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又名腹内包块。积是指触及腹腔内有形有征的包块,以往称为积聚、瘕。一般为有形之邪搏结,如血瘀、虫积、食积、燥屎、痰凝等而成。其常见疾病有腹内癌瘤、石瘕、肠覃、肝积、肥气、肠结、肠痈、食瘕、伏梁、蛔虫病等。临床若对出现积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  相似文献   

2.
瓜蒌药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林 《河北中医》2004,26(6):439-440
瓜萎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性味甘、微苦、微寒,主归肺、胃、大肠经。瓜萎入药有全瓜萎、瓜蒌皮和瓜萎仁。全瓜萎具有皮和仁的全部功效,清肺化痰,用于热痰、燥痰所致的咳喘;宽胸散结,用于痰浊痹阻。胸阳不通之胸痹、结胸等证;消肿散结,用于肺痈、肠痈、乳痈等证;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相似文献   

3.
阑尾炎,古名肠痈。《灵枢·上膈》篇云:“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郭,卫气不营,邪气居之,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已留,留则痈成……”。又巢氏病源云:“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与卫相干,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血肉腐坏,化而为脓”。这些都说明了形成肠痈的内外因关系。综合起来不外湿热郁积、七情有伤、食饮不调、气血郁阻、瘀积不化;妇人则因产后瘀浊留积,或经行期间风寒内入,气化失常等而积瘀成痈。  相似文献   

4.
1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衷敬柏 《北京中医药》2008,27(9):675-677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8例,采用证候要素辨证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数统计及聚类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在178例ACS患者中共提取证候要素12个,其中血瘀、气虚、痰浊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4.94%、66.85%和57.30%.聚类结果示分为4类时,各类别是血瘀寒凝、气阴两虚痰瘀互阻、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其中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组合最多;分为5类时有痰热互结、血瘀痰浊、血瘀寒凝、气虚血瘀及痰瘀夹热,其中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组合最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内热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结论 从本组病例提取ACS证候要素12个,以血瘀、气虚及痰浊为主,应证组合以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居多.  相似文献   

5.
衷敬柏 《北京中医》2008,(9):675-677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8例,采用证候要素辨证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数统计及聚类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在178例ACS患者中共提取证候要素12个,其中血瘀、气虚、痰浊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4.94%、66.85%和57.30%。聚类结果示分为4类时,各类别是血瘀寒凝、气阴两虚痰瘀互阻、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其中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组合最多;分为5类时有痰热互结、血瘀痰浊、血瘀寒凝、气虚血瘀及痰瘀夹热,其中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组合最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内热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结论从本组病例提取ACS证候要素12个,以血瘀、气虚及痰浊为主,应证组合以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居多。  相似文献   

6.
据文献考证,从兰尾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与古代医籍所谓“肠痈”颇相类似。如金匱要略:“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及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巢氏病源肠痈候论:“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荣卫相乇,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蘊积,结聚成痈。热积  相似文献   

7.
李津  代立霞 《光明中医》2010,25(4):669-670
<正>1概述肺痈是指由于肺脏热壅血瘀,肺叶生疮,血腐肉败而形成的一种病证,属于内痈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甚则脓血相兼浊痰为主要特征。肺  相似文献   

8.
痰瘀同治缺血性中风8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中风之本为肝肾阴阳失调,脾不健运;病之标为痰浊雍盛,瘀血阻络。病机为痰瘀交阻,脑络不通。分五型:气虚血瘀、痰浊阻络、阴虚血瘀、肝阳上亢、痰热闭窍型。治疗89例,显效35例,有效27例,无效9例。  相似文献   

9.
夏云 《河北中医》2008,30(11):1220-1220
肺痈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风热火毒,壅滞于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痈.西医学中肺脓疡、支气管扩张感染、化脓性肺炎等与本病相似.  相似文献   

10.
壮水制火消肠痈冶金部第三地质勘查局311队医院(043001)刘威,张天星关键词肠痈,壮水制火阑尾炎有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之分,从其发病部位及临床症状分析与中医所称之上肠痈相似。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湿阻、热囊,治疗一般以通里攻下、祛瘀、清热、化湿、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复杂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将976例冠心病按单一证候、2个证候组合、3个及以上证候组合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计算构成比并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单一证候分为血瘀、痰浊、气滞、络阻、热(火)、水饮、寒凝、气虚、血虚、阴虚、阳虚11个证候,血瘀(93. 44%)为本病核心证候,络阻(88. 62%)、痰浊(71. 41%)与热邪(65. 88%)占重要位置; 2个证候组合分为痰瘀互结、痰热互结、血瘀络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阳虚水泛9个证候,血瘀络阻(86. 16%)、痰瘀互结(69. 15%)与痰热互结(62. 70%)占主导地位; 3个及以上证候组合分为血瘀痰浊络阻(或兼热)、气滞血瘀络阻、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兼络瘀5个证候,血瘀痰浊络阻(68. 34%)占主导地位,偏热者尤多(65. 88%)。结论:血瘀为冠心病核心证候,其次是络阻、痰浊。本病是由2个及以上证候组合引起,3个及以上证候组成的复杂证候占主导,血瘀痰浊络阻为核心证候,其中偏热者尤多。  相似文献   

