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玉米为主食又缺乏适当副食品者,常易发生癞皮病,其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二:(1)玉米所含尼克酸(抗癞皮病维生素)大部分是结合型式,未经分解不能为机体利用;(2)玉米蛋白质缺乏色氨酸,其量不能满足人体合成尼克酸的需要。玉米中结合尼克酸,通过适当地处理方法可以变成游离型式,仍能为机体利用。根据实验结果,玉米粉中加入0.6%的碳酸氢钠,煮熟以后,结合型尼克酸可以得到分解,并能为大白鼠所利用。  相似文献   

2.
1977年11月至1978年4月以莎车县第一公社与第四公社为试点,开展了综合预防措施与治疗试验,以及发病因素的研究。在每百斤玉米粉中加入小苏打(碳酸氢钠)0.6斤或石灰1斤,用以释放玉米中结合型尼克酸成为游离尼克酸,为人体所利用。同时又在每百斤玉米中加入麦麸或炒熟的黄豆10斤,混匀后磨面,成为营养良好的玉米粉供社员食用。对去年发生癞皮病患者则每人每日口服尼克醯胺50毫克来预防。在社员食用这种经处理的玉米3个月以后,各组收集20名左右尿样,测定其中尼克酸代谢物N’-甲基尼克醯胺(简称N’MN)含量。结果发现加小苏打、石灰、黄豆三组空腹2小时晨尿中N’MN含量分别为0.32,0.19与0.16毫克,比未经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的0.12毫克为高。这表明这些措施可以提高膳食中尼克酸含量,达到预防癞皮病的目的。事实证明这两个公社的癞皮病发病人数都比去年大为降低,第一公社与第四公社分别由630人降至117人与由922人降至287人,降低80%与70%。防治效果表明南疆地区的癞皮病是可以预防的,社员的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关键的问题在于领导的重视。只要能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例如春播时套种好足够数量的豆类,夏天种够过冬食用的蔬菜,口粮中豆类、小麦和玉米有合理的搭配,过冬食用的玉米粉中确实能加入炒熟的黄豆与小苏打或石灰,对去年的患者做好预防服药工作等,就一定能够控制癞皮病的发生,达到保护劳动力,促进农业生产的目的。今年第一公社由于发病少,春耕任务比往年提前15天完成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通过治疗试验与不同人群尿中各种维生素代谢物的测定,以及补充试验的结果,说明癞皮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尼克酸和色氨酸的缺乏;而核黄素与吡哆醇的不足可能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自从1937年发现癞皮病的发生是由于缺乏尼克酸之后,人们就想找出尼克酸的需要量,如Dann1944根据分析一些膳食与癞皮病的关系之后,认为人体尼克酸的最低需要不超过10毫克。Frazier和Friedmann在作同样的分析时,发现在不同的膳食条件下,尼克酸的需要量不同。但直到以后色氨酸与尼克酸的关系被阐明以后,人们才对尼克酸需要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首先是在1946年Rosen等人报告给白鼠服用色氨酸之后,能使其尿中排出尼克酸代谢产物增高。1947年Sarett和Goldsmith及Perlzweig等人也在人体证明服用色氨酸之后能增加尿中甲基尼克酰胺的排出量。  相似文献   

4.
<正> 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低于小麦,其色氨酸含量不能满足人体合成尼克酸的需要。玉米中尼克酸含量也少,而且绝大部分为结合型,不能为人体所利用。因此,长期偏食玉米,缺乏肉食、豆类、蔬菜等副食品情况下,容易发生癞皮病。 为了纠正玉米中色氨酸含量低的缺陷,1964年Mertzet等发表了他们培育成功Opaque2玉米的结果,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广泛重视,纷纷探索对这种发现的利用。用其改良玉米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新疆南疆农村地区的癞皮病(又称为“黑癣病”或“焦皮病”)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营养缺乏病,长期以来它严重地危害当地农民的身体健康。其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三:(一)玉米所含尼克酸大部分为结合型,未经分解不能为人体所利用;(二)玉米蛋白质中缺乏色氨酸,其含量不能满足人体合成尼克酸的需要;(三)色氨酸在体内合成尼克酸的过程中需要吡哆醇(B_6),核黄素(B_2)和硫胺素(B_1)的参加,这些维生素的不足可以影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缺乏引起的疾病逐趋下降,但由于有些人不注意合理营养,以致营养缺乏或过剩而导致维生素类缺乏症,如尼克酸缺乏引起的癞皮病。 尼克酸缺乏可引起癞皮病,它的典型症状是皮炎、腹泻及神经症状,即所谓“三D”症状。而不典型的病例可以没有皮疹,即称之为无疹性陪拉  相似文献   

7.
<正> 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比小麦低,又缺乏色氨酸,其含量不能满足人体合成尼克酸的需要。玉米中尼克酸含量也少,而且绝大部分为结合型,不能为人体所利用。因此,长期偏食玉米,缺乏肉食、豆类、蔬菜等副食品情况下,易发生癞皮病。为了纠正玉米中色氨酸含量低的缺陷,1964年Mertzet等发表了他们关于Opaque-2玉米的结果,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广泛重视,纷纷探索对这种发现的利用。用其改良玉米的蛋白质品质,并用来治疗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良症获得良好效果。北京农业大  相似文献   

