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通常指右室与左室下壁梗死并存的一种双心室梗死形式,约占下壁梗死的30%-50%。为了提高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认识,我们对本院2005年4月-2007年11月收治的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66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 4d ,突发心前区烧灼感 1h ,于 1999年 5月 11日入院。患者 4d前出现发作性心前区不适、心慌 ,无疼痛 ,未注意。1h前突发心前区不适、烧灼感、大汗 ,大便后面色青紫、心慌、气短 ,意识清楚。急叫“12 0” ,测血压为 0 ,立即静推阿托品、地塞米松 ,含服硝酸甘油 ,10min后未见效 ,肌注度冷丁并静点阿拉明、多巴胺急送我院。发病以来无明显心前区疼痛、肩背部放射痛及上腹部不适感。查体 :T 3 6℃ ,P 10 0次 /min ,R 2 2次 /min ,BP 10 /6.7kPa( 75 /5 0mmHg)。唇舌紫…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患者房室传导阻滞情况。结果48例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均恢复,死亡3例。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右心室心肌梗死(RVI)由于其室壁比左心室壁薄,电位低,常规心电图显示困难,故易漏诊。本院2003年5月-2007年5月诊治11例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心室心肌梗死(RVI)由于其室壁比左心室壁薄,电位低,常规心电图显示困难,故易漏诊.本院2003年5月-2007年5月诊治11例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右心室梗死(ARMI)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了临床的重视,因ARMI与左心室梗死在治疗原则上有很大差异,且ARMI在临床及常规心电图诊断中都有一定困难,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ARMI、早治疗,对降低ARMI患者的病死率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占全部急性心肌梗死的40%-50%,是心内科急诊的常见病,因为供应下壁的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所支配的心肌比前降支支配的前壁心肌要少,通常认为其预后较前壁心肌梗死好,住院死亡率在2%-9%,由于冠状动脉解剖分布部位的不同,其导致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也是不同的,心电图诊断缺乏特异性和及时性。临床观察发现AIMI发生心力衰竭的并不少见,发生率为27%~44%,而有关AIMI合并心衰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的观察资料不多,为此我们对AIMI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急性右室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45例急性右室合并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其中18例出现低血压、休克、右心衰及全心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0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ARVI合并下壁梗死14例,占47%;合并正后壁梗死5例,占17%;合并下壁+正后壁梗死7例,占23%;合并前间壁+下壁梗死2例,占7%;单纯ARVI 2例,占7%。结论ARVI常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右胸导联ST段升高是诊断RVI的可靠指标。治疗上重视扩容,慎用血管扩张剂,扩容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个体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2例急性下壁心梗并3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右心室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由于多合并左心室心肌梗死,故其治疗及护理与单纯的左心室心肌梗死有较多不同之处.现将近年来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探讨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以及阻滞的程度与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病例中,I度房室传导阻滞15例,占35%;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9例,占21%;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占9%;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占7%;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占26%。单纯下壁(或合并右室)心梗,I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的频率高于下壁合并正后壁(或合并右室)心梗,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则反之。结论:I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其次为Ⅲ度房宣传导阻滞;梗死的范围越大,阻滞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刘伟隆  剧仲华 《中医药研究》2009,(12):1473-1473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其转归,提高对其特殊性的认识,以正确及时干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及其特征有别于左心室梗死.28例患者右胸导联心电图V4R导ST段抬高。与左心室心肌梗死相比。其治疗有其特殊性。结论应常规复查18导联心电图,尽早发现右室心肌梗死,减少漏诊,正确及时干预治疗,重视扩容升压.慎用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年-2009年于发病24h内入院的AIM193例患者根据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伴心力衰竭组与无心力衰竭组,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AIMI伴心力衰竭者24例(占25.8%),与无心力衰竭组相比年龄较大,肌酸激酶峰值、右心室梗死发生率、胸前导联V4-6ST段压低为主者比例较高,住院病死率高。结论:根据心电图的演变过程,心肌血清酶学的变化,相应的临床表现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可以对AIMI合并心力衰竭做出及早正确的诊断,同时根据检查结果估测梗死范围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案,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心电图特征及治疗特殊性,为提高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48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48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其中45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治愈出院,占93.75%,3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有其独有的临床特点,在治疗上,应给予卧床休息、吸氧重症监护、心电监护、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及华法林抗凝等常规治疗,而对于引起的右心衰竭伴发低血压,宜扩张血容量,待血压回升、血动力学稳定后,尽早小剂量应用硝酸甘油及多巴酚丁胺,这对左室功能的改善也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6.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变的心肌病。根据左心室流出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左室高电压,病理性Q波以及各种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确诊有重要意义。本图不光有Ⅱ.IlI.avF导联的ST段抬高,还有I.avL导联的相应改变,其相应改变是下壁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的主要线索。特别是该患者又有下腹痛的临床表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首先需要考虑及需及时排除的。:经过进一步的检查,最后该患者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的异常Q波类似心肌梗死的Q波。这种病理性Q波常见于前壁及下壁导联。但像本例既有病理性Q波同时伴有ST—T改变的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7.
AMI (急性心肌梗死 )合并泵衰竭已成为目前AMI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尤其心源性休克者药物治疗的生存率仅为 1 0 %。迅速开通IRA (冠状动脉 ) ,实现有效的早期再灌注 ,是改善预后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将 2 8例急性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行直接PTCA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首次AMI住院患者 ,梗死部位均为前壁或广泛前壁 ,同时合并泵衰竭。其中男 1 2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 6 5 2± 1 4岁 ) ;发病至入院时间 1 5~ 6 2h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及通心络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70例。按照随机设计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静脉输注,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5.6%,对照组为26.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19.4%,对照组为38.2%;治疗组病死率8.3%,对照组为20.6%。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及通心络胶囊配合西医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崔亚奇  李杰 《中医药研究》2010,(12):1441-1441
目的分析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变血管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6月9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特征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单独右冠状动脉病变8例(9%),单独左前降支病变3例(3%),单独左回旋支病变1例(1%),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病变13例(14%),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病变5例(5%),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55例(60%),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6例(7%),左主干+三支病变1例(1%)。结论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变血管以右冠状动脉为主,目前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