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大经鼻蝶入路海绵窦的内镜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的内镜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10具动脉灌注染料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窦手术入路,测量海绵窦内重要结构与鞍底的距离.结果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示鞍底的骨膜、硬脑膜外层、海绵窦内侧壁,及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及视神经等结构.结论内镜下行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露海绵窦及其内的解剖结构,适用于鞍内病变侵犯海绵窦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和眶-颧入路开颅手术进入海绵窦区解剖学差异。方法选取12例成人尸颅标本,各选6例样本分别模拟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和眶-颧入路开颅手术暴露海绵窦区,观察海绵窦内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暴露情况及位置关系,比较两科手术对于海绵窦区重要结构的显露程度及优缺点。结果眶-颧入路开颅手术,通过内侧三角、Parkinson三角、Kawase三角几乎可暴露海绵窦内所有结构;而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对于海绵窦前内侧及鞍旁区域暴露良好,不能暴露上斜坡区域。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清楚暴露海绵窭内部结构,可用于临床上海绵窦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三种方式的比较(附8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的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对80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蝶窦入路三种不同方式切除肿瘤,其中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简称经唇下入路)5例,经蝶窦直接入路7例,经黏膜下-鼻中隔-蝶窦入路(简称鼻中隔入路)68例。结果经唇下入路5例,需切开上唇黏膜,解剖鼻前嵴、鼻中隔软骨及骨性鼻中隔,并咬除骨性鼻中隔,操作复杂,手术创伤大;经蝶窦直接入路7例,不需解剖上述结构,操作简单,可将鼻窥镜直接插入鼻腔,撑开鼻窥镜时使蝶窦前壁与鼻中隔根部转折处骨质和黏膜断开,通过寻找骨折处残余骨嵴形成的中线标记,找到蝶窦开口再进入蝶窦,但缺乏经验的手术者容易迷路,经该入路手术的7例中有2例迷路,经术中C臂X线透视机帮助定位后才找到蝶窦;经鼻中隔入路68例,在显微镜直视下切开术侧鼻中隔黏膜,在黏膜和鼻中隔骨质的自然间隙中钝性分离至鼻腔底部,顺着分开的间隙插入鼻窥镜,撑开鼻窥镜使蝶窦前壁与鼻中隔根部转折处骨质断开,不撕开黏膜,通过残余骨嵴标记找到蝶窦开口再进入蝶窦,操作过程紧贴骨性鼻中隔进行,解剖标志清楚,不易离开中线,不易迷路,68例均顺利进入蝶窦完成手术。本组80例中,肿瘤全切和次全切69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3例。结论经鼻中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解剖层次清晰、安全、有效、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筷子技术"在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采用"筷子技术"进行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切除的62例鞍区或鞍旁病变的临床资料。经鼻蝶入路43例,经鼻蝶扩大入路16例,经鼻经翼突入路1例,经鼻咽至齿状突入路1例,经鼻泪前隐窝入路1例。结果 62例中,垂体腺瘤46例,Rathke囊肿5例,颅咽管瘤4例,斜坡脑膜瘤2例,空泡蝶鞍1例,炎性肉芽肿1例,翼腭窝及海绵窦旁腺样囊性癌1例,颞下窝神经鞘瘤1例,脊髓空洞合并齿状突畸形1例;病灶全切除53例,次全切除9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4例、垂体功能低下9例、电解质紊乱17例、尿崩症11例。术后随访2~22个月,平均(12±6.2)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结论在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中,应用"筷子"技术可以满意完成经筛、经蝶、经翼突、经泪前隐窝等多种入路操作,有效缓解了传统经鼻手术时主刀与助手间的不契合问题,改良术中体验,提升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经验。方法介绍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瘤手术技术,包括体位、切口、骨瓣、分离、显露、切除肿瘤的技巧和颅底重建要领。结果近年采用该手术技术处理大型中线前颅底沟通瘤,收到良好治疗效果,未发现与之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瘤手术技术实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内镜下经扩大鼻蝶入路显露斜坡区的可行性,为切除斜坡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在10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上,内镜下模拟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显露斜坡区,观察有关显微解剖标志。结果扩大经鼻蝶内镜入路可磨除从鞍后到斜坡、枕骨大孔前缘的骨性结构;可显露斜坡区腹侧硬膜下的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后交通动脉及其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动眼神经、脑干腹侧等结构。此入路的手术标志主要包括:蝶筛隐窝、蝶窦开口、视神经隆突、颈内动脉隆突与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缘。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后-斜坡区的腹侧硬膜下结构,适用于此区病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鞍上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用10具灌注固定的正查尸头,模拟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内镜下观察鞍上区解剖结构,应用神经导航获取并分析解剖数据.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12例,并以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和生物胶"三明治"式A结构重建颅底.结果 视神经一颈内动脉隐窝是丙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中恒定且关键的解剖标志.剪开硬脑膜后,可显露视交叉下间隙和上间隙,其中视交叉下间隙可见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垂体上动脉、垂体上部、垂体柄、视神经和视交叉,视交叉上间隙内可见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前交通动脉以及直回.12例鞍上区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随访12例,时间6~62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再次行内镜下修补术后恢复.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是可行和安全的,熟练的内镜技术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蝶入路至鞍区及周围结构的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显露范围的差异。方法选10具汉族成人灌注尸头,采用经蝶入路,5具进行内镜解剖,5具进行显微解剖。结果采用经蝶入路,在蝶窦内内镜下可观察到更多的周围结构,利于确定鞍底、海绵窦与鞍结节位置。在显露硬膜下结构时,内镜下侧方可显露海绵窦外侧壁,前方可显露双侧嗅神经和直回。结论同显微经蝶手术相比,内镜经鼻蝶手术在蝶鞍周围区域的显露范围更宽广。  相似文献   

9.