8.
柯源  皮兴文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644-1645
烟酸缺乏症,又称糙皮病,癞皮病,是指由烟酸和色氨酸同时缺乏而引起的营养代谢性损害,该缺乏症主要表现为癞皮病症状,患者在早期表现可不明显,往往有食欲减退、倦怠乏力、体重下降、腹痛不适、消化不良、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非特异性病症。本病过去常见病因是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9.
尼克酸     
1867年有人将菸碱氧化得到菸酸,或称尼克酸。1912年发现在具有抗脚气病的米糠浓缩物中就存在这种物质。1937年此物质被鉴定为防癞皮病因素。命名:尼克酸一般指的是吡啶-3-羧酸和在性质方面具有尼克酸生物活性的衍生物;但吡啶-3-羧酸,也称维生素PP,  相似文献   

10.
1753年法国与意大利是玉米丰收年,但农民中却流行起一种可怕的癞皮病。癞皮病又被称为“意大利麻风”。到1798年已遍及欧洲并在美洲蔓延。1907年美国将此病列为重点疾病。1914年,美国公共卫生事务总署组织以戈德伯格为首的最有实力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58种食物中尼克酸含量测定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克酸又称烟酸或维生素PP,是人体所必须的有机营养素之一。膳食中长期缺乏可造成营养缺乏性疾病——癞皮病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尼克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因此了解各类食物中的尼克酸含量,向社会提供平衡膳食的依据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于1991——1992年使用国际上通用的经典方法微生物法,对我省58种食物中的尼克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为制订河南省食物营养成分表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测定结果及分析汇总于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已经查清许多病的发病机理,但是,世界上也有许多病至今搞不清病因,更不用说治愈了.以下就是10种悬而未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癞皮病患者皮炎的生化改变至今很少报导。Vasautha曾指出癞皮病人真皮内胶原总量低于正常人。铜为胶原形成所必需,因此著者考虑到癞皮病人是否有铜代谢的改变。已知癞皮病流行地区膳食亮氨酸过量与发病有关,著者也进行了亮氨酸与铜代谢的初步探讨。对于18名,16~60岁地方性癞皮病人进行了铜代谢的某些方面的研究。患者经检查无引起铜代谢改变的疾病,入院后立即测血清总铜含量及铜蛋白酶(ceruloplasmin)活性,用菸酸治疗后再复测。还测定了6名病人发铜及24小时尿铜含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已经查清许多病的发病机理,但是,世界上也有许多病至今搞不清病因,更不用说治愈了。以下就是10种悬而未决的疾病。 1.汗热病 症状是发高烧、喉咙灼热、头痛并且关节疼痛,有时腹痛呕吐,而且总是满身臭汗,这种病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5.
烟酸又称尼克酸、维生素PP,也是B族维生素的大家族中的一员。 1867年,一位德国化学家在从烟草提取的尼古丁中制得了一种化合物,取名烟酸,但在随后的70年间,科学家们却一直没有弄清楚烟酸对人体的具体作用是什么。直到1913年前后,美国南部流行癞皮病,超过20万人患病,甚至成千上万人因此而丧生。  相似文献   

16.
临床研究的优点是题目丰富,条件灵活,应用性强。就其内容而言,从病因、病理到诊断、治疗的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的课题可资探讨。一、病因发病学的临床研究:(一)结合临床问诊进行病因发病学的研究: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尽管它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病、多发病,而且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曾经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是以往有不少研究由于没有很好地运用统计学知识,或因事先缺乏严密的研究设计,或因工作中缺乏对照,或因数  相似文献   

17.
口腔扁平苔蘸(OLP)是口腔粘膜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了,至今仍缺乏特效药物和满意的治疗方法。中医口腔科学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中对口腔粘膜病的诊断与治疗有许多独到之处,中医辩证大致认为OLP的病因为:肝肾阴虚、脾湿不运、气阴两虚。本研究根据中医治疗OLP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DTG)亦称Graves病、Basedows病,是甲亢中最常见的类型。自1825年首次发现DTG以后,对它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等一直未得到较满意的解释,以致误诊率很高,一些“隐性”病例不能发现,不为临床内科医生所重视。从五十年代后期人们才开始注意到DT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病     
类风湿病(简称RD)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率约3/100人/年,有5%于小儿时期发病,多在1岁后发生。病因与发病机理本病的发病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大多认为属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人发现病人血清中存在腮腺炎、麻疹、脊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许多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耶尔森氏菌病(下称耶氏菌病)的发病率上升。该病常发现于肠道感染患者,仅次于沙门氏菌病。苏联耶氏菌病有上升趋势。耶氏菌病发病人数增多、临床表现多样性、多器官和系统受累、复发率高、易于转变为迁延和慢性病程、难于诊断和尚无可靠疗法等,给本病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耶氏菌病的治疗同其他传染病一样,应采用针对病因和发病机理为主的综合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疾病临床型和病情轻重型。病因治疗可用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