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癌基因c-fos、c-myc在胎儿和成人皮肤细胞内转录和翻译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胎儿伤口无瘢愈合的影响.方法16例被测标本中包括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和成人皮肤组织各8例.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这三种基因在不同的组织细胞内的表达变化规律,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这三种蛋白在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结果在胎儿皮肤组织中,bFGF和c-myc两种基因都有表达,而c-fos基因的mRNA含量很低;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三种基因的翻译水平逐渐增大,bFGF蛋白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外基质中,而C-fos和C-myc的阳性颗粒主要存在于表皮基底层细胞中.在成人皮肤组织中,与胎儿相比,这三种基因的mRNA量都明显升高,蛋白水平也显著增大,而三种蛋白的分布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成人皮肤组织内,bFGF、c-fos和c-myc三种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增强可能与伤口愈合形成瘢痕相关,而胎儿皮肤中这三种基因的mRNA和蛋白含量的降低可能是胎儿创面无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体外成血管作用的大小.[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获取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并通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 factor,Vwf)与CD31抗原鉴定.实验分9组,(10-12~10-8)CGRP,(5 ~20 ng/ml) VEGF165,另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脱察HUVECs的CGRP受体(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receptors,CGRPR)表达情况,alarmar Blue法动态检测各组HUVECs的增殖率,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HUVECs的迁移能力,采用体外成管实验检测各组促血管生成作用大小.Q-PCR检测CGRP和VEGF165刺激细胞时,CGRP受体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CGRP及VEGF165时间-浓度依赖性促进HUVECs增殖,VEGF165促内皮细胞增殖的能力强于CGRP,差异有显著性.CGRP及VEGF165都能明显促进HUVECs迁移及促进HUVECs在基质胶中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并且两者的最大作用基本相当.CGRP与VEGF165都能促进内皮细胞中CGRP受体表达水平增加.但是CGRP促CGRP受体的生成作用明显强于VEGF165.[结论]CGRP是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其促血管生成的作用与低浓度(5 ~20ng/ml) VEGF165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敷用bFGF后肉芽组织中血管增殖与迁移情况,以及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1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n=7)、单纯烫伤B组(n=42)、bFGF治疗C组(n=42)、c-fos抗体D组(n=42).利用大鼠30%深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3、6小时,1、3、7、 14和21天取创面皮肤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真皮内血管形成的情况,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黏着斑蛋白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及c-fos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手段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在血管形成中的激活情况.结果 B、C组于伤后7天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明显,14天后FAK的表达也显著增加.损伤后3~6小时ERK的表达增强,随后1~3天,c-fos亦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各时间点D组血管内皮细胞PCNA和FAK的表达均减弱,肉芽组织中微血管的数量低于B组.敷用外源性的bFGF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前者变化不显著,但FAK的表达较A组增强明显,ERK的表达也显著增加,特别是c-fos也在伤后1~3天呈增强趋势.结论使用外源性bFGF通过ERK信号通路激活c-fos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活性;肉芽组织中血管形成能力的增强有助于加速创面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兔急性后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溶栓抗凝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采用缩窄法制作急性后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术后第2天造影检查证实模型均构建成功后,治疗组行溶栓抗凝治疗,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用药后第1,4,7天,随机各取10只动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受累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bFGF的表达.同期以10只正常新西兰兔作为对照.结果:VEGF与bFGF在正常兔血管内皮细胞中均呈少量表达.两个实验组中,受累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并在观察时间内呈进行性升高,但治疗组升高的程度在各时间点上均明显大于模型组(均P<0.05);bFGF的变化趋势与VEGF基本一致,只是在给药后第4天后未见继续升高.结论:急性血栓形成后,内皮细胞VEGF与bFGF表达增高可能是机体的内源性保护作用,溶栓抗凝治疗能促进该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是创伤修复过程的重要环节,已有实验证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 th factor,bFGF)可明显加速血管生成,加速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我们研究bFGF对αv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血管生成,修复创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C)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明确bFGF对烟曲霉素衍生物(TNP-470)及地塞米松(Dex)作用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MTT法测定EC生长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中核因子(NF—KB)和ki-67的表达。