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盆腔结构改变,卵巢子宫内膜功能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常合并不孕、流产,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子宫腺肌病共同特点是治疗后易复发,且与不孕不育密切相关,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复发患者处理相对棘手,但首要问题仍是解决生育问题,需要普通妇科医师和生殖内分泌科医师通力合作,综合评估患者的生育能力和内异症严重程度,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是生育年龄女性的常见病,也是引起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由于内异症病灶的侵袭性,妊娠期可引发一系列妊娠并发症。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是接受辅助生育技术的一个群体,对于如何改善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在近十余年来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种疾病对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临床可表现为不孕不育和流产等,尤其是早期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流产的原因主要有疾病导致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和免疫因素等。子宫腺肌病导致流产的机制主要是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受损和子宫结合带结构功能异常。临床应注重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有关筛查与诊断,并在下次妊娠前给予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种疾病对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临床可表现为不孕不育和流产等,尤其是早期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流产的原因主要有疾病导致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和免疫因素等。子宫腺肌病导致流产的机制主要是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受损和子宫结合带结构功能异常。临床应注重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有关筛查与诊断,并在下次妊娠前给予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Rokitansky在1860年首次报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一个半世纪过后,医学长足进步,对内异症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然而时至今日,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真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是一个未能全面解答的谜团,它们与不  相似文献   

7.
药物或手术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常用措施,而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辅助生殖技术(ART)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重点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对ART的时机选择,对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以及改善IVF妊娠结局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的部位(不包括子宫肌层),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症状的疾病。子宫腺肌病(简称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弥漫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也可局灶形成子宫腺肌瘤病灶。关于腺肌病,存在很多迷惑和问题,有很多模糊和争论。早在4000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时代,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连接区与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连接区(EMJ)是指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连接的区域。是子宫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均具有特殊性,其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其病理学、影像学的特征改变有助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本文就EMJ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在子宫腺肌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常合并存在。两者均由具有生长功能的异位子宫内膜所致,但其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表现亦有差异。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是一种与不孕密切相关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临床可以初步诊断,最终依赖病理确诊。提高妊娠率、缓解疼痛和尽可能地延缓复发是治疗的主要目的。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需根据症状、年龄、病变严重程度和生育要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mRNA的表达,探讨H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的表达,并与30例妇女的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两组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的阳性表达率(P<0.05);(2)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的异位与在位内膜表达(P<0.05)。结论:(1)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有关;(2)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有关,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痛经与月经过多以及不孕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虽然目前对于子宫腺肌病的分型仍然存在争论,但几种子宫腺肌病分型相关临床与病理对于临床诊治还是有价值的。因此,文章仅介绍几种临床相对有指导意义的子宫腺肌病分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彭丽秀  张怡  周昌菊 《生殖与避孕》2006,26(11):672-67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的表达及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3例内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40例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TNFR1的表达,并与20例非内异症(对照组)在位内膜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和腺肌病组异位内膜TNFR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在位内膜和对照组(P<0.05);TNFR1在内异症Ⅰ-Ⅱ期和Ⅲ-Ⅳ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内异症r-AFS临床分期亦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TNFR1在分泌期的表达为内异症、腺肌病异位内膜<其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异位内膜TNFR1的低表达可能在内异症和腺肌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TNFR1与内异症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连接区(EMJ)是指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连接的区域,是子宫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均具有特殊性.其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其病理学、影像学的特征改变有助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本文就EMJ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在子宫腺肌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和子宫腺肌病在不孕症患者腹腔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探讨腹腔局部细胞因子在EMT和子宫腺肌病相关不孕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疑似EMT和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行腹腔镜手术者86例,采用Luminex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所有研究者腹腔液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白细胞介素(IL)-6、10、17的含量,并分析细胞因子含量与EMT分期的关系.结果:按手术与病理结果最终纳入病例共57例,分为4组:Ⅰ~Ⅱ期EMT 13例(EMT轻度组)、Ⅲ~Ⅳ期EMT 14例(EMT重度组)、子宫腺肌病13例(子宫腺肌病组)、EMT与子宫腺肌病并存17例(并存组).正常盆腔26例(对照组).除IFN-γ外,TNF-α、IL-6、IL-10、IL-17、VEGF 5种细胞因子在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细胞因子在组间两两比较:①EMT轻度组及重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MT轻、重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子宫腺肌病组5种因子均与对照组相似(P>0.05),TNF-α、IL-6、IL-17 3种因子低于EMT轻度组及重度组(P<0.05),VEGF低于重度组(P<0.05);③并存组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组和对照组(P<0.05),而与EMT轻、重度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T患者盆腔局部细胞因子的异常产生导致盆腔内环境的改变可能干扰正常生殖过程.子宫腺肌病不孕的原因可能有别于EMT,与盆腔局部内环境细胞因子无关.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子宫内膜切除术是通过去除子宫内膜,达到减少经血量目的的腔内手术,主要适应症为功血,可同时切除突向宫腔的肌瘤。腺肌病因有进一步手术的指征,故非适应症。在1990年5月至1993年4月所施208例子宫内膜切除术中,经术中镜下所见,B超监视示灌流液进入肌层及病理证实,发现子宫腺肌病28例。经术后3~34个月随访,2例子宫切除,26例疗效满意,成功率92.86%,月经均有改善,贫血治愈,18例术前痛经者77.8%术后痛经消失,22.2%减轻。文中就子宫内膜切除术能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子宫切除的治疗原则常使患者望而却步,若术前能对此病正确诊断,选择轻症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有可能成为代替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hen K  Leng J  Zhu 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2):714-716
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学术研讨会于2 0 0 1年 5月在贵阳召开。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次召开的内异症专题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和代表有 2 0 0余人 ,会议交流论文 2 10余篇。这次会议是对我国近年来对内异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的一次检阅。会议就内异症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手术方法和药物治疗等方面 ,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并针对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报道如下。一、内异症的基础研究有关内异症的基础研究 ,近年来在国内发展很快。特别是对内异症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引起…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子宫腺肌病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及腺体侵入子宫肌层。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位于肌层内的内膜类似基底层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缺乏反应,常处于增殖期。本病约20%~50%合并EM,约30%合并子宫肌瘤(leiomyoma),合并盆腔粘连也很常见。  相似文献   

19.
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其发生机制复杂,而神经系统数量、分布及功能的改变是疼痛产生的病理基础。由于子宫内膜碎片在剥脱前子宫螺旋动脉病理收缩以及病变形成过程中存在血管形成相对滞后的情况,异位内膜病变处于不同程度的氧供应相对不足,即乏氧状态。近期研究提示乏氧可能通过诱导神经营养蛋白、前列腺素E2、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酸性物质等致痛因子产生增加,通过改变神经纤维上离子通道表达与功能促进外周神经敏化,导致神经纤维分布异常等机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提示针对乏氧靶向治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些新发现为今后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发生机制及设计新的疼痛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ng-1和Ang-2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内膜及26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Ang-1和Ang-2在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Ang-1在内异症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2在内异症和腺肌病在位内膜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g-1和Ang-2的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