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三株抗伊氏锥虫表膜抗原的McAb杂交瘤细胞系(1C_2、2A_3、5B_7)。鉴定结果:①诱生的腹水效价为1C_2 2×10~(-4)、2A_3 4×10~(-4)、5B_764×10~(-4),培养上清效价为1C_2 1/512、2A_3 1/512、5B_7 1/1024。②三株细胞所产生的McAb均为IgM类免疫球蛋白。③染色体数为1C_2 82、2A_3 96、5B_7 106条。④McAb在伊氏锥虫作抗原定位,均结合于虫体表面。⑤与伊氏锥虫表膜以外的抗原成分反应较弱,与锥虫  相似文献   

2.
用常规方法免疫得到的抗人心肌肌球蛋白轻链(CM-LC)的抗血清,常与骨骼肌及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有较强的交叉反应。单克隆抗体因系特异地识别CM-LC上的单一抗原决定簇,因而能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已经得到四株分泌抗人CM-LC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中三株(1G_6、2B_4、2F_6)进行了克隆。它们与人骨骼肌及平滑肌肌球蛋自轻链的交叉反应分别为2F_6 28.6%及15.6%;2B_4 45%及81%;1G_6对二者的交叉反应均为81%。2F_6属小鼠IgG亚类IgG_3;2B_4及1G_6则均为IgG_1。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筛选安锥赛治疗伊氏锥虫病有效剂量的快速方法 ,采用生长繁殖抑制法测定伊氏锥虫XJCA、HBM、ZJB1、JSB1、JSB2和ZJB2分离株对安锥赛的敏感性 ,结果它们的IC50 依次是 0 0 0 15 11、 0 0 0 8436、0 0 15 5 0、 0 0 16 2、 0 0 5 90 6和 0 0 82 6 0 μg mL。采用小白鼠体内试验 ,测定这 6株伊氏锥虫的CD10 0 ,每个分离株伊氏锥虫有安锥赛 3个剂量组和不治疗对照组 ,每个治疗组 10只小白鼠 ,对照组 5只小白鼠 ,每只小白鼠经腹腔接种 1 0× 10 6条锥虫 ,以给药剂量 ,将XJCA株分为 3 5mg kg组、 5 0mg kg组和 7 1mg kg组 ,HBM株分为 3 5mg kg组、 5 0mg kg组和 7 1mg kg组 ,ZJB1分为 5 0mg kg组、 7 0mg kg组和 9 0mg kg组 ,JSB1株分为 5 0mg kg组、 7 1mg kg组和 10 1mg kg组 ,JSB2株分为 7 0mg kg组、 9 0mg kg组和 11 0mg kg组 ,ZJB2株分为 9 0mg kg组、 11 0mg kg组和 13 0mg kg组 ,结果这 6个伊氏锥虫分离株的CD10 0 依次为3 5mg kg、 5 0mg kg、 7 0mg kg、 7 1mg kg、 11 0mg kg和 13 0mg kg。它们的IC50 与CD10 0 的相关系数经计算和检验分析 ,IC50 与CD10 0 之间相关系数为 0 2 2 2 ,这表明它们呈曲线性正相关 ,以IC50 与CD10 0 作出它们的相关“曲线”。  相似文献   