经鼻-蝶窦入路的内镜鞍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经鼻蝶窦入路的内窥镜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镜经蝶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10具已经动脉灌注染料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同时测量海绵窦内重要结构与鞍底的距离。结果 根据蝶窦后壁的骨性结构特征将蝶窦腔分为中间腔、旁中间腔及外侧腔5部分。扩大经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示鞍底的骨膜、硬脑膜外层、海绵窦内侧壁,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等结构;打开堞骨平台可显示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鞍隔及视丘下部等解剖结构。结论 内窥镜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露蝶鞍周围的解剖结构,可适用于鞍旁、鞍上病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海绵窦的解剖学研究,为海绵窦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成人头颅标本上模拟3种扩大经鼻蝶入路即鼻中隔旁入路、中鼻甲切除入路、中鼻道入路,观察各手术入路重要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结果蝶窦开口、斜坡凹陷、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翼管等为重要的手术标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双弯曲型18侧,不典型弯曲型2侧。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是海绵窦病变的重要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瘤视神经保护的操作技术及经验。方法对40例巨大垂体瘤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先行瘤内切除,待瘤内空虚再分离视神经。对14例巨大垂体瘤患者采用经鼻蝶入路,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切开鞍底、进入鞍内,取瘤器切除瘤体减压。结果翼点入路全切除肿瘤22例,次全切除肿瘤18例,鼻蝶入路,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6例,视神经解剖全部保留。视力:翼点入路好转34例,无改善4例,恶化2例。鼻蝶入路好转12例,无改善2例。结论大型、巨大型垂体瘤不同手术入路的选择,利用视神经显微解剖的知识,及视神经保护的操作技术,可减少视神经损害,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扩大经鼻入路到达斜坡区的相关显微解剖结构。方法采用7例防腐尸颅,模拟经鼻手术入路,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对涉及的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和拍照。结果前鼻棘至鞍底、鞍背和斜坡隐窝连线长度分别为(78.3±4.7)mm、(83.1±3.4)mm和(82.1±5.9)mm;以鼻腔底平面为基线,与上述结构矢状面夹角分别为31.4°±1.5°、33.1°±1.7°和31.1°±2.5°。颈内动脉后垂直段间距为(18.0±1.8)mm,两侧展神经穿斜坡硬膜处间距为(22.1±1.6)mm。斜坡硬膜主要由脑膜背侧动脉供血。扩大经鼻入路斜坡骨质开窗两侧方界限为颈内动脉,上方为鞍底,向下扩展受鼻孔、硬腭的限制。结论显微镜下扩大经鼻入路可良好显露中上斜坡区解剖结构,适用于中上斜坡区病变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颈前外侧入路及其扩大入路手术治疗斜坡及上颈椎腹侧病变的方法.方法在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头标本上,模拟颈前外侧入路及其扩大入路进行斜坡和上颈椎腹侧的显微解剖和手术入路研究.结果颈部前外侧有明确的筋膜间隙,通过对颈筋膜各层准确的广泛解剖可直达斜坡中上部和上颈椎腹侧;各筋膜层及骨性结构表面均有明显的解剖学标志.外侧入路可安全暴露下斜坡和上颈椎腹侧区域,其扩大入路可充分显露中上斜坡腹侧.结论经颈前外侧入路及其扩大入路手术治疗斜坡及上颈椎腹侧病变具有直达病变部位,损伤小,视野较宽和有效避免感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和翼点入路对鞍上区暴露的差异,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鞍上区的手术方法建立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例成人尸颅标本上,分别模拟经鼻蝶入路和翼点入路,暴露鞍上区,观察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比较两个入路对于鞍上区重要结构的显露。结果翼点入路下,鞍结节后缘至视交叉前缘距离为5.35±1.38mm,两侧视神经内缘间距10.58±1.46mm,小脑幕游离缘长度6.73±0.84mm,后交通动脉长度16.52±2.98mm,前交通动脉长度2.11±0.35mm。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可以暴露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等结构,对于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结构暴露欠佳。结论经鼻蝶入路可以完全暴露第Ⅰ、Ⅱ间隙内的神经血管结构,对于第Ⅲ、Ⅳ间隙内结构显露较差,可以在微侵袭条件下部分代替翼点入路。  相似文献   

15.
