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对江苏省医院远程医疗现状进行分析,为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江苏省二、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和远程医疗建设等情况,运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发展,不同级别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开展存在差异。结论:继续发挥“互联网+”在改善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健全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升远程医疗服务患者体验。  相似文献   

2.
吴莉 《现代保健》2013,(9):124-125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ICU的685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结果:685例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59例,感染率为23.21%。ICU为危重患者集中治疗和抢救的地方,医院感染因素与频繁的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严重、医务人员在抢救工作中无菌观念不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不强等有关。结论:加强ICU的科学管理,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临床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医院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情况,以完善远程医疗服务收费制度,推动远程医疗规范化发展。方法 2020年10—11月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线上问卷调查。选取问卷中远程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及其与医疗保险对接情况、收费标准制定、收费依据、费用支付与结算方式等内容,统计分析不同地区医院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情况。结果 71.3%的医院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收费项目主要为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和远程心电诊断。主要按照医院级别和专家职称收费,分别有59.1%的东部地区医院、69.2%的中部地区医院和68.5%的西部地区医院收费标准由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定。此外,34.6%的收费医院将远程医疗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畴。结论 大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收费,但收费机制相对模糊,与医疗保险的对接政策也相对缺乏,应加快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政策制定,合理化远程医疗服务收费,建立健全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机制,促进远程医疗服务收费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分析内蒙古二级及以上医院ICU及重症医学科发展现状.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内蒙古自治区二、三级医院ICU基本情况.结果 26家医院共有各种ICU 76个,其中综合性ICU 24个,专科ICU 52个;专科ICU平均拥有数为三级医院(2.47±0.63)个,二级医院(2.23±1.12)个;采用封闭式管理方式的占35%;三级医院综合性ICU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1.21%±0.35%,二级医院为1.98%±0.63%.ICU医生数与床位数之比:三级医院为(0.75±0.15)∶1,二级医院为(0.62±0.23)∶1.护士数与床位数之比:三级医院为(1.58±0.72)∶1,二级医院为(1.36±0.27)∶1.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ICU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床位紧张、人员配比欠合理、医疗设备配置落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缺点,需结合我国启动的第二评审周期等级医院评审中对ICU建设标准加强重症医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总结四川大地震中的医疗救护工作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次危重病的救治成功,是建立在以重症医学平台基础上的多学科的协作。”可见,ICU在特大自然灾害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别的学科所替代不了的。2009年1月19日,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重症医学科得到重视,致使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建设成为医院关注的重点。如何建设ICU?建设ICU时应考虑的重点是哪些P建好后ICU如何管理?本期将为您展现ICU建设的全攻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重症医学科不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的影响。方法基于全国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大数据平台,调查全国1 065家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力配置情况,比较不同省份(自治区、直辖市)ICU护理人力配置状况下脓毒症休克3 h内和6 h内集束化治疗完成率。结果3 h内集束化治疗完成率79.0%,6 h内集束化治疗完成率69.5%。护床比在≤1.5:1、1.5:1~2.0:1、≥2.0:1情况下,脓毒症休克3 h内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分别为0.69、0.79、0.83,6h内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分别为0.45、0.70、0.75。结论ICU护床比影响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护床比增加,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提高。建议适当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力资源配比,以提高脓毒症休克患者救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本地区医疗质量管理现状,研究提高医疗质量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对本区域24所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各医院在门(急)诊管理、医技、临床医疗、感染控制、护理管理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医疗质量缺陷。结论: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疗服务,提高医护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医疗机构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为改善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9年10—11月,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23家医疗机构远程医疗负责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基本情况、远程医疗网络建设、硬件配备、软件部署与对接情况;数据分析以描述性统计为主。结果 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远程医疗网络均以专用网络为主,占比分别为53.2%和78.2%。采用远程医疗专网接入医疗机构年会诊量高于公用互联网接入方式,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73,P=0.023)。设备配置率最高的设备三级医院为远程教育录播,占54.6%,二级医院为远程心电采集终端,占46.4%。分别有38.7%三级医院和40.2%二级医院信息系统与远程医疗系统进行了对接。结论 远程医疗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应进一步扩大远程医疗专网覆盖范围,推广便携式智能终端配备,完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保障远程医疗服务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了解影响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方法制定了《辽宁省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标准(试行)》,对我省43家县中心医院进行了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评价。结果43家县级医院基本可以满足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代医院的管理制度欠缺,医疗质量控制和安全风险制度不完善,医务人员短缺,科室人才梯队断档,缺乏远程教育与诊治能力,信息技术人员不足,缺少信息化培训等。结论提高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需要加强政策扶植,人才引进,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医疗设备和环境,推进对口支援。同时要建立现代医院的管理制度,强化医疗质量控制,完善医疗安全风险制度,提升医院管理,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远程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朴海燕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993-2994
随着现代医学观念的进步,以及医院服务理念的更新,为了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考虑到患者的需求,我国许多医院都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设置了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unit,ICU)。ICU是一个为重病人聚集,病情多变,先进医疗仪器集中的地方,这对ICU医护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ICU医护uoduo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和高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以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监测,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对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部位前3位是:下呼吸道(43.04%),上呼吸道(19.41%),泌尿道(15.19%)。医院感染病原菌前3位是:铜绿假单胞菌(18.24%),大肠埃希菌(17.61%),表皮葡萄球菌(13.84%)。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9.75%,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我院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应尽可能缩短住ICU时间,控制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疗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使医保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方法通过建立医保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医保管理科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等途径不断规范医保管理;制定医保管理评价标准,并每月对医保管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实现持续改进。