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晨服奥美拉唑,睡前加服法莫替丁和加服奥美拉唑后日间酸突破(DAB)和夜间酸突破(NAB)的情况.方法将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日间服用奥美拉唑20 mg后,一组睡前加服奥美拉唑20 mg,一组睡前加服法莫替丁40 mg,疗程1周.治疗前后行夜间胃酸pH监测.结果治疗后奥美拉唑组夜间pH<4的中位时间百分比减少62.4%,法莫替丁组减少83.95%,两组之间比较P<0.05.奥美拉唑组NAB发生率为70%,法莫替丁组NAB发生率为30%,两组之间比较P<0.001.两组日间pH<4的中位时间百分比、DAB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睡前服用法莫替丁比睡前服用奥美拉唑对夜间胃酸分泌和酸突破的控制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SU)夜间酸突破(NAB)现象,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NAB的控制效果及SU的发生率及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将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A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每日2次;B组:口服(或胃管内灌注)奥美拉唑片40mg,每日1次;C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西咪替丁600mg每晚1次。并于第6天早上监测24h胃内pH值。结果 (1)C组NAB显著低于A,B组(P0.01),B组显著高于A,C组(P0.01);(2)3组患者平均pH值及中位pH值、夜间胃内平均pH值及中位pH值、24h胃内平均pH4时段所占时间百分比、夜间胃内pH4时段所占时间百分比的比较,C组显著高于B组(P0.01),A组明显高于B组(P0.05)。(3)SU的发生率及病死率:C组低于A、B组,A组低于B组(P均0.05)。结论改变奥美拉唑用药次数、剂量及联用西米替丁可以降低NAB的发生,有利于SU的预防及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NAB)与食管酸暴露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每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每日2次,其中1组睡前加服雷尼替丁150 mg,疗程1周.两组治疗前后行24 h食管pH检测及食管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埃索美拉唑组,加服雷尼替丁组治疗后夜间胃pH小于4.0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37%、15%,显著低于治疗前90%、90%,后者夜间胃pH小于4.0的中位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前者(P<0.05).加服雷尼替丁组NAB发生率为15.1%,埃索美拉唑组为3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夜间食管pH小于4的中位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计34例Hp阳性中有7例(20.5%)发生NAB,而18例Hp阴性者中10例出现NAB(55.6%,P<0.05).结论 在胃食管反流中,中国人NAB发生率较低,食管酸抑制和症状控制不依赖于NAB的消除程度,NAB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现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DU)的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例,分别接受A组静脉注射奥美拉唑40 mg,每日2次;B组静脉注射奥美拉唑40 mg,每日1次;C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D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每日1次;E组静脉注射西米替丁600 mg,每日2次.均用药5 d并于第5天早上8时起连续24 h监测其胃内pH值.结果五组患者的平均胃内pH、平均中位pH、夜间平均胃内pH和夜间平均中位pH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组升高明显,显著高于B、D、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D、E组夜间pH<4.0的时间占夜间监测时间的百分比显著高于A、C组(P<0.05);五组分别有0例(A组,0%)、4例(B组,50.0%)、1例(C组,12.5%)、4例(D组,50.0%)、3例(E组,37.5%)患者发生NAB;奥美拉唑2次用药组(包括静脉和口服用药组)仅有1例NAB发生(6.3%),显著低于1次用药组(包括静脉和口服用药组,56.3%,P<0.05);合计18例Hp阴性者中有10例(55.6%)发生NAB,22例Hp阳性者中只有3例(13.6%,P<0.05).结论 DU患者中,中国人的NAB发生率低,NAB与奥美拉唑剂量、用药方法及Hp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现象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 (NAB)现象 ,以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NAB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 2 0 0 2 - 0 6~ 2 0 0 3- 0 4大连医学院附属二院消化科 4 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例 ,A组 :口服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2次 ,法莫替丁 2 0mg睡前口服 ;B组 :口服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2次 ;C组 :口服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1次 ,法莫替丁 2 0mg睡前口服 ;D组 :口服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1次。用药 5d ,于第 5天监测 2 4h胃内pH值。结果  (1)A组患者没有NAB发生 ,B、C组均分别只有 1例发生 ,D组发生 6例。A、B、C 3组显著低于D组 (P <0 0 5 )。 (2 ) 4组患者的平均胃内 pH值、平均中位pH、夜间平均胃内 pH、和夜间平均中位 pH比较 ,A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 ;而B组与C组明显高于D组 (P <0 0 5 ) ,B、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D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各组 (P <0 0 5 )。 (3)A组 pH <4 0的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夜间 pH <4 0的时间占夜间检测时间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 (P <0 0 1) ,而B组与C组均明显低于D组 (P <0 0 5 ) ,B、C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D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过程中单用奥美拉唑多发生NAB ,改变奥美拉唑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夜间酸突破现象及其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例,分别接受①每12h一次静注奥美拉唑40mg(静注1组);②每24h一次静注奥美拉唑40mg(静注2组);③每日二次口服奥美拉唑20mg(口服组).均用药5日并于第5天早上7.30时起连续24小时监测其胃内pH值.结果三组的平均胃内pH、平均中位pH、夜间平均胃内pH、和夜间平均中位pH均升高,以静注1组显著高于其它二组静注2组的夜间pH<4.0的时间占夜间监测时间的百分比(35.7%±40.3%)显著长于口服组(1.5%±1.9%)和静注2组(1.2±2.3)(p<0.05);静注2组和口服组分别有4例(50.0%)和1例(12.5%)发生NAB,而静注1组无酸突破发生;合计9例Hp阴性中4例(44.4%)发生NAB,15例Hp阳性中只有1例(6.7%)出现NAB(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中国人的NAB发生率低,可能与国人对奥美拉唑高敏感,且Hp感染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现象(NAB)及制定治疗方案。方法 胃镜确诊GERD患者32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B、C、D组),每组8例。A组: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20mg,每日1次口服(晨6时),B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口服(晨6时及临睡前服),C组:奥美拉唑40mg,每日2次口服(晨6时及临睡前服),D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口服(晨6时),同时临睡前加服雷尼替丁150mg。所有患者于用药治疗第5天连续24h监测胃内pH值。结果 NAB发生情况:A组5例,较B组1例、C组0例和D组2例明显增多(P〈0.05)。结论 老年GERD患者的NAB发生与奥美拉唑的用药剂量、用药方法有明显关系,在使用奥美拉唑基础上夜间睡前服用小剂量H2受体拮抗剂(不能长期用)能明显减少NAB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雷贝拉唑单剂量口服对夜间酸突破及夜间碱化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对消化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NAB)及夜间碱化波(NAKA)的影响。方法:开放、对照研究。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病人4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雷贝拉唑(RAB)10mg(n=15)、奥美拉唑(OME)20mg(n=15)及泮托拉唑(PAN)40mg(n=10)单剂量口服,健康对照组20例,不服安慰剂,监测24h胃内pH。结果:RAB组NAB的pH均值(1.84±0.55)大于OME(1.15±0.31)及PAN(1.10±0.30)(P均<0.01);RAB组NAKA的持续时间(4.65±1.22)h较OME组(3.22±1.89)h及PAN组(3.15±1.92)h明显延长(P均<0.05),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同时,NAKA均值在RAB组pH(6.41±0.45)较PAN组(6.01±0.92)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AB10mg单剂量口服能提高NAB的pH、缩短NAB时间、提高NAKA的pH及延长NAKA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逍遥丸联合西药治疗伴抑郁状态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伴抑郁状态的N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奥美拉唑20 mg,qd,多潘立酮10 mg,ti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逍遥丸9 g,bid。8周后随访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积分较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下降更加明显(P0.01)。[结论]逍遥丸联合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治疗伴抑郁状态的NERD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奥美拉唑(OME)、雷贝拉唑(RAB)及埃索美拉唑(ESO)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抑酸效应及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和对照研究, 将消化性溃疡患者59例随机分为3组, 分别给予OME肠溶片(n = 19)、RAB肠溶片(n = 20)或ESO肠溶片(n = 20)各20 mg单剂量口服, 动态监测24 h胃内pH, 观察3种药物对患者的24 h和夜间抑酸效应及夜间酸突破(NAB)的影响. 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所有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并分为强代谢型(EMs)和弱代谢型(PMs).结果: OME组、RAB组及ESO组EM和PM的比例分别为16/3, 17/3及17/3. OME 24 h抑酸与夜间抑酸效应(胃内pH>4的总时间和时间百分比)在PMs和EMs中的差异有显著性[24 h抑酸: (胃内pH>4的总时间: 10.65±2.3 h vs 7.22±2.1 h, P<0.05;时间百分比: 48.9±15.5 vs 32.5±12.6, P<0.05);夜间抑酸: (胃内pH>4的总时间: 3.67±1.2 h vs 2.25±1.2 h, P<0.05;时间百分比: 38.3±20.6 vs 20.8±18.9, P<0.05)]. 而RAB及ESO组24 h抑酸和夜间抑酸效应在PMs和EMs中的差异无显著性. RAB及ESO组NAB持续时间较OME组短(3.08±2.12 h, 2.98±2.73 h vs 4.50±2.86 h, 均P<0.05), NAB的pH高于OME组(2.15±0.70, 2.45±0.65 vs 1.15±0.31, 均P<0.001). RAB与ESO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奥美拉唑的抑酸效应受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的抑酸效应则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极小, 3种PPIs的日间抑酸效应强于夜间, 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的抑酸效应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1.
