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讨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损伤组又设1、37、1、42、8d 5个时相点,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同时电镜观察血脊髓屏障的变化;神经功能评分法(BBB法)评价大鼠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增加、脊髓血管源性水肿,大鼠的运动功能缺失,经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降低、水肿明显减轻,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论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有较好的疗效,联合应用嗅球组织细胞和β-七叶皂甙钠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横断SD大鼠T10节段脊髓,建立脊髓全横断损伤动物模型.在无菌条件下取家兔双侧嗅球,制备成细胞悬液及微囊化的细胞悬液.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仅打开椎管,暴露脊髓;损伤组(B组)仅用明胶海绵填塞脊髓损伤腔隙;细胞悬液组(C组)用明胶海绵吸附的兔嗅球组织细胞悬液植入;微囊组(D组)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细胞悬液.实验大鼠分别于术后12 h、1 d、3 d、7 d、21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BBB法)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行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变化.结果 A组少见凋亡细胞;B组凋亡细胞最多,并于损伤后1d、7d形成两个高峰;C组凋亡细胞数量较B组有所减少,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C组BBB评分较B组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别(P<0.05);D组凋亡细胞数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别非常显著(P<0.01),较C组有所减少,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D组BBB评分较B组明显提高,差别非常显著(P<0.01),较C组有所增加,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异种嗅球组织细胞悬液移植能够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用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细胞移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嗅黏膜移植干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脊髓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表达与动物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制作SD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和自体嗅黏膜组,每组20只(同时取5只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自体嗅黏膜组在损伤处植入自体嗅黏膜,移植后1、3、7、14d(每时间点5只大鼠)采用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内MMP-2、9表达。结果 SCI后自体嗅黏膜组BBB评分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SCI大鼠脊髓内MMP-2、9的表达显著升高(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见MMP-2、9的表达)。伤后同一时间点自体嗅黏膜组脊髓内的阳性细胞数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嗅黏膜移植可明显促进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此种作用可能与其能够抑制MMP-2、9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种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对大鼠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⑴取兔坐骨神经剪碎 ,加胰蛋白酶消化 ,滤液用 1.5 %海藻酸钠混匀 ,喷入Bacl2液混匀、收集含有神经细胞 /组织的微囊 ;⑵A正常对照组 5只 ;B空囊组 3 0只 ;C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移植组 3 0只 ;⑶动物模型的建立 :动物麻醉后 ,咬除T9~ 11胸椎棘突椎板 ,暴露脊髓 ,左半侧脊髓洞切损伤 ;B组洞腔植入空囊 ;C组植入等量的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 ,各组于术后不同时间各取 5只SD鼠 ,取损伤区脊髓组织切片。A组取相应处脊髓 ;⑷bcl-2免疫组化染色 ;⑸TUNEL染色。结果 :TUNEL检测见胞核呈棕黄颗粒状凋亡细胞 ;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移植组出现大量bcl-2蛋白阳性细胞。结论 :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能对抗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 ,促进bcl-2蛋白表达 ,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大鼠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水通道蛋白-4(AQP-4)和后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50只)、模型组(50只)、OECs移植组(50只),模型组和OECs移植组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其中OECs移植组在损伤处移植嗅鞘细胞,模型组移植DF-12培养液。于术后1、3、7、14、21、28 d进行BBB(Basso-Beattl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组织AQP-4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术后3~28 d,OECs移植组的BBB评分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提高,术后第1天,模型组和OECs移植组受损脊髓灰质、白质中AQP-4的表达明显增加;第3天时均达到高峰,但OECs移植组低于模型组(P〈0.05)。第7、14、21、28天,与模型组比较,OECs移植组AQP-4表达也较低(P〈0.01)。结论:OECs移植使脊髓损伤后AQPa表达减少,这可能有利于抑制脊髓水肿、消除脊髓继发性损伤,保存残存正常脊髓组织并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囊化异种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A组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组、B组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组、C组空囊组、D组明胶海绵组及E组损伤对照组。无菌条件下取家兔坐骨神经 ,过滤后加入生理盐水制成悬液。将悬液与 1.5 %海藻酸钠溶液充分混合 ,经双腔喷头喷入 2 0mmol/L的氯化钡溶液制得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同法制备空囊 ,但不包被细胞。以T10为中心打开椎管 ,虹膜刀自脊髓后正中沟插入并向左半侧横向切开 ,去除约 2mm脊髓组织 ,分别将浸有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坐骨神经组织细胞及空囊的明胶海绵植入A、B、C组损伤处 ,D组植入明胶海绵 ,E组不作移植。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 ,每个时相 4只大鼠 ,取出脊髓损伤平面为中心的 8mm脊髓 ,分别行Nissl及GAP -4 3组化染色。