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62例病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前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1)大承气汤胃管注入;(2)大承气汤保留灌肠;(3)吴茱萸与粗盐热炒烫敷;(4)电针双侧足三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1.6%、63.09%;对照组分别为83.33%、42.3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8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胃肠减压、灌肠、胃内灌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经保守治疗治愈率为76.8%,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治愈率86.4%,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37.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妇科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妇科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7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和复方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3%,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加减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治疗妇科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武锐  贾琦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089+108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45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治疗。结果:立即手术2例,中转手术3例,其余均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自20世纪60年代盛兴至今,仍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佳方法,但治疗中出现手术指征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配方颗粒在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0例MB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补液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开塞露保留灌肠,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大承气汤配方颗粒溶解后灌肠,观察2组患者大便排出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禁食水时间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1.42%;观察组有效率为91.42%;2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配方颗粒加减应用治疗恶性肠梗阻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35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山莨菪碱和生长抑素治疗。疗程中分别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和腹部X线平片变化,并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体征消失以及腹部X线平片气液平消失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应用复方大承气汤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疗法,治疗组在基础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42%)明显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76,P=0.012)。结论复方大承气汤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与护理干预中的疗效确切,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泛影葡胺口服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泛影葡胺口服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3.47%,P0.05),临床症状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肠管气液平消失例数[38例(77.55%)]显著多于对照组[20例(40.81%),P0.05],肠腔积气减少例数[43例(87.75%)]显著多于对照组[29例(59.18%),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上采用泛影葡胺口服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临床体征,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8例给予中药芒硝敷脐联合大承气汤灌肠,对照组17例给予西医山莨菪碱和生长抑素治疗。疗程中分别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和腹部X线平片变化,并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体征消失以及腹部X线平片气液平消失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中药敷脐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粘连性肠梗阻病人3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8例采用单纯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益气通腑汤煎剂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就2组消化功能恢复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8例,治愈及好转16例,手术2例;对照组18例,治愈及好转12例,手术6例,2组治疗方法对患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消化功能恢复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腑汤可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腹部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照组55例用常规支持疗法治疗,记录肛门排气、排便及饮食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及饮食恢复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复方大承气肠保留灌肠能起到活血化瘀,降逆通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甘露醇,复方大承气汤和脂肪乳联用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度少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2例基础治疗相同外,治疗给予甘露醇,复方大承气汤每隔3小时交替保留灌肠或同时口服甘露醇,并静滴脂肪浮治疗,与对照组单独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和加用多巴胺,卡托普利,速尿治疗作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观察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肛门排气的时间,了解复方大承气汤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蠕动的恢复。方法:将80例妇科腹部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每40例,治疗组在术后12小时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照组不用任何影响胃肠蠕动的药物至自然肛门排气,仔细观察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有明显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胃肠蠕动的功能恢复,缩短肛门排气的时间,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方承气汤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月共32例腹部手术1~2周后出现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复方承气汤治疗情况。结果 32例中在常规应用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承气汤经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全部治愈。结论 复方承气汤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肠功能恢复和全身营养状况改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4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配合中药大承气汤加味胃管注入加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无效1例,治愈率97%.治愈时间6~17d,平均10d.对照组治愈27例,无效7例,治愈率79.4%.治愈时间10~28d,平均20d.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肠梗阻术后再发粘连的发生率较高.本院对36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后复发患者再次实施手术治疗,并配合术中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术后早期灌入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方大承气汤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肠梗阻患者血浆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 例肠梗阻住院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复方大承气汤组(30 例)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组(30 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综合对症治疗,复方大承气汤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大承气汤200 ml 保留灌肠,每日2 次;丙氨酰谷氨酰胺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20 g 静脉滴注,每日1 次;两组疗程均为7d.治疗前后取血,采用鲎试剂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IL-1 β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IL-1 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内毒素和IL-1 β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丙氨酰谷氨酰胺组较复方大承气汤组降低更显著[内毒素(,kU/L):2.09±0.28 比2.56±0.31,IL-1β(ng/L):55.6±13.7 比71.9±1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内毒素及IL-1 β水平,有助于肠梗阻患者肠黏膜修复,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大承气汤加温盐水高压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78例。方法 大承气汤胃管中注入,温盐水高压灌肠。结果 治愈165例(92.69%),中转手术12例(6.74%);死亡1例(0.56%)。结论 大承气汤加温盐水高压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采用预防感染、补液和禁止饮食、饮水、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和保留灌肠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有无中转手术、排便时间及临床疗效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无中转手术。治疗组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1.50±0.25)d比(2.50±0.50)d,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1%比71.9%,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标本皆治,并可提高其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避免了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联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急性PQ中毒患者,其中结肠透析联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组患者24例,常规治疗组患者8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年龄、性别、洗胃时间、谷丙转氨酶及肌酐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肠透析联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组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比75%;χ2=5.575;P=0.018)。结论结肠透析联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PQ中毒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