法莫替丁可抑制夜间胃酸分泌和酸突破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夜间酸突破 (NAB)指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PPI)后夜间pH <4持续 1h以上。国外有研究表明 ,正常人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每日口服 2次PPI不足以完全控制夜间胃酸分泌 ,其中 3/4可发生NAB ,而H2 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抑制NAB[1,2 ] 。为研究十二指肠溃疡 (DU)患者服用法莫替丁后NAB情况 ,我们比较服用奥美拉唑后 ,睡前加服法莫替丁和加服奥美拉唑对DU夜间胃酸分泌和NAB的影响。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 :2 0例患者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19~ 5 3岁 ,平均 38.6岁。胃镜诊断为活动性DU 1~ 2个 ,溃疡直径>3mm ,<2 0mm。近 4周未用抗溃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六味安消胶囊配合法莫替丁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疗效.[方法]50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六味安消胶囊3粒/次,3次/d;法莫替丁20 mg/次,2次/d.对照组(20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次,2次/d.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分别为9、6、5例,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安消胶囊配合法莫替丁治疗NERD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雷贝拉唑对胃溃疡患者胃内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评价顿服雷贝拉唑 10mg对胃溃疡患者的抑酸效果和症状缓解情况 ,并以奥美拉唑 2 0mg作为对照。 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 ,患者随机进入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结果  (1)两组用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 ,但治疗 1d后症状改善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两组抑酸药物的起效时间均在用药后 2h ;用药后 1h和 2h ,两组患者胃内pH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雷贝拉唑组 2 4h总的、夜间 pH >4及夜间 pH >3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P <0 0 5 ) ,而白天pH >4和 pH >3及总的 pH >3的百分比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 )雷贝拉唑组白天、夜间 pH >4及 2 4h总的、白天和夜间pH >3超过 30 %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 (P <0 0 5 ) ,而只有总的pH >4超过 30 %的百分率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5 )雷贝拉唑组无反应率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 (7 8%比 16 4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雷贝拉唑顿服能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 ,其抑酸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食管联合阻抗-pH监测技术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非酸反流的比例及其与烧心的相关程度.方法 选取消化专科门诊以烧心为主诉的连续病例,通过上消化道内镜将上述患者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E)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并进一步通过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及雷贝拉唑试验性治疗予以确诊.比较两组的联合阻抗-pH监测指标.结果 EE组36例,NERD组62例.两组患者酸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1和0.002).EE组和NERD组中非酸反流次数的百分比分别为37.3%(663/1777)和44.3%(1220/2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3,P=0.000).EE组酸反流烧心症状指数阳性、非酸反流烧心症状指数阳性及总反流烧心症状指数阳性的百分比分别为36.1%(13/36)、19.4%(7/36)和55.6%(20/36),NERD组则为27.4%(17/62)、6.4%(4/62)和33.8%(21/62).结论 EE组和NERD组患者中非酸反流次数的比例分别为37.3%及44.3%,非酸反流与烧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沉香化气胶囊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NERD患者随机分2组,分别为治疗组(沉香化气胶囊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对照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4周后总结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NERD起效时间快,且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1).[结论]沉香化气胶囊在治疗NERD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竺林佳 《内科》2010,5(4):374-375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31例随机分为两组,奥美拉唑治疗组64例,法莫替丁对照组67例,两组均补液扩容、输血、应用止血剂氨甲苯酸、云南白药、去甲肾上腺素及胃黏膜保护剂等进行综合性治疗,奥美拉唑治疗组用注射用奥美拉唑8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然后以奥美拉唑4mg/h微泵给药;法莫替丁对照组用注射用法莫替丁2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12h。结果治疗组64例中,59例(92.19%)于3d内止血,3例(4.69%)于5d内止血;2例(3.13%)5d以上仍继续出血。对照组67例中,48例(71.64%)于3d内止血;15例(22.39%)于5d内止血;4例(5.97%)5d以上仍继续出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50,P=0.003)。结论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优于法莫替丁,止血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7.
