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为带桡神经浅支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桡神经浅支浅及其营养血管、以及该血管与筋膜皮肤的供血关系。  相似文献   

3.
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32例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腓肠外侧皮神经在腓骨头平面上方 7.1±2.4cm处起于腓总神经,分布于小腿后外侧上半或上2/3的皮肤.其营养动脉主要为:腓肠外侧皮动脉:起自腘动脉,在腓骨头平面上方5.0±1.5cm处浅出,外径为0.9±0.3mm;肌间隔筋膜皮支:起自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分别在腓骨头平面下方9.2±3.8cm和15.8±3.8cm处浅出,外径为0.7±0.3mm和0.9±0.4mm.该营养动脉除在腓肠外侧皮神经周围或其内呈链式吻合外,还发出筋膜皮支与邻位的皮动脉连接.静脉血可沿伴行静脉或小隐静脉及其属支回流至深静脉.结论 以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成顺行或逆行转位筋膜皮瓣,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带桡神经浅支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桡神经浅支浅段及其营养血管、以及该血管与筋膜皮肤的供血关系.结果:桡神经浅交浅段的血供主要来自桡动脉的肌皮支或皮支,其中以桡动脉显露段的粗大皮支,鼻咽壶段的茎突返支及虎口区的皮动脉较为恒定,起点外径分别为0.8mm、0.7mm及0.6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0.8cm、1.1cm及0.5cm.皮动脉的神经支在神经旁或神经干内相互沟通形成纵向链状血管网,并借吻合支与皮动脉筋膜皮支构成的皮下血管网、筋膜血管网等连接.结论:可设计成带桡神经浅支及其营养血管的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带臂外侧下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带臂外侧下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2侧经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对臂外侧下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 :臂外侧下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分别来源于桡侧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肱动脉肌皮支或肌间隔皮支 ,起点外径分别为 0 .7± 0 .2 mm、0 .6± 0 .3mm。除与周围的皮动脉存在丰富的吻合外 :下端还分别与肱动脉末端的肌皮支、直接肌皮支和桡侧返动脉的肌皮支构成吻合。结论 :带臂外侧下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可视受区需要设计成游离瓣或旋转瓣 ,用于修复邻近部位、手或颌面部缺损  相似文献   

6.
带臂外侧上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缺损慢性骨髓炎的解剖学依据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侧成人下肢灌注标本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3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在此基础上,自2009年6月以来,应用远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缺损慢性骨髓炎者12例。结果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发自胫前动脉穿支,其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并与腓骨长肌、趾长伸肌的肌支有恒定的吻合,营养筋膜皮肤。12例肌皮瓣的肌肉面术中可见渗血活跃,血供良好,皮瓣均成活,术后3~6个月随访12例肌皮瓣均存活,慢性骨髓炎治愈,外形满意。结论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特殊创面是较佳的选择,该肌皮瓣具有血供可靠,预后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近侧的血供来源于尺侧返动脉混合肌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8mm,穿出筋膜前长度为1.1cm;中段主要来自尺动脉近中段和远中段的粗大皮支,起始处外径均为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1.0cm;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9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2.6cm。其神经旁血管网与神经皮(穿)支及神经内血管广泛吻合组成了皮神经血管轴。结论:可设计成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带臂外侧上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2例经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对臂外侧上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臂外侧上皮神经在均由腑神经发出,起点横径为1.5±0.4mm,在三角肌深方斜向外下3.6±1.1cm从该肌后缘中1/3浅出肌间隔,分为上支和下支,分布于三角肌后部、外侧部和臂外侧上部.该神经的营养血管起源于旋肱后动脉,起点外径为0.9±0.4mm;其行程、分支和分布均同在神经,供血范因为14.8×9.8cm~2,并与周围的皮动脉存在丰富吻合.结论:带臂外侧上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 瓣可视受区需要设计成游离瓣或旋转瓣,用于修复邻近部位、手或颌面部缺损.  相似文献   

