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生月刊》2004,25(11):1049-1049
人体血浆的胆固醇含量过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俄罗斯生物专家最近参照“生物共振”原理成功借助电磁场和微弱电流.降低了一些志愿者血浆的胆固醇水平。早先的研究发现,某些物质具有特定的物质波,能够作用于人体,成为干扰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高血脂而闻"胆固醇"色变。可是胆固醇真的那么可怕吗?胆固醇真的"有百害而无一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胆固醇是脂类的一种,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不仅供给人体能量,参与构成人体细胞,而且是食物保持美味的重要来源和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可以说,人体的健康需要胆固醇,我们离不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大多数人就会联想到胆固醇。的确,人体需要一定量的胆固醇来维持正常机能,但是过多就会严重影响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相似文献   

4.
杨锋 《家庭中医药》2004,11(8):24-25
提及胆固醇,大多数人认为不是好东西,是引发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的元凶。殊不知,人体是离不开胆固醇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重楼皂苷Ⅰ凝结细胞膜胆固醇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摩尔比的重楼皂苷Ⅰ与胆固醇进行体外结合实验,并培养HepG2细胞,给予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Ⅰ,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FilipinⅢ标记细胞内胆固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膜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标记细胞膜脂筏及ABCA1,Western bolt法检测ABCA1蛋白表达,并通过激光共聚焦与细胞流式仪检测阿霉素的吸收作用。最后,通过CCK-8实验明确重楼皂苷Ⅰ对阿霉素的增敏作用。结果 重楼皂苷Ⅰ在体外可与胆固醇结合形成凝胶固态物;可降低HepG2细胞总胆固醇含量,改变细胞膜形态,降低细胞膜脂筏含量并抑制外排蛋白ABCA1表达,从而增加化疗药物阿霉素吸收提高敏感性。结论 重楼皂苷Ⅰ可凝结细胞膜胆固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化疗药物吸收和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690-2690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体血液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过低会导致记忆力缺陷。  相似文献   

7.
潘芳 《北京中医药》2011,30(7):556-558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指非其他疾病引起,可能是因遗传缺陷或后天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所致的高胆固醇血症。引起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膳食因素、体重、饮酒、精神压力等。现代医学认为,血清总胆固  相似文献   

8.
潘芳 《北京中医》2011,(7):556-558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指非其他疾病引起,可能是因遗传缺陷或后天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所致的高胆固醇血症。引起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膳食因素、体重、饮酒、精神压力等。  相似文献   

9.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1):127-127
巴西与阿根廷的科学家联合进行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屎肠球菌可用来增加人体血液中的“好胆固醇”(又称高密度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膜胆固醇的变化探讨丹参注射液改善老龄大鼠红细胞变形性的作用机制。方法:70~72周龄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4.4 g生药/kg)、低剂量组(1.1 g生药/kg)和模型组。另外10只轻龄大鼠作为轻龄对照组,ip给药14 d后,取血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变性指数等指标,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注射液组能够显著降低老龄大鼠的全血黏度(P<0.01)、血浆黏度(P<0.05)以及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P<0.01);并能明显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能通过减少红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含量,影响红细胞膜上脂质代谢,是提高红细胞膜变形性,改善血液黏度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贾洪斐 《养生月刊》2003,24(2):73-74
清朝雍正年间的白泰官,是当时有名的八大武术家之一。有一次,他云游四海后回到阔别八、九年的故乡,在村外广场上,见有个八、九岁的小孩在练武,一招一式,身手非凡。白泰官看得出神,猛然想起这小孩长大后,其武艺肯定在自己之上。他一时妒火中烧,竞在寻衅比武中置小孩于死地。小孩断气前仰起头来,两眼盯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08,30(4):553
人们总是对总胆固醇值高非常警觉,不少人由此产生了认识误区,认为身体总胆固醇值低就健康。日本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总胆固醇值过低的人死亡风险反而高。  相似文献   

13.
川芎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煎液和醇提液ig和sc注射给药均能明显提高大、小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提示川芎不仅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加速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化,可能还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对血中胆固醇的转运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对LDL的摄取,从而减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高育红 《气功》2010,(9):834-835
去年10月,3名美国科学家以染色体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拿下了2009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作为染色体的“安全帽”,染色体端粒的长度与人体的抗衰老能力密切相关,人体细胞每分裂1次,端粒就会缩短一些,当端粒短得不能再短时,细胞就不能再分裂,人体内的生命时钟也将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质-病-证-症"结合的中医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干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创制《体质健康管理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按照患者不同体质,依据《体质健康管理表》给予不同干预方案,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症状、血脂及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改善血脂、临床症状、生活方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中医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生活方式及远期血脂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3组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基于"体质-病-证-症"结合的中医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干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在我科禁食疗法初步应用期间,发现1例患者经过禁食治疗血脂发生双曲线型变化,即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先明显降低,后明显升高至超过进食前;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先高后低的现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胆固醇是一种类似脂肪结构的复合体。它其实并非全都是“坏蛋”,而有好、坏之分,在人体内有重要功用。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没有胆固醇.我们的身体内得有一定分量的胆固醇才能维持正常机能,但过多就会严重影响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相似文献   

18.
有位巩先生,75岁了,虽患多种疾病,但身体还算可以,起码聊天、买菜、做饭没问题.77岁那年,体检时发现自己总胆固醇高,便坚决要求医生开降胆固醇的药,吃了没多久,胆固醇降下来了,人却整天没精神,对聊天、买菜、做饭不感兴趣,丢三落四,疲惫不堪.78岁那年就去世了.人们不禁要问,此人降胆固醇与死亡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70岁以上老年人胆固醇多少才合适?这必须从对长寿老人的调查研究谈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胆固醇转出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进一步阐明中药防治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进行8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制作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中药组在造模型同时给予中药干预。检测各组大鼠血浆TC、TG、HDL-C、LDL-C含量以及肝脏组织中的LCAT和ABCA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中药可以降低大鼠血浆TC、TG和LDL-c水平,升高血浆HDL-c水平;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组织LCAT和ABCA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中药有明显上调LCAT和ABCA1表达水平作用。结论:中药复方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LCAT和ABCA1等基因表达,提高肝脏细胞对胆固醇的转运与排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吃植物类食品能有效降低胆固醇”的观点,已得到国外许多营养学家的认可。其原因是植物类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甾醇有阻止体内胆固醇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