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方法人间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宿主动物带病毒调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 2005-2009年全县累计报告HFRS病例181例,年平均发病率6.39/10万;男女发病之比为2.42∶1(128/53),以农民发病为主,占86.74%;室内鼠密度平均为2.10%,野外为5.76%,总鼠密度为4.87%,鼠带病毒率平均为7.48%;患者血清阳性率为77.70%。结论天台县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需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和预防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南充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其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1-2010年疫情资料,分析人群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结果。结果 1961-2010年全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3.92/10万,病死率为4.09%,1976-1995年为发病的高峰期,呈现5月~7月和10月~翌年1月2个发病高峰,主要发病地区为3个市辖区和相邻的蓬安县,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共捕鼠9种6 881只,总鼠密度10.80%,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4.75%,带病毒鼠主要为黑线姬鼠(8.75%)和褐家鼠(4.30%),HFRS发病与总鼠密度、野外黑线姬鼠密度及居民区内褐家鼠密度相关。结论南充市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是南充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应综合预防,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类型疫区监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人间疫情、宿主动物监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1990至2000年,河南省HFRS呈稳定下降趋势,其中姬鼠型疫区一直呈下降趋势,家鼠型有一定有春、冬两个季节高峰。(3)家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8.07%),黄胸鼠、小家鼠次之。野外以黑线姬鼠(33.67%)和大仓鼠(42.5%)为优势种。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46.12%)、小家鼠(42.92%)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绝对优势(83.04%),大仓鼠为次要鼠种(11.49%)。混合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3.8%),黄胸鼠为次要鼠种(17.83%);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49.66%),大仓鼠次之(36.43%)。(4)家鼠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野外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褐家鼠及小家鼠次之,野外仅有黑线姬鼠带病毒。混合型疫区居民区带病毒鼠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野外为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5)在姬鼠型疫区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中发现带有Ⅱ型HFRS病毒。说明我省姬鼠型疫区已发生向混合型疫区的转化。结论:我省HFRS不同疫区呈不同流行特点,制定防制措施应根据监测结果分别实施,并密切观察不同疫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2007年安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安义县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安义县2007年人间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安义县HFRS发病率为6.13/10万,5—6月和11—12月发病较多,占全年病例总数的81.25%。人群隐性感染率高,达21.00%,无死亡病例。捕获鼠类7种207只,其中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鼠带病毒率为1.49%,带病毒鼠均为居民区小家鼠。鼠血总抗体阳性率为12.08%。结论安义县HFRS符合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流行特征。2007年发病率上升较快,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贯彻“灭鼠和免疫并重”的措施,控制HFR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2004-2013年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分析,了解近10年沈阳市HFRS流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4-2013年HFRS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沈阳市共报告HFRS病例2253例,发病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降低。无暴发疫情,均为散发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于洪区、和平区、皇姑区、铁西区、沈北新区、东陵区和新民市,7个地区占全市报告总例数的70.88%(1597/2253);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呈现出春季和秋冬季2个季节高峰,春峰明显高于秋冬峰;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1;以青壮年居多;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待业者为主。鼠种分布居民区、野外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相对稳定。结论沈阳市HFRS疫情呈现稳步下降趋势,说明近些年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已初显成效。但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依然存在HFRS发生的隐患。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人群抗体阳性率等监测资料,探讨HFRS流行因素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2001年~2006年HFRS发病率下降了37.7%。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发病的季节分布明显不同,苏北秋冬峰病例占全年病例的68.83%,苏南春峰占全年的52.55%。