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某多功能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通过检查表分析法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对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与评价。结果检查表分析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未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甲醇0.1~0.2 mg/m3,乙二醇0.2~0.5 mg/m3,异丙醇0.05 mg/m3,氢氧化钠0.1~0.6 mg/m3,盐酸1.26~3.19 mg/m3,氨0.33 mg/m3,二氧化氮0.04 mg/m3;其他粉尘0.5~3.5 mg/m3,8 h等效噪声64.5~82.1 dB(A),WBGT指数为25.7~29.6℃。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由化学毒物和粉尘引起的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能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生产试运行期间,根据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该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醇胺、氨和噪声。经检测,环氧乙烷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1 mg/m3;乙二醇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14 mg/m3;乙醇胺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2×10-4mg/m3;氨短时间接触浓度最高为2.84 mg/m3;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0.11 mg/m3;噪声周等效A声级最高为83.2 dB(A)。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各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某制药公司的利巴韦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以确定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通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与分析,并结合检查表法和经验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检查表分析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乙酸酐〈4.0 mg/m3,乙酸的CSTEL〈8.0 mg/m3,甲醇的CSTEL〈1.3~26 mg/m3,氨的CSTEL0.15~2.75 mg/m3,盐酸〈0.5~0.88 mg/m3,氢氧化钠〈0.02~0.10 mg/m3;8 h等效噪声70.8~86.0 dB(A),WBGT指数26.9~30.3℃。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有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能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年产20万吨联合制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检验等方法,评价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盐尘(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20~2.00 mg/m3、氨TWA为0.50~24.00 mg/m3、碳酸钠TWA为0.01~14.50mg/m3、氯化铵TWA为0.01~0.10 mg/m3,泵工、冰机工接触噪声每周40 h等效声级(LEX.W)为85.7~89.7 dB(A),部分岗位氨、碳酸钠、噪声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总平面布局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卫生用室设置及职业卫生管理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设施不完善,需加强毒物和噪声控制,定期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北京市某木质家具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4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通过现场管理情况以及检测结果对木质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劳动者接触的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甲醛、正己烷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33.3%接触木粉尘的作业岗位木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20.0%接触噪声的作业岗位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2017年企业未进行劳动者职业病健康检查;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封边区和包装区的劳动者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符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结论北京市某木质家具厂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部分接触木粉尘、噪声的作业岗位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苏州某企业清洗防护板过程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硝酸、氟化氢、盐酸及氯化氢、氢氧化钾、氧化铝粉尘、铜尘及噪声。检测结果表明,化学因素均未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中硝酸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为0.021~0.035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为0.205~0.315 mg/m3;氟化氢Cmax为0.021mg/m3;盐酸及氯化氢Cmax为0.8 mg/m3;氢氧化钾Cmax为0.037 mg/m3;氧化铝粉尘(个体粉尘)TWA浓度为0.1 mg/m3,超限倍数为0.1倍;铜尘TWA浓度为0.014~0.118 mg/m3,超限倍数为0.1~1.4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0.6%,高压水枪冲洗岗位噪声8 h等效声级(LEX,8 h)为110.9~111.4 d B(A),人工熔射岗位LEX,8 h为97.2~97.4d B(A),喷砂岗位噪声为94.5~95.6 d B(A),均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部分岗位噪声超标化学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较好,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漂白粉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为漂白粉生产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氧化钙、氯气、其他粉尘、噪声。粉尘检测岗位合格率为33.3%,其中消灰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44.7~102.7 mg/m3,氯化(进料辅助)岗位CTWA为8.9~38.2 mg/m3,兼职石灰粉生产(投料)岗位CTWA为38.9 mg/m3,兼职石灰粉生产(接料)岗位CTWA为52.9 mg/m3,均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为20.0%,消灰岗位氧化钙CTWA为6.0~31.8 mg/m3,氯化(流量监测)岗氯气Cmax为1.1 mg/m3,氯化(接料)岗氯气Cmax为1.2 mg/m3,包装岗氯气Cmax为1.2 mg/m3,均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噪声检测岗位合格率为85.7%,兼职石灰粉生产(投料)岗位8 h等效声级(LEX,8 h)为92.9 d B(A),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较重,需加强粉尘、化学毒物的防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LNG冷能空分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效果.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结果 本项目存在乙二醇、甲烷、氧含量、生产性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职业性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患者.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基本合理,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识别、评价、控制某古筝制品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体检,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木粉尘和噪声,压模点、磨灰点木粉尘浓度为5.08 mg/m3和4.25 mg/m3,下料点噪声强度87.7 dB (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标准。职业健康检查发现1名工人存在职业禁忌证。 结论 该企业职业卫生基本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草甘膦生产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主要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结合检查表、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的危害因素为:黄磷、氯气、甲醛、甲醇。检测结果甲醛浓度为2.10~3.29 mg/m3,超过国家允许接触限值;噪声检测:真空站为88.7 dB(A)、循环水岗位为89 dB(A),均超过国家允许接触限值,其他检测指标符合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采取的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但需加强对化学有害因素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分析某石化公司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化氢、氨、盐酸、氯气、噪声和工频电场,检测结果最高值分别为4.6mg/m3、7.4 mg/m3、<0.5 mg/m3、0.2 mg/m2、82.2 LEX,WdB(A)和5.7×10-4kV/m,接触时间为10 min,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控制的,但建设单位应将防毒设施运行,清理池体或维修时个体防护、通风装置应为本项目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山东省某石膏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调查结果,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该石膏矿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和稳态噪声。