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癌切除术后舌与口底组织缺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997年3月~2004年10月,对9例舌癌患者在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所形成的舌或舌与口底组织缺损,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48~71岁。右半侧舌5例,左半侧舌4例,其中病变侵及口底者4例。组织缺损范围4.2 cm×3.2 cm~5.5 cm×4.0 cm。修复所用组织瓣大小为6.0 cm×3.0 cm~7.0 cm×4.0 cm。以颏下动脉为蒂8例,颏下动脉联合颌外动脉近心端为蒂1例。结果术后8例颏下岛状瓣成活。修复后舌体静态形态佳;动态表现前伸、上举、侧向运动不受限,语音清晰,吞咽功能良好,未发生任何并发症。3例术后3周放疗。随访1~36个月,舌无异常变化。1例组织瓣坏死脱落,创面自然愈合。结论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并能提供足量组织同时修复口底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例口腔癌患者,其中舌癌5例,舌根癌1例,口咽癌1例,下颌牙龈癌1例,全部采用颏下岛状瓣修复根治术后缺损,皮瓣最小5.5cm×4cm,最大8cm×4cm。结果:8例患者中6例皮瓣成功,2例坏死。患者言语、吞咽功能均正常,颈部瘢痕隐蔽,活动正常,外形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瓣制备简单,成活率高,适合同期修复舌癌口咽癌及舌根癌术后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例口腔癌患者,其中舌癌5例,舌根癌1例,口咽癌1例,下颌牙龈癌1例,全部采用颏下岛状瓣修复根治术后缺损,皮瓣最小5.5cm×4cm,最大8cm×4cm。结果:8例患者中6例皮瓣成功,2例坏死。患者言语、吞咽功能均正常,颈部瘢痕隐蔽,活动正常,外形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瓣制备简单,成活率高,适合同期修复舌癌口咽癌及舌根癌术后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13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采用颏下岛状皮瓣进行同期修复。结果颏下岛状皮瓣全部成活,患者的形态、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颏下岛状皮瓣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损伤小,适合中小型口腔癌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颏下蒂岛状皮瓣在口腔癌术后口内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0年9月~2014年6月应用颏下蒂岛状皮瓣修复24例口腔癌术后口内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及近、远期临床效果。结果:1例下牙龈癌患者术后皮瓣出现静脉危象坏死,予以清除,创面拉拢缝合。23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36个月,该组病例均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组织瓣血运丰富,皮瓣形态良好,无臃肿,外观和功能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制备简单、可旋转幅度大,厚度适中、易于成活及供区隐蔽等优点,是口腔癌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颏下动脉蒂岛状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6例多种病变切除后所造成的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以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6例被修复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对术区外观感到满意,无再度挛缩显现发生。结论:颏下动脉蒂岛状瓣具有下颜面部组织类似的特性,颜色、质地好,供区隐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速,是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采用前臂皮瓣或颏下岛状瓣修复唇颊癌术后唇颊部联合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唇颊癌患者,其中鳞状细胞癌13例,基底细胞癌4例;其中T_2N_0M_0 9例,T_3N_0M_0 5例,T_2N_1M_0 3例,采用前臂皮瓣修复10例,颏下岛状瓣修复7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8年。结果:17例患者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局部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4个月局部复发,1例患者术后6个月颌下淋巴结转移复发,2例复发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1例为术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两种不同修复方法治疗后唇颊外形,咀嚼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均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前臂皮瓣或颏下岛状瓣修复唇颊癌术后唇颊部缺损,从术后外形与功能上比较无明显区别,对怀疑有颌下或颏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瓣修复需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游离前臂皮瓣与颏下岛状瓣对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3例行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2,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B组(n=51,行颏下岛状瓣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皮瓣成活率、术后受区功能、术后供区不良情况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咀嚼吞咽功能、吐字发音功能均逐渐恢复,但两组各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供区瘢痕增生、色素沉着、感染坏死、麻木或感觉异常、暂时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满意度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游离前臂皮瓣与颏下岛状瓣均可对口腔癌术后缺损进行较好修复,在条件允许下,颏下岛状瓣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以颏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形成颏下岛状瓣,带蒂移位,修复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所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观察近期的临床效果。