春季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密度分别为1.49%和1.00%),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密度0.73%),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花背仓鼠及臭鼰鼱均监测到带毒。春季以褐家鼠及小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为高(分别为0.0125、0.0107),秋季以黑线姬鼠和臭鼰鼱带病毒鼠指数较高(分别为0.0124、0.0038)。6年内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44%。结论:江苏省6年内HFRS疫情持续下降,但苏北和苏南流行特征明显不同,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市HFRS疫源地的现况和疫情概况.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监测的技术方法,进行定点和流动监测.结果在开阳县,耕作区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56.46%~74.83%,其带病毒率达2.70%;住宅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39.04%~95.89%,其带病毒率为0.68%;选择市郊东、南、西、北4片进行监测,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87.50%,带HFRS病毒率高达30.00%.结论贵阳市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是黑线姬鼠,褐家鼠亦携带病毒,属HFRS姬鼠型疫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台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和动物间疫情动态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防制对策。方法选择天台、仙居监测点和部分县(市、区)疫源地调查点,开展人间和宿主动物HFRS疫情监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结果1984-2005年台州市共报告HFRS病人13752例,年均发病率11.90/10万,以1986年发病率最高为34.85/10万,天台县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均居全市首位;以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4-6月有发病小高峰,发病曲线呈双峰型;20~49岁发病数占66.57%,男女之比为2.58∶1,农民发病占80.95%。疑似病人和临床诊断病人诊断符合率68.72%,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3.13%。小兽总密度10.94%,野外密度13.07%,明显高于居民区(8.79%)(P<0.01)。小兽种群分布共2目16种,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76.89%;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77.37%。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带病毒率分别为4.48%和3.95%,带病毒鼠指数分别为0.044和0.036。小兽密度季节消长、带病毒率季节分布和带病毒鼠指数季节分布与人间疫情季节分布基本吻合,均出现11月至次年1月和4-6月冬、春季高峰,以冬峰为主。病人血清和鼠肺抗原分型,姬鼠(Ⅰ)型分别占60.91%和53.52%,家鼠(Ⅱ)型分别占32.51%和37.42%,未定型分别占6.58%和9.06%。结论台州市属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鼠密度和带病毒率较高,宜采取双价HFRS疫苗接种和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承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发生和动物宿主分布关系,提出防控策略。方法用夹夜法开展HFRS宿主动物监测,用Excel和EpiInfo等统计软件分析疫情资料。结果承德市自1984年出现HFRS病例后,根据疫情情况开展病例血清学核实和宿主动物监测工作,捕获鼠种包括北社鼠、黑线姬鼠、大林姬鼠、棕背鼠平、褐家鼠、大仓鼠、达乌尔黄鼠、黑线仓鼠等多种小兽,捕获的带病毒鼠种主要有褐家鼠、黑线姬鼠、北社鼠、大林姬鼠。其中大林姬鼠是2004年秋季在平泉县首次发现的带病毒鼠种,北社鼠为2005年首次在承德避暑山庄内发现的带病毒鼠种。鼠带病毒率最高年度为2002年(8.40%),2005年以后未发现带病毒鼠。结论承德市仍以家鼠型HFRS为主,加强辖区内的监测、免疫和灭鼠工作,对重点人群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讨西安市户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户县1971-2010年历年HFRS病例数、死亡数,计算发病率、病死率以及不同地区、月份、人群的发病率及其构成比,采用f2检验分析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计算居住区和野外的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及其构成比.结果 1984年户县HFRS达到发病最高峰,年发病1439例,发病率298.65/10万;90年代发病人数开始下降,但是近年来出现波动回升的趋势;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出现2个流行高峰,即6、7月的小高峰和11月的大高峰;平原和山区HFRS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原:53.07/10万,山区:12.33/10万,f2=228.79,P<0.05);发病年龄以15~60岁最多,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户县HFRS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居住区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鼠带病毒率为2.78%,其中野鼠型32只(占61.54%),家鼠型3只(占5.77%),未分型17只(占32.69%).结论 40年来陕西省户县HFRS疫情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仍是全国高发地区之一,而且近年来有回升趋势;户县由原来单一的黑线姬鼠带病毒到多个鼠种带病毒,鼠肺抗原分型、患者血清分型也由汉滩型扩展到汉城型,因此仍需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防治和深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五莲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控信息系统五莲县2004~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五莲县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470例,年均发病率为13.15/10万(470/3 575 051),发病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以中南部山区洪凝镇、街头镇为主,占43.62%;秋冬季高峰明显,每年的10~11月为主要发病月份;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农民发病最多415例,占72.92%。