工作场所中石膏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总尘0.3~29.3 mg/m3,岗位合格率88.9%;呼尘0.3~20.1 mg/m3,岗位合格率85.7%。工作场所中岗位8 h等效声级合格率为76.0%。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均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石膏矿对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且防护结果基本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有比较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能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预防、控制、消除某智能化电镀表生产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综合分析该项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检测结果及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铅烟、二氧化锡、非稳态噪声及工频电场;铅烟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检测范围是〈0.004~0.007 mg/m3,二氧化锡TWA检测范围是0.3~0.4 mg/m3,非稳态噪声检测范围是71.1~80.1 dB(A),工频电场检测范围是0.47~1.42 V/m。职业健康检查未检出接触粉尘、噪声作业在岗期间目标疾病。结论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采取相关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达到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和检测某汽车零部件公司座椅发泡件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从源头上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定量分级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二乙醇胺、双醚、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消音蜡、聚氨酯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显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浓度范围为0.005~0.091 mg/m~3,聚氨酯粉尘浓度范围为0.24~2.50 mg/m~3,噪声强度均低于80 dB(A);职业健康检查中未发现职业禁忌症、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患者。结论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氨酯粉尘和噪声,其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运行有效,但需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并加强对接触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农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对易发生急慢性职业病中毒与突发事故的岗位提出合理建议,使劳动者职业健康得到保障。方法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调查,并对该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现场调查评价。结果对工作场所毒物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一氧化氮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0.01 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0.01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15 mg/m~3,均不超标;6个检测点的二氯丙烷的C_(STEL)值均0.6 mg/m~3,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3个检测点一氧化碳的C_(STEL)分别为1.1~1.5、0.6、0.02~0.04 mg/m~3,CTWA分别为1.2~1.6、0.6、0.02~0.04 mg/m~3,均未超标。煤尘及煤渣尘的C_(STEL)在0.4~1.2 mg/m~3之间,C_(TWA)在0.1~0.2 mg/m~3之间,未超标;工作场所个体噪声测量结果显示,车间各岗位噪声强度范围在71.0~76.0 d B(A)之间,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5 d B(A)。另外,对于高温控制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在24.5~30.5℃之间,未超过相应的接触限值。结论该公司在工人工作环境方面符合国家规定,给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但是在职业健康监护项目中未对新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在卫生管理方面对于有毒物质的警戒标志和警戒线设置不全,在应急救援设施上未设置防毒面具等应急救援设施,相应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因此,应进一步改进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加大职业病防护知识宣传,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和分析无头带钢生产线(ESP)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控制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并结合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对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ESP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一氧化碳、噪声、高温,本次检测粉尘长时间接触浓度0.42~0.67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0.37~1.77 mg/m~3;一氧化碳长时间接触浓度1.110~1.285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0.94~1.40 mg/m~3;噪声强度72.5~84.3 dB、高温26.9~31.4℃,以上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防护设施性能参数符合要求。结论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分析,该ESP防护设施运行有效,应重点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卫生管理,确保岗位工人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煤矿选煤厂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防止职业病危害的措施和建议。方法主要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其他粉尘、噪声等。煤尘呼尘浓度范围为0.7~2.1 mg/m3,总尘浓度范围为1.7~7.3 mg/m3,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范围为82.0~105.9 d B(A),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该项目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存在不符合项。结论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建议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企业苯乙腈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探讨合理可行的防护措施及防治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根据技术改造项目投产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分析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氰化钠、氯化苄、苯乙腈、次氯酸钠、噪声、高温等。对该企业的检测结果显示,氰化钠各检测点检测结果均0.14 mg/m3,氯化苄各检测点检测结果均0.1 mg/m3,苯乙腈各检测点检测结果均0.44 mg/m3,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强度各测量结果均85 d B(A),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对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完成整改后,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可行,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辽宁某水泥配制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方法采用现场检测和调查等方法,对某公司水泥配制项目的生产过程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岀整改建议。结果生产车间包装机岗位粉尘检测结果CTWA为9.1 mg/m^3、超限倍数为2.0;噪声检测结果87.6 dB(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岗位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的相关要求。不符合部分需要接受笔者单位建议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识别、分析某化工厂顺丁橡胶生产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资料。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丁二烯、正己烷、抽余油、噪声,其中,粉尘2个点、噪声2个点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总体布局及生产工艺、职业卫生管理、个体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健康监护等基本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在确保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并采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前提下,超标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