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红楼梦》第八回中,薛姨妈摆了几样细茶果留宝玉几个人吃茶。听宝玉夸起珍大嫂子做的糟鹅掌鸭信,忙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这个糟鹅掌鸭信为什么让宝玉如此感兴趣呢?养生有道糟鹅掌属于江南食俗的一种经典菜肴,历史悠久。曹雪芹祖父曹寅爱食此物,有"百嗜不如双跖羹"之说。五代时僧人谦光说:"愿鹅生四掌",言其极嗜此食。糟鹅掌用的是熟掌,《宋氏养生部》  相似文献   

2.
胜年 《健康天地》2009,(1):84-84
<正>浅茶满酒,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斟茶不能满,而斟酒却要斟满杯,俗话说的:"茶满欺人,酒满敬人"就是从这个"浅茶满酒"的茶礼中引申出来的,可为何茶满欺人而酒满却敬人呢?  相似文献   

3.
丁熠红 《健康》2010,(6):35-37
《黄帝内经》有著名的"女七男八理论",说的是女子七年一个周期,男子八年一个周期,人按照这个周期长大,成熟,衰老,这是自然规律。倘若不按照"女七男八"这个规律行事,就成了"乱七八糟",身心健康也会变得乱七八糟。我们看看《黄帝内经》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4.
<正>茶宴,在我国古来有之。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孙皓就倡导"以茶代酒",变奢侈的酒宴为高雅的茶宴。据晋代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中的《吴志·韦曜传》载:"(孙)皓每飨宴,无不竞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饮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赐茶以当酒。"文中可见孙皓饮酒是"以七升为限"的海量,而韦曜却平素"饮酒不过二升",但因韦曜当时深受孙皓器重,因而"常  相似文献   

5.
宁锐 《健康天地》2011,(4):26-27
<正>四川是我国栽培茶叶最早的地区之一。"饮仔四川",说的是酒,实际上川中茶俗之浓远远超过了酒。巴山蜀水茶园成片,给"绿色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九峰之民多种茶,山山栉比千万家。"然而川茶佳品之最,非蒙顶莫属。蒙山横跨名山、雅安两县,与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山势巍峨,绝壑飞瀑,重云积雾,竹林苍翠,景色壮丽。茶多产于山顶,故称蒙顶茶。蒙顶茶是蒙山所产的各种名茶的总称,品类有甘露、石  相似文献   

6.
你有你的金缕衣,我有我的少年时,从此山高水远,感谢这场遇见。彼时,他已是迷恋酒的男人,不求沉酣只怡然小酌,喜欢要我陪。"似茶的男人古雅,似酒的男人豪迈;似茶的女人清幽,似酒的女人魅惑。茶与酒,都属古典文化,取一瓢,饮不尽。"他眼露调侃之意,"你就是凉白开,最多是可乐。"我撇嘴表示不高兴:"既如此,找个旗鼓相当的与你对饮岂不更好?"他摇头,凝目:"你什么都不懂,也有趣。"不久前,我边上学边兼职送报纸,被他的车擦过摔倒,小腿轻微骨裂。我知道他是成功人士,索赔的时候大家给我暗示,可我觉得自己冒失也有责任,不能全怪他。  相似文献   

7.
刘锴 《药物与人》2013,(1):56-57
在辽南郭家村有位101岁的长寿翁,村民们都尊称他为"百岁仙翁"。老人至今已然是"四世同堂"了,这在当地是少见的。老人之所以成为"百岁仙翁",主要得益于他一生中始终遵循自己总结出来的"长生秘诀"。练筋骨三更起舞,归林泉远离尘喧;清淡口八分即饱,戒烟酒惟好诗书;与人善遇事宽容,保常态不喜不悲;求上进生命不老,会老友谈笑风生。  相似文献   

8.
<正>一说到普洱茶,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七子饼、普洱沱茶、砖茶,却很少想到普洱散茶,似乎普洱散茶只是普洱茶的远房亲戚。随着普洱茶神秘面纱渐渐揭开,人们慢慢注意到了这个"远房亲戚"——普洱散茶。它没有特别的造型,显得随意、安静、自然朴实,而它的滋味却一点也不逊于普洱茶家族中的任何一个"显贵",一样的醇厚饱满,一样的独特陈香。普洱散茶的陈香也呈现出丰富  相似文献   