结果12例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瓣最大面积为8.0cm×4.0cm,最小面积为4.0cm×2.5cm。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瘢痕轻微,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具有操作方便,成活率高等特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 以颏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形成颏下岛状瓣,带蒂移位,修复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所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观察近期的临床效果.结果 12例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瓣最大面积为8.0 cm×4.0 cm,最小面积为4.0 cm×2.5 cm.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瘢痕轻微,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 颏下岛状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具有操作方便,成活率高等特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与舌再造中的应用.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4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对14例舌癌患者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同期行舌口底缺损修复与舌再造,其中舌缘癌9例,舌腹癌3例,口底癌累及舌2例.肌皮瓣面积最大7 cm×9 cm,最小5 cm×7 cm.结果 14例肌皮瓣全部存活,供、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下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术后2周肌皮瓣略显臃肿,1个月后臃肿消退.随访12~26个月,再造舌形态良好,吞咽语言功能满意,肿瘤局部无复发,其中1例(T4N1M0)术后14个月死于远处转移.结论 股前外侧肌皮瓣组织量丰富,携带肌瓣可充填舌口底肌肉切除后缺损,再造舌外形及功能良好,供区隐蔽且对功能影响小,是舌癌术后舌、口底缺损修复与舌再造的理想选择.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ongue and mouth floor defect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tongue carcinoma. Methods From June 2006 to April 2009, 14 cases with tongue carcinoma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leaving tongue and mouth floor defects which were reconstructed by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s at the same stage. These 14 cases included tongue carcinoma at lingual margin( n = 9 ), at ventral tongue( n = 3 ) and at mouth floor( n = 2). The flap size ranged from 7 cm × 9 cm to 5 cm× 7 cm. Results All the 14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with primary healing. There was no functional morbidity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26 months with satisfied esthetic and functional results in reconstructed tongue. Only one case (T4N1M0 )died of metastasis carcinoma 14 months after operation. No local recurrence happened. Conclusions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 has abundant tissue volume to reconstruct the tongue and mouth floor defect, while leaving less morbidity at donor site. Both satisfied esthetic and functional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2.
颈部带蒂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介绍4种颈部带蒂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82年1月~2003年12月,17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其中口腔黏膜鳞癌165例,唾液腺癌7例。I期21例,Ⅱ期116例,Ⅲ期35例。病变主要部位:舌59例、颊黏膜55例、下颌牙龈26例、口底25例、腮腺4例及口咽区3例。肿瘤切除术与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颈阔肌皮瓣修复45例,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59例,舌骨下肌皮瓣修复60例,颏下岛状瓣修复8例;切取肌皮瓣皮岛范围2.5 cm×5.0 cm~5.0 cm×8.0 cm。结果术后153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舌骨下肌皮瓣55例,颈阔肌皮瓣40例,胸锁乳突肌皮瓣52例,颏下岛状瓣6例;完全坏死11例,部分(皮岛1/4~1/2)坏死8例。4种皮瓣成功率分别为91.67%、88.89%、88.14%和75%。101例获随访3~11年,平均5.7年,原位复发18例,颈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2例;3年生存84例,占83.17%。