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耐多药方案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丹 《医药导报》2009,28(10):1297-1299
目的 探讨耐多药方案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耐多药结核患者40例,以耐多药方案治疗,对其肝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0例中发生药源性肝损害3例(发生率7.5%),以轻、中度肝损害多见,治疗2个月内易出现肝损害,在肝损害恢复后,使用肝毒性较小药物,绝大多数患者可顺利完成疗程. 结论 耐多药方案治疗对耐多药结核患者肝损害较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HRZE/4HR方案对患者不同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期间收治的80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B超检查提示同时患有慢性肝病者(脂肪肝、肝硬化等)为观察组(74例);未患肝病者为对照组(730例).结果 观察组有31例(41.9%)出现肝损害,其中脂肪肝8例(61.5%),肝硬化4例(80.0%),慢性酒精性肝病4例(50.0%),慢性乙型肝炎5例(38.5%),肝血管瘤或肝囊肿7例(31.8%),肝内胆管结石3例(23.1%).对照组出现肝损害75例(10.3%).观察组肝功能损害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经护肝治疗肝功能的恢复也比对照纽慢.结论 2HRZE/4HR方案对各类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害较大,发生较早,恢复较慢.应尽量选用对肝损害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同时给予有效的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肝损害的发生率、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与HFRS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2010 年确诊HFRS病例72 例,动态观察肝功能及肾功能.结果 72例HFRS患者肝功能发生率为 91.67 %,以 轻、中度肝损害为主,占68.05%,肝损害发生率与HFRS病情轻重有关,轻型、中型HFRS肝损害发生率高.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发生率高,以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为特点,肝功能损害程度与HFRS病情正相关.监测HFRS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有利于及早发现肝脏损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77例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者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90.9%肝损害发生于抗痨治疗的前3mo内,89.6%ALT值在100u/L以内,大多数能在继续用药下自行恢复,恢复时间参数在2mo以内,其中含RFP和PZA者肝损害发生快,恢复也快;HBVM阳性者肝损害发生快,恢复则较慢。并对如何认识抗痨药所致的肝损害及损害后的处理措施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抗感染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停用盐酸莫西沙星片并予以积极治疗,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值均恢复正常,肝功能得到较好恢复.结论:对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如见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证据时需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新 《淮海医药》2005,23(5):351-35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发病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诊断明确的急性胰腺炎肝损害2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急性胰腺炎与肝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25例肝损害患者中21例患者ALT>40U/L,20例患者AST>40U/L,19例患者ALP>120U/L,10例患者GGT>50,15例患者TB>25μmol/L。在以上检测指标中,肝损害病人均有两项以上检测数据异常。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与胰腺炎症程度成正比。轻症患者经治疗原发病及适当的护肝治疗,患者大多数肝损害可恢复。重症胰腺炎肝功能受损严重,预后效果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非肝炎病毒感染并发的一过性肝损害的病因和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对573例肝功能损害的患儿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护肝治疗的价值.结果并发肝损害的573例患儿中,呼吸道感染418例,占10.8%;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患儿101例,占15.6%;新生儿疾病54例,占3%.轻度肝损害492例,护肝治疗与否,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中、重度肝损害135例,护肝治疗与否,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儿科许多常见疾病都可能并发肝功能的一过性损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中、重度肝损害护肝治疗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损伤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干预.方法:以我院住院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患者为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损害患者的临床干预措施以及干预的效果.结果: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共有95例肝损伤患者,其中有45为轻度肝功能异常,50例患者重度的肝功能异常,轻度肝功能异常患者予以密切观察病情并变化,并继续原方案抗结核治疗,重度功能异常患者予以保肝、解毒治疗后有50例患者均好转,3例患者死亡.结论:在对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患者发生严重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9.
