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叶性肺炎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和颓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诊治的大叶性肺炎62倒病例资料。结果62例大叶性肺炎病例中治愈4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结论大叶性肺炎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治疗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及早明确病因,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2.
赵淑峰 《现代保健》2011,(17):167-167
目的观察周林频谱仪辅助治疗大叶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大叶性肺炎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使用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待体温正常后加用周林频谱仪。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林频谱仪辅助治疗大叶性肺炎疗效良好,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叶性肺炎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诊治的大叶性肺炎62例病例资料。结果 62例大叶性肺炎病例中治愈4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7%。结论大叶性肺炎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治疗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及早明确病因,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村儿童大叶性肺炎患者虽有所减少,但仍屡见不鲜,往往较晚确诊。因此,力求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镇及周边地区1996年~2005年收治住院的农村儿童大叶性肺炎36例作一分析,为在农村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下及早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晓宇  徐华  戴红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218-3219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MP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年长儿,咳嗽剧烈,持续高热,肺部体征不明显,胸片和肺部CT表现重,病变多位于右肺,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要注意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重,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大叶性肺炎为表现的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方法:总结48例以大叶性肺炎为表现的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与转归。结果本组病例以年长儿多见,3~5岁15例,5~13岁33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体征少,可伴有肺外并发症;38例胸部X线呈单侧大叶性肺炎,10例胸部X线呈双侧大叶性肺炎,4例合并胸腔积液,8例合并腹泻、呕吐;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大叶性肺炎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与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尤其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大叶性肺炎难以区分,血清学检测MP—IgM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变迁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10年1~12月218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原学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治愈198例(占90.8%),好转12例(占5.5%),转外科手术8例(占3.7%);平均住院18.2天(最长32天)。结论:对于发热、咳嗽3天以上的年长儿或者呼吸急促的婴幼儿应尽早作胸片或胸部CT,以免造成大叶性肺炎的误诊、漏诊。婴幼儿大叶性肺炎极易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婴幼儿大叶性肺炎感染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极少合并支原体感染,一般不需加用阿奇霉素。大叶性肺炎疗程一般为14~21天,胸部CT完全吸收不是停药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大叶性肺炎发病率已经上升,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细菌及病毒如EB(Epstein-Barr virus,EBV)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已经增多;大叶性肺炎患儿一般有病毒与MP及细菌其中的二者或三者的混合感染。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致病原及易感年龄的改变情况,以便为临床医师更好的进行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实变期的超声图像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超声对其合并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CT检查证实肺实变的大叶性肺炎患儿246例,行超声检查对照检查。结果: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气体反射消失,呈均匀一致的等回声,支气管呈树枝样分布,血管与支气管伴行,声像图具有特征性改变。与CT比较,超声诊断中下区肺实变符合率较高。结论:超声可动态观察大叶性肺炎实变期。  相似文献   

10.
肖纫霞  彭丽  孙寒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64-486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6例MP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起病急,咳嗽剧烈,少痰,肺部体征轻微,胸片和肺部CT表现重,病变多位于右下肺,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结论:MP是年长儿大叶性肺炎的重要病因,其临床症状重,易合并肺内并发症。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1.
