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肿瘤近期疗效   总被引:53,自引:8,他引:45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肿瘤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6例腹腔或盆腔肿瘤实施开腹术中超声引导下粒子种植术 ,6例前列腺癌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粒子种植术 ,6例人体浅表肿瘤实施超声引导粒子种植术 ,2例肝癌实施DSA粒子介入治疗术。 结果 随访 2月 ,6例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由术前 ( 46 95± 2 6 5 8)ng/ml降至( 11 5 1± 11 0 5 )ng/ml(t=3 0 16 ,P =0 0 13)。 14例实体瘤完全缓解率由 2 8 6 % ( 4/ 14) ,部分缓解率为 6 4 3% ( 9/ 14) ,失败 1例。无明显放射相关副作用。 结论 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肿瘤具有疗效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病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放射性125I粒子对家兔尿道的放射性损伤。方法:麻醉下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雄性家兔尿道旁1.0cm处。125I粒子的放射性粒子活度分别为14.8MBq(A组)、29.6MBq(B组)和44.4MBq(C组),对照组(D组)仅尿道旁种植相当于粒子大小无放射性的无菌铅管1粒。植入后4周,摄尿道片,观察粒子位置等情况;原手术切口切开,取放射粒子周围2.0cm范围内的家兔尿道组织作肉眼、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放射性损伤的评价。结果:术后4周,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粒子周围的尿道粘膜、粘膜下及肌层所见基本一致;C组少部分电镜视野中观察到尿道上皮胞质出现较多空泡变性、空化、嵴稀疏等超微结构的损伤。光镜下尿道入射性损伤评分,A、B、C、D组分别为(2.20±0.18)、(2.23±0.15)、(2.27±0.10)、(2.10±0.17)分,A、B、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线粒体作FlaMeng半定量分析,A、B、C、D各组评分分别为(1.23±0.13)、(1.34±0.25)、(1.41±0.30)、(1.12±0.13)分,A、B、C各组与D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尿道放射性损伤随粒子的放射性活度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呈明显的放射性活度效应关系;正常剂量的放射性粒子对尿道的损伤是很轻微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125)I粒子具有放射性低、精确度高、对周围正常组织创伤小及高度适形性等特点,可通过近距离照射杀伤癌细胞。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是微创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对于丧失手术治疗机会、体质较弱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NSCL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和纤维支气管镜(flexible fiberoptic bronchoscope,FFB)直视下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效果。方法术前临床和活检证实为NSCLC185例,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n=121)进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处方剂量(priscribed dose,PD)80Gy、长春瑞滨(诺维本)联合顺铂(NP)方案化疗,其中89例通过CT引导经皮穿刺种植,32例在FFB直视下种植粒子。单纯化疗组(n=64)行NP方案化疗。2组治疗后6个月根据CT和FFB检查,比较肿瘤体积,按国际标准判定疗效。结果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植入粒子后,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153.7Gy,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89.6Gy,D9093.5Gy。6个月后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有效率(CR+PR)为95.0%(115/121),1年累计生存率0.90。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42.2%(27/64),1年累计生存率0.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log-rank...  相似文献   

5.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82例126个肺转移灶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处方剂量80Gy。6个月后复查CT观察肿瘤体积变化,随访2年。结果靶区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159.3±34.5)Gy,中位剂量(118.6±33.2)Gy。6个月后复查CT显示肿瘤完全缓解25.4%(32/126),部分缓解64.3%(81/126),无变化6.3%(8/126),进展4.0%(5/126),总有效率89.7%(113/126)。并发气胸12例,咳血痰41例。死亡病例:8~12个月11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肺癌3例,直肠癌1例,肝癌1例;13~24个月15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肺癌4例,卵巢癌4例,多发骨髓瘤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1年存活71例,存活率86.6%,2年存活56例,存活率68.3%。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行动研究法改进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性肠炎预防护理流程,并探讨其有效性。方法 便利选取112例前列腺癌拟行根治性放疗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行动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前列腺癌放射性肠炎优化护理;行动研究组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螺旋式循环,继续改进护理流程,共开展2个循环。比较对照组与行动研究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心理困扰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行动研究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心理困扰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生活质量总分及维度得分(除性行为维度外)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行动研究法优化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性肠炎预防护理流程,可降低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困扰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癌占所有实体肿瘤的1%,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包括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状癌(FTC),通过外科手术、放射性碘及内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组织间放疗的一种,可明显提高肿瘤靶区的剂量,在多种实体肿瘤应用广泛.粒子植入对周围组织器官可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损伤,本行实验旨在观察不同剂量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在不同时间对胆管的放射性损伤,探讨粒子植入胆管周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无法切除胰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术中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无法切除胰腺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3例无法切除胰腺癌患者行开腹~(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根据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活度和种植粒子个数,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65-110Gy,每颗粒子活度为0.40-0.5mCi。直视下或超声引导下插入粒子种植针,Mick粒子植入器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数11-38颗。7例患者粒子植入前或后行胃肠或胆肠吻合术。1例患者术后加30Gy外放疗。1例患者术前支架治疗,1例患者术后行支架治疗。结果 随访1-12个月,9例患者术后1-3d疼痛即开始缓解,其中7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有效率100%。13例胰腺癌患者中CR4例,PR5例,PD4例。1例出现乳糜瘘,3例患者粒子移位到肝脏。没有出血、胰瘘和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胰腺癌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和并发症发病率低等优势,是一种较好的补救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蜂胶膏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蜂胶膏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寻找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将80例(88处)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按皮损开始治疗日期,单日分为观察组(40例,45处),双日分为对照组(40例,43处)。观察组采用蜂胶膏治疗,对照组采用京万红软膏治疗,比较两组皮损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蜂胶膏外涂是一种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膀胱前列腺内植入125碘粒子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认为,单纯放射性粒子种植的适应证是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分,PSA <1 0μg/L) 〔1〕,晚期前列腺癌仅用放射性粒子治疗效果欠佳。我院自2 0 0 0年5月~2 0 0 2年7月采用1 2 5碘( 1 2 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技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前列腺癌患者9例,年龄61~78岁,平均( 68.2±3.2 )岁。2例伴有冠心病,3例伴有高血压,1例伴有糖尿病。所有患者均经直肠指检、PSA、B超、MRI或CT检查,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诊断。PSA值平均为( 2 7.5±2 0 .4) μg/L ,ECT检查无骨…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肠炎多为盆腔恶性肿瘤(如直肠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等)接受放疗后引起的小肠、结直肠放射性损伤.前瞻性研究显示,90%~95%的患者在盆腔放疗期间出现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RTOG/EORTC)2度或2度以上的肠炎症状,这些急性症状多数是可自愈的,但仍有相当部分病变将继续发展,持续3个月以上,则演变为慢性放射性肠炎(chronic radiation enteritis,CRE)[1].  相似文献   