9.
康凤生  黄怡 《健康天地》2011,(12):38-38
<正>"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1300多年前茶道大师皎然的这首古诗,让我们看到了饮茶文化的源远流长,而对生活在闽南地区的大部分人来说,饮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通常所饮的这个"茶"又是怎么制成的呢?  相似文献   

10.
金仲品 《保健医苑》2006,(12):52-54
我国民间烟、酒、茶的消费已有几千年历史,至今仍是消费大国,人们已养成在生活或社交活动中难以割舍的习惯,长年累月中难免会与服药相遇。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在服药前、后应当忌口,但忌口的内容多为生冷、酸辣、油腻食物,很少提及烟、酒、茶。其原因是缺乏对烟、酒、茶将会给用药带来危害的认识。其实烟、酒、茶与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的相互禁忌,远比生冷严重。  相似文献   

11.
<正>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对七子饼茶的比喻,很形象也很生动。  相似文献   

12.
辗转茶香间     
从茶叶到茶水本不是个有难度的过程,但一经艺术的熏染和洗礼,这个茶下嫁给水的过程便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称呼,即"茶艺"——茶、水、器具、人和环境五位一体的风雅事儿,辗转茶香问.  相似文献   

13.
辽凝 《健康天地》2011,(11):15-15
<正>很多人会长途跋涉前往孟加拉东北部寂静的小镇斯里蒙戈尔镇,为的只是喝上一杯"七层茶"。罗梅什·拉姆·古尔就是这种"七层茶"的发明者。效仿者们虽已琢磨出"五层茶"的泡法,却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弄明白古尔"七层茶"的秘密。古尔将当地4种不同品种的茶叶——3种红茶和一种绿茶,泡好之后倒在一起,再加上牛奶和各种调味  相似文献   

14.
金仲品 《保健医苑》2008,(12):48-49
<正>我国民间烟、酒、茶的消费已有几千年历史,人们在生活或社交活动中对其难以割舍,难免会与服药相遇。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在服药前后应当忌口,但忌口的内容多以生冷、酸辣、油腻食物为主,很少提及烟、酒、茶。其原因是对烟酒茶与药物同服给机体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5.
酒有酒令,众所周知。但是,说到茶令可能就鲜为人知了。茶令是我国古代先贤创造出来的一种饮茶助兴作乐的游戏,是我国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茶叶是我国最古老的中药,这种风流文雅、睿智隽永的茶令就产生于人们的饮茶生活当中,它最早流行于盛产茶叶的江南一带。笔者翻阅《中国风俗辞典》,其中有此记载:"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或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我想,在我们这个饮茶大国,逢年过节、婚庆喜事、亲朋相聚用茶待客时,若能将茶令推陈出新,推出一些健康有趣的新茶令,真能使人其乐融融,其情悠悠,增加茶事活动的喜悦气氛。  相似文献   

16.
水为茶母     
杨晔 《长寿》2013,(5):30-31
生物来之皆源于父母,若茶树之母是大地。那么茶叶源于茶树,而它的再生父母却是水和容器。古语云"水为茶之母,器乃茶之父"。茶叶离开茶树,就结束了第一个生命历程。第二次生命缘之于水。既然水是茶叶的母亲,那么茶叶的性格就随了水的性质。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叶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写道:宝玉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这会子怎么又斟上这个茶来?”枫露茶即是用枫叶制成的茶。  相似文献   

18.
糟鸭舌     
《红楼梦》中写到贾宝玉夸宁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鸭信,当时,"薛姨妈已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糟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也忙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到:‘这个须得就酒才好。’"《红楼梦》里说的糟鸭信,就是糟鸭舌。看来,吃糟鸭舌是古已有之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9.
生活指南     
《健康世界》2008,(5):12-13
百用油盐酱醋茶 酒做菜时醋放多了,可以加一点米酒减轻酸味;炒鸡蛋时,加点料酒可使煎蛋更加松嫩可口;清蒸鸡时,用啤酒水把鸡肉浸泡20分钟再上锅蒸,可使口味更鲜美;发好的甘笋用酒揉搓后更加清香脆嫩;在酱油瓶中稍加酒可以防止酱油发霉;在米醋中加酒和盐能使醋更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奇茶     
<正>越陈越好的茶俗话说:"茶要新,酒要陈。"然而,也有些茶叶却是越陈越好。比如,黑茶中的湖南黑毛茶、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以及青茶中的福建武夷岩茶等。这些茶叶都是久藏不坏,越陈滋味越醇厚,香气越浓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