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产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益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 048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102例和非感染组1 946例,统计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现状及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分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2 h炎症、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率为4.98%,其中切口感染占比47.06%、泌尿系统感染占比24.51%、呼吸系统感染占比18.63%、生殖系统感染占比8.82%、腹腔感染占比9.80%;共分离出133株病原菌,主要感染病原菌种类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体质量指数(BMI)、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麻醉时间≥1 h、术中出血量均为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为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4月30日-2019年4月30日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340例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盆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影响因素。结果:1340例中盆腔感染70例(5.2%),感染以革兰阳性杆菌感染为主(59.4%),革兰阴性杆菌占40.6%,未见真菌感染。盆腔感染组宫腔手术史、术中出血≥200ml、麻醉时间≥1h、器械进出宫腔≥4次、术前合并贫血和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未感染组,术前使用抗生素比例低于未感染组(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麻醉时间、器械进出宫腔次数、术前合并贫血和合并糖尿病是宫腔镜手术后盆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术后盆腔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术中出血≥200ml、麻醉时间≥1h、器械进出宫腔≥4次、术前贫血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盆腔感染几率增加,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盆腔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感染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患儿166例,观察所有患儿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分析可能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引起患儿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166例患儿中4例发生术后感染,共检出28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0株占71.43%、革兰阳性菌8株占28.57%。年龄≥6岁患儿感染率、发病至手术时间≥12 h患儿感染率、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儿感染率、术前伴有内科疾病患儿感染率、手术时间>1 h患儿感染率、传统开腹手术患儿感染率、术后切口首次换药时间≥72 h患儿感染率均分别高于同组其他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12 h、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伴有其他内科疾病、手术时间>1h、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切口首次换药时间≥72 h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感染与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是否伴有其他内科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切口首次换药时间有关,临床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及患儿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感染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5月在医院进行剖宫产并发生感染的5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产程、是否伴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检查次数、胎膜早破、失血量及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h者占73.21%,感染发生率高于<1h者的26.79%,住院时间≥7d者占71.43%,高于<7d者的28.57%,产程≥12h者占69.64%,感染发生率高于<12h者的30.36%,伴有基础性疾病占75.00%,高于未伴有基础性疾病的25.00%,侵入性操作次数≥3次者占80.36%,高于<3次者的19.64%,胎膜早破者占78.57%,高于未发生胎膜早破者的21.43%,失血量≥500ml者占75.00%,高于<500ml者的25.00%,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者占67.85%,高于应用者的3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产程长短、基础疾病、侵入性检查、胎膜早破、失血量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相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妇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手术后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1 035例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60例产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 035例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60例,感染率为5.80%;产妇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呼吸道、生殖道及泌尿道,分别占48.33%、25.00%、16.67%及10.00%;共分离出10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占47.66%、革兰阴性菌56株占52.3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膜早破、侵入性检查、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时间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措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及术中出血量,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剖宫产手术患者麻醉对术后感染及炎性因子的表达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 341例足月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剖宫产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并进行耐药性分析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并对术前及术后产妇的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1 341例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的共74例,感染率为5.52%;感染部位以切口感染为主,占43.24%;74例剖宫产术后感染患者血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13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2株占54.96%、革兰阴性菌59株占45.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麻醉时间≥1h、术中出血量≥200 ml是导致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产妇术前IL-6及IL-10水平分别为(5.14±1.25)ng/L及(33.14±7.36)ng/L,术后12h时IL-6及IL-10水平升高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在术后48h恢复降至(8.36±3.21)ng/L(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机体内炎症因子呈动态变化的趋势,并且术后发生感染与年龄、麻醉时间、胎膜早破、术中出血量密切相关,需要临床医生早期评估,及早针对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剖宫产产妇切口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 468例,收集术后感染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鉴定病原菌种,对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 486例剖宫产产妇切口术后确诊64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4.31%,共培养出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占70.59%,革兰阳性菌14株,占20.59%,真菌6株,占8.82%。单因素和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 h、阴道指检次数≥3次、无预防使用抗生素、术中出血量≥400 ml和试产时间≥8 h是剖宫产产妇切口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切口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预防感染发生,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及T淋巴细胞、应激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5月医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5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3例给予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对照组52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复合术后伤口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麻醉前、麻醉后不同时间T淋巴细胞及免疫应激指标变化。结果术后7d内,观察组患者感染率3.77%低于对照组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T淋巴细胞指标及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血糖值与麻醉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肾上腺素术后72h高于麻醉前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毕CD3+、CD4+均低于麻醉前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 CD8+、CD4+/CD8+比值均低于麻醉前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均高于麻醉前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给予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术后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影响,且对T淋巴细胞干扰较小、对抗应激状态明显,有可能起到降低术后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策 《中国妇幼保健》2014,(22):3678-3681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免疫细胞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后均在腹腔镜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TH2)以及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水平。