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探讨MRI及MRS联合诊断应用于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38例前列腺癌患者和3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RI和MRS检查并分析比较,以病理活检作为诊断标准,观察比较两组MRI及MRS检查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Cho+Cr)/Ci t值为(1.89±0.25),前列腺增生患者(Cho+Cr)/Ci t值为(0.88±0.26),两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分析所有患者MRI信号及MRS结果,MRI配合MRS诊断前列腺癌准确率为92.11%(35/38),MRI诊断前列腺癌准确率为68.42%(12/3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检查时可根据前列腺形态和T2WI上的信号改变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做出诊断,但结合MRS波谱检查可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更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CT检查以及MRI检查对前列腺癌(Pca)临床分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Pca患者共112例,分别对Pca患者行CT、MRI检查。结果根据手术的病理结果发现,112例患者中,A期为21例(18.75%),B期25例(22.32%),C期为44例(39.29%),D期为22例(19.64%)。按照病理结果作为分期评定金标准,评估影像学检查对Pca的分期诊断情况,可见CT检查对A期、B期Pca患者的诊断率低于MRI检查(P0.05);在C期、D期Pca患者诊断率方面,两种检查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A期、B期Pca患者,推荐应用MRI检查进行诊断,而采用CT、MRI诊断C期、D期Pca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T体线圈三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3D 1H-MRS)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先行3T核磁共振(MRI)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再行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癌前病变MRS代谢特点,评估其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间质、腺体增生为主内腺、内腺癌灶、外周带癌灶、正常外周带及前列腺上皮内瘤(胆碱+肌酸)/枸橼酸比值分别为:0.75±0.23、0.59±0.14、1.79±0.90、1.18±0.95、0.46±0.18、0.97±0.10。内腺癌灶与增生内腺、外周带癌灶与正常外周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带前列腺癌最佳诊断阈值为0.68,灵敏度88.6%,特异度88.7%。结论:3T体线圈3D 1H-MRS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癌前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直肠多模态超声与多模态MRI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02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6.1(38.0~85.0)岁,PSA平均值30.1(0.4~227.0)ng/ml,PSA密度(PSAD)平均值0.67(0.02~4.27)ng/ml^2。102例均行经直肠多模态超声(经直肠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多模态MRI(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以及实验室检查。以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经直肠多模态超声与多模态MRI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结果102例中,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0例。并联多模态经直肠超声(即经直肠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中任一项结果阳性诊断为前列腺癌)诊断前列腺癌63例,BPH 39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4%、70.0%和87.3%。多模态MRI检查诊断前列腺癌75例,BPH 27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2%、60.0%和81.4%。并联多模态经直肠超声和多模态MRI检查诊断前列腺癌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和0.7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结论并联多模态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不亚于多模态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经直肠实时弹性成像(TRTE)引导靶向穿刺在前列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在TRTE引导下对可疑病灶进行2针靶向穿刺活检及超声引导下传统12针系统穿刺活检。分析TRTE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及比较TRTE引导下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112例患者中,TRTE共诊断前列腺癌54例,良性病变58例,最终病理确诊前列腺癌42例,良性病变70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75.7%、80.3%、0.68、0.91。TRTE引导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针数84针,阳性率37.5%(84/224),系统穿刺诊断前列腺癌针数313针,阳性率23.3%(313/1344),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08,P0.05。同时行靶向加系统穿刺诊断前列腺癌针数397针,阳性率25.3%(397/1568)。结论 TRTE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利用TRTE引导靶向穿刺诊断Pca拥有比系统穿刺更高的准确性,但就目前来讲TRTE引导靶向穿刺尚无法完全取代系统穿刺法,而两者相结合是减少前列腺癌穿刺假阴性率的主要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清PSA异常40例男性患者行前列腺MRS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再分析MRS联合不同水平PSA(低危组4ng/mlPSA10ng/ml,高危组PSA≥10ng/ml)穿刺活检的阳性率。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19例、非前列腺癌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0例,前列腺炎症1例)。单独MRS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60%,低危组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为31.25%,高危组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为58.3%,MRS联合PSA低危组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为42.8%,MRS同时联合PSA高危组活检阳性率为66.7%,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诊断前列腺癌具有无创和简便优点,其联合PSA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经直肠剪切波弹性成像(TRSWE)及经直肠超声造影(CEUS)对前列腺癌病理活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经过穿刺病理学证实45例前列腺癌患者,45例良性前列腺病变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经直肠剪切波弹性成像级超声检查,分析其对前列腺癌病理活检诊断的价值。结果 CEUS、TRSWE检查诊断前列腺癌效果不佳,其检出率分别为64.44%、62.22%;CEUS+TRSWE检查前列腺癌检出率(95.56%)明显增加。前列腺癌患者的Emax(65.09±12.87)kPa、Emean(44.63±5.75)kPa均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病变患者(P0.05)。CEUS+TRSWE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97.78%)、特异性(95.56%)、准确性(98.89%)明显的高于单独的CEUS、TRSWE检查。结论 CEUS+TRSW具有较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8.