结果 bFGF有显著促进EC增生的作用,可使核内NF-κB和ki-67表达增强ITNP-470及Dex可抑制EC增生,使核内NF—κB和ki-67表达减少;bFGF逆转二者的抑制效应。结论 bFGF能促进EC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使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殖期,促进DNA合成,细胞分裂增殖。TNP-470及Dex可抑制NF—κB活化,bFGF可逆转二者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RhoC基因对胃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常规脂质体转染法将RhoC基因重组质粒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应用免疫细胞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胃癌细胞转染RhoC基因重组质粒前后VEGF、bF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转染RhoC基因重组质粒在SGC7901细胞中有稳定表达。转染RhoC基因重组质粒SGC7901表达VEGF、bFGF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体外条件下RhoC基因可促进胃癌细胞VEGF、bFGF的表达。这可能是RhoC基因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基础。RhoC基因的表达可望作为估计胃癌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UNC5b基因在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期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HCC的肿瘤标本和相应距瘤体1 cm外的癌旁肝组织各38例,另取5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采用组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UNC5b mRNA在HCC组织、痛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离培养人脐动脉内皮细胞(HUAEC),用HCC组织匀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刺激活化HUAEC,应用RT-PGR方法分析其活化前后UNC5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UNC5b主要表达于正常肝组织以及部分癌旁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在HCC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弱表达或不表达;HCC组织内皮细胞中UNC5b的表达强弱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结节的数目、肿瘤大小、有无包膜、肝硬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癌旁组织内皮细胞中UNC5b的表达与有无包膜显著相关(P=0.003).UNC5b基因在未活化的HUAEC中呈强表达(0.973±0.012),在联合刺激活化后的HUAEC中表达明显下调(0.451±0.113,P<0.05).结论 UNC5b基因在HCC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及活化后的HUAEC中的表达均明显下调,提示UNC5b的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血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9.
张桦  吴帆  陶一明  杨连粤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16):1569-1573
目的 探讨UNC5b基因在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期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HCC的肿瘤标本和相应距瘤体1 cm外的癌旁肝组织各38例,另取5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采用组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UNC5b mRNA在HCC组织、痛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离培养人脐动脉内皮细胞(HUAEC),用HCC组织匀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刺激活化HUAEC,应用RT-PGR方法分析其活化前后UNC5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UNC5b主要表达于正常肝组织以及部分癌旁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在HCC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弱表达或不表达;HCC组织内皮细胞中UNC5b的表达强弱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结节的数目、肿瘤大小、有无包膜、肝硬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癌旁组织内皮细胞中UNC5b的表达与有无包膜显著相关(P=0.003).UNC5b基因在未活化的HUAEC中呈强表达(0.973±0.012),在联合刺激活化后的HUAEC中表达明显下调(0.451±0.113,P<0.05).结论 UNC5b基因在HCC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及活化后的HUAEC中的表达均明显下调,提示UNC5b的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血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基因转染血管生成抑制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血管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基因重组血管抑制剂Ad-METH-1作用于兔耳增生性瘢痕,用微循环显微镜检、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研究Ad-METH-1对兔耳瘢痕组织增生、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基因转染血管生成抑制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结果 Ad-METH-1注射后30 d,实验组瘢痕组织微血管计数为12.38±2.56,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7.64%,bFGF阳性细胞为18.24%;对照组微血管计数为48.12±6.46,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为31.34%,bFGF阳性细胞为28.26%.