结果医保管理工作成效得到较大提升。新农合出院病人次均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医保拒付金额逐年减少,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出院病人自费率逐年下降。结论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医院常态化管理是医改的需要,更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网络教学平台在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教学质量。方法从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该院重症医学科接收临床护理实习的护生中抽取84名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组(42名)采用传统临床护理实习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组(42名)采用网络教学平台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实习教学,评价两组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考核试卷评分、教学满意度。结果网络教学平台组护理综合理论知识重症医学科护理理论知识(15.56±2.34)分、重症医学科护理操作技能(16.86±2.89)分、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15.23±2.23)分、无菌操作流程及规范(16.39±2.57)分、护理安全管理(15.45±2.08)分、案例分析题(15.27±2.45)分,教学模式认可度(18.17±1.23)分、教学环境(17.09±1.45)分、教学内容(18.04±1.52)分、教师教学态度(16.88±1.13)分、自我专业素质提升(17.56±1.61)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网络教学平台在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教学质量影响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相关不良事件,提高医护人员预防与应急处理能力。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3个部门(急诊ICU、急诊内科监护室、综合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共纳入39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88例;年龄16~93岁,平均(54.62±6.28)岁。采取调整导管位置、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重新气管插管或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等处理方法,比较不良事件发生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鼓励非惩罚性上报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种类、时间分布、年度分布、科室分布、原因分布。 结果39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不良事件53例,发生率为13.5%。其中综合ICU 1例患者气管导管置换时发生插管困难,考虑喉头水肿,家属放弃气管切开等进一步治疗;另1例重度肥胖患者困难气道,请麻醉师协助经口气管插管后气囊漏气,家属拒绝再次插管或气管切开,放弃治疗。其余51例经现场迅速处理,生命体征指标恢复到不良事件发生前的状态,未发生严重后果。 结论急诊重症医学科经口气管插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积极预防和现场快速判断、正确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三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和安全环境现状,为进一步营造医院良好安全环境,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对我国739家三级医院,398 073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和安全环境调查。结果护理质量和安全环境总得分为(81.56±5.74)分。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护理质量和安全环境得分相对较低;与内科相比,妇产科、儿科、五官科、门诊医技、消毒供应等科室护理质量和安全环境得分较高,外科、重症医学、急诊和手术室等科室得分较低;与工作年限<2年的护士相比,工作两年以上的护士对科室护理质量和安全环境的评价较低。结论我国三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和安全环境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需要充分考虑医院所在地域、科室、护士工作年限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改善,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制的《心血管手术ICU准备备忘表》在心脏外科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一般信息、监护准备、用物准备、药物准备等内容整合设计成备忘表,由责任护士逐项落实,责任组长进行核查.结果 应用备忘表后,物品准备时间,术后接手术时间缩短(P<0.05),物品准备合格率,医护满意度均提高(P<0.05).结论 应用心血管手术ICU准备备忘表,使术后物品准备更齐全、更规范、更省时,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新的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查阅文献、课题组讨论、总结国内外经验,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指导,初步拟定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新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5和0.800,协调系数在第二轮函询后一级、二级指标分别为0.379和0.570(P<0.05)。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结论构建的新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具有一定可靠性和合理性,但在应用中还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A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how different hospital clinical settings compare in their capacity for physicians to attend to safety and employ a learning approach to error. Multiple qualitative methods were used to examine medical residency team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surgery department, and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focus was on how physicians responded to errors that occurred and safety-related issues, and what features of the surrounding work context were associated with those responses. Observations of 3 separate medical residency team's everyday work were conducted over three 3-week spans, and follow-up interviews with select team members were conducted after each observational period. Evidence supported that physician capacity for attending to safety and error is shap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urrounding work context within hospitals,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dynamics inherent in physician groups working in a given clinical setting. Compared with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surgery,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fered the greatest potential from a work setting perspective to have heightened physician attention to safety and error. This was due to its more collegial environment, the low permeability of its doctors and patients, more available physician downtime and group interactions, fewer disruptions, and greater work predictability.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had less capacity because of its intense workload, excessive disruptions, and high unpredictability of the clinical work found there. Surgery's capacity to deal with error and safety issues was adversely affected by the emphasis on hierarchy among surgeons, the high permeability of surgeons across hospital work settings, emphasis on individual blame when mistakes occurred, and workload.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cessity for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to conduct regular assessments of their clinical environments to help identify the workplace factors that shape clinician approach to safety and error. It also calls into question the singular, uniform approaches to enhancing quality and safety within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健全适于基层医疗单位重症医学科发展的运行模式.方法 以重症胰腺炎为例,比较普通模式和协作小组模式下参与治疗的专业人员数、ICU住院天数、ICU治疗费用、住院总费用、呼吸机使用天数、血液滤过总时间、住院期间入液总量和药物占住院费用比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普通模式相比,协作小组模式下,参与治疗的专业人员数增加,ICU住院天数、ICU治疗费用和住院总费用下降,血液滤过总时间延长,住院期间入液总量减少,药物占住院费用比例降低.结论 协作小组是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运行的好模式,值得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