f/tPSA比值对tPSA值为2.6~4.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tPSA),提高tPSA2.6~4.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率的价值。方法对117例tPSA在2.6~4ng/ml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患者血清tPSA,fPSA及f/t PSA值及其他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病理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82例和前列腺癌35例,35例癌中Gleason score≤4分共6例(17%),Gleason score5-7分和8-10分别为22例(63%)和7例(20%)。前列腺癌的f/tPSA明显高于BPH(P<0.01),以f/tPSA0.22为界值,诊断癌的特异性为83%,敏感性为71%,阳性预测值为68%。结论f/t PSA作为一项辅助检查可提高tPSA 2.6~4.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Pca)25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c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浓度;计算f/tPSA比值并对tPSA、f/tPSA、cPSA进行统计学比较和ROC曲线分析。结果cPSA、tPSA在BPH组、Pca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若以cPSA15.75ng/ml作为截断点诊断Pca,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实验有效率各参数均比较理想,分别为79.17%,92.86%,90.48%,88.46%。另tPSA,cPSA,fPSA三者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tPSA>cPSA>f/tPSA。结论cPSA在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建议临床以cPSA15.75ng/ml作为截断点,这能大幅度地提高cPSA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前列腺活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US-FNAC)对不同大小颈部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患者共142个颈部淋巴结的US-FNAC资料,并与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最终确诊结果对照。将142个淋巴结按其短径分为A组(5mm)、B组(5~10mm)及C组(10mm),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S-FNAC诊断阳性淋巴结65个(恶性58个,可疑恶性7个),阴性淋巴结77个(良性59个,不确定及不满意18个);经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最终确诊为恶性淋巴结70个,良性淋巴结72个。颈部淋巴结US-FNAC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A组,82.35%(14/17)、95.00%(19/20)、89.19%(33/37)、93.33%(14/15)、86.36%(19/22);B组,91.17%(31/34)、97.56%(40/41)、94.67%(71/75)、96.88%(31/32)、93.02%(40/43);C组,94.73%(18/19)、100%(11/11)、96.67%(29/30)、100%(18/18)、91.67%(11/12)。3组间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S-FNAC为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有效手段,对不同大小的淋巴结均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患者mtDNA突变频率以及其对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选2006年10月~2008年3月经历前列腺穿刺活榆或前列腺癌根治的13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年龄60~97(70.1±2.4)岁;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对照组,年龄60~92(69.8±2.1)岁.采用PCR方法检测前列腺组织线粒体DNA4977(mtDNA^4977)缺失率,对所有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Gleason评分.结果:研究组98例发生mtDNA^4977缺失(75.4%),对照组3例发生mtDNA^4977缺失(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癌组发生mtDNA^4977突变的患者Gleason评分(7.6±2.4)显著高于无突变患者(6.2±1.1,P<0.01).应用对数回归分析证实Gleason评分(OR=1.452,95%CI:1.149-1.833)与年龄(OR=1.086,95%CI:1.010-1.167)是mtDNA^4977缺失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5.4%和88.5%.准确率为78%(121/156),代表mtDNA^4977缺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结论:mtDNA^4977缺失突变率可能对辨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有帮助,可作为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评估的一个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9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成像、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检查,按照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Gleason 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6分,n=21)、中危组(7分,n=24)、高危组(≥8分,n=28)、良性前列腺增生组(n=46)。分析对比各项超声技术在不同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直肠超声成像联合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及经直肠超声成像联合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在前列腺癌低危组与前列腺增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前列腺癌中危组、高危组与前列腺增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在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与前列腺增生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肠超声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6.77%、58.18%、49.23%及55.77%,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13%、70.91%、65.00%及71.93%,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64%、81.82%、78.95%及83.33%,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联合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85.45%、88.68%及87.50%,各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技术均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有临床价值,二者联合在Gleason评分≤6分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亦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在正常前列腺(NP),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以及前列腺癌组织(Pca)中的表达,以及其表达与Pca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10例NP、10例BPH以及52例Pca石蜡标本切片,经常规处理后,行TTR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TTR在81%(42/52例)Pca表达强阳性,而NP和BPH无表达强阳性(P<0.05);Gleason评分8~10分Pca94%(16/17例)TTR表达强阳性,Gleason评分2~4分Pca只有50%(5/10例)TTR表达强阳性(P<0.05);TTR在全部8例D期Pca表达强阳性,A期和B期只有33%(2/6例)和79%(19/24)表达强阳性(P<0.05).结论 TTR可能与Pca的发生有关,其在Pca中的表达与Pca分级及分期有关,有可能作为Pca预后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ε(PKCε)在不同病理类型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 方法 正常前列腺(NP)组织标本1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标本10例、癌旁(PC)组织标本10例、前列腺癌(PCa)组织标本43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PKCε的表达情况,分析PKCε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及PCa分级、分期的关系。 