4.
湖北株旋毛虫不同时期ES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完成旋毛虫 (Trichinellaspiralis,Ts)湖北株排泄分泌抗原 (excretory secretoryantigen ,ES抗原 )中 4 3ku ,4 9ku及 5 3ku抗原的不同虫期的基因表达 ,并与旋毛虫昆明株中相对应的ES抗原进行对比 ,分析不同虫期、虫株对这 3类抗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已知的 3类抗原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 3对特异性引物 ,运用RT PCR技术检测抗原基因的表达 ,并以旋毛虫 18sRNA为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RT PCR得到了湖北株两个虫期中的 4 3ku,4 9ku及 5 3ku的ES抗原mRNA产物 ,并与昆明株进行对比后发现 3类抗原在不同虫期表达有明显差异。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不同虫期的同类ES抗原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三株抗甲型型炎病毒(HAV)的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K_2—4F_2,K_3—2F_2及K_3—4C_8)为IgG_2a型。这些抗体的特异性曾被免疫电镜、固相放免及体外细胞培养中和试验所证实,结合力的研究说明它们所有识别都与抗原决定簇密切相关,这些单抗将会证明作为诊断和研究用的试剂有着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家畜伊氏锥虫灭活苗制备及免疫研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种佐剂制备的伊氏锥虫灭活苗 ,通过小鼠免疫筛选试验 ,发现 号佐剂苗安全性好 ,免疫原性强 ,ES抗原在免疫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用 号佐剂制备的湖北、江苏、广西株伊氏锥虫灭活苗 ,通过小鼠和家兔 2次免疫 ,对同株虫体的攻击小鼠分别获得 2 0 /2 0、 1 2 /1 2和 2 0 /2 0的保护 ,并耐受第 2、第 3次攻击 ,免疫期长达3~ 5个月以上。家兔获得 7/8保护 ,体重明显增加 ,中和凝集抗体效价 1 :1 0~ 80倍。对照小鼠、家兔全部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人B因子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六株(A_2、B_2、B_7、C_9、F_9、F_(10))分泌抗人B因子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小鼠腹水的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0~(-2)—10~(-3)和10~(-4)—10~(-5)。抗原阻断试验结果,说明这些单抗是B因子特异的。经取代试验和ACH_(50)抑制试验,提示B因子具有耐热和不耐热二组抗原决定基。A_2和B_2针对不耐热抗原决定基,能抑制补体旁路途径活化;B_7和C_9针对耐热抗原决定基,不影响补体旁路途径活化;F_9和F_(10)则既能与耐热决定基发生反应,也具有抑制补体旁路活化的功能。用固相抗原竞争抑制试验,分析B因子的抗原表位,发现6株单抗可识别4个抗原决定基。这些单抗对B因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B因子在补体旁路活化过程中与有关补体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正> 国外对布氏锥虫和刚果锥虫的抗原研究分析表明,其组成均主要为糖蛋白,但在理化性质上两者仍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家畜伊氏锥虫病流行甚为严重,而关于伊氏锥虫抗原的研究较少。本文报告,通过Sephadex G-150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化的可溶性伊氏锥虫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感染乳鼠鼠脑中提取高滴度的血凝素(HAN),以该血凝素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融合率为60%和78%,阳性孔率为15%和44%。IFA筛选后共获得56株分泌抗HFRSV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对其中1A_3,2A_(11),1B_3,3D_8,2F_7,1G_4,1G_9,3G_1,3G_(11),2H_1十株细胞系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了3~4次克隆化,阳性克隆率达到100%。杂交瘤细胞系经连续传代培养巳6个多月,仍能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冻存的细胞系经复苏后仍能稳定地分泌McAb。应用血凝抑制(Hl)试验证明其中9株为特异性分泌抗HFRSVHHAN McAb 的杂交瘤细胞系,1株(2A_(11))是抗HFRSV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1:81920)和3G_1(1:40960)具有高滴度的血凝抑制活性。应用微量细胞培养中和试验(NT)证明其中6抗1A_8,1B_3,3D_8,1G_4,3G_1,3G_(11))具有中和活性.尤其3D_8(1:5120)和3G_1(>1:10240)有较高的中和效价。IFA测定了10株杂交瘤细胞的McAb与HFRSV陈株抗原片反应的抗体效价,其中培养上清为1:40~1:320,杂交瘤腹水为1:1万~1:8万。10种单克隆抗体与JEV、HSV-I和正常Vero-E_6细胞抗原片均无交叉反应。但均能与不同疫区、不同宿主分离的HFRSV陈株81-14A,A9和R_(22)抗原片反应,说明HFRSV血凝素McAb具  相似文献   

