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琪  黄玲  李欣辉 《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2):917-923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有高营养风险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的儿科营养不良筛查评分法(STAMP),对连续入院的1 296例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并分析营养支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1 296例住院患儿中,379例STAMP评分≥4分,高营养风险检出率为29.24%。304例患儿纳入进一步分析,其中85例(27.96%)有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患儿中,37例肠外营养支持(PN),23例肠内营养支持(EN),25例PN和EN联合应用;EN、PN、PN和EN联合应用比较,人均和日均营养支持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EN的人均和日均费用均为最低。与无营养支持患儿比较,营养支持患儿感染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无营养支持患儿抗感染治疗费用高于有营养支持患儿,抗生素治疗费用也明显高于有营养支持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无营养支持、EN、PN、PN+EN四组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四组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结论改良的STAMP评分作为儿科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简单实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费用存在差异;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临床结局,特别是减少感染和降低抗感染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新生儿围手术期应用胃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疗效,为营养支持的合理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围手术期新生儿进行营养评估,营养不良者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辅以PN,总结PN的组成、供给量、配制顺序、使用途径,并监测体质量、实验室指标、预后及防治并发症。结果 30例病例中,26例痊愈,4例好转。PN治疗后,患儿体质量、血浆白蛋白较前略有增加(P均<0.05),肝转氨酶、黄疸、血脂、尿素氮、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PN支持方案安全、有效,实施方便;对于蛋白质营养不良新生儿围手术期的PN支持,应适当增加氨基酸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儿科营养不良筛查方法(STAMP)评估患儿营养状况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方法采用STAMP调查住院患儿营养状况,以STAMP评分≥4分为高营养风险标准。结果 1 506例住院儿童中高营养风险患儿占26.56%,营养不良(不足)的检出率为19.12%,生长迟缓检出率为10.16%。各科室间儿童生长迟缓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儿内科生长迟缓检出率最高。仅有10.09%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其中肠外营养(PN)支持率为7.84%,肠内营养(EN)支持率为2.92%,PN:EN为2.68:1。对有高营养风险住院患儿进行干预和管理后,高营养风险检出率从入院时的26.56%下降至出院时的2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MP评分法评估住院儿童的营养风险,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患儿可能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通过营养风险管理可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室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抗感染和积极对症处理是治疗的关键,但是否能获得合理而有效的营养支持也是影响其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脓毒症患儿处于应激状态,营养支持需在不增加脏器负担的基础下尽可能满足对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需求。尽管肠道功能常因全身感染的影响而受损,但营养支持方式仍应积极创造条件以首选肠内营养(EN),若EN无法满足,可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PN)。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可添加免疫营养素以调整患儿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68年Dudrick等[1]首先报道应用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营养和预后以来,PN已越来越普遍应用于急重症或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儿。目前,PN是危重症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营养支持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之一。1971年Peden等[2]报道了1例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相似文献   

6.
危重新生儿疾病的肠外营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肠外营养(PN)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尽管近年来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临床医师在使用PN时仍有许多困惑,使PN技术不能很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现就几种危重新生儿疾病(包括新生儿急性肾衰竭、新生儿败血症及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分析,阐述应如何实施PN,并解决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危重症新生儿接受体外膜氧合(ECMO)救治技术下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5年8月10日至2020年3月31日收入PICU接受ECMO治疗的新生儿,排除经心外科讨论为复杂性、难治性先天性心脏病(不论是否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所有患儿均接受了静脉-动脉ECMO治疗,同时采用PN联合EN支持治疗。采集人口学资料(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等),PN和EN支持开始时间、每天PN和EN用量及维持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营养相关实验室检查(生化检查和电解质等),加EN时应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和种类、呼吸支持时间和预后。结果 11例危重新生儿进行了ECMO辅助治疗,均接受PN支持,9例接受EN支持,无NEC发生,8例存活者中7例出院体重均>P10(WHO标准)。ECMO期间均合并血小板减少和低磷血症,6例发生胆汁淤积,合并低钙血症10例、低镁血症5例。ECMO联合间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较不联合CRRT直接胆红素(μmol·L-1)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32.4-182.4) vs 13.7(11.2~-15.7),P =0.015]。结论 接受ECMO辅助的危重新生儿EN联合PN治疗安全、可行,但需临床严密观察和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儿童胰腺肿瘤术后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肿瘤外科收治的胰腺肿瘤患儿15例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配对收集早期肠外营养(PN)组病人15例,监测两组患者胃肠道耐受情况、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体质量变化、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范围、术前体质量、术前营养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早期EN组术后第7d淋巴细胞计数、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术后第14d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血肌酐水平以及早期PN组术后第7d和术后14d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2.26~5.63,P<0.05)。早期EN组术后第14d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第7d血肌酐水平均高于早期PN组,差异有显著性(t=2.23~3.4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存在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胰腺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早期肠内组在改善机体的营养指标、减少体重丢失、缩短住院时长、减轻住院费用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肠外营养(上)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3):190-192
静脉营养是指当小儿不能耐受经肠道营养时,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又名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过去曾称静脉高营养(i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自1968年Dudrick首次报道经中心静脉营养救治1例先天性肠闭锁小儿获正氮平衡以来,静脉营养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胃肠外营养(PN)≥14d的98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按PNAC的有无分组并进行临床资料(一般情况、PN相关指标)比较,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危险因素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N≥14d的98例新生儿中,发生PNAC8例,发生率为8.16%。PN持续时间、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累积用量、达到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与PNAC密切相关,胎龄<30周、感染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氨基酸累积用量是PN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7,95%CI:1.004~1.071,P=0.004)。结论PN、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累积用量、达到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可能是影响新生儿PNAC发生的因素,其中氨基酸累积用量可能是PN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