结果 :A组尼氏体恢复 ,7天时GAP -4 3阳性表达达高峰 ,以后渐下降。结论 :微囊化异种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可促进损伤脊髓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大鼠脊髓损伤后MMP-9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MP-9在SCI后继发性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继发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损伤组(spinal cord injury group,SCI group),两组大鼠均于SCI后1 h、6 h、12 h、1 d、3 d、5 d、7 d(每个时间点n=6)处死大鼠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MMP-9表达并测平均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分别对各时间点损伤脊髓组织MMP-9平均光密度和细胞凋亡指数进行组间、组内比较,并对损伤组各时间点MMP-9平均光密度和细胞凋亡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鼠SCI后损伤节段脊髓组织中MMP-9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多,24 h达高峰,持续至3 d后逐渐下降,7 d仍有表达.结论 大鼠SCI后损伤节段脊髓组织的MMP-9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36,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MMP-9、GFAP动态表达及与血脑屏障形态、功能关系的研究,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L-NAME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损伤组,L-NAME治疗组。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的MMP-9蛋白、GFAP蛋白的表达,电镜研究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或溶解;脑毛细血管周围出现空泡化,内皮肿胀,基底膜厚薄不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增高,MMP-9、GFAP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NAME治疗后,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下降,MMP-9、GFAP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脑毛细血管、神经细胞、突触及基底膜等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L-NAME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MMP-9、GFAP表达,清除自由基和调节星形胶质细胞适度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脊髓挫伤大鼠后,在其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三种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嗅球嗅鞘细胞。40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拘,在移植前一星期使用NYU-撞击机,利用10g-25mm的致伤力,制作T10脊髓挫伤模型。40只脊髓挫伤大鼠随机分为OECs移植组和对照组(注射无血清培养液组),又根据取材时间不同分为术后1天、7天、14天、21天组。动物处死前进行BBB评分评估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取手术部位头端和尾端0.5cm脊髓,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技术检测三种神经营养因子(BDNF、CNTF、NGF)在各组脊髓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评分随着损伤时间的推移呈小幅度增加,但后肢无运动功能恢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嗅鞘细胞移植能部分改善大鼠脊髓灰质神经细胞的凋亡程度,延缓白质神经纤维的减少,促进髓鞘的修复与再生。与对照组比较,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后脊髓组织中三种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嗅鞘移植能够部分改善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的病理形态,促进脊髓组织中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脐带沃顿胶干细胞( WJCs )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81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WJCs移植组,每组27只。每组取6只,采用BBB评分法评估脊髓损伤后1、3、7、14、21和28 d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采用透射电镜检测损伤局部超微结构并检测损伤后28 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表达,其余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后0、3、6、12、24、72、168 h损伤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模型组与WJCs移植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WJCs移植组较模型组恢复更明显。与模型组相比,WJCs移植组损伤区脊髓组织结构相对完整。模型组和WJCs移植组损伤脊髓组织中TNF-αmRNA和蛋白以及BDNF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WJCs移植组中TNF-α的表达降低,而BDNF的表达增加( P<0.05)。结论:WJCs移植可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抑制损伤脊髓组织中TNF-α的表达,同时增加BDNF的表达,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ECs)移植后在体内的存活情况和对脊髓横断伤的修复作用。方法4月龄SD大鼠,体质量250g左右。显露T9段脊髓,完全横行切断脊髓。A组(20只)在损伤远近端注射由成年SD大鼠嗅球分离、培养、纯化的OECs,B组(20只)在相同位置注射DMEM培养液,C组(10只)单纯做T9节段的椎板减压。术后观察动物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每2周测定1次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法),共12周。术后3个月取损伤段及其临近脊髓标本,做HE染色、嗜银染色、抗NF和p75免疫组化染色。利用p75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OECs在体内存活情况。结果手术后4周开始有运动功能恢复,在各个时间段BBB运动功能得分A组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01)。A、B组都有神经纤维进入损伤区,在损伤近端,神经纤维数量A组显著多于B组(P〈0.001),但都显著少于相应节段的C组(P〈0.001)。经过p75免疫组化的OECs存在于脊髓损伤段周围,最远可到距离损伤区边缘1.0cm处。脊髓损伤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与运动功能恢复成正相关(P〈0.01)。结论OECs移植具有明显促进脊髓横断伤神经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和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2对照组;3L-NAME治疗组。