10.
<正> 鼠疫 F_1抗原是鼠疫菌的特异性抗原成分,抗鼠疫 F_1抗体广泛应用于鼠疫的诊断和防治研究。鼠疫 EV菌免疫 BALB/c 小鼠,间隔两个多月,再用鼠疫 F_1抗原免疫一次,于鼠疫 F_1抗原免疫后第4天,取脾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SP2/0融合。35%PEG 1,200为促融剂。用间接血凝和金葡菌 A 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F_1抗原单克隆抗体。选取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株增殖后冻存,复苏其中5株,经有限稀释法克隆2~5次,5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经鉴定,1株属 IgM,2株属 IgG_1,2株属 IgG_3。5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间接血凝滴度:培养上清液为2~(-2)~2~(-5),诱生小鼠腹水为2~(-10)~2~(-16)。5株细胞经连续体外培养2个月,反复冻存复苏培养3次,均稳定分泌鼠疫 F_1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1.
根据报道的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微管结合蛋白p15(Tb-MAPp15)基因及其3′非翻译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从伊氏锥虫云南水牛株(Trypanosoma evansi stock YNB)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伊氏锥虫微管结合蛋白p15(Te-MAP p15)基因。克隆片段长273bp,编码9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9.0kDa。经同源性比较,所得基因与Tb-MAP p15基因同源率达到94%。抗原性分析Te-MAP p15基因表达的氨基酸序列比T.brucei微管结合蛋白p15多5个,均参与组成其中1个抗原决定簇,并且此抗原决定簇序列形成在蛋白中常作为识别位点的α螺旋。将该基因亚克隆到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coli RS21宿主菌,经IPTG诱导,可成功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大小为35kDa,与预期大小一致,经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为重组伊氏锥虫微管结合p15蛋白。  相似文献   

12.
用美国标准菌株×75(5:A)、P1059(8:A)制备荚膜A型抗原及×75和P1059菌体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分别与Sp 2/O、NS-1、NS-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检测建立了抗荚膜A型杂交瘤细胞系2株(1B_1、2B_7),抗×75菌体表面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13株(1A_7、1A_6、1D_4、1D_(10)、2B_5、2A_3、3C_1、5C_3、2C_2、1B_5、1A_4、3D_6、4A_7),抗P1059菌体表面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1株(3B_7)。  相似文献   

13.
伊氏锥虫在兔和豚鼠体内抗原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伊氏锥虫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情况,用伊氏锥虫安徽株单虫克隆ShTatl分别感染兔和豚鼠。在兔体30d中,每三天分离兔血中锥虫并克隆,获得10个克隆锥虫,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生物素抗生物素酶标试验鉴定,为9个抗原性互不相同的抗原变异体ShTat1.1~1.9。同种方法在4只兔体内30d获得同样9个变异体,并且出现顺序一致。该克隆在豚鼠体内15d所获得的5个变异体,经鉴定均在兔体出现过,但变异顺序不同,显示克隆锥虫在兔和豚鼠体内均发生抗原变异。在感染早期,同种不同个体宿主体内,抗原变异体出现顺序一致,而不同种宿主体内变异体出现顺序不同。  相似文献   

14.
旋毛虫抗原分子克隆及其T细胞和B细胞表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旋毛虫肌幼虫Mr21 000抗原蛋白基因(Ts21),预测其T细胞和B细胞表位.方法 旋毛虫(河南地理株)感染小鼠后收集肌幼虫,提取肌幼虫总RNA,应用RT-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Ts21,构建重组质粒pUC18-Ts21并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预测其T细胞和B细胞表位.结果 成功构建克隆载体pUC18-Ts21.旋毛虫Mr21 000抗原的T细胞表位位于第9~23、135~150位氨基酸位点;B细胞表位位于第31~35、53~56、98~104、124~130、133~157、160~172位氨基酸位点.结论 成功克隆了旋毛虫河南地理株肌幼虫Mr21 000抗原的编码基因,T细胞和B细胞表位预测结果表明该抗原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作为旋毛虫病免疫诊断和预防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应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制备了9株抗狂犬病病毒糖蛋白(G蛋白)、核糖核蛋白(RNP)或基质蛋白的人单克隆抗体(McAb)。4株属IgM,1株属JgA_1,1株属IgG_1,3株属IgG_2。  相似文献   

