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农村生产责任制改变后,农村人群寄生虫感染现状。遂于2002年10~12月对蓬溪县不同地理、经济状况的3个自然村1531名人群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赵晓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639-1639
为了解凉山少数民族地区彝族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了1982年至2001年间临床工作中的粪便检验资料,得出彝族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蓬溪县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于2002年10~12月对蓬溪县不同地理、经济状况的3个自然村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1.对象与方法:①抽取蓬溪县1989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中签点的任隆镇3村、大石镇6村、下东乡4村调查点内2岁以上人群共计1531人为调查对象。②每人取晨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良加滕氏法、碘液涂片法、钩蚴试管培养法对荻泽村、朱巷村两周岁以上人群寄生虫感染粪检调查和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对12周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调查。结果粪检平均感染率为13.11%(120/915);蛲虫感染率为24.55%(27/110)。50-年龄组、学龄前儿童均为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之间肠道寄生虫和钩虫感染率最高,是防治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5.
6.
7.
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科  贺新国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710-710,712
按两特征(经济收入与地理位置)分层随机抽样原则,确定4个自然村为调查点,对调查点内14岁以下儿童774名。逐项登记编号,每人发1份塑料袋,由家长负责给孩子收集20g粪便,受检儿童集中由医生用透明胶纸肛拭法采蛲虫片。调查方法用(1)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2)试管滤纸培养法;(3)透明胶纸肛试法(由医生集中采蛲虫片定性检查虫卵或蚴虫);(4)碘液涂片法。定性检查各种虫卵或蚴虫。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邯郸地区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方法:采用现状调查对邯郸地区6县12个自然村2484人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从粪便检查虫卵.对12岁以下儿童均做肛门拭子法查虫卵.结果:在2 484人中共查出蛔虫、鞭虫、钩虫、微小膜壳绦虫以及12岁以下儿童查出蛲虫5种虫卵,总感染率为10.47%.各地区总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其中钩虫卵检出率以武安农村最高,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以馆陶、临漳为高.6县中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0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蛔虫感染>41岁人群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χ^2=9.29,P<0.05),钩虫感染以20岁以下者为多,微小膜壳绦虫感染集中在11~40岁组之间(χ^2=9.53,P<0.05).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是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兴宁市部分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兴宁市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况。[方法]2002年选择市教育局直属部分城区及农村共17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采用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寄生虫虫卵。[结果]检查9076名中小学生,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148人,感染率为1.63%。其中140人感染蛔虫、8人感染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54%、0.09%。感染率乡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男生高于女生。[结论]中小学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应进一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控制或消除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10.
寄生虫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为了解我区农村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 ,我们于 1997年开始 ,选择本区农村中有代表性的部分村进行了连续 3年的纵向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以整群抽样方式 ,在本区庄桥镇抽取有代表性的李家村为观察点 ,该村 2周岁以上居民为本次调查对象。2 方法2 1 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 ;2 2 碘液直接涂片检查肠道原虫 ;2 3 透明胶纸肛拭法 :对 12岁以下的人群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作一次蛲虫卵检查。3 治疗 每年凡检查到蠕虫卵者采用驱虫康治疗 ,成人剂量每日 1…  相似文献   

11.