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8h后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用伊文思蓝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9的表达,同时电镜观察血脑屏障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8h,对照组缺血侧脑含水量明显升高,EB含量也明显增加,电镜观察发现血脑屏障破坏严重,MMP-9的表达也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而应用L-NAME处理的大鼠其缺血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缺血侧EB含量较对照组也明显降低(P<0.05),同时电镜观察到血脑屏障的破坏减轻,而MMP-9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L-NAM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对其IκBα的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家兔10只用于制备兔坐骨神经组织的胞悬液。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微囊组(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n=36)、细胞组(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71—36)、单损组(单纯损伤组,n=36)、假手术组(n=12)。微囊组、细胞组和单损组大鼠在脊髓半横断伤后,立即于损伤处分别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10u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明胶海绵吸附的10uL坐骨神经组织细胞以及明胶海绵吸附的10u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6h、12h、24h、3d、7d、14d(每个时相取6只大鼠)取出损伤部位脊髓标本,假手术组(每个时相取2只大鼠)则取相应节段脊髓。石蜡包埋后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IκBα的表达变化。结果IκBα阳性细胞主要见于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的胞浆内。大鼠脊髓损伤后上述细胞IκBα表达降低,24h降到最低点.3d后表达开始回升,7d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微囊组与单损组、细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可以通过抑制IκBα磷酸化降解环节,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植入微囊化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后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制备施万细胞及微囊化施万细胞悬液,建立T10脊髓右半横断损伤的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A组(单纯损伤组,50只)、B组(SCs移植组,50只)、C组(微囊化SCs移植组,50只),分别于损伤处植入吸附有10μL DMEM培养液、SCs悬液、微囊化SCs悬液的明胶海绵,采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制备脊髓标本切片通过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C组BBB评分、髓鞘结构和数量的改善情况均优于A、B组(P<0.05,P<0.01)。结论:微囊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微囊化施万细胞可更有效地促进大鼠脊髓神经元修复和轴突髓鞘化。  相似文献   

15.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功能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行为变化及功能评价。方法:采用改良A11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9d,实验组脊髓损伤局部注射移植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系G3。采用只注射培养液和不作治疗处理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后,采用BBB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每周评分1次,检测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变。分别在细胞移植的第8周和第12周进行运动诱发电位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检测脊髓的传导功能。结果:实验组移植水生化神经前体细胞后,其BBB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运动诱发电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结论: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大鼠急性损伤脊髓的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NTF)基因修饰嗅鞘细胞(OECs)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方法SD大鼠制备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A组)、OECs移植组(B组)和OECs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后移植组(C组)。治疗后2、4、6周,每组动物分别进行联合行为评分(GBS)、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查、双下肢功能测定(爬坡试验),评价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时间的延长,B组GBS、MEP、SEP及下肢功能明显改善。与其它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TF基因修饰后移植在脊髓损伤区,能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永生化的BMSCs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rvegrowthfactor,BDNF)基因修饰后永生化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emcells,BMSCs)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方法SD大鼠制备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A组)、BMSCs移植组(B组)和NGF、BDNF基因修饰后永生化的BMSCs移植组(C组)。治疗后2、4、6周,每组动物分别进行联合行为评分(GBS)、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查、双下肢功能测定(爬坡试验),评价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时间的延长,B组GBS、MEP、SEP及下肢功能明显改善,与其它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GF、BDNF基因修饰后永生化的BMSCs移植能恢复损伤脊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陈佳  李超英 《医学综述》2008,14(24):3743-3746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国内外报道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损伤后临床治疗仍是神经科学领域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目前应用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极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文就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