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莉 《中医正骨》1999,11(6):47-48
截瘫,不但对病人的躯体造成永久性的损伤,而且对其心理的损害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得病之初由正常人向病人角色转换、入住院治疗期间病人角色适应后的强化以及出院时再由病人向正常人角色转换这三个阶段中,如果不能针对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则易导致病人角色行...  相似文献   

2.
护生的实习护士角色转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生从学校跨人医院大门进行临床实习,护生角色相应要转换成临床实习护士角色,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实习计划,提高临床实习效果,带教老师要积极帮助护生实行护士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的一生都有扮演病人角色的可能。这是一个令人惧怕、厌恶的角色,但由于某种原因又不得不接受并担当这个角色。病人是社会的、有着不同心理状态的人,而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护理效果。因此,我对病人的心理需求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性疾病,包括甲、乙、丙、丁、戊、庚等型。各种病毒型肝炎虽然传播途径不同,但其具有的传染性特征.使大多数患者需要住院隔离治疗,其治疗与护理与其他类型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笔者多年从事传染性疾病的护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现将住院肝炎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特点总结如下。1重视患者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初人院治疗的患者由于病体的反应、角色的变化和心理冲突,需要一个心理适应的过渡时间,因而缩短病人的角色转换时间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被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可能由于周围…  相似文献   

5.
妇产科护士把握好护士角色,可以和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和沟通,从而改善护患关系,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要做好护士角色,必须首先明确病人角色的权利,并尊重其权利,同时完成好护士角色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明确心脏介入治疗病人的心理问题,利用各种可行方法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让病人的恢复得到一个更有益的支持。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术心理状况分析表明:心脏介入手术中,老年患者术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手术前的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手术恢复和不良情绪改善。给予心脏介入手术病人心理干预:①帮助患者尽快进行角色转变,让其正视疾病,重视疾病,从而配合治疗。②根据其年龄、教育程度等利用其易接受的语言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③耐心倾听,情感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④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7.
不良情志可影响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食欲及药物疗效,甚至导致其他病症,从而不利于骨折的康复。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心理调护如帮助病人消除顾虑,根据病人不同性格特征、因人施护,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指导,营造良好人文氛围等,从而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了使患者在术前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本人在外科从事护理工作五年,通过对52例外科手术病人的交往,仔细观察分析,针对术前患者的一些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史中娅 《光明中医》2010,25(12):2343-2343
<正>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病人因患病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会产生复杂的心理状态,为了消除患者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除药物治疗外,针对病人的复杂心理状态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本科生在儿科临床学习(见习、实习)阶段,教师如何对他们进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才有助于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角色的转换。方法:2007年度采用互动式、PBL(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角色转换等教学方法,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指导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执业行为意识及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将2006年到2007年度在儿科见习、实习本科生分别设为A组与B组,进行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经比较两组间成绩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与结论: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临床基本技能的提高,同时能使学生很快实现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现代精神病学认为,在精神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士的言语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所以对住院期间的精神科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转归、预后的防止精神残疾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住院精神病人的共同特征是都有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症状,心理护理在这些疾病护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精神病人在住院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任何疾病的患者都有其心理活动特点,结核病人也不例外,并且由于结核病本身病变的特点,使结核病人有其独特的心理活动,所以心理护理必不可少。1刚住院病人心理紧张、恐惧,由于对结核病不了解,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会使患者不知所措,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帮助病人了解基本的结核病常识,使患者能够稳定情绪,调整心态,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2由于结核病有传染性,使患者的朋友、同事不愿接近,患者有一种压力和自卑感,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应该疏导患者接受现实,正确地对待疾病,从容地面对问题,心境开阔,积极…  相似文献   

13.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恐惧及其发生的原因:社会角色转变的不适应.家庭和经济的担忧,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不适应,医护患的矛盾,疾病引起的并发症的不适.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加强与透析患者家属的沟通,告知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性,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鼓励其到心理门诊治疗,鼓励患者回归社会,消除心理障碍,做好护理指导,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护士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面临着从护生向护士的角色转变。作为医院这个集体新的一员,如何帮助她们转换角色,顺利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尽快成长为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护理管理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针对近年来新护士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规范了对新护士的岗前培训,使新护士尽快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转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要点,完善护理方法,帮助病人在体力、智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方面这到最大限度地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方法。结果加强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病人恢复期的护理比较重要,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其病因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积累性劳损。病人骨折后常因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及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角色适应不良而产生焦虑不安、烦躁和抑郁情绪。骨折治疗中因手术、外固定或牵引导致身体不适,恢复期对功能锻炼认识不足或不了解正确的锻炼方法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骨折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骨折病人的并发症,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体化护理在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心理状态与角色转换中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5月到2016年4月间于中山市三乡医院做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42例,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一体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及角色转换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心理自评量表评分差异与角色转换情况的差异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心理自评量表评分情况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产妇对转换母亲角色的整体适应率98.6%要显著比对照组84.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用于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心理状态与角色转换的效果很好,可使其完成对母亲角色的转变,有助于其生理与心理上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对缓解期的患者,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自理学说理论,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使患者通过自我护理达到控制疾病、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自理学说是美国护理专家奥伦提出的护理理论,要求护士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方法来满足患者的自理需要.肺心病缓解期的自理活动病人能够完成,而且也要求病人自己完成.护士必须为病人提供教育、支持、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见眼病,病人因视力严重受损,工作生活不便,普遍心理负担较重。护理人员应研究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根据不同时期的心理活动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这样对病人树立信心配合治疗,非常重要。1入院初期病人突然患病,视力急剧下降,又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再加上病痛的折磨,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表现为思想紧张,情绪烦躁。1.王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主动介绍自己和主管医生的姓名、职责,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帮助患者熟习病房的环境,使其消除陌生感。1.2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友爱、和协、美好的休养环境…  相似文献   

20.
浅谈病人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玲 《吉林中医药》2005,25(5):37-38
当病人从生病前的常态向病人角色或者病愈后向常态转变时,会有一个思想适应过程,适应不良者往往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而且进一步影响健康和疾病的转归。我院长期以来,开展岗位责任制,注重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个性、习惯、家庭、工作、经济等详细情况,及时掌握病人心理动态,并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