廉江地区某镇鼠类及其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省廉江地区农村鼠类广州管圆线虫、带状链尾蚴、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感染的情况。方法在室内、外采用电捕鼠器、鼠笼和粘鼠板等方法捕鼠,鉴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肝脏和膈肌检查广州管圆线虫、带状链尾蚴、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鼠类236只,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臭衲腈、施氏屋顶鼠和社鼠6种,其中黄胸鼠为优势种,占58.5%,其次为褐家鼠,占22.5%。上述鼠寄生虫的总感染率约为3559%。其中,广州管圆线虫和带状链尾蚴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7.37%和16.95%;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低,为127%;旋毛虫的感染率为0。不同鼠种中褐家鼠的寄生虫感染率最高(66.00%).感染的寄生虫种数亦最多.黄胸鼠次之(35.50%)。广州管圆线虫在野栖鼠中感染率很高,在家栖鼠中感染率很低;带状链尾蚴在野栖与家栖鼠中均可找到,只是在野栖鼠中感染率较高;肝毛细线虫仅在家栖的褐家鼠中检出。结论广东省廉江地区农村鼠类广州管圆线虫与带状链尾蚴感染情况相当普遍和严重;肝毛细线虫亦有一定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四川省彝族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艾滋病知信行现状调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原则,问卷凋查四川省西昌市和昭觉县8个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311人。结果共调查彝族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成员311人,其中流动人口178人(57.2%),家庭成员133人(42.8%)。男性241人(77.5%),女性70人(22.5%)。平均年龄35.8±9.8(16~58)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1.O%。外出务工者外出期间从事行业前3位依次为建筑业130人(42.0%)、个体经营82人(26.4%)和餐饮、娱乐等服务业29人(9.6%)。流动人El和家庭成员艾滋病平均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9.1%和64.9%,UNGASS5个关键问题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0.2%和59.1%,国艾办8个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6.8%和64.4%。调查对象对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和多性伴持“肯定/无所谓”态度比例分别为42.9%、23.3%和26.3%,72.9%的人明确表示不愿与艾滋病感染者保持交往。18.8%的人有过多性伴行为。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村干部(70.2%)、村医(65.2%)、电视(57.3%)和家人/邻居/朋友(55.3%)。喜欢的艾滋病传播材料类型主要为扑克牌/纸杯子等生活用品(68.0%)、海报/挂图/张贴画(58.2%)、传单(27.5%)和年历(27.1%)等。结论彝族地区外出务工者的家庭成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高,艾滋病歧视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社区人群HIV流行趋势及HIV感染者相关行为特征的变化情况,探讨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凉山州社区人群省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德昌县、宁南县和布拖县),调查对象为年龄≥ 15岁城镇和农村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按比例抽样,2010-2015年共需调查样本量14 092人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和血清学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和各年HIV感染的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2015年凉山州社区人群哨点监测完成调查共14 092人次,发现HIV感染者267人,2010-2015年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4%(70/2 162)、3.07%(72/2 345)、1.17%(28/2 399)、1.38%(33/2 400)、1.42%(34/2 391)和1.25%(30/2 395)。彝族聚集为主的布拖县HIV感染风险高于汉族聚集为主的德昌县和宁南县(OR=3.83,95%CI:2.25~6.52);增加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男性(OR=1.77,95%CI:1.30~2.40)、彝族(OR=4.40,95%CI:2.56~7.57)、离异或丧偶(OR=28.57,95%CI:4.56~178.95)、共用针具吸毒(OR=8.53,95%CI:3.99~18.25);降低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初中及以上学历(OR=0.59,95%CI:0.37~0.97)、固定性伴安全性行为(OR=0.21,95%CI:0.05~0.96)、临时性伴安全性行为(OR=0.46,95%CI:0.28~0.76)。结论 2010-2015年,凉山州社区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较高。男性、彝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离异或丧偶、共用针具吸毒等因素增加社区人群感染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云南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0—12月将云南省楚雄市和郊区以及大过口乡的彝族健康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等人群。共调查2 500人,收回问卷2 438份,收回率97.52%,有效问卷2 355份,有效率96.9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率为29.26%(689/2 355),肥胖率为8.41%(198/2 355);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处于45~64岁(OR=13.308,95%CI:1.420~124.683)、饮酒(OR=2.306,95%CI:1.565~4.760)、三餐饮食不规律(OR=1.394,95%CI:1.075~3.752)和饮食偏甜(OR=6.603,95%CI:1.216~35.855)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OR1);睡眠质量很好(OR=0.599,95%CI:0.174~0.745)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OR1)。结论云南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相对较高,彝族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饮食和睡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四川省藏族农区和彝族地区肠道蠕虫感染现状。方法对省内甘孜州3个藏族县和凉山州1个彝族县3岁以上的部分人群用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显微镜查蠕虫卵。结果共检查了2 653人,其中424人感染肠道蠕虫,感染率为15.98%。查出的肠道蠕虫有蛔虫、鞭虫和蛲虫等土源性线虫以及带绦虫,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0.74%,带绦虫感染率为5.24%。