13.
<正>125I是20世纪80年代新型低能的放射性核素。基础研究证实,125I可以通过释放γ射线直接或间接损伤DNA双链,从而损伤肿瘤细胞[1]。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是一种组织间近距离放疗方法,是将放射性125I永久植入人体内,近距离照射杀伤肿瘤组织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与传统放疗方法相比,其具有靶器官定位精确、持续照射时间长(有效时间为180~240天)、疗效高、放射能量能被完全利用、患者损伤小、无痛苦、生活质量高、住院时  相似文献   

14.
前列安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58  
目的 :研究前列安栓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及分布 ,探讨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 ,并为该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 :雄性大鼠直肠给药 ,剂量为 5g生药 (2 0 0 μCi) /kg,于规定时间分批取血、前列腺、直肠及相关脏器测定放射性。 结果 :药后 5min即可从血液中测到放射性 ,血液药 时曲线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 ;药后 5min从靶器官 (前列腺 )中也测到放射性 ,药物放射性在前列腺中的富集浓度高于其它器官 (直肠、肝、肾除外 ) ,至 2 4h仍维持一定水平 ;除直肠外 ,药物放射性在肝、肾中的水平最高。 结论 :该药自直肠吸收迅速 ,并迅速到达靶器官 (前列腺 ) ,易于前列腺中富集 ,这对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有特殊意义 ;肝、肾可能是该药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运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方法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运用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的作用机理、适应证和禁忌证、植入方法、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结果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的杀伤机制研究已深入基因表达和分子信号水平,该术式适用人群广泛。它的植入手段丰富,CT和超声引导各有优势,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及提高总体生存率,对疼痛缓解更是疗效显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多能缓解。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势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它在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缓解疼痛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03钯(Pd)放射性支架释放的γ射线对Fas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与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置入37MBq103Pd胆道放射性支架,对照组置入普通金属支架;支架置入后10d计算肿瘤体积;应用TUNEL法检测胆管癌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胆管癌细胞中Fas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增长明显缓慢(P0.05);胆管癌细胞的Fas基因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胆管癌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03Pd放射性支架可诱导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中胆管癌细胞凋亡,明显抑制胆管癌细胞生长,其可能通过增强Fas基因表达促进胆管癌细胞凋亡,可能是103Pd放射性支架治疗胆管癌的重要机理之一,进一步为临床应用103Pd放射性支架治疗胆管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确定是否可以通过尿液中的血管生成生长因子的改变来检测具有放射性膀胱炎的前列腺癌幸存者的膀胱中的血管损伤。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的有放疗史的前列腺癌幸存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Luminex试验检测其尿液样本中的血管生成生长因子水平,通过HPLC测量尿肌酐水平。结果:有放疗史的前列腺癌幸存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均发生了改变,HGF和PLGF随放疗次数增加而增加,而VEGF则具有递减趋势;在接受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和血尿患者中HGF也增加,而PLGF和VEGF仅在放疗后第1年增加;血尿患者中VEGF升高;最后,有放疗史的前列腺癌幸存者的肌酸酐水平增加。结论:放射性膀胱炎是一种放疗后常见的膀胱疾病,尤其是癌症幸存者在盆腔放疗后常有患病的风险。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确定了3种血管生成生长因子的变化与患有放射性膀胱炎的前列腺癌幸存者的膀胱血管损伤相关,如果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可以为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提供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及其受体(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难愈合的机理。方法:应用50Gy~(60)Coγ射线单次照射大鼠制作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致伤模型,并制作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及皮肤全层切割伤创面内PDGF-B及其受体β的表达。结果:与皮肤全层切割伤比较,照射后14~28d,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内PDGF-B及其受体β的表达明显减弱;照射后35~55d,表达进一步减弱。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内PDGF-B及其受体β的表达减弱可能是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难愈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吴浩荣  鲁正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0):661-662
随着放射治疗(放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部分得到广泛应用,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病例也随之增多,其中部分患者在此基础上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放射性肠瘘,最常发生的部位是乙状结肠和直肠,末端回肠和小肠较少受侵。一旦患者在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发生放射性肠瘘,它的治疗非常  相似文献   

20.
在胸部肿瘤进行放疗时肺组织不可避免要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肺是一个放射敏感器官,受到照射后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因而成为放疗时主要的剂量限制器官。放射性肺损伤可分为早期损伤(急性放射性损伤)和后期损伤(放射性纤维化),放射性肺炎与肺泡Ⅱ型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肺泡Ⅱ型细胞损伤导致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