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社区门诊治疗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坐位收缩压和坐位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7.5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确切,临床疗效优于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两种方案在药物不良反应上有各自特点,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观察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后SBP、DBP、TC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得以改善,观察组治疗后CI、C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15%、1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消退作用。方法将8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服用倍他乐克25 mg Bid、双氢克尿噻12.5 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 Qd,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心率、SBP、DBP、空腹血糖、TG、TC等的变化。结果服药12周后,观察组颈动脉IM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SBP、DBP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R、血糖、TG、TC变化甚微,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对颈动脉IMT增厚有消退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服氨氯地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HDL-C高于对照组(P<0.01),TC、TG和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秦祝梅 《中外医疗》2013,32(26):9-10
目的探讨分析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18例),治疗组患者运用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患者运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组,均每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血压变化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压在服药以后和服药以前的降压作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81.3%,总的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3.4%,总的有效率为81.4%。该两组患者的显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属于一种安全高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对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拉贝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量变化情况,以及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及24 h尿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和24 h尿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有效降低血压和24 h尿蛋白量,改善妊娠不良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对左室肥厚及血清hsCRP和BN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素(BNP)与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并观察氨氯地平治疗对hsCRP和BNP的影响。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和无左室肥厚(NLVH)组,均给予以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6个月,观察血清hsCRP、BNP、LVMI治疗前后及组间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40例对比。结果氨氯地平治疗前,LVH组与NLVH组血清hsCRP、BNP均比健康对照组高(P<0.01),且LVH组高于NLVH组(P<0.01);治疗后LVH组LVMI、血清BNP、hsCRP下降(P<0.01,P<0.05);NLVH组治疗后血清LVMI、BNP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降低(P<0.05)。血压与血清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31,P<0.05),血清BNP浓度与LVMI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氨氯地平不仅可以使血压平稳下降,还可逆转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 对30例正常人(A组)和35例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者(B组)及32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C组)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记录,并将所得数值在各组间作对照分析。结果(1)与A组比较,B组各项收缩压指标(24h SBP、d SBP及n SBP)均明显增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项舒张压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A组比较,C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明显增高,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3)与B组比较,C组夜间血压明显偏高,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而日间血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血压明显偏高,且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偏高对脑血管的危害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半年,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血压情况、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P<0.05);两组血压均显著性降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洛阳市中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随机数字表法分组,50例每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的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DBP、SBP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DBP、SBP水平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2.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均较轻微且无差异(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临床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4月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观察组的SBP和PP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组较治疗前或者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治疗前后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对血脂升高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悒萍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59-1260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合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合用缬沙坦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疗效及对脉压(PP)的影响。方法将华师社区门诊单用氨氯地平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56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28)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50mg/d),对照组(n=28)加用缬沙坦(80mg/d),疗程4周。比较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OBP)、脉压的变化。结果①两组SBP均明显下降(P〈0.01),2周后对照组SBP下降幅度略高于治疗组(P〈0.05),但4周后两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别(P〉0.05);②治疗组DBP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1);PP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SMN—SR在有效降低SBP的同时降低DBP不明显,使PP减小,有利于老年ISH患者的降压治疗。对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老年ISH患者加用硝酸酯类是比较理想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复合制剂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d)、氢氯噻嗪(12.5 mg/d),服药1年;治疗组(40例)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每天1片(含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服药1年.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 、反射波增压指数和C-IMT,1年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经过1年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F-PWV减慢,C1和C2显著提高,反射波增压指数明显下降,C-IMT减少(P〈0.01),而2组肱动脉血压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降压的同时可显著地降低了高血压患者C-IMT,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钾、胱抑素及尿酸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以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组,n=30)或培哚普利+氢氯噻嗪(氢氯噻嗪组,n=30)进行降压治疗,观察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24 h动态血压及血钾、血清胱抑素和血尿酸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氨氯地平组和氢氯噻嗪组血压指标均有降低(氢氯噻嗪组dDBP除外),且前者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治疗后,氨氯地平组血压达标率高于氢氯噻嗪组(90.0%vs.76.7%,P<0.05);2组药物降压谷峰比值均大于50%,氨氯地平组收缩压降压谷峰比(SBPT/P)大于氢氯噻嗪组(P<0.05),舒张压降压谷峰比(DBPT/P)略大于氢氯噻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压平滑指数均有提高(P<0.05),且氨氯地平组高于氢氯噻嗪组(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胱抑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氢氯噻嗪组亦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钾、尿酸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但前者降压效果优于后者。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在提高血压平滑指数、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平稳降压、肾脏保护等方面作用更强,可能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用药和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予缬沙坦每次80 mg,每日一次,贝那普利每次10 mg,每日一次;对照组(30例)予贝那普利每次10 mg,每日一次,氨氯地平每次5 mg,每日一次;疗程共2个月,观察治疗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Sc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肌酐方面,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ARB联合用药,除有效控制肾性高血压外,在肾脏保护方面强于应用ACEI+CCB.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氟西汀用于老年高血压并发抑郁症的临床降压疗效。方法 将70例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降压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口服,bi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mg,口服,qd。疗程共8周。分别于8周内对两组的血压、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2.29%)要高于对照组(45.71%)(P〈0.05),其中治疗组显效率(54.29%)要明显高于对照组(17.14%)(P〈0.05);治疗组HAMD评分逐渐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8周后HAMD-24减分率为57.29%(〉50%),具有临床疗效;对照组HAMD-24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AMD-24评分于4周及8周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西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抑郁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的12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150mg,1次/天,伊贝沙坦50mg,1次/天。治疗4周、8周后,观察降压效果和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改变。结果治疗4周后,两者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者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前后,伊贝沙坦组的FFA显著降低(P0.05),未发现氨氯地平组的FFA有所降低(P0.05)。结论与氨氯地平相比较,伊贝沙坦短期的治疗有更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的游离脂肪酸,是一种较理想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降压治疗的同时,血浆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探讨两者联合抑制左室重构的作用。【方法】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01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组(A组:n=32)和缬沙坦治疗组(B组:n=35),氨氯地平治疗组(C组:n=34),分别检测3组基线、治疗后1、6个月血压、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1)A组在治疗后1个月血压达标率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2)治疗后1个月,3组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降低(P〈0.05),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分别与两组相比较均有差异(P〈0.05),但3组左室结构及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3)治疗后6个月,3组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A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均缩小,而射血分数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B组和c组左室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无差异性(P〉0.05),A组分别与B组和C组相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降压达标的同时,能够抑制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分泌,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SBP、DB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确切,且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