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发生的64例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与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给药错误、漏执行医嘱;主要原因分别是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1周之内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而在1d之内,A班和N班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鼓励护士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黄仕明  袁莉  常莉  王秋梅  王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476-3477,3480
[目的]了解不同职称护士对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职称护士认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概念及相关管理要求的平均知晓率为83.79%,有37.99%的护士对未造成后果的护理不良事件不会主动报告;59.22%的护士认为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对个人有影响,中级以上职称护士对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明显高于初级职称护士。[结论]重视护理安全教育,建立无惩罚自愿报告系统,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改进护理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妇幼保健机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明确发生原因及临床特点,探究相关防范措施。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报的26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从事件类型、发生月份、发生时间段、事件分级、事件结局、责任护士能级等方面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妇幼保健机构260件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中,坠床跌倒类发生率最高(21.5%),其次是操作类(15.4%)和静脉安全类(11.9%);51.5%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在白班时段;高年资护士是妇幼保健机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风险人群(70.0%),其主要由个人经验主义盛行、专业素养欠缺、护理信息化接受度差、临床带教不规范、规范化培训不到位导致;Ⅲ~Ⅳ级事件发生率为93.8%。结论 妇幼保健机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由多种因素导致,临床护理人员应动态评估跌倒/坠床风险,及时防范和干预;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白班时段人力资源;强化高年资护士风险评估和防范能力,完善风险预警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数量、规律、原因等,为预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上报且处理完毕的2862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上报事件中,药事事件占74.98%,医疗事件占5.73%,护理事件占5.17%,三项合计占比是85.88%;材料、人员、管理因素是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末端原因中出厂质量问题、物品保管不当、培训不到位、责任心不强、药品不良反应、告知不到位发生频次居多。结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动态管理,为预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共同的结果,医院全面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对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对该院各部门2019年1-12月通过OA信息化平台上报的417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结果: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要是医疗和护理类事件,共占93.52%;不良事件分级主要是Ⅲ级,为320例,占比76.74%;不良事件前10位发生原因总共占85.13%;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与床位数比值前10位科室的比值均在20%以上,比值低于10%的不达标科室病区共有8个。结论:医疗安全和质量的提高,不仅要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要强化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  相似文献   

6.
目的创新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制订包括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护理服务与安全质量管理、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病人护理质量四大项内容的18项子项护理质量考核细则,每月汇总形成各护理单元护理质量考核成绩,产生各护理单元的月度护理质量绩效奖。结果实施3年,医院护理质量考核平均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护士质量管理意识增强,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结论从考核体系的形成、考核指标的达成和修改、质控的实施和评价反馈、问题追踪和整改整个过程中,发挥了护士长及每一位护士的作用和潜能,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陕西省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探讨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质量的关系。方法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应用护理人力资源问卷、护理差错问卷、病人满意度问卷,分别对陕西省二级及以上(专科医院及中医医院除外)的20家医院的1080名临床护士和620名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20家医院的平均医护比均低于国家标准;平均床护比基本达国家标准;护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需要大量聘请合同制护士;高学历护理人员严重匮乏。相关关系分析显示,总护理差错与医护比未见相关,与床护比成正相关,与编制比和学历比成负相关;病人总满意度与医护比和编制比未见相关,与床护比成负相关,与学历成正相关。结论护理人力资源可对护理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加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并优化其结构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民营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对北京大兴区民营医院进行实地调查。结果20家民营医院,共开放床位2 506张,有护士1 315名,平均离职率11.7%,本科及以上学历者279名(21.2%),中级及以上职称者155名(11.8%);制定有护理质量标准及质控计划者14家(70%),制定有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者15家(75%);有查对制度者17家(85%),有分级护理、交接班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者16家(80%),有安全输血制度者11家(55%);运用跌倒、压疮风险评估表者8家(40%),有分级护理标识、过敏标识15家(75%),有跌倒及坠床警示标识者14家(70%);急救车管理中,车锁/封条使用不正确者6家(30%);4家(20%)护理单元存放毒麻药品,管理基本规范;14家(70%)护理单元存放有高危药品,6家(42.9%)未单独存放。结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人员素质,是民营医院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培训与督查是提升民营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6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稚梅  梁素琴 《现代医院》2010,10(10):113-115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对医院2年来发生的6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及与不同护士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制度执行、工作流程、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仪器设备、低年资护士有关。结论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重视工作流程改进,建立专科技术指引,强化年轻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减少护理不良事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小萍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994-1995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至2011年护理不良事件类型、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发生不良事件分布、不同时段发生不良事件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对3年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以给药类占第一位,护士职称人员、上午(8:00-12:00)时间段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高。结论只有加强管理,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才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中应用分级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该院医院就职的60名护理人员,以双盲法将进行分组每组各30人,常规组开展常规管理模式,分级组开展分级管理模式,比较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护理质量、患者对服务满意度。结果分级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患者对服务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管理后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对比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级管理模式应用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中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陕西省三级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推动医院文化建设、实现医院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7月-9月向陕西省6所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发放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SPSS 22.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医务人员共计1 065名。患者安全文化总体评分为(3.74±0.41)分,83.00%的医务人员认为患者安全等级“非常好”或“很好”。患者安全等级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最高学历、用工形式、参与6S培训(P<0.05)。对错误的反馈与交流、医院交接班与转科程序、医院管理支持、对患者安全的全面理解和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等维度与患者安全等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参与调查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医院应积极使用质量管理工具,针对不同人员采用个性化措施,加大管理支持力度,重视差错事件的持续改进,以不断提升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深圳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知识的认知现状,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对深圳市148家医院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各层级医院共15所,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5所医院共7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质量管理知识认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点,对护理质量管理8个维度、54个条目的认知度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知识认知现状调查结果可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改进目标,提高护理安全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东省不同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中17地市GDP情况的排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个市6家三级综合医院进行调研。[结果]3个市的6家三级医院中护理人力资源总量相对不足,队伍结构欠合理,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欠缺。[结论]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短缺现状,且不同地市与级别的医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为持续改进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回顾、专家评价、德尔菲法等初步确定指标,经由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血液净化专业组讨论后最终确定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于2021年11月在陕西省119家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试点应用。结果共确定了5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陕西省119家医院血液透析室护患比均达到1:0.5,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体外循环漏血发生率、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468%、0.033%、0.663%、0.199‰,二级医院各项指标发生率均高于三级医院。结论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控制指标适用于血液透析专科护理管理与质量评价。建议各省血液净化、护理质控中心从信息平台、质量评价标准、指标数据填报人员培训、基层帮扶、适宜血液透析护理技术推广等方面持续改进血液透析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江西省县级综合医院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为今后合理地配置县级综合医院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2007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90家县级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进行调查。结果江西省县级综合医院人力资源数量配置现状尚可,但专业结构分布不平衡,整体素质较低,继续教育工作各地相差较大。结论建议科学配置县级综合医院的人才队伍,合理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县级综合医院快速绩效评价工具,为改善县医院绩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专题小组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关键指标构成快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直接评分法和TOPSIS法计算各医院的绩效综合评价结果。结果工作质量方面的短板、较低的基本药物配备率和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各医院的共性问题。医院费用控制及经济管理维度中的关键政策指标达标率在各医院间波动较大。结论开发的县级医院快速绩效评价工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对浙江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11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急救设施与设备、急救药品、急救服务技能等卫生资源进行了现状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欠发达县中心卫生院卫生人力整体素质偏低,急救知识与技能缺乏;急救基本设备配置不足,且机构间差异明显;急救药品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提出了若干讨论与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