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仰模  田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329-2330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的源流;强调疾病可知又可预防;治未病重视未病先防;治未病重视有病早治;治未病强调既病防变;治未病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金匮要略》治未病加以研讨,剖析相关原文,归纳治未病的原则及具体方法,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之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经》、《难经》的思想基础上,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阐明脏腑疾病有先后次序相传的规律,重点论述了内伤杂病"治未病"的治疗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陈晶 《山西中医》2008,24(12):31-31
以《金匮要略》原文为依据,结合相关文献,从未病防病、有病早治、已病防传、未盛防盛、病盛防危、病愈防复6个方面,分析了《金匮要略》中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5.
张丽艳  林大勇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33-934
《金匮要略》中蕴含着丰富的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传两层含义,在养生保健、治疗方法和遣方用药中都有体现。治未病理论应当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一样,作为中医最基本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是中医一贯强调的预防思想,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治未病"概念的提出,首见于《黄帝内经》,书中有三处直接提及"治未病"。归纳起来大致有4层意思:一是未病先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相似文献   

7.
痹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骨关节疾病均属于痹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属于疑难性疾病。本文从《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思想入手,结合痹病的病因病机,探讨《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在痹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为发挥中医优势,降低痹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与肿瘤病学三级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对当代医学界尚难治愈的恶性肿瘤,中医以“治未病”为中心,开展研究工作,应用于中医肿瘤学领域,与现代肿瘤病学的三级预防有异曲同工之妙。“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是古代医家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难经》、《金匮要略》承先启后而发挥之,使中医预防学理论倍受推崇而日臻完善。“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有治疗、医治;治理;调理、调养;条达、条顺;安定之义。“未病”包含…  相似文献   

9.
从"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在疗法上体现"治未病"思想,在治疗上体现"治未病"思想,在养生上体现"治未病"思想等论述《金匮要略》治未病。  相似文献   

10.
对于<金匮>开篇首条论的"治未病",后世注家多认为是指第1段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治未病之脾,预先截断疾病传变途径,以防肝病蔓延及脾.而对第2段所论则认为是另论肝虚治法,与治未病无涉.然细研经文,笔者认为,<金匮>本条所论的"治未病"并不仅限于第1段,亦包括第2段所论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从《金匮要略》方看张仲景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举《金匮要略》相关方剂 ,从广义角度探讨了张仲景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认为已病后进行预防性治疗、用药 ,以防止变生新病或防止药物副作用导致的不良后果 ,是张仲景治未病预防思想的体现。从二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既病防变方 ,列举了防肝病传脾、防冲气犯胃、防阳虚痰阻、防瘀致水停的方剂 ;二是防攻邪伤正方 ,列举了防峻猛伤脾、防发散伤阳、防温燥伤阴、防破瘀伤气的方剂。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开篇第一条即:"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本条以肝病为例,说明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后面篇章中提出的病愈防复,概括了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这一思想正是<内经>之"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思想在临床中的具体印证.  相似文献   

13.
试论《金匮要略》对《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的中医传统防治观点可整理归纳为4层涵义:防病未然,调摄固本;欲病救萌,防微杜渐;既病防变,治在证先;瘥后防复,重视调理。并以此为据浅论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治未病"学术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谨对《金匮要略》“治未病”学术思想、精神实质以及如何治未病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曹玉风  张甦颖 《河南中医》2015,35(2):246-248
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不仅为"扁鹊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所折服,其在介绍该书的写作背景时亦明示,此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而成。扁鹊对仲景医疗实践影响之大,由此略见一斑。受此影响,仲景不但在《金匮要略》首篇阐明"若人能养慎……病则无由入其腠理"的观点,还将"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无犯王法""房室勿令竭乏",避免"禽兽灾伤"等意外伤害,作为养生防病的重要措施加以规范并贯穿于杂病的防治过程中。健康与疾病,虽然有着质的不同,但二者之间并无绝对界限,而是存在一个"中间态",即"病前状态"。此时,虽缺乏疾病的典型表现,但体内病机已经启动,出现了阴阳的偏盛偏衰,处于欲病未作或已病未显的阶段。仲景每每见微知著,发于机先,提前干预之。仲景亦十分重视疾病的早期治疗,强调:"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对于肝实证,仲景通过实脾以截断疾病发展演变的途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肝实证的治法中提出了"肝病实脾"的理念。对于肝虚证,其主张"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既要重视通过直补病变之本脏,防止他脏之邪的乘虚侵犯;又应注意借助清心益肝、培土荣木等措施,充养已虚之肝。仲景诊脉,秉承《难经》之旨,亦以寸口诊法为主。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根据发病特点,其可归于中医学当中“疫病”的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疫病”是感受疫疠毒邪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以起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情凶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能引起广泛流行为主要特征,该病的治疗贵在预防,倘若病成而治,则最为难疗,因此“未病先防”的治疗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治未病”即治理、管理未病之谓,指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复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金匮要略》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张机(字仲景)继承《黄帝内经》《难经》“治未病”思想的核心,结合临床实践加以发挥并进一步丰富了“治未病”理论实践体系。文章主要以张机“未病先防”的“治未病”内容为核心思想,结合《金匮要略》原文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实际,从避邪气、护正气、通元真、慎饮食、守精神、防乱药、勿过劳、忌安逸等八个方面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对于中医药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成卫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083-2086
为揭示《金匮要略》诊治疾病的原本思路,在隐性知识理论指导下,采用原著明确提出的"治未病"原则,以痉病为切入点,分析有方证原文诊治疾病的思路、思考的重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结论认为"治未病"在原著不仅是一个疾病预防原则,还是一个最终决定方剂、药物选择的治疗原则,将痉病相关原文划分为"辨治已病"与"辨治未病"可揭示原著诊治该病的思维步骤。较之应用后世理论解释与重构经典的阐释学,借鉴采用隐性知识理论,研究结论更为接近经典原本的含义,这无论对于痉病诊治规律、《金匮要略》原著疾病诊治思维还是现代辨证论治思维步骤研究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金匮要略》原本的诊治思路和治疗体系,应用原文明确提出的"治未病"理论对百合病进行分析。结论认为《金匮要略》百合病的诊治中既有针对主症与病机的直接治疗,也有基于"治未病"的预防治疗、间接治疗或整体治疗,其诊治思路可以拆分为辨治已病和辨治未病两个步骤。明确这个问题,无论对于张仲景原本诊治体系研究,还是对发展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以及外周关节的疾病。病情发展至后期,可常常因脊柱关节发生强直出现身体畸形,严重者因累及髋关节而出现终身残疾。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常称之为肾痹、骨痹等。《金匮要略》中治疗痹证方很多,虽无具体名称,但其中"湿病""历节病"等篇的有关描述,另从治未病的角度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理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完善,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这些理论在肝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名老中医吴耀南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肝病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本文从此三方面介绍吴耀南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治疗肝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