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诊疗室     
肖峰 《健康》2005,(12)
父亲不理想怎么办 Q 我父亲对我简单粗暴,一点儿也不讲平等和尊重,我经常想:自己怎么摊上了这么个爸爸? A 儿子没法选择理想的父亲,但儿子能够成就理想的自己。先走“大家的路” Q 我很推崇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又做不到。 A 我觉得人刚开始还得走大家走过的路,然后再琢磨着走自己的路。凡  相似文献   

2.
不知不觉,人过中年的妻子,开始变得像母亲一样爱唠叨了。这不,早上刚起床:“早点在微波炉里,热1分30秒就可以吃,汤要热3分钟,今天温度下降了,要多穿一件衣服……”睡意朦胧的我只好一言不发——沉默是金。“怎么,爱理不答,听到没有?”,妻一边拎包准备上班,一边转身望着我。无奈中,我只好:“嗯、嗯!”对付她。人说老人爱唠叨,唠叨让人烦,这话一点不假。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先受奶奶的唠叨,奶奶去了,母亲老了,接着便是更多的唠叨了。后来,母亲比父亲先去,形影孤单的父亲也变得唠叨起来。我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父亲都要用他的人生观点、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3.
记得我第一次去成都茶楼,是陪父亲和么爸去的,大概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已在川北广元市工作,回成都的第二天,父亲和么爸要我去一趟茶楼“开开眼界”,么爸也想趁机与我父亲在茶楼“杀一盘”(即铺棋对弈),正想要我去作个陪衬。虽然么爸认为我这个晚辈与他们这两位老前辈谈不上是“棋逢对手”,但到时也可作个替换输家的“替手”,因而么爸也硬要我去。我这是第一次到成都茶楼去  相似文献   

4.
半碗饭哥哥     
陈敏 《青春期健康》2009,(12):28-28
我14岁那年,父亲娶了一个乡下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到了吃饭时,“喂”总是低头一粒粒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限瞪着。只有我与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让他接着吃。  相似文献   

5.
反哺的日子     
尤怡芗 《家庭健康》2014,(11):10-10
一向做事利落的母亲去集市买豆腐脑,回来时被门垫绊了一下,保温桶里的豆腐脑洒了一地,母亲无奈地看着说:“真可惜不能吃了。”第二天清明节,和母亲去给父亲扫墓,中午回来做好饭菜准备吃饭,看到母亲靠在沙发上睡着了,我叫了几声,母亲慢慢睁开眼睛说:“你是谁呀?我这是在哪儿?”我当时吓坏了,大声嘁:“妈,您怎么了,您可不能痴呆呀,我是您的女儿啊!”半天母亲回过神来说:“我现在是个没用的人了,还不如去陪你父亲。”  相似文献   

6.
开心乐园     
儿子和父亲去赶集。走在路上。儿子拾到一个钱包,便大声喊叫:“爸,我拾到一个钱包。”没等他爸答话,前头一个卖蒜的急忙返回来,从儿子手里夺过钱包,说:“我的”,便扭头走了。晚上回到家里,父亲教育儿子说:“以后在路上不论拾到什么东西,先悄悄装在口袋里,到家里再说。记住了吗?”儿子说“记住了。”第二天早上。父子二人下地种麦。父亲扛着耧在前  相似文献   

7.
星期天,我去看望父母,二老很高兴.母亲忙着取茶杯,父亲忙着沏茶.我陪他们边喝茶边聊天.母亲忽然站起身,说冰箱里有葡萄,我也跟着过去.打开冰箱,不但有葡萄,一个多月前我们拿来的点心也在里边放着. 父亲说:“你们以后来别带多少东西,我不喜欢吃零食,就你妈一个人吃.”我心里明白,母亲不是因喜欢而吃,而是因为她一向勤俭节约,不愿意糟蹋粮食.  相似文献   

8.
开心乐园     
王同翠 《健康生活》2006,(12):55-55
我跟她不一样宁宁和妈妈在一起看电影《喜盈门》。当银幕上出现大孙媳妇把饺子藏起来的镜头时,宁宁拉拉妈妈的衣角,说:“妈妈,这阿姨真像你。”“胡说!”妈妈争辩说,“她藏的是饺子,我藏的是汤团,我跟她不一样。”早晨,一位年轻女家庭教师来到主人家。母亲对小儿子说:“托穆,愣着干什么?还不去吻吻你的老师。”小儿子随即回答道:“妈妈,我可不敢。昨天,爸爸去吻她,让她狠狠地打了一个耳光。”不敢吻父亲厉声地训斥儿子:“这学期你打架大有进步了!”儿子:“这——我已改过了。”父亲:“你——改过了?!这报告书上老师明明白白写着:过去和个别…  相似文献   