结果 PCa组PKCε表达阳性27例,BPH组无阳性表达,NP组1例,PC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Gleason评分≥8分组中PKCε表达阳性12/13例,2~4分组4/10例,5~7分组11/2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期PKCε表达阳性10/12例,T4期9/10例,T1、T2期分别为1/6例和7/15例,高分期与低分期组PKCε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转移组PKCε表达阳性9/10例,未转移组18/3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血清PSA≤20 ng/ml者PKCε表达阳性7/15例,>20 ng/ml组20/18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a组织中PKCε的表达率较高,并且与PCa病理分级、分期呈正相关,临床上可考虑作为PCa预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诊断性前列腺电切(TURP)在前列腺增生合并血清PSA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为临床处理前列腺增生合并血清PSA异常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71例,总结病理为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及预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检测其TURP术后6个月、1年的PSA值及IPSS评分,分析术后血清PSA值、IPSS的变化,评估TURP在前列腺增生伴血清PSA异常患者中的诊疗效果。结果:①40例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而血清PSA持续异常的患者中,2例术后病理示前列腺腺癌(2/40),Gleason评分为6分,另1例电切后病理示前列腺增生组织,但术后血清PSA持续异常(18μg/L),行2次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分,3例均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恢复好。31例拒绝活检患者中术后病理示前列腺腺癌9例(9/31)。Gleason评分79分,平均8分,1例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8例行内分泌治疗。②59例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其中血清PSA恢复正常者56例,显著降低者3例,IPSS评分有明显改善53例,6例尿道狭窄经过尿扩处理后评分亦有改善。结论:诊断性TURP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检出率,改善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且有利于患者血清PSA持续正常化。对血清PSA异常(>4μg/L),伴有下尿路梗阻状态、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的患者可考虑行诊断性TURP。  相似文献   

16.
PSA、PSAD和PSAT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78例PSA4~20ng/ml的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后比较PSA、PSAD和PSAT指标。结果 78例中,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PCa)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6例,二者PSA平均值分别为(14.32±1.46)ng/ml、(13.89±1.52)ng/ml,二者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PSAD平均值分别为0.43±0.14、0.36±0.17,二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SAT平均值分别为0.75±0.19、0.31±0.06,二者相比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SAD和PSAT对预测PSA<20ng/ml的患者是否患前列腺癌有较大帮助,特别是PSAT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Claudin-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含64例前列腺癌和39例前列腺增生组织的64点阵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芯片中Claudin-3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Claudin-3阳性表达率为60.94%(39/64),前列腺增生表达率17.95%(7/39)(P〈0.05);Claudin-3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结论:Claudin-3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血清PSA三种主要指标和Gleason分级主要指标均值;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分析血清PSA与Gleason评分相关性,并观察血清总PSA(tPSA)与Gleason评分之间变化趋势。结果血清tPSA≤4.0、4.1~10.0、10.1~20.0、20.1~100.0、100.0ng/mL组Gleason评分均值分别为6.31±0.47、6.66±0.89、7.04±1.11、7.56±1.03以及7.91±1.01;血清游离PSA(fPSA)≤1.0、1.1~10.0、10.0组Gleason评分均值分别为6.45±0.69、6.98±0.98以及7.75±1.05;血清总PSA(tPSA)t/fPSA≤0.16、0.17~0.50以及0.50组Gleason评分均值分别为6.72±0.88、7.45±1.04以及8.36±1.12。血清tPSA、fPSA以及fPSA/tPSA比值分别与Gleason评分、主要分级以及次要分级显著正相关;Gleason评分、主要分级以及次要分级均随血清tPSA、fPSA以及fPSA/tPSA逐渐增加而增加。结论前列腺腺癌患者血清PSA对Gleason评分的具有预测价值;与fPSA和fPSA/tPSA比值相比,tPSA是最有预测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经直肠实时弹性成像(TRTE)引导靶向穿刺在前列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在TRTE引导下对可疑病灶进行2针靶向穿刺活检及超声引导下传统12针系统穿刺活检。分析TRTE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及比较TRTE引导下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本研究112例患者中,TRTE共诊断前列腺癌54例,良性病变58例,最终病理确诊前列腺癌42例,良性病变70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75.7%、80.3%、0.68、0.91。TRTE引导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针数84针,阳性率37.5%(84/224),系统穿刺诊断前列腺癌针数313针,阳性率23.3%(313/1344),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08,P<0.05。同时行靶向加系统穿刺诊断前列腺癌针数397针,阳性率25.3%(397/1568)。结论 TRTE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利用TRTE引导靶向穿刺诊断Pca拥有比系统穿刺更高的准确性,但就目前来讲TRTE引导靶向穿刺尚无法完全取代系统穿刺法,而两者相结合是减少前列腺癌穿刺假阴性率的主要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前列腺癌不同预后分组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作为评价前列腺癌预后生物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36例前列腺癌患者按不同预后分为3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组织标本及20例前列腺增生标本中Cx43蛋白的表达情况,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表达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x4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率只有52.94%,明显低于其在前列腺增生中的100%(P〈0.01),且不同预后分组间的表达率(低危组88.24%、中危组61.70%、高危组38.8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x4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降低,并且前列腺癌预后越差Cx43的表达越低。Cx43可作为评价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判定前列腺癌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