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脓肿的影像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CT、MRI检查手段,分析了30例脑脓肿的影像表现,讨论了其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和鉴别诊断。结果 CT、MRI检查单房脑脓肿呈不规则低密度影,其内可见环形或结节状强化。多房脑脓肿具有特征性改变“子环征”。结论 脑脓肿的影像表现反映了病理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耳源性脑脓肿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脑脓肿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后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颞叶16例,小脑半球4例,顶叶1例;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16例;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5例,其中2例内有液气平面,注射造影剂后,斑片状、脑回样强化、环状强化17例;无明显强化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耳源性脑脓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对脑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脑脓肿的CT表现及临床,男29例,女11例,年龄3~62岁,平均31.8岁,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结果病灶位于顶叶18例,额叶9例,额顶叶3例,颞叶4例,枕叶2例,幕下4例。平扫显示患处灰白质交界区局限性片状低密度影,轻度占位效应,增强环状强化33例,结节状强化7例。结论CT扫描是早期诊断脑脓肿的首选方法,能具体显示脑脓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脓肿壁厚度、脑室情况,在脑脓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3.0T MRI对外伤性脾损伤的诊断价值意义。方法收集外伤性脾损伤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岁。18例为车祸撞击致伤,6例为打击伤,8例为高处坠落伤,29例病例经CT诊断确诊,27例患者手术证实,其中3例CT检查可疑性挫裂伤,最后经MRI和临床确诊。结果脾实质内斑片状高密度影或稍高密度影,脾周新月形等低密度混杂影,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CT表现,MRI检查主要表现脾实质内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不清。脾包膜下血肿,CT表现沿脾侧边缘向外新月形低密度影,增强脾实质明显强化,而血肿不强化。脾内血肿呈类圆形或斑片状高密度影。脾撕裂伤在脾实质内见低密度带,MRI表现为脾周外缘长T1长T2的新月形包膜下血肿,脾脏内部斑片状T2WI高信号影或高低混杂信号影。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显示绝大多数外伤性脾破裂的典型CT表现,并能明确分型,对于轻微的脾实质内挫裂伤,MRI独特的异常信号特征是诊断脾挫裂伤最好的检查方法,明显优越CT及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5.
汪裕聪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048-1049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CT检查13例,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大部分有分叶,肿瘤内部常见条状、小片状低密度影或星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强化低于肾皮质,而高于肾髓质。MRI检查4例,均见低信号包膜,CT平扫肿瘤内条状、小片状低密度影,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星形低密度影,T1WI为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为低信号。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属少血供病变,CT强化表现配合MRI显示肿瘤内信号改变有助于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卢先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79-2481
目的通过对45例肝血管瘤的CT影像分析,进一步探讨肝血管瘤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45例肝血管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征象。结果肝血管瘤CT平扫多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呈圆形结节状或椭圆形占位,边界较清楚,极少数巨大血管瘤病灶边缘可欠清晰,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为特征性动脉期边缘性环状强化或结节样明显强化,较小的血管瘤可形成高密度结节状充填;静脉期强化逐渐向病灶中央延伸;延迟期病灶呈与肝实质密度相似的等密度充填影,巨大血管瘤中央可见点片状或裂隙状不充填影。结论肝血管瘤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脑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所证实的7例脑结核病患者的CT表现与诊断。结果:7例脑结核病包括结核性脑膜炎、脑结核瘤和结核性脑脓肿3种类型。①结核性脑膜炎3例,CT表现为轻度脑积水,脑池、脑沟、脑裂改变。②脑结核瘤2例,CT表现为脑水肿,增强扫描见单发或多发结节样强化。③结核性脑脓肿1例,CT表现为脑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扫描见环形强化。