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39年 Royer 首次报导小儿尿路感染(UTI)以来,人类认识此病已有140余年历史。近年对此病的研究有不少新进展,兹综述如下。(一)一般资料小儿 UTI 是常见病尿中有一定数量的白细胞并证明有病原菌时就可诊断UTI。我院儿科住院患者中 UTI 占0.71%。Arnolg 等报告占儿科就诊者的0.5—1%。从发病率看,UTI 继在呼吸道感染、耳鼻咽喉感染、皮肤病、胃肠炎、流感之后,居第6位。近年来世界各国重视研究 UTI 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Royer在1839年首次描述了泌尿道感染(简称UTI),并记载了小儿UTI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小儿UTI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在3岁以下不能解释的发热患儿中主要病因之一。Kunin指出在美国大约有150万女孩在18岁之前至少曾经有过一次菌尿。发生率男孩为0.03%,女孩在0.8~2.0%之间。在11岁前发展为症状性UTI,男孩为1.1%,女孩为3.0%。大多数婴儿和儿童急性感染后无继续反复感染,只有小部分患儿反复感染。Abbout报导新生儿发病率为0.1~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肾病     
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在小儿反复性尿路感染(UTI)时常见。近年对此研究发现,VUR可引起肾脏以瘢痕形成的损害,称之为反流性肾病(RN)。本文对RN的现代概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单纯泌尿道感染(UTI)和肾病综合征(NS)合并UTI患儿的菌群、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差异。方法收集单纯UTI与NS合并UTI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中段尿培养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单纯UTI患儿中,有症状者35例(79.55%);52例NS并发UTI患儿中,有症状者31例(59.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单纯UTI患儿中培养出44株病原菌,52例NS并发UTI患儿中培养出53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在单纯UTI和NS合并UTI中均为优势菌群,其分离率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UTI患儿的球菌分离率(7/44,15.91%)低于NS合并UTI患儿(18/53,3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UTI患儿与NS并发UTI患儿所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与单纯UTI患儿相比,NS并发UTI患儿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以无症状菌尿为多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有上升趋势;提示在尿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应首选含酶抑制剂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儿童难治性尿路感染(UTI)是临床棘手问题,主要包括:复杂性UTI,慢性肾脏病并UTI,导管相关性UTI,代谢性疾病,治疗不规范等医源性因素导致的超广谱耐药菌、L型细菌、其他特殊病原菌感染所致的UTI,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的UTI。本文讨论了难治性UTI的诊断治疗策略,重点讨论抗生素治疗原则、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治疗方法及改善患者免疫状态等。通过采取综合治疗策略,对可以手术纠正的复杂原因(如膀胱输尿管反流、梗阻等)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难治性UTI的疗效,减少复发率,保护肾小管功能,延缓肾间质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6.
绪言小儿尿路感染(UTI)是常见病,其症状各异。由于采尿困难,常不能确诊而反复再发。如早期查出有无肾脏和尿路系统畸形或膀胱输尿管返流(VUR)等原发疾病,从而进行适当治疗,定期随访,则可防止再发及肾损害而致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7.
青海地区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UTI)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院2006年12月-2008年2月门诊及住院经中段尿细菌培养确诊的UTI患儿229例,对分离出的229株细菌应用改良Kirby-bauer法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UTI主要表现为腹痛、尿路刺激征,伴腹部压痛及尿道口充血。UTI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0.13%;其次为肠球菌属(19.21%)、金黄色葡萄球菌(15.28%)、屎肠球菌(7.86%)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白色念珠菌Ⅰ型、表皮葡萄球菌Ⅱ型等。细菌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仅对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仍保持较高敏感性。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极为敏感,余抗生素均耐药,其中对头孢唑啉、诺氟沙星全部耐药。结论肠道细菌是儿童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段尿培养仍是尿路感染诊断的必要方法,临床医师应结合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统感染(UTI)为儿童常见病,相对成人而言儿童UTI中复杂型所占比例较高,易反复发作,较难治愈。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儿童UT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原体种类也不断变迁。因此,全面了解儿童UTI的病原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对及早查明病因、指导临床治疗、避免肾功能受损及改善预后极为重要。现就UTI的病原学及其实验室检查现状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泌尿系感染(UTI)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1],且婴幼儿UTI常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等先天性尿路畸形(VUR在婴幼儿发热性UTI中可高达20%~40%).VUR和反复UTI可导致持续性的肾脏损害和瘢痕化,从而可能引起高血压和慢性肾衰竭.早期发现和诊断婴幼儿UTI,并给予合理处置尤为重要.为规范我国儿童UTI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起草本指南试行稿,旨在反映当前最佳临床实践证据,为临床儿科医生提供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的中国儿童UTI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0.
泌尿系感染(UTI)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6岁以内儿童UTI累计发病率女孩为6.6%,男孩为1.8%[1-2],且婴幼儿UTI常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可高达20%~50%).VUR和反复UTI可导致持续性的肾脏损害和瘢痕化,从而可能引起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因而,重视儿童UTI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并给予合理处置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作者于1981年1月~1983年1月研究了112例处于不同发育期的小儿的症状性泌尿道感染(UTI)。其中新生儿20例,婴儿19例,学前儿34例,学龄儿39例。全部病儿均在利比亚班加西市 El—Fateh 儿童医院住院及随诊,均经细菌学证实诊断,即清洁排泄  相似文献   

12.
泌尿道感染(UTI)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儿童UTI的临床症状可不典型,需结合尿沉渣分析与尿细菌学检查诊断,必要时需完善影像学评估有无泌尿系统发育畸形等。一旦诊断UTI需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选择应结合患儿一般情况、所在地区耐药发生率、既往用药史、尿细菌学药敏结果综合判断。此外,UTI并膀胱输尿管反流的...  相似文献   

