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新宇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6,23(3):152-155
细菌性阴道病(BV)与早产,胎膜早破等有明显的相关性,BV时可产生大量磷酯酶A2,诱导子宫局部组织细胞膜磷分解,使花生四烯酸增加,从而使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刺激子宫收缩诱导早产,同时,感染诱导细胞介导免疫,通过巨噬细胞直接或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网络的一些成份,导致细胞因子的产生及随后的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诱发早产,对BV的局部或全身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早产。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vaginosis,BV)已成为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 ,妊娠合并BV的发病率为 6 8%~30 % [1 5] 。有关BV与早产的关系 ,近几年倍受关注 ,现将有关文献综述报道如下。一、早产的发生率妊娠合并BV妇女 (BV孕妇 )和未合并BV妇女 (非BV孕妇 )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 6 3%~ 6 8%及 1 1%~ 4 2 %。BV孕妇较非BV孕妇更易发生早产[6,7] 。Riduan等[8] 对 490例孕妇进行BV筛查并随访其预后 ,在 16~ 2 0周诊断为BV孕妇及非BV孕妇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 2 0 2 %及 11 8%。在 2 8…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阴道病是由多种厌氧菌及支原体过度增殖,替代正常阴道内乳酸杆菌所致的疾病.细菌性阴道病在早产发生中作用现仍未阐明。有人认为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原可上行进入绒毛膜蜕膜间隙或通过完整的羊膜进入宫腔致宫内感染,进而导致早产的发生.对早产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进行荟萃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产后子宫内膜炎的最佳治疗方法,对53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炎的产妇(Ⅰ组)及125例产后正常的产妇(Ⅱ组)进行研究。Ⅰ组中30例产妇接受干扰素诱导剂amixin治疗(Ia组),23例接受传统治疗(Ib组)。在治疗前、后均行盆腔超声检查,血、尿临床分析。根据白细胞诱导α干扰素(α-IFN)和γ-IFN的能力评价干扰素状态。根据B淋巴细胞数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研究体液免疫力;玫瑰花结形成试验检测 相似文献
5.
6.
7.
细菌性阴道病(BV)与早产直接相关.对患BV妊娠妇女早期给予治疗可明显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药物如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妊娠期用药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同时也不能降低早产(PTD)的发病率.BV主要发病机制是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导致菌群失调,采用从健康妇女阴道分离的乳酸杆菌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微生态活菌治疗BV,对预防早产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微生态调节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病(BV)与早产直接相关。对患BV妊娠妇女早期给予治疗可明显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药物如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妊娠期用药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同时也不能降低早产(PrrD)的发病率。Bv主要发病机制是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导致菌群失调,采用从健康妇女阴道分离的乳酸杆菌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微生态活菌治疗BV,对预防早产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妊娠期间阴道微生态菌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产检并分娩孕妇986例为病例组,非孕健康育龄女性369例为对照组,对常见阴道炎进行诊断,归纳妊娠期常见阴道炎发病特点.结果 ①非孕健康育龄女性阴道炎发病率19.78%;早孕组阴道炎发病率14.50%;...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尚无鉴别子宫复旧不全(US)与产后子宫内膜炎(PE)的具体诊断标准。研究US与PE相同和不同之处,旨在优化产后并发症产妇的管理策略,对68例US(观察Ⅰ组)、70例PE(观察Ⅱ组:经自然产道分娩59例-Ⅱa组,剖宫产11例-Ⅱb组)、健康产妇24例(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并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7590例分娩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Ultramark-9”超声诊断仪检查盆腔器官,阴道涂片检测白细胞,“Bio-Merieus”公司提供API-及ID-系统检查宫腔吸出物菌丛,PCR技术检查吸出物衣原体、支原体、脲支原体、巨细胞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Ⅰ+Ⅱ型)感染,组织学检查吸出物,根据白细胞诱导干扰素α(IFN-α)和-γ的能力评价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2.
阴道唾液酸酶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及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探讨阴道唾液酸酶的检测在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及预测绒毛膜羊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比色法对患细菌性阴道病孕妇 80例 (研究组 ) ,健康孕妇 6 0例 (对照组 )进行阴道唾液酸酶的检测 ,蓝色表示唾液酸酶阳性 ,颜色不变为阴性。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以病理检测为准。结果 研究组孕妇中阴道唾液酸酶阳性率为 96 3% (77 8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 3% (2 6 0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两组中阴道唾液酸酶阳性孕妇的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早产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分别是 2 6 6 %、39 2 %、2 1 5 %和 16 5 % ,明显高于阴道唾液酸酶阴性孕妇的 4 9%、9 8%、6 6 %和 3 3% ,两者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阴道唾液酸酶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为 87 5 % (2 1 2 4 ) ,特异性为 5 0 0 % (5 8 116 )。结论 阴道唾液酸酶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阳性率高 ,尤其适用于孕期筛查 ;同时在早期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中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郑建华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2):717-718
细菌性阴道病 (BV)系阴道菌群紊乱 ,既以高浓度的阴道加德纳杆菌、各种厌氧菌及人型支原体替代了正常、健康的阴道乳酸杆菌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疾病。虽然符合这一疾病诊断标准的妇女中 5 0 %是没有症状的 ,但BV是引起异常阴道分泌物和阴道炎的最常见的原因。据报道[1 ] 妇女中BV的发病率为 10 %~ 41% ,妊娠期BV检出率远高于阴道滴虫及念珠菌感染者 ,并且新的证据[2 ,3 ] 表明BV与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羊膜绒毛膜炎、羊水感染、产后子宫内膜炎和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等相关 ,在这些研究中风险指数 (RR)从 1 1到 7 3,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16.
细菌性阴道病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混合性细菌感染。在致病条件下,表现为持续性阴道环境改变,乳酸杆菌明显减少,而其他细菌大量增殖,病理改变为无炎性反应,但有大量clue细胞——线索细胞。该病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较长,如阴道分泌物湿片找到clue细胞或嗅味试验阳性,一般可初步确诊,而临床上较可靠的诊断仍需采用复合标准,必要时细胞学及酶学检查可协助诊断。目前治疗以灭滴灵和氯林可霉素(孕妇不宜使用灭滴灵)为首选药。该病疗效好,但易复发或/和再发。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世红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3):172-174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100050)陈世红综述靳家玉审校过去,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患者除外淋病、滴虫及霉菌性阴道炎,都被诊断为“非特异性阴道炎”。自1955年以来,这种疾患先后被命名为“嗜血杆菌性阴道炎”、“阴道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菌性阴道病最初被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Gardner和Duke在1955年首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有特征性的线索细胞(clue cell),1984年,本病被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BV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是以阴道乳杆菌减少或消失,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增多为主要微生物特点的临床症候群.本文介绍当前对细菌性阴道病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
刘静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5,(3)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是妇女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已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CIN与宫颈原位癌(CIS)之间有关联,启动因子与HPV的共同作用使得这一关系更为复杂。有报道认为细菌性阴道病对CIN的发生是重要的,因为异常菌群能产生致癌的亚硝胺类物质。 为阐明这一重要假说,在巴氏(PAP)染色的阴道涂片中行线索细胞检测。线索细胞是指被大量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