藏区和彝区均有带绦虫分布,感染率分别为5.52%和1.57%。土源性线虫彝区感染率为80.63%,藏区5.32%。青壮年带绦虫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而青少年和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结论四川省藏族农区和彝族地区带绦虫病高度流行,土源性线虫在彝族地区的流行尤为严重。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综合性防控措施急需实施以减轻疾病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学生肱动脉血压变化趋势,为当地青少年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政策、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课题采用体格检查的方法对当地彝族学生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观察,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调查样本,采用体格检查法获取肱动脉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1985年、2010年和2015年凉山彝族男生肱动脉收缩压均值分别为101.66mmHg、106.38mmHg和102.20mmHg,女生为102.43mmHg、104.17mmHg和101.45mmHg;1985年、2010年和2015年凉山彝族男生肱动脉舒张压均值分别为66.56mmHg、68.71mmHg和67.88mmHg,女生为67.12mmHg、67.09mmHg和67.88mmHg。结论凉山彝族学生肱动脉血压均值逐年上升趋势明显,今后当地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应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部偏远农村地区彝汉两族育龄妇女宫颈糜烂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攀枝花市盐边县共和乡随机抽取汉族和彝族已婚育龄期妇女各1000例,收集一般情况、个人卫生行为、生育史等流行病学资料,同时对每例研究对象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妇科检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人群宫颈糜烂总患病率为41.8%,汉彝族妇女的患病率分别为53.0%和30.7%,汉族高于彝族(χ2=102.173,P=0.000)。且宫颈糜烂的严重程度也是汉族高于彝族。年龄是宫颈糜烂的保护性因素,而采用盆内浇洗的方式进行外阴清洗、性生活频率高、怀孕总次数多等是宫颈糜烂的危险因素。结论:西部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宫颈糜烂常见,患病率及严重程度汉族均高于彝族。良好个人卫生习惯、计划生育等措施可减少宫颈糜烂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人群的人口、疾病特征及经济负担状况,探讨其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艾滋病防治及扶贫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本研究通过多阶段抽样选取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5个县,运用发放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艾滋病人群的疾病状况、经济负担等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贫困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发现,184名调查对象中,145名调查者为艾滋病贫困户,女性(OR=4.721)、务农(OR=6.058)、失业或无业(OR=7.941)、发病期(OR=6.743)及患病后健康状况对工作、生活的小部分限制(OR=4.935)均是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人群贫困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建议结合艾滋病贫困的相关影响因素,重点引导艾滋病人群积极就业,唤醒其自我发展意识,加强抗病毒治疗管理,大力开展不同类型艾滋病贫困户多层次健康扶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州彝族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及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开发传播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对云南省楚雄市和禄丰县4个乡镇的彝族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97份,其中流动人口占30.5%,家庭成员占69.5%。男性占56.2%,女性占43.8%。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从事行业前三位依次为建筑业(41.3%)、餐饮、娱乐等服务业(27.3%)和制造业(10.9%)。调查对象对国艾办督导评估8道基本知识题知晓率为78.7%,UNGASS 5道知识题知晓率为41.0%,流动人口与其家庭成员无显著性差异。流动人口对婚前、婚外和多性伴持不正确态度的比例分别为53.3%、31.6%和40.8%,其中8.4%有过多性伴性行为,上述比例均显著高于家庭成员。调查对象喜欢通过电视(64.7%)、村医(45.3%)、文艺活动(40.6%)等方式了解艾滋病信息,喜欢的艾滋病防治传播材料主要为扑克牌、纸杯、纸巾等生活用品(52.0%)、年历画(37.9%)、海报/挂图/张贴画(36.9%)。结论云南楚雄州彝族流动人口和家庭成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流动人口中艾滋病高危态度和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亟需针对流动人口开发适合的传播材料,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0.
广西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广西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068名≥20岁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脂及载脂蛋白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933名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广西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5.2%,而当地的汉族人群为17.3%(P<0.001);黑衣壮族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人群(12.5%vs.3.9%,P<0.001);黑衣壮族人群平均收缩压和脉压水平也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分别为125.20mmHg±18.62mmHgvs.121.88mmHg±15.99mmHg,P<0.001和48.64mmHg±14.75mmHgvs.44.98mmHg±11.12mmHg,P<0.001;1mmHg=0.133kPa)。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甘油三酯、性别和年龄呈显著正相关;而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则与总胆固醇、性别、年龄和饮酒呈显著正相关。黑衣壮族和汉族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8.6%vs.21.1%(P<0.001),治疗率4.5%vs.15.5%(P<0.001),控制率1.9%vs.10.6%(P<0.001)。结论广西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过多钠盐的摄入、低文化程度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必须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