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合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表达水平与喉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64例喉癌标本中HIF-1α、COX-2与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了检测.结果:喉癌中HIF-1α、COX-2蛋白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 %(42/64)、68.75%(44/64)和71.88(46/64),MVD为35.79±9.49.喉癌HIF-1α、COX-2和VEGF与MVD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喉癌中HIF-1α和COX-2与VEGF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HIF-1α、COX-2和VEGF阳性表达及MVD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HIF-1α、COX-2和VEGF参与喉癌的血管生成,HIF-1α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COX-2及VEGF),在喉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参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以诱导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而VEGF在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颈鳞癌血管生成与其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头颈鳞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5 8例头颈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I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 :5 8例头颈鳞癌组织中IMVD为 2 3.93± 8.77,肿瘤分化程度 ,高与中、高与低间 ,IM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 ;中与低间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颈淋巴结转移组IMVD(2 7.92± 9.11)明显高于非转移组 (2 0 .6 9± 7.0 8)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瘤内IMVD呈正相关 (rs=0 .4 87,P <0 .0 1)。结论 :瘤内IMVD可作为预测头颈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重要指标 ;VEGF可促进头颈鳞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在鼻咽部肿瘤及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鼻咽部活检标本,分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组织中AQP1、VEGF的表达情况,计算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time PCR检测均证实肿瘤组织中AQP1、VEGF的表达强于非肿瘤组织,且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AQP1在鼻咽癌中通过VEGF参与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在机体出生前后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肿瘤组织的生长在多方面也依赖于肿瘤内新生的血管,目前已有实验证实了微血管定量与乳腺癌、黑色素瘤等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关。但是,血管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在血管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VEGF无论在组织器官的发生、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血管生成素-1,2(Ang-1,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评估Ang-1,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LSCC中的联合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SCC标本61例、癌旁组织30例及正常喉黏膜组织15例中Ang-1,2及VEGF的表达和MVD,并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ng-1,2在LSCC细胞、正常喉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VEGF只表达于LSCC组织中;LSCC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相比,Ang-1,2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对于临床病理因素的分析表明,Ang-1,2在高、中低分化LSCC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ng-2表达与临床分期、MVD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而Ang-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MVD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在所有联合表达状态中Ang-2和VEGF同时为阳性的肿瘤组织MVD均值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任何状态(P<0.05)。结论:Ang-1,2在LSCC中的表达可能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与肿瘤血管的形成关系密切。其中Ang-2与VEGF共同作用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JNA)中乙酰肝素酶(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诱导血管生成在肿瘤扩展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JNA组织和20例下鼻甲组织中HPA、bFGF、VEGF和CD105的表达,以CD105的染色计算新生血管的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分期进行分析。结果:JNA组织中HPA、bFGF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下鼻甲组织(P<0.05);Ⅲ~Ⅳ期JNA组织HPA、bFGF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bFGF和VEGF的表达均与HPA呈正相关(r=0.499、0.582,均P<0.05);JNA组织中HPA、bFGF共阳性表达组的MVD值显著高于单一阳性及共阴性表达组(P<0.05);HPA、VEGF共阳性表达组的MVD值亦高于单一阳性及共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HPA可通过释放bFGF及VEGF来诱导血管生成以促进肿瘤扩展性生长,针对其进行靶向治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将是JNA辅助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中促血管生成素1及2(angiopoietln,Ang-1,Ang-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血管成熟和口腔鳞癌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口腔鳞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Ang-1、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分化抗原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34)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双染免疫组织化学法同时染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和α-SMA标记的血管壁细胞(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周细胞),评估微血管密度及血管成熟指数;应用BioMias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图像.