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茶者对茶的感觉全在舌底心头,乔木茶、台地茶各有千秋,不要简单武断的评定,而更应各取所需,开心享受普洱茶即好。  相似文献   

2.
《健康天地》2011,(6):65-65
<正>问:一年一度新茶上市的季节,很多商家都打出了明前茶的招牌,而且价格高得惊人。最近想买一些新茶孝敬长辈,却怕花了钱却买到沉茶,我们这些外行应该如何分辨明前茶呢?还有,怎么辨别茶叶是不是翻新茶呢?北京读者李小姐答: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细嫩品质好,而且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识别明前茶首先要干看(在茶叶冲泡前),看茶  相似文献   

3.
<正>普洱茶贵"陈",这是不争之事,故我们可将普洱茶以"陈"为标准将其分为三种:一为生茶;二为熟茶;三为陈茶。生茶是用大叶种毛茶晒青而成,没时间"堆积"而成的,一般时间在5年以内;熟茶则是经人工渥堆而成;陈茶就是用时间自然陈化而成为普洱茶,一般需年限在5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健康天地》2010,(5):92-92
<正>为纪念大型玉雕贺国庆活动,醉仙阁茶业最近推出"滴翠盈银"普洱纪念茶,采用梁晚年先生创作监制的特大翡翠玉雕《滴翠盈银》的造型压制,并分别印制收藏证书,限量发行。  相似文献   

5.
<正>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并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客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  相似文献   

6.
李洛民 《健康天地》2009,(10):38-39
<正>普洱有分生茶和熟茶,彼此之间在汤色香气上都存在一些差别。茶客有时会在市场上找到生熟拼配普洱茶。出现这种拼配茶,一是制茶者为了追求茶滋味层次丰富,即有生茶的甘爽,又有熟茶的陈醇厚重;二是个别茶商用拼配茶当成已存放有一段时间的生茶来卖,牟取利润。我们这里介绍的生茶茶汤和熟茶茶汤的调饮,则是为了品味不同比例的两种茶汤混合后的滋味,享受普洱茶富于变幻之美。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喝到好茶的时候,常常会感叹道:这个茶,好滋味!那么究竟什么是滋味?普洱茶的滋味又是怎样的呢?茶滋一般来说就是所谓的口感,茶汤喝进口腔内,所产生多种的感觉,包含了味道、水性、喉韵、生津等茶滋味。其中有的是舌头的感觉,有的是喉头的感受,也有的是齿颊的反应所产生的感觉,还有些是身体的感觉。各种茶滋味都会因不同的茶种,而有不同的特色表现。一般品茗高手多重视茶的滋味,普洱茶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  相似文献   

8.
<正>被人们称为"万绿之宗"的云南,不仅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更值得骄傲的是,它还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是中国普洱茶的故乡。古今六大茶山共同构成了一段承前启后、辉映云南茶业的历史,也引得无数茶人悠然神往、感慨万千。如果说对昔日盛况的追忆中多了几分怅然,那么今日生机勃勃的发展面貌更让人们满怀憧憬。  相似文献   

9.
王晶 《健康天地》2011,(11):32-33
<正>去年冬天,我带着小女孩去了一家玉器店,小女孩指着琳琅满目的玉石,问店里的爷爷:什么最贵?爷爷放下手里的活,抬起头告诉她:友谊最贵!爱茶的我总觉得普洱茶就像老友,珍贵友谊是要用心去呵护的。她有自己的语言,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要让普洱茶展现她完美的一生,我们对待她的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香有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四大类。这些类别的茶香,都是新鲜普洱茶菁中众多香味中的一种,也都是普洱茶菁的原香。而这几中茶香中,以樟香尤其珍贵罕有!  相似文献   

11.
《健康天地》2011,(5):64-64
<正>答:云南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水热资源丰富。从第四纪地质年代,一千多万年以来,最后几次冰河时期,都未受到袭击。保有最原始的森林,全部是树干粗大而高数十丈,树根深入地层,常绿阔叶乔木的大森林。这些森林吸取地层下丰盛的矿物和养分,通过新陈代谢,落叶归根,形成极为肥沃的红壤土的历史,距今已有五六万千年之久,形  相似文献   

12.
<正>我在四十岁之前是不喝茶的,虽然我从小也算是在茶香里熏大的。奶奶爱喝茶,每天两次,每次要喝一暖瓶水,这是她年轻时在大队茶馆里劳作中养成的习惯,这习惯差不多保持了一辈子。用她的话讲,走亲访友,不让吃饭可以,不让喝水可不行。夏日的午  相似文献   

13.
《健康天地》2011,(3):7-7
<正>廉江茶产区生产企业经过几年的精心研制,目前已研制成功"原生古树茶"。该新品最适合女性和中老年人群体饮用。"原生古树茶"的原料采自云南普洱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茗皇古茶树基地。该基地面积在3000亩左右,古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