结论颈部带蒂组织瓣适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中小型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颏下动脉为蒂的颈部扩张皮瓣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应用以颏下血管为蒂的颈部岛状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12例.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行颈部扩张器植入术,二期以一侧颏下动脉为蒂,设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皮瓣的最大面积16 cm×9 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因静脉回流不畅而出现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等治疗后愈合.4例获得远期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及色泽均接近面部正常组织,外形满意,颈部供区瘢痕隐蔽、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颏下动脉走行恒定,颈部扩张后可以提供较大面积高质量的皮肤组织,以颏下动脉为蒂的颈部岛状扩张皮瓣是修复面部损伤后瘢痕挛缩及面部浅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组织瓣在全舌或近全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15例舌癌(全舌或近全舌切除)患者,肿瘤根治术后应用股前外侧组织瓣同期修复,皮瓣大小为6 cm×10 cm^8 cm×15 cm,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要求患者定期到门诊复查。结果15例皮瓣均成活,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例,经探查及相应处理后完全成活。术后于门诊随访12~48个月,平均30个月,舌部受区皮瓣成活良好,术后6个月患者张口度、咀嚼功能恢复良好,但是吞咽及语音功能欠佳;大腿供区运动功能良好,无麻木、疼痛不适。结论全舌或近全舌切根治术后遗留的组织缺损,以游离股前外侧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可以较好的恢复舌的部分功能及外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及胸壁缺损修补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胸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肋骨分化型软骨肉瘤、肋骨分化型骨肉瘤、肋骨骨巨细胞瘤及肋骨骨旁骨肉瘤各1例,肺癌胸壁转移癌2例,乳腺癌复发胸壁转移1例。行扩大根治切除4例,姑息性切除2例,限制性切除1例。切除肋骨1-3根,胸壁骨性缺损面积(4 cm×15 cm)-(15 cm×15 cm)。胸壁缺损重建6例:用部分膈肌修补加固下胸壁缺损1例,应用钢丝支架并腹壁转移肌皮瓣修补缺损1例,应用M arlex网片修补骨性缺损并同时覆盖周围肌肉瓣4例。1例限制性切除患者仅行拉拢缝合,未行胸壁重建。结果应用双层M arlex网片修补骨性缺损并同时覆盖周围肌肉瓣的3例术后胸壁稳定性满意,限制性切除的1例胸壁外观正常,余3例均出现反常呼吸。术后随访6例,时间5月-6年,4例原发性肋骨肿瘤患者均健在,3例转移癌患者死亡1例,失访1例,健在1例。结论依据胸壁缺损的位置和大小,应用双层聚丙烯网片结合自体肌肉瓣覆盖是修补重建胸壁的可靠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皮瓣在鼻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修复创面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鼻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39例。其中基底细胞癌31例,鳞状细胞癌8例,所有患者病变局限且未发现转移证据。手术切除肿瘤后根据缺损的大小、形状、位置及周围皮肤情况设计局部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大小为0.8cm×1.0cm~4.5cm×5.0cm,其中菱形皮瓣9例,双叶瓣1例,V-Y皮瓣4例,O-Z皮瓣5例,鼻唇沟皮瓣15例,额鼻皮瓣4例,额瓣1例。结果:37例患者缺损区局部皮瓣修复后Ⅰ期愈合,2例患者切口感染,经抗炎治疗并加强换药后Ⅱ期愈合。供区均未形成继发性缺损,达到Ⅰ期愈合。全部患者术后随访8~20个月,恶性肿瘤均无复发。鼻部外形总体轮廓良好,移植皮瓣与周围皮肤在颜色、质地等方面匹配良好,达到满意的面部形态和整形美容效果。结论:鼻部恶性肿瘤切除后根据缺损创面的大小、位置、形状及周围皮肤情况选用合适的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可以取得较好及稳定的整形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岛状瓣在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其中外伤2例,面部鳞癌4例,面部基底细胞癌1例,烫伤或烧伤后瘢痕增生3例。根据缺损位置及大小设计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修复,最小为3cm×6cm,最大为4cm×10cm。结果术后皮瓣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苍白及淤血,5d后逐渐改善。1例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换药处理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3例供皮区采用全厚皮覆盖创面,随访期间发现皮片不同程度收缩。其余受区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供区瘢痕隐蔽。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瓣与面部软组织在质地、颜色上非常相似,皮瓣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头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根据头面部皮肤缺损的部位和范围,分别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10例,耳前复合组织皮瓣移植2例,前臂桡动脉皮瓣移植5例,局部岛状皮瓣转移修复5例,皮瓣切取最大面积为20cm×15cm,最小为2cm×1.5cm。结果:22例皮瓣中2例皮瓣远端坏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头面部容貌有了极大改善。经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未行去脂修整,无皮肤溃破病例,供区采用中厚皮片移植均全部成活,无明显疼痛,患者均较满意。结论:对头面部较大面积的皮肤缺损,可选择游离皮瓣进行修复,虽然手术风险高,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