分为高危组(n=36)、中危组(n=227)和低危组(n=5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病人血浆GPX4水平。出院后对ACS组病人进行平均21个月的随访,追踪有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其中4例失访,将病人分为MACEs组(n=30)和非MACEs组(n=282), 依据ACS组病人GPX4水平中位数将病人分为GPX4≥101.90 ng/mL组(n=158)和GPX4 < 101.90 ng/mL组(n=158)。结果ACS组病人血浆GPX4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ROC曲线显示血浆GPX4水平可以辅助ACS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0.778~0.878),其最佳截断点为128.78 ng/mL,特异性为64.8%,敏感性为90.0%。在TIMI危险分层中,与高危组和中危组相比,低危组血浆GPX4水平升高(P < 0.05),ROC曲线显示血浆GPX4水平可以辅助判断ACS病人是否处于TIMI危险分层中的低危状态AUC为0.665(0.577~0.754),最佳截断值为127.06 ng/mL,敏感度为37.7%,特异性为95.0%(P < 0.05)。MACEs组病人血清GPX4水平低于非MACEs组(P < 0.05)。Kaplan-Meier曲线中GPX4 < 101.90 ng/mL组和GPX4≥101.90 ng/mL组中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浆GPX4水平升高是MACEs发生的保护因素(P < 0.05)。结论血浆GPX4水平对ACS病人临床诊断、TIMI危险分层及远期预后的判断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于洋  马骏  彭辉  乔荔  马俊杰  林雨薇  徐菲莉 《中国全科医学》2013,(32):3045-3048,305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对ACS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和及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1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ACS患者82例为病例组,并按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软件对其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低、中、高危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89例为对照组。检测对比各组Hcy、hs-CRP、H-FABP及IMA水平。结果 4组受试者Hcy、hs-CRP水平、H-FABP及IMA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比较:中危组、高危组高于对照组(P<0.05),低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水平比较:高危组高于中危组,高危组和中危组均高于低危组(P<0.05);IMA水平比较:高危组高于中危组,高危组和中危组均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 Hcy水平未随ACS患者疾病危险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血浆hs-CRP、H-FABP、IMA水平均可提示ACS患者疾病的危险程度,其水平随疾病危险程度的增加而增高,对ACS患者低危与中、高危的危险分层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缺血事件[1]。ACS患者的预后变化很大,临床上只有准确地判断其预后,才能对高危患者采取更积极的治疗策略,减少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并避免对低危患者过度治疗[2]。有研究提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水平与ACS密切相关。Hcy水平和血管危险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血浆Hcy每升高3μmol/L,缺血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加强了病人的急救措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介入术前术后护理。结果:58例病人得到康复,2例因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护士娴熟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可以促使ACS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20.
马晓林  胥勇  韩明华 《吉林医学》2013,34(2):323-324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大类具有不同病史,呈现不同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最终导致不同临床后果的冠心病患者。临床上根据心电图ST段的变化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是否异常可将ACS分为非ST段抬高的ACS及ST段抬高的ACS。对于这些患者,早期进行危险分层,参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高低,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但可以保证高危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可以避免低危患者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