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减压病是一种职业病,目前报道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0岁,潜水业,住院号2983。于1990年7月1日因双下肢麻木瘫痪4天入院。患者于4天前的上午下海潜水打捞珍珠,在水深约15米处持续工作十多分钟,浮上岸后立即出现四肢、躯干肌肉疼痛,继而下肢麻木,无力,关节疼痛,头晕,约半小时后自行缓解。1天前再次潜水上岸后,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空飞行时减压病发病的概率或危险度 ,建立概率模型 .方法 用生存分析方法分析高空减压病的信息 .结果 减压病危险度先是增加 ,到一定时间后 ,再因吸氧排氮而减少 .风险函数可以叙述这种变化特点 .高空减压病概率模型的参数用最大似然法估算 .结论 以对数 logistic分布为基础的生存模型 ,预测能力良好 .高空减压病概率模型@赵民@王睿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1977—1986十年间由于高空停留(飞行或低压仓)所致的528例减压病及其高压疗法效果。病例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年份、发病及治疗时的地理位置、高空停留期间的工作位置、低压仓或飞行停留、症状发作——返回地面2小时以内或返回地面2小  相似文献   

4.
急性减压病并发阳萎一例报告陶恒沂,刘轶永,钱炳龙,崔风军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1992年5月5日着通风式潜水装具潜水36m,水底停留45min,重劳动。总减压时间为27min。出水后即感全身皮肤发痒、乏力;左肩关节钝痛,渐进性加重。7h后在当地...  相似文献   

5.
减压病是从事潜水或高气压作业工人常见的职业病。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我区尚未见有报导。现将我院自1983年10月以来收治的减压病7例总结报告如一下: 临床资料例一: 韦某某,男性,49岁,职业潜水员,工龄19年。1983年10月16  相似文献   

6.
<正>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例脑型减压病报告如下。 例1,男,31岁,潜水员,潜水作业12年。于1992年7月16日作业潜水反复4次,深度17~18m,共计潜水时间6h30min,劳动强度大,当第4次下潜工作1h,因乏力而快速出水。当时即诉头晕、懒言,继之昏迷。半小时后送来我院。查体:脉细弱,BP12/6KPa,皮肤灰暗,湿凉;呼吸浅促而不规则;偶有四肢抽动,呼之不应,压眶反射迟钝;心音弱,心率110次/分;双肺散在少许干罗音;四肢腱反射(±),病理征均未引出。边升压,边观察病情,随时予以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男,30岁,已婚,渔民。因二下肢瘫痪伴排尿排便障碍100h,于1986年9月7日入院。病人 4天前在近海从事捕捞作业,水深45m,劳动强度中等,着69—Ⅲ型轻潜装具。当日连续下潜3次,水下工作总时间为80mim,未按规定减压出水。前2次出水后自诉头昏、头痛,但仍坚持进行第3次潜水,出水后即感头痛,呼吸紧迫、继而昏  相似文献   

8.
1974—1983年我们收治慢性减压病25例,其中治愈20例,好转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5例均系男性。年龄20—30岁11例,31~40岁5例,41—50岁8例.51岁以上1例。为部队与地方潜水员。发病时间:从出水到最初症状出现的时间平均为90分钟,其中30分钟以内占64%,1小时以内占72%,3小时以内占92%,6小时以  相似文献   

