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灵芝三萜在口腔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金黄地鼠颊囊动态癌变的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aspase-3在两组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整个癌变动态观察期内,两组颊囊癌变过程中不同组织学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P<0.01),A组病变严重程度始终低于B组.随着上皮病变程度的加剧,caspase-3 的表达呈现逐步增强趋势.A组与B组相比,在正常组、上皮单纯增生组、上皮异常增生组、鳞癌的不同病损中,A组阳性率低于B组.A组与B组正常组和上皮单纯增生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在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中A组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灵芝三萜对口腔黏膜癌发展过程中具有抑制作用并可能不是通过细胞凋亡途径发挥作用,而可能发挥直接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灵芝三萜对口腔黏膜癌防治作用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灵芝三萜对口腔黏膜癌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金黄地鼠颊囊动态癌变模型60只,分2组:实验组(灵芝三萜组)和对照组(未服用灵芝三萜组),每组各30只,对所取标本进行病理检验,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survivin在两组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病理结果显示随DMBA涂药时间的延长,两组动物模型的病变呈加重趋势(P〈0.01),第6、9、12周实验组的病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总体上看两组颊囊癌变过程中不同组织学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P〈0.01)。Bcl-2在上皮异常增生阶段、survivin在上皮单纯增生和异常增生阶段,实验组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灵芝三萜对口腔黏膜癌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凋亡调节基因survivin、bcl-2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VEGF多克隆抗体对 10例正常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 ,与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中VEGF有一定的表达 ,且表达强度强于正常口腔黏膜组 (P <0 .0 5 )。结论 :VEGF的过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上皮重度异常增生及正常黏膜组织的拉曼光谱特征,以期为拉曼光谱诊断口腔黏膜癌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新鲜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56例,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50例及正常黏膜组织32例,采用配备光纤探头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获取拉曼光谱.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判别函数分析(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DFA)对不同组织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诊断模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重度异常增生及正常黏膜的光谱数据进行鉴别,应用交互验证方法对诊断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重度异常增生及正常黏膜组织间的拉曼光谱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口腔鳞状细胞癌和上皮重度异常增生组织光谱中对应核酸、蛋白质及脂类物质的谱峰明显高于正常黏膜上皮组织;鉴别诊断建模的总体分类准确率达96.4%(133/138),交互验证的分类准确率达92.8%(128/138).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和上皮重度异常增生组织中细胞增殖代谢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应用PCA-DFA建立的分类诊断模型可以很好地区分3种不同组织的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5.
约90%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在临床上都出现过癌前病变即口腔上皮异常增生(OED)。 OED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在不同肿瘤的癌前病变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发生相关基因出现启动子甲基化。为了明确口腔癌前病变的甲基化的研究现状,本文针对口腔上皮异常增生中的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进行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实验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Tca-8113)生长抑制情况以及促进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0、0.1、2.5、5、10、12.5、25、50、100mmol/L丙戊酸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进行干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ELISA方法及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细胞呈多边形,贴壁,生长活跃;实验组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大部分细胞核固缩,细胞变小、变圆、脱壁。细胞生长曲线显示,随丙戊酸钠浓度增加、时间延长,Tca-8113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各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5、10mmol/L丙戊酸钠作用24h,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9.2%和26.7%,与对照组3.6%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钠体外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口腔正常粘膜,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中CD68及VEGF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巨噬细胞计数与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P〈0.01);VEGF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巨噬细胞计数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巨噬细胞计数与VEGF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39,P〈0.01)。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TAMS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关,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Bc1-2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病变标本采用鼠抗人Bc1-2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口腔粘膜Bc1-2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口腔上皮单纯增生、异常增生、鳞癌Ⅰ、Ⅱ、Ⅲ级Bc1-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75%、52.17%、18.18%、22.22%和53.33%。口腔粘膜异常增生Bc1-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VEGF在54例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情况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OX-2与VEGF在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62.5%;COX-2与VEGF的表达随着口腔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P<0.05),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COX-2和VEGF在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与口腔黏膜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口腔黏膜鳞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探讨三者与口腔鳞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研究一氧化氮 (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4例口腔鳞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 ,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 ,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 1) 3 9例口腔鳞癌组织表达VEGF ,42例表达iNOS ,45例表达eNOS ;( 2 )VEGF与iNOS的表达正相关 ,与eNOS的表达无相关 ;( 3 )VEGF、iNOS的表达与口腔鳞癌MVD呈正相关 ,eNOS的表达与口腔鳞癌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4 )VEGF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正相关 ;与临床分期无关。iNOS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eNOS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 :( 1)iNOS对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有重要影响 ;( 2 )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 ,说明两者对口腔鳞癌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头颈部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的价值。