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义县第一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是外科工作者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调查了本院外科近两年来1968例手术切口的感染情况.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968例手术病例中男性1084例,女性884例,年龄5个月~81岁,平均37岁.2.切口分类:按《医院感染学》切口分类标准确定,用Ⅰ类、Ⅱ类、Ⅲ类分别代表清洁切口、污染的清洁切口、感染切口(包括脏的和感染的切口).本组Ⅰ类切口735例,Ⅱ类切口1022例,Ⅲ类切口21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 方法 采取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通过设计专门表格,对本院2012年重点科室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4401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43例,感染率为0.98%.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2% 、1.29%和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与非急诊手术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77%和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2h和≥2h的感染率分别为0.67%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病原菌2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37%,其中大肠埃希菌12株,占44.44%. 结论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多,应根据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南医院手术病人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 ,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 ,将 2 0 0 2年 1~ 1 2月手术后的病人进行综合性常规监测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便于今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收集全院 2 0 0 2年 1~ 1 2月大手术病人 335 2例 ,逐份查阅原始记录 ,填写统一表格 ,包括病种、年龄、性别、手术持续时间、住院天数、麻醉方式、术前用药等项目。1 .2 医院感染率的调查 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专职人员提供。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诊断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  相似文献   

4.
111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探讨防范和减少外源性手术切口感染有效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3年1月1日-2006年5月31日,出院的外科手术患者发生的切口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4 286例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11例,感染率0.21%,占所有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病例的33.44%.结论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是医院缩短外科患者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减少住院费用的瓶颈,同时也是医院内及医院之间医疗技术质量和管理质量比较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缓解患者住院难、治疗费用昂贵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某贫困山区县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查找感染原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外科手术2233例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结果 2233例次外科手术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39例次,感染率1.75%;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监测枪出G-杆菌11株,占68.75%,G+球菌5株,占31.25%.结论 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应重视易感因素,减少切口污染,提高外科技术,遵守手卫牛规范,加强术后观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就医意识.  相似文献   

6.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切口感染制定对策,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医院发生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原发基础疾病、年龄、季节、手术性质、切口暴露时间、围手术期用药等因素相关。结论必须采取切实的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住院病区的13 749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 749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共24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75%。男性、年龄≥70岁、手术输血和住院时间>10天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OR>1);而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Ⅰ类切口手术和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其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 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于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外科手术患者400例,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病例为32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3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仔细的分析,总结出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较多,具体包括患者的年龄、手术操作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时机、骨折类型、抗菌药物的应用、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有关因素具有密切关联.结论:通过分析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采取积极的举措进行防控至关重要,可明显减少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法:运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每个手术患者进行危险因素指数评价,并对各科室的感染发生率进行ARIC调整。结果:2031例外科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随着危险因素等级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运用ARIC调整感染率后,各专科感染率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采用危险因素指数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评价,同时运用ARIC调整各科的感染率,是外科手术患者目标性监测的基本方法,该法有利于客观反映各科实际的医院感染水平,有利于各专科之间进行感染发生率的横向比较,有利于发现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2007-2009年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中手术切口类型以及感染危险因素与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医院2007-2009年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从手术切口类型、患者诊断、入院方式、手术时间、手术次数等方面,对比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4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Ⅰ~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6%、0.85%、21.26%;发生感染患者中急诊手术、手术时间>2 h、≥2个手术部位的患者构成比高,分别占66.90%、69.72%、88.03%,感染后平均住院日增加。结论患者受伤程度、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等直接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特点,探究预防措施.方法 采取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院外科2298例住院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率为2.70%,例次感染率为3.09%,ⅠⅡⅢ、类切口手术后医院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以下呼吸道居首(61.97%),其次为手术部位(23.94%).结论 为减少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应改善肺功能,尽早拔除气管插管,缩短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前住院日,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术后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目的了解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方法总结分析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资料中的手术部位感染病原学资料. 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分别占分离病原体的12.69%、8.08%、6.49%;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分别占19.32%、9.69%、7.88%、5.65%;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分别占1.51%和2.19%;由表浅切口到器官腔隙感染,G 菌和真菌的比例逐渐增加. 结论常见的手术部位感染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肠杆菌属、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需加强对手术部位感染及其病原菌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调查剖宫产切口感染罹患率增高的关键因素,快速控制切口感染.方法 产科发生2例剖宫产切口感染后,立即做当日产科、外科罹患率与2周前15 d的回顾性调查及3个月的目标性监测,对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特别是整个手术操作过程现场调查,分组进行干预对比.结果 2009年2月5日调查当日产科切口感染罹患率45.46%,11例手术中5例切口感染,1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科术后98例,1例术后切口感染,罹患率1.03%;5例产科切口感染的手术医师均是妇科医师在急诊情况下行剖宫产术,在发现感染患者手术日期1月21日的前3 d妇科有1例切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1月21日-4月5日产科与外科同期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关注过程的目标性监测,采集手术相关的材料和手术环境生物检测113份,合格率100.00%,易感因素和用药与平时无差异;监测18例次手术医师术前外科手消毒时揉搓时间、力度和范围不够,均不合格,监测干预对比,干预组切口无感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P<0.05).结论 剖官产术后切几感染,与手术医师术前外科手消毒密切相关,注重过程的目标监测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4.
1 878例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调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为总结影响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各种因素,提出防范措施,以控制手术切口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我院外科近8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分析。结果1 878例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101例,感染率5.4%;其中:切口部位感染率以肠道手术最高(21.2%);切口类型感染率以Ⅲ类切口最高(9.0%);恶性肿瘤手术感染率(16.9%)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手术;男性感染率(6.4%)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感染率(10.4%)高于其他年龄组,夏季感染率(8.3%)高于其他季节;90%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与手术切口部位、切口类型、良恶性疾病分类、年龄、性别、季节、病原菌耐药性等关系密切;医务人员应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感染情况,加强手术后的观察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11 208例手术患者采用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全面阅读病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1月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依据。结果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我院实行手术患者共计11 208例次,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75例次,感染率2.45%;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监测为G-杆菌72株(78.26%),G 球菌20株(21.74%)。结论预防手术切口感染,除了认真作术前准备和皮肤消毒,还须在手术操作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正确进行切口及切开空腔时术野保护等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 方法对我院2003年1 054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 结果 1 054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7例次,感染率为8.25%,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占67.82%;感染的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结论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高患率,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普外科2005年1月-2007年5月腹部手术2302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结果2302例腹部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113例次,感染率4.91%,在所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构成比为81.54%;术中送检标本的病原菌与术后切口分泌物的病原菌具有同种同源性。结论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彻底冲洗腹腔、加强手术环境卫生的监管、加强术后切口的观察和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48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31  
目的了解腹部外科手术感染情况,加强手术后的观察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方法病历回顾性调查,前瞻性监测,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 结果 1999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在我院实行腹部手术患者共计5 342人次,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00人次,感染率3.75%;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监测为G-杆菌56株(占68.29%),G 球菌18株(占21.95%),真菌10株(占12.19%). 结论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正确进行切口及切开空腔时术野保护;腹腔、切口冲洗;及时更换污染器械、手套、敷料;切口缝线选择、缝合技术等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