13.
泌尿系统感染(UTI)是儿科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约30%的婴幼儿在初次感染6~12个月反复发作。而在有泌尿系统发育畸形的儿童中,约30%的患儿以UTI为首发表现,故UTI可能是潜在肾脏结构异常的前哨事件。婴幼儿UTI常并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先天性尿路畸形,对于反复感染的高危患儿,易出现肾脏损害及肾瘢痕,进而导致终末期肾病。因此,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和合理管理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现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为儿童UTI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素梅  张旭东  邵肖梅 《临床儿科杂志》2001,19(4):252-252,254
在过去十年期间,我们已经取得许多新的关于新生儿尿路感染(UTI)病因学的知识。细菌的毒力因素已经引起人们重视,并检出几种特殊的细菌毒力。新生儿UTI有引起不可逆性肾损伤的重要危害,尤其是伴有膀胱输尿管返流(VUR)时,更易造成肾的损伤而形成肾瘢痕,最终造成高血压、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增加了新生儿UTI的管理负担。现就新生儿UTI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近年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儿童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泌尿系感染(UTI)是儿科常见病,但是由于其临床特征的非特异性,使其诊断具有一定难度.急需完整具体的诊治指南为临床儿科医师服务.目前国内尚未发表儿童UTI的诊治指南.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在总结了大量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儿童UTI的诊治指南,是目前国际上该领域的最新指南.该指南对于儿童UTI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均给出了具体建议,较先前的诊治指南更加细化.现以最新的2007年NICE指南为基础,介绍儿童UTI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希望能对广大儿科医师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51例小儿尿路感染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1990年我院共收治小儿尿路感染(UTI)296例,误诊51例(误诊率17.2%),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男23例,女28例。年龄<1岁12例,~3岁21例,>3岁18例。发热12例,血尿9例,遗尿6例,腹泻8例,咳嗽8例,抽搐3例,尿异臭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并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及药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221例PNS并UTI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 结果PNS并UTI以学龄前患儿为主(129/221例,58.4%)。复发PNS并UTI发生率(134/822例,16.3%)较初发PNS并UTI(87/1 663例,5.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00,P〈0.05)。PNS并UTI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尿路感染为主(173例,78.3%)。无症状UTI组中复发PNS和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比例(112/173例、126/173例)均显著高于有症状UTI组(22/48例、27/4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4.850,均P〈0.05)。PNS并再发性尿路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UTI)的发生率为13.1%(29/221例),与初发性UTI组[(4.4±3.7)个月]相比,RUTI组中PNS病程[(9.3±3.5)个月]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27,P〈0.05)。RUTI组PNS复发、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血红蛋白(Hb)下降、补体C3下降的患儿比例及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异常率(分别为29/29例、26/29例、14/29例、14/29例、7/29例)较初发性UTI组(分别为105/192例、127/192例、51/192例、31/192例、6/192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0、5.721、16.039、20.094,均P〈0.05)。PNS并UTI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74/263例,66.1%),其中大肠埃希菌(54/263例,20.5%)多见。RUTI组分离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比例(26/62例、11/62例、21/62例)均显著高于初发性UTI组(28/201例、15/201例、15/20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776、5.620、27.970,均P〈0.05);药敏试验提示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学龄前PNS和PNS复发患儿易并UTI,其临床表现以无症状菌尿多见。对PNS复发的患儿需警惕合并UTI。PNS病程更长、伴贫血、低补体血症及合并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异常的PNS患儿可能更易发生RUTI。革兰阴性菌是PNS并UTI的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率高,且RUTI患儿可能更易并产ESBLs菌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治疗PNS并UTI的首选经验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Wiswell等对200,000多名婴儿的研究表明,新生儿期男婴的包皮环切除可使罂儿早期尿道感染(UTI)的发生率减少约90%,Ginsburg 等报道男婴包皮环未切除者,95%得UTI,另外,对600例UTI 患者的国际返流研究表明:美国和欧洲的男性患者分别为9.9%和22.7%,这是因为欧洲在新生儿期作包皮环切除术很少见,而在美国较常见之故,进一步证明了包皮对UTI 的致病作用。上述资料在医学上有直接的重要意义,在美国,包皮切除术每年可防止20,000名新生儿得肾盂肾炎。另一方面这一发现还具有下列意义:(1)可使过去关于新生儿男孩UTI 的感染途径的争论告结束,感染为上行性,而非血行性;(2)男孩的外生殖器与女  相似文献   

19.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在发热的婴幼儿中,约7.5%的患儿是UTI [1].由于婴幼儿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因此鉴别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还是下尿路感染(膀胱炎)较困难.早期、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有研究显示60%的婴幼儿UTI会进展为永久性的肾瘢痕,进而使高血压的发生率上升[2].  相似文献   

20.
儿童泌尿道感染影像学检查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尿道感染 (UTI)为儿科常见病 ,据报道 11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达 1%~ 3%。其中以急性肾盂肾炎 (APN )最受临床重视 ,反复肾实质感染所致的瘢痕形成远期会导致儿童高血压、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而且临床及实验室评价肾感染又常不可靠 ;此外 ,已知膀胱输尿管返流(VUR)是诱发UTI和UTI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 ,对UTI患儿了解肾损害及检测有否VUR最为重要 ,而影像学检查对此有重要价值。现就儿童泌尿道感染影像学检查进展做一综述。1 肾实质损害评价———APN及肾瘢痕的检测APN患儿 ,尤其婴幼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