结果 口腔鳞癌中Ang-1及Ang-2的蛋白表达比(Ang-1/Ang-2)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t值分别为-5.421和-6.234,P值均<0.01);有无肿瘤淋巴结转移、微血管密度和血管成熟指数的不同分组中,Ang-1/Ang-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21、-3.221和3.824,P值均<0.01).Ang-1/Ang-2低比值、高VEGF蛋白表达的患者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其他表达状态(t值分别为2.055、2.345和2.985,P值均<0.05).Kaplan.Meier法统计62例口腔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0.641,Ang-1/Ang-2高比值(>0.51)组较低比值(<0.51)组生存率高,分别为0.741和0.534,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3,P=0.066).结论 口腔鳞癌组织中Ang-1及Ang-2表达的逆转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与口腔鳞癌的微血管生成、血管成熟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于正常生理性血管的形成和病理性血管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对肿瘤生长关系的研究和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就VEGF与头颈肿瘤的关系,靶向VEGF通路与靶向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及联合放疗治疗头颈肿瘤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62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和20例鼻咽部炎症患者血清和组织中VEGF蛋白水平,SP法检测鼻咽癌和鼻咽部炎症患者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鼻咽癌VEGF及MVD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但晚期组(Ⅲ+Ⅳ)鼻咽癌显著高于早期组(Ⅰ+Ⅱ)患者(P<0.01),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P<0.01);②鼻咽癌组织及外周血中VEGF表达均高于鼻咽炎组(P<0.05),同样鼻咽癌组织MVD显著高于鼻咽炎组(P<0.01);③鼻咽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865,P<0.01),而鼻咽癌外周血VEGF与MVD无相关性(r=0.328,P>0.05)。结论:VEGF诱导鼻咽癌肿瘤局部血管生成,促使疾病进展,可能成为评价鼻咽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比较分析CD105、VEGF、p53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喉癌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以CD105标记的MVD(CD105-MVD)、VEGF、p53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0例喉癌组织CD105-MVD为14.90±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织(P<0.05);Ⅲ、Ⅳ期喉癌组织的MVD高于Ⅰ、Ⅱ期,颈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阳性率77.5%。p53蛋白阳性率67.5%。VEGF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及病理分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CD105-MVD与VEGF、p53蛋白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641,P<0.01;r=0.534,P<0.01)。结论:CD105与肿瘤活性血管生成有密切联系,是肿瘤新生血管的标志;喉癌组织CD105标记MVD的测定可作为预测喉癌患者复发转移及评估预后的重要独立指标;喉癌中VEGF的表达、p53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三者联合可作为判断喉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VEGF和VEGF-C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喉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对 2 0例新鲜喉鳞癌标本、切缘组织及远离肿瘤的正常喉组织中的VEGF、VEGF C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对同一患者 ,VEGF、VEGF C在肿瘤组织、切缘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肿瘤组织中 ,VEGF、VEGF 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病理分级无关 ,VEGF、VEGF C表达与喉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VEGF、VEGF C联合检测可望作为判断喉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对肿瘤血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因而成为肿瘤抗血管治疗的理想靶点.已有一批VEGF及其受体拮抗剂进入临床试验,对某些肿瘤具有一定疗效,但也发生了一些严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出血倾向和高血压等.VEGF及其受体拮抗剂的临床推广应用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是目前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热点之一.VEGF-C被称为特异促淋巴管生成因子,本文就其分子结构以及VEGF-C促淋巴生成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通过对VEGF-C特异促淋巴新生功能的了解,寻找抑制该功能的可能途径,以达到扼制肿瘤淋巴转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 9与VEGFmRNA的表达 ,以进一步阐明MMP 9在肿瘤侵袭性行为中的机制。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RT -PCR)方法检测侵袭性 (2 0例 )和非侵袭性 (10例 )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MMP 9与VEGF的表达 ,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MMP 9、VEGF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显著增高 (P <0 .0 1)。侵袭性腺瘤组中MMP 9与VEGF表达水平成正相关 (P <0 .0 5)。