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李应存教授认为肠痈是由肝实气滞,气血运行不畅,瘀而化热所致,治疗上首重泻肝通腑、畅气机,次而清毒攻邪、消瘀滞,临床常将敦煌大泻肝汤、反花疮方及疗风虚瘦弱方合用治疗该病。此外,李应存教授认为老年肠痈患者体质虚弱,治疗应中病即止,兼顾调补气血。该文总结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泻肝清毒调气血法治疗老年肠痈经验,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十余年来,用清肠饮治愈肠痈百余例,少则用药四剂,多者用药二十剂,不须开刀而治愈肠痈,故患者称此方为"代刀饮".以往治疗肠痈,曾用经方大黄牡丹皮汤、附子薏苡败酱散、以及时方如消兰汤、复方消兰汤等方剂,改用此方,不论已化脓或未化脓,疗效显著,立竿见影.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舰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6):275-275
肠痈最早见于(素问·厥论),认为肠痈是“少阳厥逆”的一种变证。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对肠痛的证治作了精辟和具体的描述。肠痛一般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肠痈以发热恶寒,自汗出,少腹肿痞,拘急拒按等为主症;慢性肠痈则发热不甚,或不发热,腹部皮肤紧张隆起如肿状,按之柔软,肌肤干燥粗糙,腹痛局限,脉虚数。笔者在临床上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肠痈,意茁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肠痈,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l大黄牡丹皮汤治急性肠痈(金匾要略)说:“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  相似文献   

4.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原文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袁红霞教授善用仲景经方,临证常应用本方化裁,获效颇多.现举其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5.
林娟 《光明中医》2013,28(2):402-403
薏苡附子败酱散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的一首良方,主治肠痈内已成脓的病证,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但笔者于临床中体会到该方对于非肠痈的其他阳虚寒湿的病证亦有显著疗效,现举2例,希望有助于临床灵活运用本方,扩大其使用范围,同时提高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肠痈的体会洪泽县人民医院(223100)汤雅顺关键词肠痈肠痈是肠内发生痈肿的急性腹部外科疾患。现代医学所称的阑尾炎及阑尾脓肿,亦包括在肠痈的范围以内。患者入院后,一般多采用中西医两法治疗。其特点是疗效快,病程短,治愈率高。在中药治疗方面,一般...  相似文献   

7.
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肠痈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肠痈的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至2004年本院以中医药为主治疗40例肠痈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加以总结和讨论,且做典型病例报告。结果所治疗40例肠痈患者38例获痊愈,2例中转手术。结论肠痈为临床常见疾病,运用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张丽娜 《中医研究》1999,12(3):50-50
大黄牡丹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急症的主方。其原方为:“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急症,系由热聚于肠,营卫瘀结,经脉不通...  相似文献   

9.
陈跃琳  张正伟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33-1634
笔者通过临床应用乌梅丸或加减治疗痛经和肠痈两例病案,均取得满意疗效,从而体会到该方不仅为厥阴病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之本证方,亦因其组方立法严谨、寒热并行、配伍合理、加减化裁灵活,若能谨守病机,领会酸收息风之妙用,则可变通其法,得以广而用之。  相似文献   

10.
痈疖方的临床应用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六分场医院孙玉珍(155806)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笔者应用“痈疖方”外敷治疗疮疡痈肿,通过反复实践验证本方具有较强的散热止痛,消肿解毒,敛疮生肌等作用。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尤其是对暑疖及多发性疖病,乳痈,痄腮,蛇串疮,...  相似文献   

11.
马玉莹 《河南中医》1994,14(1):41-42
针刺治疗肠痈经验撷要马玉莹武汉市职工医学院(430016)主题词肠痈/针灸疗法关于肠痈的针灸治疗,《针灸大成》中取太白、陷谷、大肠俞。《千金方》中灸时尖锐骨各百壮。针灸治疗肠痈古代虽有记载,但只是介绍了针刺俞穴,而未论及针刺手法,然而针刺手法又是决定...  相似文献   

12.
杨文潮 《陕西中医》2013,(11):1549-1550
<正>金匮大黄牡丹皮汤,除了是一个治疗肠痈的经典方,还是泻热除瘀的基础方。经过临床使用,发现其在眼科疾病时亦有良效。就大黄牡丹皮汤来讲,其主要立足于消肿,故能够消除肠痈初起的症状。如果伴见舌体红,脉滑数有力,高热等症状,说明热邪亢盛,需要增加清热解毒的中药。这个方清热解毒效力不够,经  相似文献   

13.
薏苡附子败酱散系《金匮要略》治肠痈的主方之一。功能排脓解毒,通阳散结。主治肠内有痈脓未溃之肠痈。笔者运用本方治愈肝脓肿一例,疗效显著,特报道如下。钱××,男,29岁。1988年2月6日诊。患者半月前因感冒在村医疗站治疗三天无效,  相似文献   

14.
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疮疡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中,由大黄、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五味药组成。是治疗急性肠痈的主方。笔者用本方化裁,辨证治疗肺痈,亦取得满意的疗效。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黄牡丹汤中大黄不同配伍对大黄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摘 要】大黄牡丹汤中大黄不同配伍对大黄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席先蓉李邦银*陈维敏(贵阳中医学院药学系贵阳550002)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和芒硝组成,为历代治疗肠痈的代表方剂。肠痈多由热毒蓄结肠中,血瘀成痈,可用荡热逐瘀攻下法治之,使瘀热脓血随大便而去,则肠痈得愈。方中君药大黄泻热逐瘀,荡涤肠中热毒瘀滞,结合型大黄酸与游离大黄酸分别为大黄的部分泻下及抑菌有效成分,其作用与该方清热通里攻下  相似文献   

16.
张双喜 《光明中医》2022,37(6):1062-1064
此文从外科"痈"的认识入手,提出气血壅滞乃病机之本;"肠痈"之病,乃肠腑气血壅滞不散,肠腑水湿聚集所致,若瘀久化热,热毒炽盛,则有脓成破溃之势.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兼顾了寒、湿、热、瘀、阳虚、脾虚等多种证候要素,此方寒温并用,通达气血,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理论依据充分.  相似文献   

17.
大黄临床外用举要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中医院(463000)刘天骥,陈海龙关键词:大黄,临床应用,颈痈,肠痈,乳痈大黄推陈致新,无坚不破,斩关夺门,号为将军。内服能攻积导滞,清热祛瘀,外用可解毒疗疮,消肿止痛。笔者十余年来用大黄外敷治疗疮疡、跌打损伤等,疗...  相似文献   

18.
自1989年以来,我们采用自拟肠痈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阑尾炎(肠痈)43例,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大黄牡丹汤妇科临床应用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宪镇 《中医研究》2006,19(11):49-50
大黄牡丹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急症的主方,其原为:“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其脉沉紧者,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急症,其病机系由热毒内聚,营血瘀结,经脉不通所致,用大黄牡丹汤意在荡热逐瘀,使瘀  相似文献   

20.
重用大黄治疗肠痈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玉玲 《河北中医》1994,16(4):10-11
重用大黄治疗肠痈40例邱玉玲(石家庄市第七运输公司医务室050091)肠痈,西医称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较常见的病种。笔者以重用大黄与清热解毒活血药组成配方,治疗肠痈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4O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大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