9.
急性重症减压病,在潜水职业病中发病率虽不高,但一旦发病,将对潜水员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有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对急性重症减压病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我们近年来治疗的10例急性重症减压病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均为男性潜水员,年龄为23~53岁。潜水深度18~60m之间。水下工作时间20~120min,详见表1。 发病情况 发病深度在18~60m之间。发病原因均为潜水后未减压或减压不当所致。出水到发病时间,2例超过1h,8例在1h以内。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男性潜水员,33岁,潜水工龄15年。参加某次轻装潜水作业,潜水深度30 m,水下工作时间10 min,离开水底后直接上升出水。当天连续3次,第3次潜水结束后即主诉右耳听力丧失,右侧前额及颞部胀痛,疲劳感明显。经检查,未见外耳道及鼓膜有异常改变。
  约1h后利用加压舱对该患者进行加压治疗。当加压至70 kPa时患者反映听力大部分恢复,加压到150 kPa处完全恢复。遂于150 kPa处吸氧停留1 h。此后吸氧并以1 h匀速减压至0 m,高压暴露总时间2 h。患者出舱后有轻度耳鸣,其余症状消除,并反映耳鸣在治疗后期减压至3m时出现。次日(约24 h后)再次加压治疗。加压至70 kPa处耳鸣完全消失,继续加压到150 kPa,吸氧0.5 h。然后吸氧减压,以5 min减至9 m,此后减压速率:9~6 m为13 min/m;6~3 m为20 min/m,在3 m处停止吸氧,高压暴露总时间4 h。患者出舱后两耳感觉无不适。观察2 d,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蒋仲肾 《广州医药》1996,27(6):14-15
回顾293例潜水减压病的发病和治疗情况。经分析,提出对减压病的治疗压力,应个案的具体情况而定,避免不必要地使用大压力;指出缺乏潜水医学知识,不按潜水规范操作是渔业潜水员高发病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正>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减压病中,以脊髓型减压病较为多见,患者经过治疗后仍有下肢瘫痪伴大小便功能障碍也并不罕见。我院自1990~1996年共收治脊髓型减压病12例,分析发病至获得治疗的间隔时间与预后的关系及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2例患者均来自沿海渔民,年龄18~45岁,从事潜水工作时间最短者为第一次水下作业,最长者为10年,  相似文献   

14.
自1973~1995年,我们收治了768例潜水减压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8例中,男767例,女1例。年龄14~66岁(35±44.3岁)。潜水深度8~60m(24.4±4.6m)。作业时间0.5~8h。正规减压27人,不正规  相似文献   

15.
张某,男,37岁。随被撞破右舷的挖泥船倒扣于25m水深海底。张爬到倒扣船体的气垫层内幸免溺死。气垫层至水面距离15m。经重潜水员找到,送去食物及饮料。自船体沉没到被救出水面为止共进食巧克力3块,馒头3个,饮料3000ml,小便2次,大便无。在重潜水员协助下着69-4型管供式潜水装具通过有障碍物的船内通道,浮出水面,在0.25MPa(2.5ATA)高压空气下暴露124h32min。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86年5月治愈1例病程29天的重型脊髓减压病患者,报告如下。病例摘要患者钟××,男,22岁,汉族,海南岛文昌县渔民,潜水工作1年。于1986年4月7日上午9时许在当地海区,用香港制造的水面供气式轻潜水装具呼吸压缩空气下潜44m捕捉龙虾,水下工作20min未减压快速出水。出水后约5min感左肩关节及左上肢疼痛,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活动,随后出现大小便潴留症状。于4月8日23时送某部“加压治疗”(压力及时间不详)未愈。4月9日转送到当地人民医院救治25天无效,5月6日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17.
<正>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急性减压病的发病规律,更好地完善对本病的防治,我们对159名产业潜水员急性减压病患者进行了发病原因、症状体征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1.本组159例急性减压病患者均系男性,年龄25~35岁14例,36~45岁67例,46岁以上78例。主要从事常规空气潜水作业,平均高气压作业次数30次/年,近年来亦有为50次/年。作业深度在30~60米之间,用  相似文献   

18.
患男,35岁,沿海渔民,有胆囊炎、肾结石病史及饮酒嗜好。于2004年6月18日潜入水深约20m处作业,30分钟后上岸即感觉右耳及面部胀痛,耳聋,全身酸软无力,腹痛难忍,随后出现抽搐、呕吐等症状并伴有血尿。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6月30日转入我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反应迟钝。心肺  相似文献   

19.
高空坠落多发伤患者的护理1例报告兰庆芳重庆市外科医院(400013)人意外从高空坠地,常因多处损伤而致救治工作难度大,死亡率高。我院曾救治1例从高空坠地所致多发伤的患者,由于抢救及时,处理措施得当,使患者转危为安,两月余痊愈出院。1病例介绍患者,郭某...  相似文献   

20.
潜水减压病     
潜深作业包括潜涵(沉箱)和潜水两种,前者系指在深水中的建筑物内工作,用于建筑桥梁和燧道等工程,后者为衣着潜水服在深水中自由活动地工作,多见于筑港、修水库、船只打捞及水产养殖等工作。当潜水作业的工人自高压环境下突然回到正常大气压下时则会发病,分别称之为潜涵病和潜水病。由于这是因迅速减压所引起,故又称之为减压病。这种因潜水而引起的减压病称之为潜水减压病。依据同一道理,当飞行员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至11300米以上时,亦可因气压突然减低而致病,即航空减压病。减压病系因外界气压急剧降低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