9.
父亲已经八十有二了,但身板硬朗,笑声爽朗,那精气神比我这个不到花甲之年的人还要足.总结父亲身体健康的原因,我认为那是“知足者常乐”给他带来的身心之益.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还有什么话说,快活得很!吃饭有退休工资,看病有医保,儿女也都有孝心,我是百事不愁,百事不操心!”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母亲去世多年,父亲孤独一人生活,已经退休两年了。近来我们儿女发现他越来越难以应付日常生活了,平时不愿做饭,懒得外出,说“碰上熟人不愿和他们讲话”。有时我们去帮他料理家务,他认为是故意翻他的东西,常说:“钱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希冀     
《长寿》1998,(8)
父亲是农民,但在我的心目中,父亲不是那种老实巴交的种田人。他小时念过几个月的私塾,在同龄人中可以称得上是“秀才”。因此,当我开始记事时,就记得小小的茅屋中每天都挤满了人,庄上的人都来听父亲神侃,我们知道的“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嫦娥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星期天早晨,我刚吃完早饭,一位患儿家长找到我说:“大夫,我的孩子血色素那么低,你们为什么不给他用铁剂治疗?是否铁剂太便宜,你们吃不到回扣?!”我说:“这件事一两句话也说不明白,我上班就去办公室,到时我慢慢给你解释。”患儿父亲很不高兴地走了。  相似文献   

13.
涛人李·夏普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他小时候跟父亲到一位老人的铁匠铺修理耙子和锄头.他父亲付给老人报酬时.老人说:“不用了,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的。”但他父亲执意要付给老人维修费。“年轻人,”老铁匠对他父亲说,“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位艺人,时不时舒展一下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我的婚姻结束了,但我对孩子的爱并没有消失,当我成了一位“前夫”时,我同时变成了”前父亲”,或者说是变成了一个“没有父亲资格的父亲”。在当今这个社会里,有千千万万个像我这样的人,饱尝了分居、离婚、失去监护权的痛苦。这些  相似文献   

15.
我的老家住的是一个不大的院子,自从我参加工作后,便从这里搬出去单住了。父亲已年过花甲,是个瘸子。自从我在机关升职后,每次回老家,父亲便要我陪他到老老少少的熟人中去走走。我觉得这一定是父亲的虚荣心作怪,无非是想借我抬高他在乡邻中的地位罢了,不然,我没升职前他怎么不这样呢? 那年过年回家,我给父亲买了不少东西,他衔着叶子烟,一脸受之有愧的表情。 吃过午饭,父亲到我屋里,又是给我递烟,又是点火,然后怯怯地对我说“老大,要不,爸带你出去走走?”我打了个长长的呵欠,对他说:“坐了半天车,困了,想睡  相似文献   

16.
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在许多人眼里,种地但有文化的农民似乎不算完全意义上的农民.只有那些既种地又自不识丁的农民才能是”合格的”、“地道”的,父亲便是属于这些农民中的一个。父亲共有兄弟姐妹九个,他排行老七。那个时候,家里的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后来便被划上了一个从此格不起头的成份。父亲又上过三年的小学,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他为了吃饱饭便外出“闯世界”去了。为了活命,他曾经干过现在的年轻人不屑于干的几乎一切的“下等”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几乎找不到父亲的影子。那个时候因为父亲常常外出于活;每年见不到…  相似文献   

17.
痴呆父亲想钓鱼 “儿子,我想和你去钓鱼.”当我和妻子莱娜在疗养院里陪父亲说话时,父亲这样对我说道. 我居住在科罗拉多州,父亲则住在家乡——俄勒冈州的一所疗养院里.患了老年痴呆症后,他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 我这次回来,行程安排非常紧张,只有短短的几天.我和莱娜先急匆匆地来看父亲,接着还要去看岳父岳母——莱娜的父母也居住在俄勒冈州,然后我就得飞向科罗拉多,投入繁忙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德龙 《健康》2006,(10)
22岁的小林是由父亲陪着来心理咨询室的,父亲含泪说:“我这儿子这么大了,在家什么事也不干,整天就是睡懒觉、玩电子游戏,也不找工作,没有上进心、没有责任心,这样下去该怎么办啊?求医生救救这孩子吧!”等他父亲走后,小林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之门:我也有过美好的童年,9岁以前我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前两名,被老师宠爱,受同学喜欢。小学三年级发生的一次意外,使我的生活从此掉入了无底深渊。记得那一天,我忘了带数学书,中途跑回家取书。当我猛推开房门,天啊,我妈正在洗澡,我看到了全裸的她(当时条件差,我们家的人都在房里洗)!恰好父亲从旁走过,他不分青红皂白,抓着我就一顿暴打,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你这小流氓,不学好,看我不打死你!”处在当时的情景下,我哪有解释的机会,我不知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可是,从此我背上了“黑锅”。爸爸对我不理不睬,我自然就加倍地报复他们,背着书包出门,但不去上课,到外面游玩。父母说什么,我偏偏就不干什么,与他们对着干,成绩当然是一塌糊涂。即使父亲后来对我认了错,我仍然无动于衷,我这一辈子被父母毁了,我能原谅他们吗?  相似文献   

19.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加凡·高故居.当看过那张小木床和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一位没娶上妻子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20.
袁浩龙 《家庭医学》2007,(11):32-33
案例:16岁的小林是由父亲陪着来心理咨询室的,父亲含泪诉说:“我这儿子这么大了,在家什么事也不干,整天就是睡懒觉、玩电子游戏,不去上学,也没有上进心,没有责任心,求医生救救这孩子!”等他父亲走后,小林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