[结论]近年五莲县的出血热疫情呈下降趋势,今后应在做好日常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秋冬季山区农民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 在浙江省选择2个病媒生物监测点进行现场研究,整合鼠及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监测方案,协调机构和人员在市和县两个层面上开展综合监测;鼠类综合监测时间为2009年6、8、10月,采用鼠笼法捕鼠.结果 在浙江省丽水市和龙游县完成鼠密度、季节消长和鼠传疾病综合监测.2009年丽水市报告钩体病3例,发病率为0.13/10万,HFRS 58例,发病率为2.44/10万;龙游县报告钩体病2例,发病率为0.49/10万,HFRS 1例,发病率为0.25/10万.两地区均无鼠疫病例报告.丽水市共捕获鼠类91只,鼠密度为4.17%;龙游县捕获鼠类37只,鼠密度为1.18%.丽水市以黑线姬鼠为主,龙游县以黄胸鼠为主.丽水市对493只鼠进行媒介昆虫监测,染蚤鼠共51只,染蚤率为10.34%.两地区鼠疫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结果均为阴性.丽水市HFRS抗原阳性率为10.42%,明显高于龙游县的4.59%.两地阳性鼠种均为黑线姬鼠.龙游县鼠血标本HFRS抗体阳性率为3.70%;丽水市鼠肾培养钩体阴性,龙游县鼠肾钩体阳性率为0.98%;龙游县鸭血钩体抗体阳性率为80%.结论 对鼠群及鼠疫、HFRS和钩体病开展病媒生物综合监测是可行的,建议加强鼠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regarding mouse and plague, hemorrhagic fever of renal syndrome(HFRS)and leptospirosis. Methods Integrated monitoring plan was used. A designated office coordinated 5 departments' actions within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Cage-trapping method was conducted to monitor the density of mice from June to October, respectively. Results Lishui municipal CDC had finished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on mouse and mouse-borne disease while the Longyou CDC had finishe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using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Specimens were sent to provincial CDC.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needed more number of personnel and better coordination. Lishui reported 3 leptospirosis cases and 58 HFRS cases in 2009,with the incidence rates as 0.13 and 2.44 per 100 000, respectively. Longyou reported 2 leptospirosis case and 1 HFRS cases in 2009, with the incidence rates as 0.49 and 0.25 per 100 000, respectively.Lishui and Longyou had no plague case. Lishui caught 91 mice in 2009 and the density was 4.17%.Longyou caught 37 mice in 2009, with the density as 1.18 percent. Most mice caught from Lishui were Apodemus agrarius and the next was Mus musculus. In Longyou the Rattus tanezumi ranked the first, followed by Apodemus agrarius. The positive rate of HFRS antigen in Lishui and Longyou were 10.42% and 4.59%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of HFRS antibody in Longyou was 3.70%. The culture positive rate of leptospirosis in mouse renal of Lishui and Longyou were 0 and 0.98%respectively. The culture positive rate of leptospirosis in pig renal, duck renal, frog renal and cattle urine of Longyou was 0. The culture positive rate of leptospirosis in duck blood of Longyou was 80%.Conclusion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on mouse and mouse-borne disease seemed to be feasible and could promote the integrated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program on mouse and mouse-borne diseas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 在浙江省选择2个病媒生物监测点进行现场研究,整合鼠及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监测方案,协调机构和人员在市和县两个层面上开展综合监测;鼠类综合监测时间为2009年6、8、10月,采用鼠笼法捕鼠.结果 在浙江省丽水市和龙游县完成鼠密度、季节消长和鼠传疾病综合监测.2009年丽水市报告钩体病3例,发病率为0.13/10万,HFRS 58例,发病率为2.44/10万;龙游县报告钩体病2例,发病率为0.49/10万,HFRS 1例,发病率为0.25/10万.两地区均无鼠疫病例报告.丽水市共捕获鼠类91只,鼠密度为4.17%;龙游县捕获鼠类37只,鼠密度为1.18%.丽水市以黑线姬鼠为主,龙游县以黄胸鼠为主.丽水市对493只鼠进行媒介昆虫监测,染蚤鼠共51只,染蚤率为10.34%.两地区鼠疫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结果均为阴性.丽水市HFRS抗原阳性率为10.42%,明显高于龙游县的4.59%.两地阳性鼠种均为黑线姬鼠.龙游县鼠血标本HFRS抗体阳性率为3.70%;丽水市鼠肾培养钩体阴性,龙游县鼠肾钩体阳性率为0.98%;龙游县鸭血钩体抗体阳性率为80%.结论 对鼠群及鼠疫、HFRS和钩体病开展病媒生物综合监测是可行的,建议加强鼠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鼠及主要鼠传疾病综合监测试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 在浙江省选择2个病媒生物监测点进行现场研究,整合鼠及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监测方案,协调机构和人员在市和县两个层面上开展综合监测;鼠类综合监测时间为2009年6、8、10月,采用鼠笼法捕鼠.结果 在浙江省丽水市和龙游县完成鼠密度、季节消长和鼠传疾病综合监测.2009年丽水市报告钩体病3例,发病率为0.13/10万,HFRS 58例,发病率为2.44/10万;龙游县报告钩体病2例,发病率为0.49/10万,HFRS 1例,发病率为0.25/10万.