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合并肠管坏死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儿男,10岁,主因"腹痛、呕吐2天"入院.自述腹痛呈阵发性,以脐周为主,同时伴呕吐,呈非喷射性,起初呕吐物为白色食糜样物,数次后呕吐物中可见胆汁,但无血块,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天.查体:腹肌紧,右下腹及脐周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7.50×109/L.超声检查:肠管扩张,右下腹可探及72 mm×27 mm的混合性回声,边界欠清,周边可见3 mm的暗带,横切面呈"同心圆征"(图1),纵切面呈"套筒征"(图2);CDFI:混合性回声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下腹混合性回声,考虑肠套叠合并肠管坏死;肠梗阻.手术所见:距回盲部20 cm处回肠为套头,远端回肠套入近端回肠内,套入段肠管已坏死,长约30 cm,呈黑色,小肠未见憩室、息肉.术后病理诊断:送检肠管管壁充血、水肿,部分区域出血、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2.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25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术前超声表现。结果 125例超声表现均为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套环内可见异常肿块回声。28例幼年性息肉及2例幼年性息肉病见中低回声肿块伴小片状或类圆形无回声区;19例Peutz-Jeghers综合征见"车轮样"、"放射状"分布或高低回声相间的肿块回声;18例肠重复畸形见囊性肿块,壁厚呈"双环"或"三环"征;17例梅克尔憩室见结节样改变或异常形态的肠襻样回声;11例过敏性紫癜见肠壁明显增厚、血供丰富;6例阑尾炎见管状低回声;5例肠道淋巴瘤见肿块样极低回声,血供丰富;2例回肠腺肌瘤见椭圆形混合回声肿块,低回声区内呈多囊腔样征象;2例脂肪血管瘤见肿块回声;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错构瘤见高回声肿块伴片状低回声区及无回声区;1例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肠系膜根部见不规则中等回声肿块,边缘可见蜂窝状小囊腔;1例多发性息肉型海绵状血管瘤见不均质低回声肿块;1例肠壁及系膜血管发育畸形见囊性肿块;1例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见类圆形不均质低回声肿块;10例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管壁增厚,血供减少或缺失。结论 超声可明确小儿继发性肠套叠原发病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肠套叠超声表现与病理、可复性、缺血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肠套叠与病理、灌肠可复性、肠管缺血的相关性及其价值。方法  2 1只兔通过外科手术产生肠套叠 ,活体上进行超声扫查并与病理改变相比较。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空气灌肠证实的 2 5例儿童肠套叠的声像图结果。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①在没有明显肠壁血供障碍的情况下 ,横断扫查肠套叠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和低回声相间排列的“同心圆”或“靶环”征 ,在肠管发生缺血时 ,超声表现为“炸面圈”征。②肠管的生机、肠套叠的灌肠治疗可复性与肠套叠“炸面圈”征外圈低回声厚度、肠套叠间的彩色血流有明显的相关性。肠套叠间未测及彩色血流时 ,其肠壁坏死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P <0 .0 1)。“炸面圈”征外圈低回声越厚 ,肠套叠部肠管缺血就越明显。儿童肠套叠声像图结果 :①当低回声厚度 >9mm时 ,其空气灌肠的可复性明显降低 (P <0 .0 1) ;②当低回声厚度≥ 12mm时 ,发生肠管坏死的可能性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超声检查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于预测肠套叠灌肠可复性或肠管生机是一种有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9-03-2010-03小儿肠套叠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1.5~4(平均2.3)岁,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声像图,用多普勒检测套入肠管彩色血流特征.结果 29例患儿肠套叠超声特征是团块边界清晰,套叠处的肠管短轴切面呈“同心圆”征,长轴切面呈“套筒”征.29例CDH均测到包块内星点状、长条状的动脉血流信号.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套叠,简单无创并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肠套叠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 ,66岁。因恶心呕吐 ,2d未进食 ,右侧腹痛就诊。B超所见 :于右下腹部探及一个直径 2 .8cm的卵圆形肿物 ,边界清楚 ,边缘光滑较完整 ,内呈均匀性等回声。变体位未见明显位移。在该肿物远端还可见一个 10 .0cm× 3 .0cm的长管状异常回声 (图 1) ,边界清晰规则 ,末端呈椭圆型 ,中心及最外层为规则的低回声 ,二者之间为强回声 ,层次分明 ,压痛阳性。小肠内有有少量液体。超声提示 :①腹腔实质性占位病变 (源自小肠可能性大 )。②右下腹部异常回声 -考虑为肠套叠。术中所见 :回盲型肠套叠 ,回肠套入约 10 .0cm ,盲肠水肿 ,回盲肠轻度粘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4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肠套叠患儿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回盲型24例,回结型58例,结肠型2例。并发肠梗阻坏死2例。