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理疗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采用针刺配合理疗及手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时间最短5天,最长35天。临床治愈164例,占68.33%,总有效率98.33%。结论:针刺配合理疗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可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行针刺治疗,观察组行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5%,对照组为79.4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阮小欣 《新中医》2013,(11):98-9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推拿手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9.2%,对照组91.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步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每组75例,治疗组采用五步手法配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两组结合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1.3%和86.7%,对照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7.3%和9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针刺能够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针刺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2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1.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改善(P〈0.01),对照组则有显著性改善(P〈0.05);在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结论: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方法: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不宁肢的疗效,针刺手法得气后加用电针并配合内服中药治疗。结果和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的总有效率为91.3%,针药并用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熄风止眩针刺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熄风止眩针刺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时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6例,无效2倒,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结论:熄风止眩,通督调神针刺法配合手法复住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而且即时效应确切,明显优于传统的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6例用针刀配合手法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80例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9%,对照组总有效率71.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配合手法及中药离子导入能够有效松解肩关节组织的粘连,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运针刺颈部夹脊穴为主,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68例。结果:临床治愈率达到73.5%,有效率98.5%。结论:本疗法具有祛风化痰,通络定眩等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辨证分期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应用毫针针刺配合推拿手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分期对32例肩周炎患者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2例患者,治愈26例占81.25%,好转5例占15.63%,未愈1例占3.13%,总有效率为96.88%。结论:依据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分期特点,应用芒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36例患者均在发病之初即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30例,显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1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法配合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82例,好转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总32例(对照组1,2各16例),治疗组用挂针为主配合拔罐,对照组1用常规取穴及针刺手法配合拔罐;对照组2用常规取穴及针刺手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65.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挂针为主配合拔罐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为进一步研究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合谷刺配合推拿手法与常规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92例肩周炎患者,观察组53例,采用合谷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对两样本显愈率进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显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合谷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优于常规针刺配合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腰突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腰突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分别治疗20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6%,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19%,有效率88.0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腰突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剌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根据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按1:1的比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传统针剌和手法牵引理筋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而对照组仅为85.0%,两组比较,P〈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本病确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加艾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分两组穴位交替针灸治疗,其中包括经验穴位排尿穴,配合针刺手法及艾条雀啄灸。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8.4%。结论:针灸结合经验取穴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和对比周围性面瘫面部针刺、面部针刺配合循经针刺、面部针刺配合循经手法拍打的临床疗效。方法 2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采用面部针刺、面部针刺配合循经针刺、面部针刺配合循经手法拍打进行治疗。结果 面部针刺配合循经针刺、面部针刺配合循经手法拍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面部针刺配合循经针刺、面部针刺配合循经手法拍打两组与单纯面部针刺组疗效有显著相差异(P〈0.05)。结论 面部针刺配合循经针刺、面部针刺配合循经手法拍打较单纯面部针刺组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0.
徐秋玉  邓倩萍等 《新中医》2001,33(11):48-49
目的:观察颞三针对无先兆型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颞三针为主穴,电针与手法结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32例,并设口服尼莫地平对照组29例。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总有效率6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电针颞三针配合手法针刺体穴治疗偏头痛,具有平肝潜阳、滋水涵木、祛风化痰的作用,其疗效优于西药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