16.
旋毛虫Ts87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识别肽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原核系统成功表达的Ts87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动物,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Ts87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通过ElISA、免疫印迹、免疫组化等方法筛选出能分泌抗Ts87御抗原的抗体的阳性克隆,在1000个融合的杂交瘤细胞中,有3株融合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2A2,5A3,6G12)鉴定结果为阳性.这3株融合细胞分泌的抗体均能识别Ts87重组蛋白、旋毛虫成虫和幼虫的Ts87抗原以及旋毛虫幼虫组织切片.获得的抗Ts87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在将来的研究中可作为旋毛虫病的诊断试剂.为了进一步鉴定抗体识别的相应抗原表位和模拟抗原表位,选择了其中一株单克隆抗体5A3筛选噬菌体十二肽库.噬菌体M7展示的肽段是抗体识别Ts87抗原的线性表位,其他的噬菌体克隆展示的肽段是Ts87抗原的模拟表位.该技术为旋毛虫病多表位疫苗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BALB/c小鼠免疫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 2/0)融合,融合率为100%(72/72),抗体阳性率为77.79%,并经筛选、克隆、建立37株分泌抗口腔支原体单克隆抗体的 杂交瘤细胞株(2A_(10)、2A_(11)、3C_8、2C_(10)、3G_3、2H_7和2H_(12)),抗体滴度介于4000~64000之间。同时,建立了检测抗体的BA法。该抗体与相应的口腔支原体以及人肺炎支原体、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分泌抗恶性疟疾红内期抗体的小鼠杂交瘤细胞系94D1诱生的腹水,通过Protein A-Sepharose cL-4B亲和层析法,纯化IgG,并以此作为免疫原皮下多点免疫Wistar大鼠。加强免疫后3天取脾与小鼠Sp2/0瘤细胞进行异种间的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法检测筛选和5次克隆化,最终得到一株生长稳定,连续分泌特异抗体的异种杂交瘤细胞系41RF5。经过多次冷冻和复苏以及体外连续传代培养6个月,其稳定性与小鼠×小鼠杂交瘤细胞相近。选择8株单抗和Sp2/0 IgG作为包被抗原,即6株抗恶性疟单抗:21E3、92D4(IgG2b)、93A3(IgG_1)、94B5(IgG_1)、94C_3(IgG_1)和94D1(IgG2b),1株抗猪尾猴疟原虫(Plas mc-dium inui)红内期单抗32A12(IgG_1)和1株抗登革热Ⅲ型病毒单抗215D3(Ig-G2b),用间接ELISA法对41RF5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41RF5单抗只与94D1呈阳性反应,与其余各种包被抗原均呈阴性反应,表明41RF5具有良好的抗94D1单抗独特型决定簇的特异性,41RF5培养上清中特异的抗体效价为1:1,28O。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和开发新的旋毛虫病诊断抗原和疫苗 ,以纯化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Ts Ig)对噬菌体1 2肽库进行 5轮筛选获得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 ,随机挑选 2 4个克隆 ,通过ELISA选取吸光度 (A)较高的 6个克隆 (T1~T6 )并检测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 :T1~T6灵敏性与旋毛虫幼虫抗原 (TsA)相同 (阳性反应率 :1 0 0 % ,P >0 0 5 ) ,特异性与TsA无明显差异 (阳性反应率 :0~ 4 0 % ,P >0 0 5 ) ,其中T3,T6与肺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 ,特异性高于TsA(P <0 0 5 ) ,T6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 ,特异性亦高于TsA(P<0 0 5 ) ,证实利用噬菌体 1 2肽库可以成功地筛选到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 ,为旋毛虫病诊断抗原和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用斯氏肺吸虫代谢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首次成功地获得了2株分泌抗斯氏肺吸虫代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_1—3B_4和G_2—3C_4。 在培养皿中收集斯氏肺吸虫代谢产物,经透析、浓缩,测蛋白含量为2.4mg/ml。用此抗原(0.1ml)与等量福氏完全佐剂经腹腔及皮下免疫BALB/c小鼠,每隔3周一次,共三次。末次免疫后10天用单纯代谢抗原0.1ml注入尾静脉一次,融合前3天再从尾静脉加强免疫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的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和免疫小鼠脾细胞以1:5比例混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