④脑结核瘤并发脑脓肿1例,CT表现为脑水肿及结节样强化和环形强化。结论:脑结核病的CT征象虽然缺乏特异性,但根据CT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对脑结核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脂肪瘤的CT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扫描对腹膜后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确诊的腹膜后脂肪瘤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分析其影像及临床特点。结果7例中,5例定位明确,2例定位困难;6例明确定性。平扫病灶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影,边缘清楚,其内绝大部分呈均匀低密度影,CT值-40~- 120Hu,并央杂纤细条索状、条片状稍高密度影,1例病灶内见小斑片状钙化影。4例增强扫描,1例增强后病灶内见轻度片状强化,3例病灶内增强后可见点状、条状血管影。结论腹膜后脂肪瘤大多具有典型的CT表现,大部分情况下CT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与肿瘤病变的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的X线和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博茨瓦纳玛丽娜公主医院临床及病理检验证实的75例AIDS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27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 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48例,典型表现为双侧肺周旁到中下肺野弥漫对称性分布的网格状影,部分融合成斑片状、结节状影或呈毛磨玻璃样改变.肺结核15例,细菌性肺炎4例,其影像表现与普通肺结核及肺炎表现类似.肺真菌感染2例,表现为肺空洞内霉菌球形成,可见空气新月征.淋巴瘤4例,表现为肺内斑点、斑片状影,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卡波济氏肉瘤2例,表现为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结论 X线检查是AIDS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X线片不能发现的细微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影像对提高肝脏大血管瘤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30例直径>5 cm的肝脏血管瘤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肝脏内直径>5 cm血管瘤CT平扫多表现为肝内大片状低密度占位,边界较清楚;部分患者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除具有肝血管瘤增强一般特性外,延迟扫描主要表现为中心低密度区不强化影.结论:肝脏大血管瘤除具有血管瘤一般CT影像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CT影像特征,这些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及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结果 肿瘤发生于胃部18例,空、回肠8例,直肠2例,食管3例,结肠2例,十二指肠3例,腹膜后1例.恶性27例,良性7例,交界性3例.7例良性肿块直径均小于5 cm;27例恶性肿块直径大于5 cm 18例,小于5 cm 9例.CT均可见软组织块影,位于腔内或腔外,呈圆形或分叶状、不规则形.良性肿块密度均匀,里均匀性强化;恶性肿块密度欠均匀,肿块内可见低密度液化坏死灶,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胃间质瘤肿块内可见钙化影7例.结论 CT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且在良恶性的鉴别上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CT及MRI表现。方法:对11例CNSL患者进行CT、MRI及增强检查,并追踪复查。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均经临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白血病细胞。结果:CT表现为脑池、脑沟消失,脑皮层区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斑片状及脑回样强化3例。脑实质内呈结节状及肿块状高密度影,桥脑区略高密度影,周围伴水肿8例.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MRI发现为T1WI为略低信号影,T2WI为略高信号影;增强扫描T1WI为明显强化;脑脊液和血涂片检查均可见幼稚细胞。本组有1例表现为脑白质病,在T2WI上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和皮层下白质内斑片状高信号。结论:影像学检查(CT,Mm)对诊断CNSI_~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表现。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对27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了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果脾周新月形等低密度混杂影,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CT表现。脾包膜下血肿,表现沿脾侧边缘向外新月形低密度影,增强脾实质明显强化,而血肿不强化。脾内血肿呈类圆形或斑片状高密度影,脾撕裂伤在脾实质内见低密度带。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明确诊断外伤性脾破裂。  相似文献   

14.