结果:1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AS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T1、T2、T3和T4时Th1细胞亚群和Th1/Th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h2细胞亚群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患者T1、T2、T3和T4时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免疫细胞及激素水平影响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的术前焦虑情绪对其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剖宫产产妇缓解术前焦虑情绪获取更满意的分娩结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安吉县妇幼保健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产妇术前焦虑情绪,存在焦虑情绪的9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无焦虑情绪的8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SAS评分、应激反应指标血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及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SRS)评分、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S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血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ASRS评分总分以及情绪反应、行为变化、生理反应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VA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剖宫产产妇的术前焦虑情绪对其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显著,存在焦虑情绪的产妇应激水平更高、术后疼痛更明显,临床工作者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剖宫产产妇缓解术前焦虑情绪,获取更满意的生产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945例剖宫产产妇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生医院感染者83例,感染率为2.82%;年龄≥30岁、体重指数≥25、阴道指诊次数≥3次、术前导尿次数≥2次、手术时间≥60 min、术中出血量≥300 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24 h,有胎膜早破、有胎盘因素、有内科并发症感染率分别为6.49%、7.15%、3.25%、6.89%、5.77%、5.77%、9.71%、5.73%、5.96%、6.22%,均为剖宫产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感染部位构成呼吸道感染占43.37%,泌尿系感染占26.51%,生殖道感染占16.87%,手术切口感染占13.25%.结论 剖宫产术后发生医院感染与高龄、多次阴道指诊、多次导尿、合并有内科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相关,针对高危因素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金丽 《现代保健》2014,(10):85-8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98例剖宫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术后抗生素治疗3 d,观察组采用术前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测定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且产褥感染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浆CRP和PCT在术后均有明显升高,对照组术后1 d和3 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术后1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血浆CRP和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血浆CRP和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以及相关耐药性。方法以海口市某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研究期间所有剖宫产产妇进行回顾性资料收集及产后监测至出院,监测内容为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术后感染、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展开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并发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012例剖宫产产妇纳入研究,其中年龄≤35岁2015例,占66.90%;有剖宫产史者占16.70%。术后并发感染146例,发生率为4.85%。分离培养出致病菌178株,以大肠埃希菌(52株,29.21%)、肺炎克雷伯菌(24株,13.48%)、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21.91%)为主,均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871)、妊娠期糖尿病(OR=2.532)、营养不良(OR=4.952)、手术指征项数>2项(OR=2.305)、留置导尿管时间>24 h(OR=2.161)、未应用抗菌药物(OR=1.767)是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可结合医院致病菌及耐药情况,合理给予预防用药,有效控制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剖宫产手术中合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愈加重要。近几年循证医学的最新证据表明,剖宫产手术时应像其他外科手术一样术前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联合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无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病例,比较两组患者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变量上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10个变量是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P<0.05),与切口长度、剖宫产原因无关;logistic分析确立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因素:体质量指数异常、术前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长、阴道试产时间长、阴道检查次数多;其OR值分别为3.34、3.02、2.75、2.56、2.24.结论 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实施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选择性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时机与术后母儿感染的关系。方法将选择性剖宫产产妇1 019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分为观察组501例,对照组518例。观察组断脐后5 min用抗生素一剂;对照组在切皮前30 min开始用抗生素,共用24~48 h。观察两组母儿感染率及抗生素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伤口感染、子宫内膜炎、尿路感染及新生儿黄疸与败血症发生率、入重症监护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机并不影响产后感染的发生率,单剂量抗生素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率及与感染相关的原因.结果 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率6.23%(98/1 588),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肥胖、贫血、有基础疾病或感染、营养不良、滞产胎膜早破、阴道检查导尿或肛查次数过多、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等,与未合并切口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提高对感染的认识;指导孕期保健;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治疗基础疾病;减少阴道检查导尿、肛查次数;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止血彻底,不留死腔;合理预防应用抗生素,是控制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妇女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7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将本院进行腰硬联合麻醉70例剖宫产,按照镇痛用药方式分为吗啡组和联合组,观察术前和术后的疼痛、负性情绪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6 h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他时间联合组的VAS评分低于吗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及BK水平在术前及术后6 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剩余12~48 h时间联合组的SP及BK水平低于吗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前SDS和S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上述指标评分均下降,联合组低于吗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遗效应包含呼吸抑制、胃肠道反应等,联合组发生率为11.43%少于吗啡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7,P<0.05)。结论联合用药自控镇痛显著减少剖宫产女性的疼痛指数,降低术后女性焦虑和抑郁情况,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短疗程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产科2012年6月到2014年3月行选择性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在术前30min给予头孢噻肟钠,术后断脐后24h内维持给药,对照组术后仅仅断脐后24h给予头孢噻肟钠,一直持续到患者出院,观察两组应用抗生素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最高体温、术后退烧时间明显的高于试验组,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344、6.571,均P<0.05);试验组的术后发病率、手术感染率以及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332、4.891、6.658,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消化发生道反应、药物性皮疹等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42、1.010,均P>0.05),术后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52、1.132,均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短疗程使用抗生素可以明显降低体温,缩短退烧时间,同时有效预防产后的感染。  相似文献   

20.
于志刚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600-3601
目的:应用轻、中、重三种比重罗哌卡因对产妇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观察评估术后产妇神经功能。方法:120例急诊产妇CSEA下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为重比重组,药液配方为0.75%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1ml,穿刺成功后注入1.2ml重比重液;B组(40例)蛛网膜下腔注入等比重液,配方为0.75%罗哌卡因2ml用脑脊液稀释至3ml,注入1.2ml;C组(40例)为轻比重组,配方为0.75%罗哌卡因2ml加入生理盐水1ml,注入1.2ml。注药速度均为30~40s。腰麻成功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留置4cm,如腰麻效果不良,经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观察术中及术后三天产妇下肢感觉及运动神经功能情况。结果:轻比重组术后感觉运动恢复最快,但阻滞不全发生率最高(P<0.05)。重比重组可逆性神经症状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等比重液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对产妇神经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