李巍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8):81-82
目的分析基层门诊结核性胸膜炎误诊原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2月误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观察确诊时间及误诊情况。结果确诊时间15~30 d 13例,占36.11%;30~45 d 9例,占25.0%。误诊为急性支气管炎20例,占55.56%;上呼吸道感染8例,占22.22%;大叶性肺炎2例,占5.56%;胆囊炎2例,占5.56%;消化不良2例,占5.56%;病毒性心肌炎2例,占5.56%。结论基层门诊医生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症状特点,对于早期发现、正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炎,属中医“咳嗽”“肺闭”“肺风痰喘”“马脾风”“风温”“冬温”等病症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2类。大叶性肺炎多见于青壮年;支气管肺炎则以婴幼儿和年老体弱者为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呈节段性改变的大叶性肺炎病理及部位分型并分析其心肌酶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呈节段性改变的大叶性肺炎伴心肌酶异常19例患儿影像学特点及心肌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儿影像学检查肺实变以肺段为单位单一或多肺段或有跨叶的多肺段受累为特征;血清LDH、α-HBDH同时增高者17例,占89.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MP)等非典型致病微生物感染所致呈节段性改变的大叶性肺炎以"节段性肺炎"命名可区别于肺炎球菌等典型致病微生物所致的典型大叶性肺炎;而LDH、α-HBDH增高可作为心肌损害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呈节段性改变的大叶性肺炎病理及部位分型并分析其心肌酶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呈节段性改变的大叶性肺炎伴心肌酶异常19例患儿影像学特点及心肌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儿影像学检查肺实变以肺段为单位单一或多肺段或有跨叶的多肺段受累为特征;血清LDH、α-HBDH同时增高者17例,占89.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MP)等非典型致病微生物感染所致呈节段性改变的大叶性肺炎以"节段性肺炎"命名可区别于肺炎球菌等典型致病微生物所致的典型大叶性肺炎;而LDH、α-HBDH增高可作为心肌损害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李香玉  原晓风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42-4343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配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常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组加用静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配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疗效良好,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支气管肺炎与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特点以及早期血液检查指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2月海口市琼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8例MP感染肺炎患儿资料,按照肺部影像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支气管肺炎组(n=78)及大叶性肺炎组(n=60),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与体征,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结果,并评估患儿治疗效果及转归情况。结果支气管肺炎组患儿超声显示病灶多为等回声或者低回声,CT扫描可见密度不匀、边界模糊磨玻璃影或者斑片状密度增加影,伴明显支气管充气征;大叶性肺炎组患儿超声显示病灶存在显著回声,回声形态与脾脏、肝脏以及肺叶形态相近,CT充血期显示出磨玻璃样病变,实质期显示为大叶状或者显示为肺段分布实变影;支气管肺炎组发热、喘息以及胸腔积液患儿占比显著低于大叶性肺炎组(P<0.05),两组患儿呼吸困难、干咳或咳痰、双肺干、湿性啰音、呼吸音降低等临床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肺炎组患儿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大叶性肺炎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炎症指标水平低于大叶性肺炎组(P<0.05);支气管肺炎组患儿PEF、FVC以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大叶性肺炎组(P<0.05)。支气管肺炎组患儿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发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较大叶性肺炎组患儿显著缩短,转归情况优于大叶性肺炎组患儿(P<0.05)。结论 MP感染致支气管肺炎与大叶性肺炎患儿影像学表现、临床体征、早期血生化指标、肺功能存在差异,最终导致患儿预后不同,各指标综合分析有利于对两种肺炎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问题.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34例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0例,好转14例,总疗程平均21~28 d.结论 对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主张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早期加用小剂量激素,病情危重者可应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3~5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大叶性肺炎多以发热,剧咳为主要症状,起病急,发展快,病情较重,且表现多不典型,很少有肺部体征,一周后开始出现大叶性肺炎。无成人的大叶性肺炎的典型临床特点,多反复静点病情迁延不愈。化验周围血象白细胞不高,中性粒细胞偏高。病原学检查未发现较为统一的病原体,有群体发病趋势,X线多为节段性改变,单侧多见。本次收治的20例患儿,均为在校学生(7~14岁)且症状相似,说明本病有一定传染性。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有一定流行趋势,但因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本病早期缺乏明显肺部体征,故对于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X线表现。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遇见咳嗽一周以上者,无论有无肺部体征,都应常规做胸片检查,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陈玉松  王敏  杨凯虹  宋有为 《中国校医》2013,27(4):244-244,248
目的探讨血清LDH、HBDH水平异常对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本院26例伴心肌酶异常的大叶性肺炎患儿心肌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6例患儿LDH、HBDH同时增高者22例,占84.6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上应该高度重视血清LDH、HBDH水平的变化,及时进行胸部X线片、肺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以LDH、HBDH水平变化为主是肺脏组织自身损害的结果,还是确实合并心肌损害、或为机体其他组织感染后免疫性损害的综合结果尚有待进一步大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对应预防策略,以降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8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儿是否并发大叶性肺炎将其分为对照组(138例,未并发大叶性肺炎)与观察组(46例,并发大叶性肺炎)。将所有患儿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中病程>7 d、存在胸腔积液、存在肺外并发症的患儿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病程>7 d、存在胸腔积液、存在肺外并发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CRP水平高、LDH水平高、ESR水平高均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OR=1.968、1.887、1.904、1.910、1.747、2.214、2.192,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