结果 显示,实验组瘢痕组织微血管计数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瘢痕组织VEGF及bFGF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METH-1对兔耳瘢痕组织增生、血管生成及VEGF、bFGF表达产生了明确的抑制作用,早期行血管抑制治疗可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基因转染血管抑制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增生性瘢痕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在体内外的表达.方法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并大量制备pcDNA3.1/myc-His(-)-bFGF真核表达体系,RT-PCR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体外瞬时表达情况;直流电脉冲介导重组质粒pcDNA3.1/myc-His(-)-bFGF和pCD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21)在兔颈部肌肉瓣内转移并表达,测定其促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效应.结果构建的pcDNA3.1/myc-His(-)-bFGF真核表达体系成功转染体外培养HeLa细胞,目的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pcDNA3.1/myc-His(-)-bFGF和pCD2-VEGF121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在体肌瓣,获得外源基因高水平表达.转基因肌肉发生血管增生、血流增强的生物学效应.结论构建了人bFGF真核表达质粒,并可在体内外顺利表达,为进一步组织移植或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与癌基因c-myc、c-fos表达的关系,以探讨胃泌素对大肠癌的促增殖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粘膜胃泌素和癌基因c-myc、c-fos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胃泌素阳性率为39.58%,高分化腺癌明显高于低分化和粘液腺癌(P〈0.05)。癌组织的c-myc和c-fos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胃泌素阳性组癌组织c-myc和c-fo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94%和73.68%,胃泌素阴性组分别为37.93%和31.0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部分大肠癌细胞通过自分泌方式产生胃泌素,可能通过增加c-myc、c-fos等癌基因的表达,从而刺激癌细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mRNA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皮质醇激素对成骨细胞OPG基因表达的调节 ,探讨激素通过成骨细胞影响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分子机理。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 ,分别给予不同时间、剂量地塞米松进行干预实验 ,提取总RNA进行半定量逆转录PCR分析 ,检测OPG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 地塞米松可以抑制OPGmRNA的表达 ,作用强度随时间、剂量而改变。结论 激素引发的骨质疏松与其下调成骨细胞OPG基因表达 ,诱导破骨细胞形成 ,增加骨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严重烧伤后大鼠心肌原癌基因c-fos、c-myc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严重烧伤后大鼠心肌细胞中c—fos、c—myc mRNA和蛋白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 复制wistar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模型,设烧伤组、补液组、维拉帕米治疗组和对照组,烧伤后在不同时相点处死动物取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fos、c—myc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c—fos、c—myc mRNA的表达。结果 各实验组c—fos、c—myc蛋白及mRNA表达随伤后时间推移逐渐增强达到峰值后下降。组间比较,烧伤组、补液组、维拉帕米组c—fos、c—myc表达呈依次降低,差异有显性意义。结论 严重烧伤可诱导心肌内早期反应基因c—fos、c—myc的表达。不论是烧伤组、补液组还是维拉帕米组,c—fos、c—myc 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不同于心肌梗死和压力超负荷病理状态下基因表达特点,提示三问可能有着不同的信号转导机制和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缺血皮瓣微循环重建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在其背部形成7cm×1cm随意皮瓣,通过测定皮瓣存活面积、病理切片、电镜观察、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技术等手段进行观察。结果给药组以毛细血管增生为特征,微血管断面面积及皮瓣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缺血皮瓣微循环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中bcl-2的变化情况与细胞凋亡及c-myc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分子原位杂交法检测bcl-2及c-myc在胰腺癌病人癌组织(50例)和胰腺癌转移灶组织(15例)中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有着内在联系。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bcl-2基因和c-myc基因分布一致。bcl-2蛋白的表达影响胰腺癌中细胞凋亡,并与c-myc蛋白在胰腺癌和胰腺癌转移灶组中的表达协同关系。结论:bcl-2和c-myc基因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肾方药预防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骨质疏松发生的机理。方法:通过肌肉注射地塞米松造成骨质疏松模型,观察补肾中药对骨密度的影响,从骨骼中提取mRNA,采用RT-PCR方法对LIM矿化蛋白(LMP-1)进行半定量。结果:病理组大鼠的骨密度及骨骼中LMP-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补肾方药组的骨密度及LMP-1的表达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抑制LMP-1在骨骼的表达,而补肾方药可通过提高LMP-1在骨的表达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体外转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培养分离SD雄性大鼠MSCs,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抗原表达.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介导将具有人源性bFGF基因转染至第2代MS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和生长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鉴定bFGF在MSCs中的表达.