内镜技术的进步允许术者通过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前床突(ACP)。本文探讨内镜下经鼻前床突切除术(EEAC),并阐述相关解剖结构和技术细节。作者在6例尸头标本中模拟该手术入路,从技术角度看,视神经-颈动脉外侧隐窝可被用于该入路的解剖学标志。视神经-颈动脉外侧隐窝上内侧顶点、上外侧顶点和下顶点是主要的手术入口,内镜下经鼻前床突切除术是通过磨除上述3个顶点骨质而实现的。该手术入路在6例尸头标本中成功实施。随后的病例系列研究对6例患者施行内镜下经鼻前床突切除术,均未损伤血管,2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1个月后1例功能改善、1例功能恢复。内镜下经鼻前床突切除术用于处理鞍旁肿瘤和血管病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前床突切除可扩大手术通路,尽管术野显露程度不如经颅前床突切除术。根据作者最初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内镜下经鼻前床突切除术是一项值得在具有适应证的病例中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测经鼻入路颅前窝手术通道上的重要解剖标志。方法成人干性颅骨标本和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颅标本各1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蝶窦、筛窦、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及视神经等结构及毗邻关系,测量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前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新鲜成人尸颅标本3例,在新鲜尸颅上模拟手术入路,分析解剖标志与手术通道的关系。结果经鼻入路切除钩突,经筛窦和颅前窝骨质即可进入颅腔。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前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分别为(22.3±3.1)mm、(23.0±2.9)mm、(26.2±2.9)mm、(14.7±3.8)mm。结论经鼻入路颅前窝手术是治疗颅前窝病变有价值的选择。术中合理扩展手术通道,控制筛动脉出血,早期确定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走行,保护纸样板及保持中线操作是手术安全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扩大翼点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包括经眶额入路、经颧弓入路和眶颧弓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优越性和适应证.方法经标准翼点入路11例,眶额入路19例,颧弓入路4例,眶颧弓入路4例.结果病灶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4例,无法处理病灶1例,无一例出现脑牵拉损伤.结论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处理颅底病灶比标准的翼点入路显露更好,正常脑组织侵袭性更小.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不仅适于前中颅底肿瘤的切除,而且可应用于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内镜经鼻手术治疗需要的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及入路选择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33例颅底脊索瘤病例资料.依据内镜经鼻手术斜坡解剖区域分类方法对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其中,主体位于颅底中线区域116例:(1)主体位于前颅底6例;(2)主体位于上斜坡7例;(3)主体位于上中斜坡42例;(4)主体位于中下斜坡8例;(5)主体位于下斜坡21例;(6)主体位于全斜坡32例.主体位于中线及中线旁区域(广泛型)17例.全部病人均行内镜经鼻手术切除.中线区域型共使用4种内镜经鼻手术入路:内镜经鼻-前颅底入路、内镜经鼻-上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中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下斜坡入路.广泛型使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结合其他开颅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病变全切为26例(20%),次全切62例(47%),大部切除38例(29%),部分切除7例(5%).结论 制定适合内镜经鼻手术的斜坡解剖区域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对颅底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内镜经鼻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9.
蝶鞍区位于颅底中央,位置深在,其周围和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毗邻,手术显露较为困难。原发于蝶鞍和邻近部位侵犯鞍区的病变比较常见,主要包括: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等。其中垂体腺瘤最为常见。目前鞍区的手术入路大体可以分为经颅和经蝶入路两大类,经颅入路中包括传统的经筋膜间翼点入路和经额下入路,由此衍生的各种改良经颅入路包括经眶上锁孔入路、经翼点锁孔入路、扩大额下入路等。经蝶窦入路包括经唇下-蝶窦入路、经鼻中隔-蝶窦入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扩大经鼻入路等多种。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鞍区手术…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经眶入路是颅底外科手术的一种新路径,可单独或联合其他入路治疗前颅底和中颅底病变,是内镜下经鼻入路和传统颅底外科手术的重要补充。本文旨在总结内镜下经眶入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进展及其在颅底外科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