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利荣  张琳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03,25(4):272-273
目的 探计CT扫描对脑内环形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内环形强化病变144例的CT扫描资料,其中星形胶质细胞瘤59例(40.97%),脑囊虫30例(20.83%),脑脓肿21例(14.58%),脑转移瘤34例(23.61%)。结果 脑内环形病变出现壁结节对脑肿瘤诊断有特征性意义,尤其以多发壁结节对星形胶质细胞瘤具有特殊的诊断意义。周围组织结构的改变对病变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星状胶质细胞瘤大多数占位效应明显。结论 CT诊断脑内环形病变,以星形胶质瘤为多见,且其以多发壁结节和周围明显占位效应为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高静  闫胜利 《淮海医药》2010,28(2):134-134
目的探讨CT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4例胆囊有不同程度的增大,5例胆囊壁均有增厚,内均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灶,4例黏膜线完整,胆囊结石4例,肝脏局部性受侵3例,增强后动脉期的出现“夹心饼干征”3例,环形强化3例。结论增强后动脉期的“夹心饼干征”和环形强化,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胆固醇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从而探讨采用CT诊断胆固醇性肺炎的可能性。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该时期来我院就诊的并经病理证实的胆固醇性肺炎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18例,女7例,年龄都在10~73岁,平均年龄在54.5岁,所有的病例都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其中采用平扫的患者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的有23例,后分析这些患者的CT征象其中包括分析其病变数目、大小以及形态、边缘、密度以及强化后的强化程度等从而探讨出才用CT诊断的可能性。结果 CT图上显示结节肿块型的16例,斑片型5例,混合型4例。结节肿块类型的患者比较多的可见分叶,周围有毛刺或晕征中心可见低密度,增强后得到全瘤或环状的不均匀强化。而斑片型则可见边缘清晰或磨砂玻璃样大小不一的片状影,其中有1例患者双肺有较多的片状影并可见中度均匀的强化,而混合型患者则有囊肿结节、空洞病灶旁可见实变或磨砂玻璃影,软组织肿块或片状病灶内则可见支气管充气、充液征象。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6例患者术后被证实为炎性反应性病变,4例患者胸腔出现少量积液,3例患者的病灶内可见少量圆点状或不规则钙化灶。结论患者CT图像出现病灶内支气管气像、充液征或周围大范围有磨砂玻璃样渗出或双肺多发斑片状的病灶时可诊断该患者为胆固醇炎症,肿块或者混合型大病灶内的中心区有超过半径的规则类圆形或多房的低密度灶并周围有环靶征强化的CT征象时对诊断胆固醇性肺炎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先行CT平扫,再进行追踪触发增强扫描和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结果 主动脉夹层23例,均可见真、假腔和内膜片,且可显示累及范围及并发症.壁内血肿6例,表现为主动脉周围环形或新月形低密度无强化影.穿透性溃疡5例,表现为突出于主动脉腔外的龛影.结论 16层螺旋CT能准确、全面的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或脑炎患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影像学表现:脑实质占位表现27例(77.1%),其中小脑占位1例(2.8%),单纯脑白质小斑片状低密度5例(14.3%).脑膜炎表现7例(20.0%)。增强检查:不规则强化20例,脑脓肿样强化8例,环状强化3例,花环样强化2例,可见壁结节2例,合并有脑回样强化7例,脑积水9例,可见钙化灶1例。所有患者均不同范围地出现低密度水肿带。27例行头颅MRI检查,均见异常信号。结论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大多数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其诊断需要完善脑脊液或脑组织病原学检查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梗死(ICI)和出血性脑梗死(HCI)的CT鉴别诊断。方法 31例脑梗死患者。其中19例缺血性脑梗死和12例出血性脑梗死于临床症状出现后6h~21d内均经头颅CT平扫,对两组患者的头颅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图像上,9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边缘清楚略高密度脑回状影即"脑回征"。8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淡片状略高密度影即"浮云征",2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团块状高密度影即"假肿瘤征"。而在1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图象上,8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不规则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4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边缘模糊的团块状血肿影。结论掌握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不同的CT表现特点,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做出正确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认识,评估CT在诊断HAM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均经螺旋CT检查并做平扫及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5例CT平扫表现为含有脂肪密度的不均匀低密度单发孤立肿块,5例病灶动脉期呈点状、片状、条状及扭曲血管样不规则强化。静脉期,肿块实质进一步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但低密度区始终不强化。结论:病灶同时含有脂肪成分及血管影是HAML的CT特征性表现,结合CT薄层平扫及动态分期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