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培养分离可获得MSCs,P3代大鼠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阳性细胞表达率为(13.2±0.6)%,CD34阳性细胞表达率为(1.2±0.5)%,CD44阳性细胞表达率(97.8±0.9)%,CD90阳性细胞表达率(96.8±1.4)%.MSCs转染48 h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RT-PCR证实转基因MSCs表达bFGF mRNA明显增强,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转基因MSCs在49 KDr出现特异性条带,而空白和空载组的MSCs则未见阳性条带.结论 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可以将bFGF基因转染至MSCs中,并有外源性bFGFmRNA和蛋白的有效表达,MSCs可作为bFGF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抑制原癌基因c-fos表达对创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伤后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对修复结局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3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fo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在创面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使用外源性c-fos单克隆抗体及bFGF后二者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烫伤修复的影响。结果 烫伤导致内源性bFGFmRNA表达减少,而诱导c-fos蛋白表达增加,伤后1d其mRNA面密度为11.10±1.56。给予外源性c-fos抗体能抑制bFGFmRNA的表达,伤后1d其mRNA表达的面密度降为4.60±0.86,伤后14d创面皮肤虽然基本完成了再上皮化过程,但其基底细胞排列成薄层细胞,PCNA数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皮肤全层变薄。而创面应用外源性bFGF后,bFGFmRNA表达有一定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伤后14d创面皮肤组织基底层变厚,其中含有大量PCNA阳性细胞,真皮层亦变厚,并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结论 bFGF表达受原癌基因c-fos的调节,它们的相互调控关系在创面愈合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Y Hata  S L Rook  L P Aiello 《Diabetes》1999,48(5):1145-1155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are angiogenic molecules whose combined mitogenic activity is potently synergistic.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synergy is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We examined whether VEGF and bFGF affect expression of each other or alter expression of the VEGF receptor KDR i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In addi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is response. VEGF-induced [3H]thymidine uptake was tightly correlated with KDR mRNA and protein concentrations, suggesting that increased KDR expression might account for VEGF's synergistic ac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bFGF. bFGF (10 ng/ml) induced KDR mRNA expression within 4 h and attained a 4.0-fold increase after 24 h. KDR protein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7.5-fold after 48 h. VEGF (= 50 ng/ml) did not alter bFGF, VEGF, or KDR mRNA expression under serum-deprived conditions. In contrast, VEGF increased KDR mRNA expression 87% under growth conditions and 2.9-fold under serum-deprived condi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bFGF. The protein kinase C (PKC) agonist 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 (PMA) induced KDR mRNA expression 5.1-fold at 100 nmol/l. bFGF increased p44/p42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phosphorylation within 5 min, reaching a maximum within 15 min and remaining significantly elevated for >6 h. bFGF-induced MAPK phosphorylation and KDR mRNA expression were almost completely inhibited by 5 micromol/l GFX, a non-isoform-selective PKC inhibitor. MAPK inhibitor PD98059 reduced KDR mRNA expression 72% at concentrations that inhibited bFGF-induced MAPK phosphorylation 100%, suggesting that pathways in addition to MAPK might also be involved. Inhibitors of the beta isoform of PKC (LY333531), protein kinase A (PKA) (H89), and phosphotidylinositol (PI) 3 kinase (wortmanni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bFGF stimulates KDR expression through a PKC and p44/p42 MAPK-dependent pathway not primarily involving the beta isoform of PKC, PKA, or PI-3 kinase. Since bFGF induces VEGF expression and since increased KDR expression potentiates VEGF action, resulting in additional KDR expression and marked mitogenic activity, these data provide a novel mechanistic explanation for the angiogenic synergy between VEGF and bF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