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性反应性肠病,与环境、饮食、药物和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宿主微生物群或对抗原的免疫反应。目前随着全球UC发病率的持续上升,深入研究UC的发病机制和寻求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芍药汤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肠道湿热证相关的各种疾病,对UC治疗有效,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查阅近几年关于芍药汤通过不同信号通路治疗UC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今后寻求芍药汤治疗UC的新靶点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付天祥 《国医论坛》2011,26(5):30-30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发生在大肠黏膜的慢性炎性溃疡性病症,常见致病原因与感染、遗传、免疫、饮食习惯、环境、精神等因素有关。近年来我国UC患者有不断增加的倾向,为了探讨中药灌肠治疗UC的有效性,笔者对35例UC患者采用自拟白头翁汤加味灌肠治疗,并与西药灌肠治疗的30例进行对比观察,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已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遗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及精神因素等[1,2],其中免疫因素在UC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人体内的Treg细胞是一群具有负性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且对免疫应答进行调控的T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主要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抑制效应性T细胞,从而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和稳定。研究发  相似文献   

4.
游运舸  张状金 《新中医》2005,37(3):77-77
溃疡性结肠炎(UC)全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结肠炎症性疾病,一般认为与免疫、精神神经、过敏、遗传及非特异性感染等因素有关。自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 62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游运舸  张状金 《新中医》2005,37(3):77-77
溃疡性结肠炎(UC)全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结肠炎症性疾病,一般认为与免疫、精神神经、过敏、遗传及非特异性感染等因素有关。自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 62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疑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UC的发病率逐年增高。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和遗传易感性、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免疫学方面认为多种因素参与了UC的发病,这些因素可能触发一个连续的慢性免疫过程,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7.
佟红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03-105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迄今其发病机理尚未清楚,但研究表明与免疫因素有密切关系,属免疫异常导致的自体性炎症反应。本文总结近年来UC相关文献,得出其发病与自身、细胞及体液免疫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慢性疾病,目前其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复杂,通常认为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所致。UC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25%以上的UC患者有肠外表现,如周围关节炎、皮肤损害等[1-2]。现将其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治疗目标由于病因未明,以往治疗UC主要针对临床症状,诱导缓解并维持治疗。近年  相似文献   

9.
“久病入络”是多种内科疾病共有的慢性过程,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络病的一种,黄雅慧教授通过络脉及络病的认识,论述UC病因、病机,针对不同发病期给予相应治疗,提出瘀血是UC发病的病理关键,治疗应将化瘀贯穿于UC的始终,佐以健脾、行气等法,方选健脾活血解毒汤加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玉英  杨晓娟  任美时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311-2312
目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例COPD调查,结果COPD患者生存质量普遍下降,躯体功能的受损程度较社会心理功能严重。结果: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论述慢性荨麻疹发病因素及护理方法,为减少临床慢性荨麻疹的复发和促进健康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检索近五年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因素、护理方法相关文献,从饮食、心理、环境三个与慢性荨麻疹相关的因素及护理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合理饮食、心理状态、周围环境是荨麻疹发病的三个重要因素,护理人员若能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可促进疾病的恢复并减少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韩惠芬 《河北中医》2010,32(8):1254-1255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titis,UC)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免疫、感染、精神、遗传等因素互相作用而致病。目前,西药治疗UC尚无确切疗效。2008-10-2009-04,笔者采用自拟肠宝宁方直肠滴注治疗UC湿热下注型29例,并对其进行中医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振脾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远期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下痢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而呈慢性过程。因病程长,不易彻底治愈及高复发率而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难治性疾病之一。重症患者可出现发热、食欲减退、贫血、营养不良、体质量减轻;病程8—10年以上者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有大量的文献报道UC急性期的治疗与疗效,但对缓解期治疗研究甚少。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研制的振脾汤具有调节免疫、抗溃疡、修复肠粘膜等功效,应用振脾汤治疗UC缓解期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live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痛、腹泻、脓血便等为主要表现,病程长,复发率高,治疗上比较棘手。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UC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西医目前仍以氨基水杨酸(如柳氮磺胺吡啶等)和激素为主,并未获得突破性进展,且长期服用西药毒副作用比较大。UC的病因迄今仍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肠道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食物过敏、肠道防御功能障碍及环境与精神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临床上运用乌梅丸治疗UC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文就UC的病机特点及乌梅丸的配伍特点,乌梅丸治疗UC的作用机制,疗效评价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为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病变多波及直肠及乙状结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多伴里急后重.目前尚未明确病因及疾病机制,多认为与遗传易感性、精神心理、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等相关.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善,饮食结构西方化,我国居民生活习惯逐渐改...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的、复发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结肠黏膜。UC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和血便等,严重时还可能伴随营养不良和全身症状,发病率也不断攀升,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的影响。UC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西医治疗多使用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等为主,但其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不理想。中药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较少,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药效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故从中药中寻找治疗UC的药物已成为一大热点。甘草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传统中药之一,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甘草主要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酸二铵等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有研究统计在治疗UC的中药中,甘草位居前三。近年来,中药甘草及复方治疗UC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基于此,通过对甘草主要化学成分如甘草酸、甘草酸二铵、甘草多糖、甘草次酸和异甘草素及甘草相关复方的抗炎、调节免疫、调节肠道菌群、调控细胞凋亡和降低氧化应激等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为甘草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其中肠黏膜屏障损伤是UC的基本病理改变。自噬作为细胞的非损伤性应答,通过降解及重吸收等调节肠黏膜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及菌群稳态等多种过程,从而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该病在临床上主要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西医治疗本病起效快,短期疗效确切,但长期使用容易伴随较多不良反应,且部分药品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因此,探索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的新疗法刻不容缓。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能够多靶点、多效应调节肠黏膜细胞自噬,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遏制UC发展。众多实验显示,中药活性成分或单体、复方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水平改善肠黏膜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及菌群等以维持肠黏膜屏障正常功能,从而有效干预UC,为防治UC提供了新举措。但目前尚缺乏对中药调节肠黏膜细胞自噬水平防治UC的系统综述。因此,该文基于UC研究现状、自噬过程、中药治疗等,综述了自噬及其关键靶点蛋白与UC的关系,以阐明自噬在UC产生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年来靶向调节细胞自噬以治疗UC的中药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UC的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黏附分子与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炎性疾病。免疫因素被认为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各种因素使体内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各种炎症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进而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导致肠组织的慢性损伤。笔者就黏附分子与UC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谈哮喘从肝论治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引起的过度精神紧张与适应不良所导致的心身疾病发生率日渐增高。大量研究证实,许多疾病与慢性精神性应激的累积影响有关。尽管中医学中没有心理应激这一概念,但中医脏象及七情学说很早就认识到不良的环境或精神刺激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应激的发生机制和中医各脏腑的功能特点以及临床治疗而言,中医的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任何形式的应激首先影响了机体正常的气机,导致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失调,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特征是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