方法 用酶标免疫吸附试验对 2 0例健康体检者、2 0例头颈部良性肿瘤患者和 6 0例头颈部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平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健康体检者为 10 8.8pg/ml,良性肿瘤患者治疗前为119.5 pg/ml;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为 2 6 1.1pg/ml,鳞状细胞癌患者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和良性肿瘤患者 ;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者平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36 1pg/ml)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16 5 .3pg/ml) ,而且原发灶增大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 ;头颈部粘膜鳞状细胞癌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降低 ,但癌肿复发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重新升高。结论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可能是头颈部粘膜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和随访观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H~TdR 掺入粘附试验测定VEGF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SCCa细胞同质性粘附作用以及Boyde Chamber 观察VEGF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转移作用。结果1ng/ml、5ng/mlVEGF诱导TSCCa细胞60min、90min、120min,3H-TdR掺入实验(dpm/min)分别为1773.67±289.64、2180.32±326.321、2256.43±310.31和1687.38±226.24、2045.68±273.26、1891.52±213.84,10ng/ml VEGF诱导TSCCa细胞60min、90min、120min,3H-TdR掺入实验(dpm/min)分别为1436.69±326.03、1380.32±201.04、1228.56±237.07,显著低于对照组60、90、120min的2184.49±314.72、2746.53±255.17、3560.14±377.35(P<0.05或0.01),用VEGF 1ng/ml、5ng/ml、10ng/ml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2h,Boyde Chamber小室下室浸润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数分别为6.67±1.78、17.17±2.38、22.33±2.54×104/ml,分别高于对照组2.48±1.02×104/ml(P<0.05或0.01)。结论VEGF可以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转移,与VEGF降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同质性粘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介素18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方法检测30例口腔鳞癌及10例正常人血清中IL-18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IL-18蛋白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IL-18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低分化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5);IL-18的水平随肿瘤浸润范围的扩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IL-18表达的阳性率低于正常的黏膜组织(P<0.05).癌细胞分化程度越高,IL-18的表达越强(P<0.05),19例癌组织中IL-18弱表达或不表达,均是中、低分化者.血清中IL-18的表达量与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呈反比.结论:IL-18在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癌组织中表达下降,二者呈负相关,并且IL-18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关系紧密,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病理分级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的关系 ,并评价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用CD3 4 单抗标记血管内皮细胞 ,VEGF多抗标记VEGF蛋白 ,检测了 45例口腔鳞癌的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①VEGF主要在胞浆表达 ,血管生成在癌巢周边的间质内 ;②VEGF阳性者MVD明显增高 ;③高MVD和VEGF阳性者的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机率明显增高 ;④高MVD和VEGF高表达的患者 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结论 :①口腔鳞癌组织表达VEGF ,它参与促进肿瘤的微血管形成 ;②口腔鳞癌的MVD和VEGF对颈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③MVD和VEGF可以指示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被鉴定出的最强的血管生长因子,其家族由7个配体、3种受体以及2种共受体组成。通过多条信号通路.VEGF表现出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淋巴内皮细胞生长和淋巴道转移、抗凋亡等多种细胞学效应。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与VEGF密切相关,新生血管既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也为肿瘤的转移提供通道。本文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信号机制、细胞学效应,以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和预后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树突状细胞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分化发育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OSCC组81例及对照组24例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质量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57例OSCC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观察血清与原发灶VEGF的相关性以及与DC的关系.通过体外实验,将CD-14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nd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诱导为DC过程中加入VEGF165,观察其对DC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325.70±117.54)ng/L]相比,OSCC患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764.33±263.64)ng/L]显著升高(P<0.01),而DC/PBMC比值和DC计数显著降低(P<0.01).且外周血DC与血清VEGF质量浓度呈负相关(P<0.01).OSCC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血清VEGF呈正相关(P<0.01),与外周血DC含量呈负相关(P<0.01).体外研究则显示VEGF165使DC表面分子CD-1a、CD-40、CD-80、CD-86、CD-83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HLA)-DR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而吞噬能力增强(P<0.05).结论 OSCC过量分泌的VEGF可能是抑制DC分化发育及成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人口腔鳞癌演变过程中HLA-DR表达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HLA DR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 2 6例正常口腔黏膜、8例口腔黏膜白斑、3 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及 15例颈淋巴结转移灶标本内HLA DR的表达。结果 :口腔鳞癌原发灶与正常口腔黏膜HLA DR的表达存在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余各组间未见有此差异 ;鳞癌原发灶HLA DR的表达除与局部淋巴细胞浸润有显著性关系外与其余各临床病理资料间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HLA DR在口腔鳞癌细胞中存在有表达异常增高的现象但并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判断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口腔鳞状细胞癌脂肪酸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3脂肪酸代谢特点,探讨利用脂肪酸合成途径进行抗癌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和液体闪烁测量方法观察TCA—83细胞和正常人牙龈成纤维细胞[~3H]掺入细胞总脂质的量,通过MTT法观察脂肪酸合酶抑制剂—浅蓝菌素对TCA-83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 ①TCA-83细胞和正常人牙龈成纤维细胞[~3H]掺入细胞总脂质的量分别为68±12.7cpm/2×10~5细胞和13±4.2cpm/2×10~5细胞,差异有显著性(P=0.011)。②浅蓝菌素在浓度为2.5μg/ml时,对正常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较小,但对TCA—83细胞仍有明显的毒性。结论 脂肪酸合成活性增高是口腔鳞状细胞癌重要的生化特征,浅蓝菌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有选择性的细胞毒作用。本研究为通过脂肪酸合成途径来控制肿瘤细胞生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