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白蛋白排泄率作为肾脏早期损害的重要观测指标已得到国际上公认,成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实验室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现简述如下.1尿白蛋白排泄率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第一位的慢性并发症,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早期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肾小球基底膜已经出现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可见结节型或弥漫型肾小球硬化改变,肾小球率过滤可增加20%~40%.此期肾小球受损较轻,在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同时,只有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的蛋白质选择性滤出,尿蛋白总量正常而尿白蛋白增高,1982年Vibertv等[1]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尿总蛋白正常而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首次提出微量白蛋白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俞琦 《医药导报》1993,12(4):159-160
糖尿病肾病(DNP)的典型特征是高血压与蛋白尿,DNP一旦发生显性蛋白尿,肾病常呈不可逆进展,尤其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平均7年死于尿毒症。故降低血压,控制蛋白尿对延缓DNP进程至关重要。早期DNP肾血管扩张,肾血流(RBF),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球压(PG)均上升,球膜呈高压高滤性损害,大量肾单元破坏后,健存肾单元的GFR先是代偿性上升,反过来又导致肾小球进行性硬化,肾功能进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尿白蛋白(Alb),尿Ig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GF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Alb、IgG、β2-M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β2-M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持续蛋白尿、高血压以及肾小球滤过率 (GFR)下降.如缺乏有效治疗,GFR将进行性下降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  相似文献   

5.
在早期,肾小球滤过率糖尿病(DM)存在肾小球高内压等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基于这种改变本质来讲,其实质是DN的始动因素,它可以诱发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发展,本文选取研究的DM肾小球高滤过患者共计40例,分别对实验组进行马来酸依那普利短期干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血压、GF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而为马来酸依那普利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开搏通对糖尿病肾小球高滤过患者的短期治疗作用。方法对27例尿白蛋白阴性、血压正常、高肾小球滤过率的糖尿病患者,采用开搏通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压等指标变化,评价开搏通逆转糖尿病肾小球高滤过的临床效果。结果GFR从175.1±24.3ml/min降至138.5±30.0ml/min(P<0.01),27例糖尿病患者中22例GFR明显下降,4例无明显变化,1例略升高;UAE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血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开搏通有明显逆转糖尿病患者高肾小球滤过率的作用,且不依赖于血压的下降,具有独特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肾小球高滤过率是未来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肾小球高滤过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及正常对照28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 将患者分为两组,即GFR <140 ml/min 1.72 m2的正常肾小球高滤过率组46例,GFR≥140 ml/min 1.72 m2的肾小球高滤过组30例.应用常规方法测定肌酐(CRE)率、血糖等临床指标,按照Macisaac公式估算GFR,并统计分析GFR与常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初发2型糖尿病高GFR占39.5%.男女发生率、吸烟、体重指数(BMI)和空腹血糖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在两组D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UACR、糖化血红蛋白与GFR显著相关(r=-1.23,0.07,2.56;P<0.05,0.05,0.05).结论 年龄、UACR、糖化血红蛋白与肾小球高滤过率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早期发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预防、减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计算GFR,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患者及对照组尿白蛋白水平。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GFR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尿组GFR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白蛋白组尿白蛋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技术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测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较全面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尿微量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微量蛋白的差异。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了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白蛋白(Alb)。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RBP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高,但尿Alb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低。结论 糖尿病肾病对肾小管损害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明显,但对肾小球损害不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明显。尿RBP、Alb可分别作为早期诊断两种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毛晓明 《江苏医药》1999,25(9):670-671
观察了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山梨醇、肾重/体重、肾小球滤过率及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结果发现,槲皮素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山梨醇含量、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排泄较对照组糖尿病大鼠明显下降,P<0.01。提示槲皮素对糖尿病肾脏醛糖还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早期应用有助于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早期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00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有效测定。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有效的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出现肾病微血管的病变程度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有明显的关系,而尿微量白蛋白也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球出现损伤的标志,即可作为慢性肾病的诊断指标。因此,定期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将有利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SCys c)检测在评估IgA肾病肾小球滤过率中的价值。方法将45例IgA肾病患者采用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肾动态显像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按照其肾小球滤过率值分为3组,并同时测Cys C和血清肌酐(SCr)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在IgA肾病病患者中,SCys C随GFR的下降呈明显改变,对早期肾脏的损害明显优于SCr(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在IgA肾损害的患者中,SCysC与GFR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 SCysC检测在IgA肾病患者中能更为早期准确地发现肾功能损害,对临床评估IgA肾病的肾小球滤过率的动态变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夏雪  王威  李红岩  张英华 《中国药房》2009,(12):947-950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 ropathy,D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通常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以及胞外基质增生,导致肾小球的高滤过和蛋白尿。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临床  相似文献   

14.
王尧  王照明  翟卫中 《江苏医药》2004,30(3):169-170,F003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芦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肾内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芦沙坦治疗后4周肾功能结构及ECF免疫组化染色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DN)鼠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Cr)及尿白蛋白(MA)、EG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小球基质增多,EGF表达增强。芦沙坦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结论芦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结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并抑制EGF在肾组织内表达。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累及肾脏小血管和肾小球,引起白蛋白尿排泄和滤过的异常,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自然过程从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临床白蛋白尿,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大约半数患者是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至临床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6.
早期糖尿病肾病低脂饮食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致血管病变是造成肾脏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脂肪摄入量,纠正脂代谢紊乱是降低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和减轻肾脏损害的必要措施。因此,在糖尿病肾病尚处于可逆阶段的早期,即肾小球呈高灌注、高滤过或微量白蛋白尿(20~30μg/min或30~300μg/24h)期,就应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肾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例早期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肾血浆流量(RPF),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早期Ⅱ型糖尿病患者UAER,NO,RPF和GFR均显著增高,相关分析表明NO与UAER,RPF,GFR呈正相关,黄芪注射液能降低上述各项指标。结论 早期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肾血流动力学异常,与NO作用有关。黄芪注射液能抑制NO的生成,改善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对糖尿病肾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结果,69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T2DM伴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551例)和T2DM无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145例),测定两组肾小球滤过率(GFR)、24-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两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和GFR相仿(P>0.05).A组与B组的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2.7%和6.9% vs.20.0%和3.4%)(P>0.05).结论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不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DN患者日益增多,如不注意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监测,在微量白蛋白尿持续一定时期并不断上升之后,其尿常规测定会出现蛋白阳性,此时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就无法逆转.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95例糖尿病患者尿液mAlb及血糖(GLU)、尿素氮(BUN)、心肌酐(Cr)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伊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持续微量蛋白尿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9)和伊那普利治疗组(n=21)。利用 131I -邻碘马尿酸钠测定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 ;肾小球滤过率(GFR)以内生肌酐清除率表示 ;通过ELISA法测定尿微量蛋白 ,包括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N -乙酰 - 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伊那普利治疗组增高的尿ALB、TF、RBP和NAG均显著下降 ;ERPF显著增加 ;增加的滤过分数(FF)显著减低。而常规治疗组这些参数无显著变化。结论伊那普利具有改善DN患者的肾小球血流动力学 ,保护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