夜间酸突破现象及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夜间酸突破现象 (NAB)并寻求解决措施。方法 胃镜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病人 4 0例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例 ,治疗方法 :A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1次口服 (晨起 ) ,B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2次口服 (晨起及下午 4时 ) ,C组奥美拉唑 4 0mg ,每日 2次静脉注射 (晨起及下午 4时 ) ,D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1次口服 (晨起 ) +雷尼替丁 15 0mg临睡前服 ,E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2次口服 (晨起及下午 4时 ) +雷尼替丁 15 0mg临睡前服。所有病人于用药治疗第 5天连续 2 4h监测胃内pH值。结果 与A组 (4.8± 0 .7,4 .7± 0 .8)相比 ,后 4组病人的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显著升高 ,B组为 6 .2± 0 .7,6 .4± 1.1;C组为 6 .9± 0 .7,6 .8± 0 .9;D组为 6 .0± 0 .7,5 .9± 0 .7;E组为 5 .8± 0 .5 ,6 .1± 0 .5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夜间 pH <4 .0的时间百分比A组 (2 8.4± 2 9.6 )较B组 (1.5± 1.9)、C组 (1.2± 1.3)、D组 (0 .1± 0 .3)、E组 (2 .9± 5 .1)明显增高 (P <0 .0 5 )。NAB发生情况A组 5例 ,较B组 1例 ,C组 0例 ,D组 2例 ,E组 0例明显增多 (P <0 .0 5 )。幽门螺杆菌 (Hp)阴性的病人NAB发生率显著高于阳性病人。结论 DU病人 ,NAB的发生与奥美拉唑的用药剂量、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疗效-费用分析进行分析。方法83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①静脉注射奥美拉唑40mg,q12h;②静脉注射奥美拉唑40mg,q12h,联合睡前一次静脉注射法莫替丁20mg;③静脉注射泮妥拉唑40mg,q12h;④静脉注射泮妥拉唑40mg,q12h,联合睡前一次静脉注射法莫替丁20mg。疗程均为5d。记录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转诊手术率、死亡率及住院总费用。结果4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分别为1.3±1.0d、1.2±0.8d、1.3±0.8d、1.4±0.8d(P>0.05);输血量分别为1.7±2.8U、1.5±2.5U、1.6±2.4U、1.6±2.5U(P>0.05);再出血率为5.3%(1/19)、0、0、0(P>0.05);手术率和死亡率均为0;住院时间分别为10.6±7.4d、11.7±6.9d、12.9±5.9d、11.6±7.5d(P>0.05);住院总费用分别为7337.2±2133.1元、6908.6±2466.3元、7266.9±2993.1元、6646.3±2544.3元(P>0.05)。结论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和泮妥拉唑均能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及住院费用相当,夜间无需加用H2受体拮抗剂亦能达到同样疗效。  相似文献   

19.
雷贝拉唑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SAP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对SAP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3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口服(n=20)和法莫替丁4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n=10),疗程1周。于用药前24h至用药后72h连续监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和胃内pH的变化。结果:雷贝拉唑组患者无呕血和黑粪出现,法莫替丁组有1例患者出现黑粪,发生率为10%。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胃内pH和pH>3、pH>4、pH>5的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升高,雷贝拉唑组升高较法莫替丁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和法莫替丁均能升高SAP患者的胃内pH,对上消化道出血有预防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雷贝拉唑维持胃内较高pH的时间较法莫替丁更长。  相似文献   

20.
王炘  詹志刚  郑林  涂铭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4(3):151-152,16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NAB)与食管酸暴露的关系。方法将45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给予雷贝拉唑钠10 mg早晚各1次口服,试验组(24例)治疗同对照组外晚间睡前另加服雷尼替丁150 mg,疗程共7 d。两组治疗前后行24 h食管、胃pH监测,及反流诊断问卷评分(RDQ),并进行比较。结果加服雷尼替丁组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为20.83%,单用雷贝拉唑钠组为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酸暴露和食管反流症状的控制不依赖于夜间酸突破的缓解,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管动力异常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