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儿茶酚胺症的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1--2001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茶酚胺症8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4例均经手术治疗,良性76例,恶性8例;肿瘤位于肾上腺68例,异住嗜铬细胞瘤8例,肾上腺髓质增生8例。结论:尿VMA检查是儿茶酚胺症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B超、CT、MRI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131I-MIBG检查同时为定性及定位的主要依据。根本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附11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1980-2004年收治的112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96例(85.7%),105例接受尿VMA检查,阳性者90例(85.7%)。B超,CT,MRI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5%,100%。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100例(90%),恶性12例(10%),肿瘤位于肾上腺者91例(86%),异位嗜铬细胞瘤11例(14%)。结论:术前必须充分准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为提高临床识别率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中4例误诊为出血性脑血管病,2例误诊为癫痫,1例误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经B超、CT和24h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香草扁桃酸阳性确诊,控制血压后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因血压增高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而被误诊,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诊断要点,有利于提高临床识别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同时与CT、B超及尿VM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病例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及经临床确诊的2例高血压患者,4例肾上腺肿大患者及1例肾上腺皮质瘤患者,受检者静脉缓注^131I-MIBG111MBg,注射后24h,48h使用SPECT进行全身和局部显像。结果 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可见患侧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心肌,肝脏不显影,其他7例非嗜铬细胞瘤患者肾上腺不显影,但有6例心肌,肝脏显影。^131I-MIBG显像阳性率为100%,CT检查阳性率为66.7%,B超检查3例患者只能定位,不能定性,VMA检测阳性率为100%,结论 ^131I-MIBG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优于CT、B超和尿VMA测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肿瘤多较大,直径3~20cm,并发现1例直径仅0.80n的肿瘤。多为圆形、椭圓形。大的肿瘤密度不均匀,中心有不规则坏死,少数可伴有出血或钙化。本组病例发生在肾上晾20例、1例为恶性、1例双侧肾上腺肿瘤。发生在肾上腺外4例。多数病变结合临床检查能做出正确诊断。对24例嗜铬细胞瘤的CT、B超、肾上腺动脉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效果较好,但手术风险大,术前准备必须充分,手术期护理也非常重要。我院1999年以来,为2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作了肿瘤摘除手术,无1例发生意外,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8~65岁,平均46岁,病程1个月~6年。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高血压伴头痛、头晕、心悸、多汗等。16例24h尿VMA升高,5例血糖较高。经B超、CT或MRI检查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位于左侧肾上腺10例,右侧17例。体积2.0cm×1.0cm×1.5cm~10.5cm×8.0cm×9.5cm。术前2~4周常规服用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不同部位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 本组均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1例,左上纵隔内1例,左侧腰椎旁1例,膀胱内及两侧髂内血管旁多发肿瘤1例,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均手术切除肿瘤,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和生化诊断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似,但定位诊断较困难。定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扫描及磁共振检查,配合同位素间碘变甲胍(^131I-MIGB)和血管造影。外科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5例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诊患者;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学表现,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患者中以高血压起病者4例,其中1例伴有阵发性心悸,另1例因其他疾病查体偶然发现。影像学提示肿瘤均为单发,直径2.5~15.0 cm,平均6.5 cm。2例行131I-间苄胍显像检查,均为阳性;3例行99mTc-奥曲肽显像检查,其中2例阳性;4例行24 h尿儿茶酚胺检查,2例轻度升高,2例正常;1例行血儿茶酚胺检查,提示儿茶酚胺升高。光镜观察,肿瘤中可见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区域:胞浆弱嗜碱性、多边形细胞且富于血窦的肿瘤区和神经胶质纤维背景下散在或灶性聚集核仁明显、胞浆嗜碱性的大细胞区域,二者截然分界或交错出现;免疫组化显示前一区域瘤细胞CgA、Syn强阳性,并见散在S-100阳性的梭性细胞,后一区域S-100弥漫强阳性,其间大细胞NSE、NF强阳性,两区域的肿瘤组织Ki-67均低于2%;5例患者手术后一切正常。结论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临床表现不一,病理是目前唯一准确诊断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最佳选择,不伴恶性成分者呈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9.
董强  袁鹏  魏强  石明  李虹  杨宇如 《华西医学》2000,15(3):297-298
为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水平,回顾分析了25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异位嗜铬细胞瘤古同期嗜铬细胞瘤总数的23.4%。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肿瘤,无手术并发证。说明血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尿VMA的测定对本病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定位诊断依赖于B超和CT检查。手术前应常规使用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和心率,并扩充血容量。  相似文献   

10.
董文瑞  马晋  廖凯  范地兵 《华西医学》2009,(8):1973-1974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3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血压的控制方法。结果:3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术后血压恢复正常,2例术后血压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多种内分泌激素的测定及B超、CT的定位检查,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的降压、扩容和术后的补液升压等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