误诊1例。声像图特点为纵切扫查图像呈“套筒征”,横断扫查图像呈“靶环征”,部分可见到肠管扩张。结论: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较有特征性,超声检查应作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住院治疗的121例肠套叠患儿高频彩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肠套叠包块外鞘肠管性质、包块位置及大小分为结肠套叠和小肠套叠。结果:121例患儿超声均表现为肠套叠包块声像图特点,横断面呈“靶环征”,纵断面呈“套筒征”; 121例中结肠套叠63例,小肠套叠58例,结肠套叠包块在超声监测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术,小肠套叠者对症治疗后复查;结论:高频彩超能准确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分型,超声分型能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配合临床治疗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对儿童复发性肠套叠与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关系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共复发75次)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观察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的位置、形态、排列状态并记录其数目、大小。结果 35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共复发75次)中,20例患儿分别于肠套叠声像图的横断面"靶环"征及纵断面"套筒"征的套叠部肠管肠系膜内和(或)套叠部周围肠管肠系膜内探及3个(含3个)以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占57.1%(20/35)。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均呈回声均匀、光滑的椭圆形低回声结节,中央髓质部呈高回声。其最大纵径为7~20mm,最大横径为3~8mm,纵横比值≥2。结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是引起儿童肠套叠复发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超声检查不仅能准确、及时地早期诊断肠套叠,同时还能扫查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减少肠套叠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低频超声结合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行高频和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检查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及影像学特征和血流信号,分析患儿具体治疗情况。  结果  60例肠套叠患儿中阳性52例,阴性8例,与临床诊断结果对照,高低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敏感度为86.54%,特异性为100.00%,准确性为86.15%。高低频超声诊断单纯性肠套叠、混合型性肠套叠及缺血型性肠套叠的准确率为93.75%、90.00%、100.00%;诊断回回结病变、回结病变、盲结病变、结结病变及小肠病变的准确率为80.00%、96.55%、100.00%、100.00%、100.00%。低频探头下,超声内部低回声包块,近端肠管呈扩张现象。高频探头下,包块边界清晰,横切面强弱相间回声,外周呈低回声,表现出“同心圆”征。纵切面强弱相间回声,前后低回声,呈“套筒征",近侧肠管扩张。本组45例确诊肠套叠患儿中,有43肠套叠患儿在高频超声扫描中高低频超声血流声像图清晰,表现为条状及棒状血流;其余2例未发现异常血流信号,无法检测出频谱,对这2例实施手术或灌肠确诊为肠坏死。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出现套叠的肠管均较好复位,症状得到了较好缓解,未出现其他不适反应。  结论  高低频超声可提高小儿肠套叠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性,明确肠套叠类型、部位、超声成像特征及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肠套叠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X线空气或钡剂灌肠手术对照,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声像图特点为横断面图像显示为“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纵断面呈“套筒征”或“假肾征”。还可见肠梗阻征象和肠间积液。超声对此敏感性强,准确性高,且简便、无创,可动态观察。结论:超声诊断肠套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肠套叠套入部的肠管可发生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及时准确地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7例超声提示肠套叠患儿的超声影像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67例经超声提示为肠套叠的患儿声像图特点。其中男38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肠套叠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好发部位多由回肠末端套入宽大的盲肠腔内。是婴儿急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男比女多2~3倍。多为无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肠套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小儿;新生儿肠套叠少见,国外文献报道,新生儿肠套叠的发生率低于1.3%  相似文献   

13.