12.
临证运用大黄举隅帅同英(江西省永新县中医院永新343400)关键词大黄;临床应用;喉痹;腰痛;虫积腹痛;肠痈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其作用善于荡涤胃肠实热,清除燥结、积滞,为苦寒攻下之要药。《药品化义》:“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  相似文献   

13.
杜瑜  沈洪 《光明中医》2011,26(6):1303-1304
溃疡性结肠炎由多种因素导致其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以脾气亏虚为病机之根本以湿热、痰浊或血瘀等为发病之标其中湿热又为本病最重要的病理因素故健脾清热化湿为第一要旨。本文从中医辨证思维出发将该病从毒、痰、痈三个角度进行病机探索从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大黄牡丹汤中大黄不同配伍对大黄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摘 要】大黄牡丹汤中大黄不同配伍对大黄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席先蓉李邦银*陈维敏(贵阳中医学院药学系贵阳550002)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和芒硝组成,为历代治疗肠痈的代表方剂。肠痈多由热毒蓄结肠中,血瘀成痈,可用荡热逐瘀攻下法治之,使瘀热脓血随大便而去,则肠痈得愈。方中君药大黄泻热逐瘀,荡涤肠中热毒瘀滞,结合型大黄酸与游离大黄酸分别为大黄的部分泻下及抑菌有效成分,其作用与该方清热通里攻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规律。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研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414例,在SPSS12.0软件支持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整体分布:血瘀兼痰浊证为主。②虚实分布:以实证为主。③相关因素分析:根据年龄、性别分析,血瘀兼痰热证、血瘀兼痰浊证男性比女性多。按代谢因素分析,高血压组血瘀兼痰浊证比无高血压组多,高血脂组血瘀兼痰热证比无高血脂组多,糖尿病组血瘀兼气阴虚证比无糖尿病组多。根据患者居住地区分析,广东地区组血瘀兼痰热证及血瘀兼痰浊证比非广东地区组多。结论:以实证为主,痰浊、血瘀、痰热与各相关因素分布密切关联,构成冠心病个体化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黄牡丹汤妇科临床应用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宪镇 《中医研究》2006,19(11):49-50
大黄牡丹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急症的主方,其原为:“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其脉沉紧者,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急症,其病机系由热毒内聚,营血瘀结,经脉不通所致,用大黄牡丹汤意在荡热逐瘀,使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浊血瘀热盛气虚阳虚气滞阴虚血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神(脑)心脾肾大肠肝的趋势。证型分布中实证呈现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里实热结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痰热炽盛,气阴耗伤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阻证的趋势;虚证呈阳气亏虚证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病性证素是痰浊、血瘀、热盛、气虚等;病位证素是神(脑)、心、脾、肾等;证候分布是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等。  相似文献   

18.
肠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在一。多发于青年和中年,男性多于女性。早在公元200年,汉朝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总结了汉以前治疗肠痈的经验,制定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他提出的用大黄牡丹皮汤等方剂治疗肠痈,至今仍是临床上常用的有效方剂。至隋朝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对肠痈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在肠痈候中载:“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营卫相干,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化而为脓。其病之状,小腹肿而强,抑之即痛,  相似文献   

19.
加味温胆汤治疗胸痹心痛(痰浊血瘀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痹心痛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而临床中以痰浊血瘀较为多见,且治宜温胆汤加减,屡获奇效。  相似文献   

20.
乳房疾患多与足厥阴和足阳明关系密切 ,其病机主要有肝气不舒 ,肝胃蕴热 ,瘀热互结 ;肝肾不足 ,气滞血瘀 ,痰瘀相凝。治疗应审因论治 ,注重活血化瘀。气滞血瘀之乳癖 ,宜行气化瘀 ;热瘀内结之乳痈 ,应清热化瘀 ;痰瘀相凝之乳疬 ,当消痰化瘀 ;乳癌术后阴虚血瘀者 ,需养阴化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