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MMP 9基因表达增高及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VEGF表达上调有关。MMP 9与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VEGF,PDGF和MVD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来源的内皮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PDGF),Ⅷ因子测定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喉癌微血管生成、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检测1998~1999年4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1例喉正常粘膜VEGF、PDGF、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中VEGF表达在肿瘤T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计数标识指数与病人肿瘤T分级、临床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测定均数在早、晚期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癌的发展、侵袭需要持续的新生血管,本实验提示肿瘤增殖与理论相符,VEGF、PDGF和MVD可作为临床预测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在喉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用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CD31和过碘酸雪夫试剂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CD31染色标记石蜡包埋喉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及内皮依赖性血管的表达,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血管生成拟态与喉癌患者的淋巴转移、肿瘤分期和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值均<0.05).而内皮依赖性血管与喉癌患者的发病部位、肿瘤分期、T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血管生成拟态(P=0.014)、肿瘤分期(P=0.009)、T分期(P=0.013)、淋巴转移(P=0.013)、组织病理学分级(P=0.038)、肿瘤大小(P=0.028)和放疗(P<0.0001)与喉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而血管生成拟态(P=0.011)、发病部位(P=0.049)、肿瘤大小(P=0.001)和放疗(P <0.0001)与喉癌患者无瘤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管生成拟态是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喉癌组织中内皮依赖性血管与血管生成拟态共存.血管生成拟态可能通过促进区域淋巴转移影响喉癌患者的生存,对预测喉癌患者的转移和生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AdKDR-tk自杀基因系统对鼻咽癌裸鼠中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建立人鼻咽癌裸鼠模型,将16只成瘤鼠随机分成AdKDR-tk/丙氧鸟苷(GCV)组(治疗组)和AdKDR-tk/PBS组(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病理组织形态学及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治疗组在前6 d肿瘤缓慢增长,第6天后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移植瘤体积逐渐缩小,而对照组瘤体体积持续迅速增长.治疗后第6、9、14天治疗组瘤体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鼻咽癌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但瘤组织中有大量的细胞坏死灶;对照组MVD 6.63±1.41,治疗组MVD 3.50±0.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治疗组具有较高VEGF阳性表达,2组间VEGF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KDR-tk/GCV系统具有抑制裸鼠鼻咽癌肿瘤血管增生及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喉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评价 87例喉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 (MVC)。资料分析采用SAS软件。结果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生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内 ,其阳性率为 77.0 %。肿瘤侵犯范围越广 ,VEGF的表达越强 ,肿瘤侵犯范围越小 ,VEGF的表达越弱 (P <0 .0 5 ) ;肿瘤分化越差 ,VEGF的表达越强 ,肿瘤分化越好 ,VEGF的表达越弱 (P <0 .0 5 ) ;VEGF的表达越强 ,MVC越多 ,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P <0 .0 1) ,且肿瘤组织中的平均MVC明显高于切缘组织中的平均MVC(P <0 .0 1)。结论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分化明显相关 ,与MVC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提示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EphA2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血管新生及颈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 short hairpin RNA,shRNA)沉默EphA2在高转移性头颈鳞癌细胞株M2中的表达,嘌呤霉素筛选稳定克隆,反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phA2沉默效果;构建头颈鳞癌高转移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验证其成瘤及颈淋巴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移植瘤微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移植瘤标本中EphA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筛选出EphA2基因稳定沉默的M2细胞(定义为M2 EphA2 RNA+即实验组),并成功构建头颈鳞癌高转移动物模型,成瘤率达100%.25 d后,实验组移植瘤体积为(430.7±190.0) mm3(x±s,以下同)较对照组的(1179.0 ±289.4) mm3明显减少(t =5.597,P<0.01),质量显著减轻(t=-4.560,P<0.05),且双侧颈淋巴转移率明显降低(Mann-Whitney U=10.0,P<0.05).Western blot 显示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EphA2及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发现实验组瘤体微血管密度为(4.74±0.67)个/视野,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4.17±0.59)个/视野(t=26.751,P<0.01).结论 EphA2沉默能抑制头颈部鳞癌细胞的生长及转移,并能明显减少头颈部鳞癌组织内的肿瘤新生血管,且该肿瘤新生血管的抑制可能与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