焦建中  解好群  王秀丽  尚艳  李依萍 《医药导报》2006,25(11):1225-1225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发病时间、病程和预后。 方法对42例因行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治疗方案中,以含有异烟肼和利福平的治疗最易导致肝损害,抗结核药所致的肝损害多发生用服药后2个月内,经保肝降酶等治疗后,78.6%的患者在1个月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抗结核治疗时应定期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肝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61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4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和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较早,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造成明显的肝损害,所以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检查乙肝病毒标记物,治疗过程中应用保肝药物,并要经常检查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功能损害(hyperthyroidism liver injury HLI)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30例HLI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明原因肝功能不全,而后明确为HLI。肝功能结果异常主要表现为ALT升高和AST升高为主,其次是GGT、DB、TB、ALP升高以及ALB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TB与HLI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 OR=0.992,95%CI=0.985-0.999)。结论此类患者可同时具备甲亢和肝功不全的临床表现,肝功常表现为淤胆型肝炎。HLI总体预后较好,患者入院时TB升高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炎标志物阴性的老年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选取年龄≥60岁的肝功能异常患者164例作为老年组,其中肝炎标志物阴性者114例(老年肝炎阴性亚组);另选年龄<60岁的肝功能异常者152例作为非老年组,其中肝炎标志物阴性者90例(非老年肝炎阴性亚组)。比较2组肝功能异常率及2亚组肝功能异常原因。结果老年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69.51%(114/164),非老年组为59.21%(90/15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肝炎阴性亚组以药物性肝损害、胆源性肝损害、肿瘤为病因的发病率高于非老年肝炎阴性亚组,以病毒感染为病因的发病率低于非老年肝炎阳性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肝功能异常由非病毒性肝炎引起者所占比例较高,在病因构成上老年组与中青年无明显差异,但在构成比上有老年人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46例老年死亡与用药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期间所发生的46例老年死亡病例进行用药相关分析。方法:由ADR小组讨论和Naranjo表评分确定ADR后,将死亡时伴发严重ADR的病例定为与用药拟相关死亡。结果:46例死亡病例中,有27例共发生43次ADR,其中11例为用药拟相关的死亡,主要为抗菌药物导致为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及不可控制的二重感染,地高辛中毒导致的严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吗替麦考酚酯替换硫唑嘌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7):502-503
目的 :观察肾移植后吗替麦考酚酯 (MMF)替换硫唑嘌呤 (Aza)的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由Aza转换为MMF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因肝功能损害而改用MMF,7例肾功能损害 ,5例应患者要求而换用MMF。结果 :4例肝功能损害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7例肾功能损害者2例逆转 ,4例肌酐 (SCr)下降但未能恢复正常 ,1例继续恶化恢复血液透析。2例不良反应包括原有贫血明显加重 ,1例腹泻。结论 :Aza可以安全替换为MMF。因环孢素 (CsA)加Aza引起肝功能损害者 ,换用MMF ,减少CsA用量 ,肝功能可望恢复。MMF对部分慢性排斥反应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5.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其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本站2004年至2006年管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8例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有61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发生率17.53%,348例病人中HBsAg阳性32例,其中13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占40.63%。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且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8周。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 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初诊首次应用DMARD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72例,观察患者2周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特点。结果:472例患者完成2周治疗后发生肝功能异常54例(11.44%);应用DMARD单药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2.06%(34/282),其中氨甲蝶呤发生率最高,为22.73%(10/44);DMARD联合用药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0.53%(20/190),氨甲蝶呤联用柳氮磺吡啶发生率最高,为22.22%(2/9);发生肝功能异常者的血沉高于无肝功能异常者(P=0.016);应用氨甲蝶呤发生肝功能异常的风险最大(OR=1.902),羟氯喹可减少肝功能异常的发生(OR=0.325)。结论:应用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短期内即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可能与个体敏感性及药物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所致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HBsAg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化疗的前2个月给予硫普罗宁片200mg(tid),对照组则不用。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肝功能。结果治疗组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为14~96d,中位52d;对照组为5~56d,中位2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3.33%(4例),对照组则为56.67%(17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强化期采用硫普罗宁联合治疗,能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延缓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时间,保证了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程玲  武正菊 《北方药学》2015,(3):173-173
目的:探讨当飞利肝宁胶囊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保肝作用。方法:将121例初治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1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加用当飞利肝宁胶囊,对照组未加用任何保肝药。每月复查肝功能,若出现轻度肝功损伤则加用当飞利肝宁胶囊保肝治疗。结果:肝损伤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肝损害者肝功能治愈率达80%,有效率100%。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对化疗药物引发的急性药物性肝毒性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规毒性判定标准3.0版(NCI CTC 3.0)为标准,调查了北京肿瘤医院2005年1月- 2009年10月肿瘤内科115例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患者中,40例患者在化疗联合干细胞输注后肝功能较前一周期化疗有所改善,P=0.000,说明与单纯化疗相比,化疗联合干细胞治疗可以明显减小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第一周期化疗后,患者2~4度肝毒性的发生率为13.9%( 16例),第二周期后为6.1%(7例),P=0.048,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干细胞支持后,患者中重度肝细胞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化疗中,患者发生严重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比率明显下降,造血干细胞对化疗药物引发的肝细胞毒性可能存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3年间临床诊断并住院治疗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7年2月我院临床诊断并住院治疗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39例,按照国际共识意见对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分型,对比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阿拓莫兰联合复方甘草甜素(美能)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结果:3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中肝细胞损害型22例(56.41%),胆汁淤积型10例(25.64%),混合型7例(17.95%)。10.26%(4/39)患者7天内肝功能恢复正常,46.15%(18/39)患者14天内肝功恢复正常,30.77%(12/39)患者21天内肝功恢复正常,7.69%(3/39)患者28天内肝功恢复正常,1例肝功异常持续34天以上,无死亡病例。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国际共识标准的确规范了临床诊断,有助于肝损害的鉴别诊断,但其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实验,美能和阿拓莫兰联合治疗2周内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害表现及恢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