例1,患者男,65岁,于入院前10 h无诱因突发上腹持续性疼痛,伴剧烈呕吐.当地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以上消化道出血入院.体格检查: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右中下腹扪及肠型,并可扪及一直径约8.0 cm包块.入院后腹部X线检查示左中上腹肠袢扩张,并可见液气平面,考虑为肠梗阻.腹部彩色超声多普勒声显示:右侧腹腔混合性包块,范围约8.7 cm×4.1 cm,边界欠清,纵切呈"套筒"征,横切呈"同心圆"征(图1、2),包块内可见局部点状及细条状血流信号显示,腹腔少量积液.超声提示肠套叠.急诊手术见腹盆腔内有少-中量淡红色腹水,回肠被套入升结肠及结肠肝曲,小肠扩张,复位后见被套小肠总长约60 cm,回盲部肠腔内另可见一大小约4.0 cm×2.5 cm的包块内几乎填塞肠腔,病检诊断为回肠脂肪瘤.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6岁.因阵发性腹痛40 h,加重16 h就诊.无明显诱因的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近24 h未排气排便,外院诊断肠套叠,水压灌肠5次,复位均未成功,来我院就诊.查体:于右中腹可触及包块大小5 cm×5 cm×10 cm,包块质硬活动良好,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4~5次/min.超声检查:右中腹探及一低回声包块,纵断扫查呈"套筒征"影像,长约9.7 cm,横断扫查呈2个"靶环征"影像,大小为4.6 cm×3.5 cm,其左方又可探及一个"靶环征"影像,其内呈中高混合回声,大小为4.7 cm×3.0 cm(图1),腹腔内肠管未见扩张.超声提示:多发型肠套叠(器质性改变不除外).  相似文献   

15.
患儿 ,男 ,6个月。因阵发性哭闹伴呕吐 1d来院。查体 :腹部稍膨隆 ,软 ,未触及明显包块 ,肠鸣音稍活跃。应用东芝SSA 340A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6 .0MHz。超声显示 :于左侧腹部见 3 .8cm× 3 .2cm同心圆样肿物回声 (图 1A) ,纵切呈套管征 ,套入部分长约 4.2cm (图 1B小箭头所示 )。又于其右下方见2 .6cm× 2 .4cm似同心圆样肿物回声 (图 1B) ,纵切未显示明图 1 小儿肠套叠声像图 A :横切肠套叠呈同心圆样改变 ;B :左侧↑所示为纵切呈套管征图像 ,右侧 所示为另一肠套叠似同心圆样改变图像显套管征。超声诊断 :小…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4 7岁。因腹痛、腹泻 3d来诊。查体 :T36 .8℃、P80次 / min、R2 0次 / min、BP15 / 10 k Pa,神志清 ,精神差 ,心肺正常 ,左下腹压痛 ,可触及一约 6 cm× 4 cm× 4 cm包块 ,质硬 ,活动度差。血常规 :WBC12× 10 9/ L,N0 .8。大便常规 :脓血便。腹部透视 :中下腹部见多个气液平影。超声所见 :左下腹部探及一约 8.0 cm× 5 .6 cm× 3.4 cm低回声团块 ,短轴切面呈“同心圆征”,长轴切面呈“套筒征” (图 1)。超声诊断 :符合肠套叠 (考虑乙状结肠套叠 )。手术所见 :乙状结肠套叠入直肠 ,切开套叠口处直肠 ,见乙状结肠完全套入一约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婴幼儿肠套叠发病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对302例婴幼儿肠套叠患儿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全部婴幼儿肠套叠病例中有214例于套叠肠管的肠壁和肠管附近探及3~8枚大小不一的实性低回声肿大淋巴结,占70.86%(214/302).肿大的淋巴结呈椭圆形,长径与横径之比大于2.0,多于回盲部肠壁及其周围区域集中存在.结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是婴幼儿肠套叠的关键性诱发因素,高频超声对其扫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经本院确诊的小儿肠套叠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分析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52例患儿中,超声检查诊断为肠套叠患儿50例,诊断准确率为96.15%(50/52),2例患儿误诊为阑尾脓肿,误诊率为3.85%;肠套叠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对患儿腹部病变位置行超声检查时,肠套叠肿块短轴切面表现为"同心圆"征或"靶环"征,肿块长轴切面表现为"假肾"征或"套筒"征;42例患儿肠壁或肠系膜上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呈点线状),8例患儿见少许星点状血流,2例患儿肠壁层次模糊,没有探及血流信号,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经腔内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腔内超声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成人下腹部肠套叠行腔内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经腔内超声诊断成人下腹部肠套叠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100%,声像图表现为套叠部呈具有特征性的"靶环征"及"套筒征"改变,套叠部及附近可以发现诱发本病的原发病变。结论经腔内超声对成人下腹部肠套叠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病例1患者男,6个月。以阵发性哭闹10h来诊。查体:T38℃,化验血WBC20.0&#215;10^9/L,超声提示肠套叠,施水压灌肠术后,腹部“同心圆”包块不消失收入院。复查超声,以高频探头重复仔细扫查患儿腹部,于右中下腹探及一类似“同心圆”包块,大小约35mm&#215;25mm,其上部呈“月牙形”低回声,下部显示肠壁结构回声的“同心圆”影像(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