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乙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00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观察其生存时间及可能影响其预后的15个因素,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情分期、LAM治疗等5项预后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年龄、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情分期等3项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慢性重型肝炎分期是最重要的预后参数,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可作为综合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转归的因素.方法 按最后转归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55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从年龄、临床症状、临床检验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年龄≥50岁,入院时临床症状(如发热、高度乏力)、各项临床检验指标在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联合动态监测患者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对判断该病转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提示临床尽早做好肝移植的准备工作,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3.
徐琴  黄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16-1617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恶化死亡组与好转组年龄,两组比较有差异,恶化组年龄大。(2)随着总胆红素(TIBL)不断升高,总胆固醇(CH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不断降低,病死率越高。(3)36例患者MELD分值〉20分.其病死率与MELD预期病死率无差别。结论:年龄、TBIL、CHO、PTA、FIB是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MELD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为进一步治疗决定肝移植的分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庄华 《江苏医药》2001,27(12):943-943
对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住院的 5 8例年龄在 6 0岁以上慢性重型肝炎 (慢重肝 )进行分析 ,以探讨影响老年慢重肝预后的有关因素。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5 8例占同期住院的老年慢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的 10 6 % (5 8/ 5 4 9) ,其中男 4 6例 ,女 12例 ,最大年龄 79岁 ,平均年龄 6 6 2岁 ;存活 11例 ,死亡 4 7例 ,病死率 81 0 %。全部病例符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二、基础肝脏病变及腹水 入院初行B超检查 ,35例见肝硬化声像 ,死亡 32例 (91 4 % ) ,2 3例未见明显肝硬化声像改变者 ,死亡 1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1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未愈组79例,好转组135例),根据多项临床指标、相关的并发症,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的策略提供参考.结果 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肌酐、MELD-Na在未愈组与好转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严重低钠血症(血钠< 120 mmol/L)3项指标在未愈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8,99%、15.19%、17.72%,在好转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44%、1.48%、4.44%,两组比较,P< 0.05.结论 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严重低钠血症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关,可以有效地判断预后转归情况,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预后因素。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病例分成好转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次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次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有关。结论年龄、性别、初次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是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重要因素,对指导临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潘瑾美 《江苏医药》1996,22(12):873-873
我院1992~1995年共收治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249例,自动出院99例,病死率57%。现就本组150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临床资料本组150例,男124,女26。年龄17~76岁,平均38岁。全部病例符合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乙型慢重肝127例,乙丁重叠感染19例,乙丙重叠感染《例,9例经肝活检确诊。结果一、慢重肝的背景与预后:在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病55例,死亡40例(73%);在漫活肝基础上发病95例,死亡46例(48%)。发病背景以肝硬化者病死率高(P<0.01)。二、凝血酶原活动度(Pa)与预后:Pa…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对6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预后,总结经验.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HBV DNA降低,病死率下降.结论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给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96例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方法 将 96例重型肝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 ,分别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胆固醇、PTA、血清前白蛋白等因素与重肝预后有关 ,在肝功能衰竭的情况下 ,发生出血和感染者死亡率较高。结论 对重型肝炎患者积极祛除病因、预防和治疗开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科学、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4月—2007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重型肝炎住院患者37例,入院起观察3个月,分存活组和恶化死亡组,对两组的资料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 ELD)评分并与精对苯二甲酸(PTA)进行比较,分别做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两组间M EL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A具有相关性,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 ELD评分和PTA均可以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主要指标,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iMELD)评估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肝炎肝硬化情况分为非肝硬化组(120例)和肝硬化组(60例),均通过iMELD评估短期的预后情况.结果 本研究数据显示,两组iMELD评分、MELD评分、血清钠、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34、7.135、7.231、8.264,均P<0.05);非肝硬化组中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iMELD评分、MELD评分、PT、PT的INR和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12、6.854、7.302、9.496、7.302,均P<0.05);肝硬化组中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iMELD评分、MELD评分、PT、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2、7.214、7.126、6.563,均P<0.05).两组<30分、30~40分、41~50分、51~60分和>60分阶段的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1、1.402、1.021、2.351、0.241,均P>0.05).应用iMELD预测患者3个月内的预后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标准误差为0.021,95.0%的可信区间为0.452~0.772,预后ROC曲线的最佳临界值是44.62分,敏感度51.0%,特异度88.3%.结论 iMELD对是否存在有肝硬化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效果差异不大,但是采取iMELD能够有效地判断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情程度,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是一种危重症,主要表现为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至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症。其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现在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其中慢性重型肝炎(简称为慢重肝)是最常见的重型肝炎,及时发现并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重症肝炎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王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464-465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以便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117例重型肝炎患者调查年龄、疾病临床分型、分期、并发症,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空腹血糖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117例重型肝炎患者中,患者年龄越大、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高于其他分型患者;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高于早、中期;PTA、TC、CHE、空腹血糖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差。各组间比较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并发症数目、疾病临床分型、分期是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救治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5.
重型肝炎96例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方法:将96例重型肝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胆固醇、PTA、血清前白蛋白等因素与重肝预后有关,在肝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发生出血和感染者死亡率较高。结论:对重型肝炎患者积极祛除病因、预防和治疗开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99~2004年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单纯血浆置换(PE)治疗28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现将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分析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重型肝炎的预后与其临床类型,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胆固醇及其主要并发症明显相关。结论重型肝炎的治疗中除确治疗原发性病外,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重肝炎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62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强  席启辉  高世定  聂忠  杨勇 《安徽医药》2003,7(6):431-432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人院前1周未使用抗生素治疗,入院时无感染征象的CSH病例,分组、对照研究。结果 122例病例中52例发生医院感染115次,其中治疗组16例(25.8%)25次,对照组36例(60.0%)90次。治疗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后感染发生时间延迟,死亡率有显下降。两组均以G^-菌感染为主,但感染发生部位的分布有所不同。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CSH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改善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120 μ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qd,静脉滴注,3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肝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1%,56.5%,病死率分别为26.3%,42.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临床护理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脏功能,减少并发症,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灌肠方中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大黄泻下,清热凉血解毒祛瘀;白茅根清热凉血,利尿祛湿等。通过中药保留灌肠,减少胃肠刺激,且用药迅速安全,副作用小,费用低廉,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阻断了肝细胞坏死,降低了病死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