10.
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为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墨汁灌注,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上肢所有皮神经都有来源于知名血管的营养血管伴行,在神经旁形成纵向血管链,除营养神经外,发出众多皮支深筋膜血管网、皮下血管网广泛吻合营养皮肤。结论:以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顺利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 ,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 前臂内侧皮神经近侧的血供来源于尺侧返动脉混合肌皮支 ,起始处外径为 0 .8mm ,穿出深筋膜前长度为 1.1cm ;中部主要来自尺动脉近中段和远中段的粗大皮支 ,起始处外径均为 0 .7mm ,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 1.0cm ;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 ,起始处外径为 0 .9mm ,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 1.0cm ;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 ,起始处外径为 0 .9mm ,穿出深筋膜前长为 2 .6cm。其神经旁血管网与神经皮穿支及神经内血管广泛吻合组成了皮神经血管轴。结论 可设计成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筋膜上瓣 ,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以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膝后区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膝后区的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测。结果:股后皮神经在窝上角处的横径为1.7±0.6mm,在该区的干长为16.1±2.3cm。营养动脉平均2.3(1~3)条,外径为0.8±0.3mm,分别来源于穿动脉的肌皮支(占49.3%)和动脉的筋膜皮支(占50.7%)。静脉回流有营养动脉的伴行静脉和浅静脉,外径分别为1.1±0.5mm和2.1±1.9mm。结论:该区的神经血管恒定,可制成带感觉的转位筋膜皮瓣,用以修复膝关节附近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髂腹股沟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7侧经红色乳胶液灌注的会阴及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髂腹股沟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标本灌注墨汁,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髂腹股沟神经来源于第1腰神经腹侧支,其皮支从腹股沟管浅环穿深筋膜,穿出点横径为(1.89±0.47)mm,穿出时位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下方。髂腹股沟神经皮支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阴部外浅动脉的升支、降支及股内侧支,并沿途发出皮支营养周围皮肤。结论:可以设计以髂腹股沟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4.
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股后皮神经由臀大肌下缘中点入股后沿中线下降 ,其主要营养血管上段系臀下动脉的股后皮神经伴行动脉 ,起点外径 0 .7± 0 .2mm ,下段系动脉的升皮支 ,起点外径 0 .7± 0 .2mm ,营养血管沿途发出众多皮支与股后部其他血管的皮支形成网状吻合 ,营养股后部皮肤。结论 :以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腓浅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新鲜成人尸体20具(40侧),行一次性全身乳胶灌注5具,全身动脉造影15具。通过直接层次解剖,应用图像分析和测量系统Scion image,对小腿前外侧区穿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螺旋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图像工作站,对腓浅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该区共有外径≥0.5mm的穿支(7.0±3.0)支,外径(0.7±0.2) mm,蒂长(3.3±1.7)cm,穿支的供血面积(33.0±8.0)cm2。腓浅动脉起始外径(1.2±0.3) mm,干长(5.6±1.8) cm,与中、下1/3处腓浅下外侧动脉及腓动脉终末穿支吻合构成一条几乎不减少口径的血管链。 结论 腓浅动脉与腓浅下外侧动脉及腓动脉终末穿支相吻合构成的血管链供养小腿前外侧区皮肤,由此设计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前臂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目的:通过对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与皮肤血供关系,与前臂主要浅表静脉关系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2侧,从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对前臂皮神经及营养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外径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皮神经都有营养血管伴行,此营养血管来源于前臂知名血管的肌间隙、肌肉穿支或直接皮支;前臂皮神经的营养血管既营养神经,同时也沿途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支营养皮肤;营养神经的穿支或皮支血管在穿出深筋膜部位经统计处理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以前臂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充分,可形成逆行或顺行蒂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59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8.
颈浅动脉游离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开发颈浅动脉游离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30 侧成人尸体标本颈横动脉及其浅支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情况,对其肌皮穿支进行体表定位。结果:颈浅动脉为颈横动脉的主要分支。颈横动脉起点至斜方肌前缘5 .5 ±0 .8 cm 。颈浅动脉起点外径2 .1 ±0 .3m m ,有2 条伴行静脉。其肌皮穿支恒定的有2 支,血管蒂长7 ~8 cm 左右。结论:颈浅动脉有恒定的肌皮穿支,体表定位明确,血管蒂较长,管径较粗,吻合丰富,有2 条伴行静脉,可以形成颈浅动脉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