两地区均无鼠疫病例报告.丽水市共捕获鼠类91只,鼠密度为4.17%;龙游县捕获鼠类37只,鼠密度为1.18%.丽水市以黑线姬鼠为主,龙游县以黄胸鼠为主.丽水市对493只鼠进行媒介昆虫监测,染蚤鼠共51只,染蚤率为10.34%.两地区鼠疫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结果均为阴性.丽水市HFRS抗原阳性率为10.42%,明显高于龙游县的4.59%.两地阳性鼠种均为黑线姬鼠.龙游县鼠血标本HFRS抗体阳性率为3.70%;丽水市鼠肾培养钩体阴性,龙游县鼠肾钩体阳性率为0.98%;龙游县鸭血钩体抗体阳性率为80%.结论 对鼠群及鼠疫、HFRS和钩体病开展病媒生物综合监测是可行的,建议加强鼠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连云港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态势,为进一步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数据来源于连云港市疫情信息、赣榆县监测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IBM SPSS 22.0版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连云港市2004 - 2015年共报告HFRS发病1 225例,年平均发病率2.20/10万,发病呈总体下降趋势;各县区均有HFRS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灌云县、市区、赣榆县;呈现明显的秋冬季发病高峰,秋冬峰占全年发病的79.18%;发病相对集中在30~69岁年龄段,占发病总数的83.27%;男女性别比为2.68∶1;发病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82.86%;2004年以来赣榆县监测点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鼠密度和带毒率调查,共捕获鼠种2 目3 科5 属6 种,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总捕获率3.41%,总带毒率1.00%,春秋两季捕获率和带毒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 = 2.00, P = 0.157);鼠总带毒指数与赣榆总发病率(Z = 2.449,P<0.001)、春季带毒指数与春峰发病数(Z = 1.429,P = 0.034)、秋季带毒指数与秋峰发病数(Z = 2.44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呈正相关。 结论 连云港市HFRS发病高危人群为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发病高峰为野鼠型的秋冬峰。建议开展以疫苗接种保护高危人群为主,以防鼠、灭鼠、健康行为养成为辅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宜丰县1971-2010年HFRS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县1971-2010年的HFRS疫情资料分析.结果 共报病3015例,死亡148例(4.91%),主要分布在东片区占72.04%,以20~30岁(25.21%)农民(72.23%)为主,男女比2.17∶1.高发季节在11、12月和次年1月(46.27%).结论 该县HFRS发病呈波浪下降,东片区发病相对严重.日后应加强野外青壮年农民等重点人群HFRS防控工作,重点应放在东片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长沙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点并总结防控对策,为制定更好的HFRS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71-2010年长沙市HFRS发病与死亡资料,以及1991-2010年HFRS发病与死亡人群、时间、地区分布资料,收集2005 -2009年HFRS监测县鼠类监测资料以及宿主带毒率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71-2010年长沙市HFRS疫情发展分为4个时期,每个时期历时约10年,在每个时期均有一个发病高峰,21世纪前,3个发病高峰间隔均约为10年,进入21世纪后,发病处在较低水平,但病死率有增加趋势.长沙市HFRS为姬鼠、家鼠混合型疫区,重点疫区在农村.青壮年男性高发且死亡率高,高发职业为农民,高发季节在冬春季.结论 当前形势下,应在重点疫区、重点人群中强化疫苗接种,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消毒、灭鼠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2007-2009年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 2007-2009年全省累计发病284例,死亡2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凉山州、南充市、广安市和达州市;在凉山州盐源县、达州市开江县和南充市3个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2046只,总鼠密度10.29%,居民区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2.22%。结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仍是四川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盐源县为家鼠型出血热疫区,四川省的其他发病地区为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监测结果提示四川省今后2~3年本病可能仍将在低发状态波动,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沈阳市2004—202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沈阳市HFRS的流行趋势,为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沈阳市2004—2020年HFRS监测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04—2020年沈阳市共报告HFRS病例2490例,平均发病率为1.99/10万,发病呈下降趋势,2020年发病率较2004年下降了99.12%。市区、郊区和农村病例数的比例约为5[DK]∶4[DK]∶2。呈现出春季及秋冬季2个季节性高峰,男女发病比例约为3[DK]∶1,20~59岁年龄段占病例总数的91.70%,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和农民为主,分别占40.40%和39.96%。沈阳市鼠密度呈下降趋势,居民区鼠密度从2004年的20.51%下降至2020年的1.32%,野外鼠密度从2004年的12.76%下降至2018年的1.35%。野外鼠带毒率及感染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居民区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捕获数的96.35%。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占捕获数的94.04%。结论 沈阳市HFRS 疫情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说明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显著。但鼠密度和家鼠带毒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HFRS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